嘎拉哈是哪儿的民俗吗?嘎拉哈介绍
Posted
篇首语:人总要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才知道生活不易,才明白平时的忧伤都是矫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嘎拉哈是哪儿的民俗吗?嘎拉哈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嘎拉哈是哪儿的民俗吗?嘎拉哈介绍
嘎拉哈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市的民俗
嘎拉哈:抓(音:chuǎ,为东北方言,汉字中没有此专用字,意为“短距离迅速向前抓”或“短距离迅速向前咬”的动作)嘎拉哈是以嘎拉哈做为游戏的统称,是我国北方旧时每家必备的一种游戏。每当晚饭后,几家孩子聚于土炕上,一玩到深夜。嘎拉哈为骨制是狍子、鹿、猪、羊等后腿膝关节处的小骨。食用后,取出,清净后染上各种颜色。但于生肉中剔出的嘎拉哈才是嘎拉哈中的上品,尤其光亮。
嘎拉哈四面各有名称,正面叫“坑”,背面叫“背”,如耳一面叫“针”,另一面叫“驴”。嘎拉哈玩法灵活,可一人也可多人,以抓、搬、叨、碰为主。场地多选在炕上。
通常玩抓嘎拉哈要另外配上一只“口袋”,“口袋”用6片布片缝制而成,里面装上麦子、小米、玉米碴子等颗粒状粮食,意喻着“家有闲粮”。抓嘎拉哈是最为普遍的玩法,玩时,多人以“手心、手背”排出次序,玩者先将若干个嘎拉哈抛撒于炕上,看清嘎拉哈每面各有几个。将口袋凌空抛起,在口袋下落之前,将每个同面的嘎拉哈抓于手中,放置一边,并接住下落回来的口袋。以同面所抓嘎拉哈多者为胜。如接不住,或抓错面,视为出局,轮到下一个。
搬嘎拉哈分为:搬尖、搬背,多数只搬尖。所谓“搬”,即为“翻过”之意。搬尖,就是将撒落的、尖未向上的嘎拉哈翻成尖向上;搬背,就是将撒落的、背未向上的嘎拉哈翻成背向上。搬嘎拉哈时也是将口袋抛向空中,待口袋下落之前,将搬的动作完成,以所搬同数多者为胜。口袋下落未能接住,或搬错面,视为出局。这种玩法技术要求较高。
叼嘎拉哈是一种简易的玩法,先将嘎拉哈若干抛撒于炕面上。不分面,将口袋上抛,在口袋未下落之前,抓起一枚嘎拉哈,置于牙间咬一下,放在一边,以数多者为胜。如口袋落回而没有接住,视为出局。
碰嘎拉哈也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玩法,将嘎拉哈抛撒于炕上,手中留一个,以拇指食指拈住尖,另一只手将口袋抛于空中,待其落下之前,用手中嘎拉哈将撒落的嘎拉哈碰翻成同面(一般以尖为上)。以碰翻最多者为胜。如口袋落回而没有接住,视为出局。
抓嘎拉哈这种游戏在20世纪60~80年代初期还可看到有人玩,但到了80年代末,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这总原始的、古老的、陈旧的玩具已被陶汰,正被现代玩具所替代,就已经不再为人所见,偶尔在一些人家看到3个4个,也已没有再去玩耍的心情。在9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嘎拉哈”是为何物了。(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相关参考
满族歘嘎拉哈是吉林吉林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歘嘎拉哈是吉林吉林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章哈是云南西双版纳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章哈是云南西双版纳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尼哈吧是云南红河元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尼哈吧是云南红河元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族哈节是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族哈节是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防城港东兴京族哈节是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民俗
防城港东兴京族哈节是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