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武凡同高跷马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武凡同高跷马介绍
Posted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灵寿武凡同高跷马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武凡同高跷马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灵寿武凡同高跷马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武凡同高跷马介绍
灵寿武凡同高跷马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凡同高跷马是一种脚踩高跷,身系竹马、跷、马结合的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武凡同村。武凡同高跷马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独特,影响力大。
武凡同高跷马产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尹老美(生于1856)首创。尹老美到平山县石桥村赶庙会,当时参加庙祭的舞队很多,有竹马、跑驴等,多在平地舞蹈,观众因人太挤看不见,尹老美是高跷队员,便联想到高跷的居高临下,人人可见。回村后征得会首同意,做了马身,装扮起来,在街上走了一圈,受到村民的称赞,于是他便在技巧中加进了简单的情节,从那时起,高跷马便成了武凡同村特有的舞蹈。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跷马应邀到行唐县参加庙祭,受到好评,此后便不断被邀参加各地的庙祭活动。
武凡同高跷马的技巧难度大,须选身体灵巧者担任。每到冬初便开始练习,表演者除自练外,还要各选一人陪同练习,以做后备。农历正月初一彩排,初五至十四日在本村和友好村庄表演,叫做拜年。正月十五到蚂蚱庙拜庙叫奉神。二月二日、二十五日、三月十日、二十三日,要连续参加本县的庙祭活动,称做上庙。其中以奉神最为隆重,故当地有大上香(奉神),小上庙(庙祭)之说。
武凡同高跷马有两个角色,扮为男、女二人。女驾马、男赶马,两个角色均需具有较高的踩跷技艺。高跷马做出场表演时(称《下街》)形式是赶马人将马赶至门口,马见人多,不愿出门,经赶马人多方努力才将马拉出院门。至此开始做过街表演,过街表演只是踏着鼓乐节奏行进。待到达预定场地做《打场》表演时,仍是高跷马先出场,做磕腿圆场,以打开场子,鼓乐队随之入场,其它舞队在周围候场。此时高跷马的表演以过牌楼、蹬脸盆最见功力。过牌楼表现的是马遇见红牌楼惊叫,前蹄腾空,赶马人与惊马博斗的场面。蹬脸盆表现的也是惊马,这时驾马人将马头扬起,表示马向后坐,嘶叫,赶马人则后仰45°,与驾马人成一斜线,二人同时向一个方向翻身、旋转,使姿态似一盆状,故名。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参考
灵寿城隍庙会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
灵寿城隍庙会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
灵寿跑竹马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跑竹马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七夕节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抬阁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七夕节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抬阁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