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如何养生

Posted

篇首语: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多事之秋”如何养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多事之秋”如何养生

2、细节入手 秋季养生

“多事之秋”如何养生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中老年人要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愉悦和谐的情绪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

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

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三色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编辑支招:金秋欲解燥 梨子百合最奇妙 秋季巧治燥咳食疗方 靓汤水去秋燥

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而祸及生命。

因此,人人都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一是注重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调摄,和中养胃,做到饮食有节,温软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

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对儿童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对接触乙脑的人员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三是天气骤变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

四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细节入手 秋季养生

秋季来临,人们应该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以确保安全度过“多事之秋”。

起居重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这时候,老年人的起居作息要进行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燥,常常使人口唇干裂,皮肤皱缩,口干咽燥。毛发脱落,大便干结等。所以,居室内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秋天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所以,当初秋气温逐渐下降时,宜穿素装薄农。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地“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但仍需多备几件秋装,以免着凉感冒。

饮食重摄养中秋以后,降雨少,空气干燥,极易使人出现咽干、鼻燥、肤涩等“燥症”。故人们在这一季节应多吃些萝卜、青菜、豆腐、百合、银耳、秋梨、藕、柿子、蜂蜜、酸奶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尽量少吃或不吃葱、姜、辣椒等辛味燥热食品。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外,还须注意不宜过于进补,以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使晚秋后进补,也应以平补、清补为佳。

精神重修养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但日照逐渐减少、气温降低。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这时,老年人要始终保持神态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即“老人节”)。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故有人认为,登山是治疗忧郁症的良方。秋季许多人情绪不稳,睡眠欠佳,可选择适合自己运动(如气功)去锻炼。以达到宁神定志、调节情绪、强壮体魄的功效。

运动重护养金秋季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是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的好时期。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选择运动也要遵守这一规律。一般来说运动量不宜太大、太强、太激烈。气功就是较为理想的一种运动。练气功时,可多做一些“静功”,如内养功、意守功、保健功等。只要持之以恒,即可增强体质,平安度过秋天。

防病重保养秋季是疟疾、肠炎、痢疾等疾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这些疾病的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如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冷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过的食物,以防“病从口入”。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日升,安度“多事之秋”应做到以下五防。

防秋燥伤肺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九更填寒意,如果这时在赤臂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炎。因秋季主燥,燥易伤肺,如因受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热、咳嗽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经络阻痹,还可出现四肢痹症。

防湿邪伤脾俗话说,“秋瓜伤肚”。入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如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脾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肠道疾病就会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届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防脾虚失聚夏季天气炎热,能量消耗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应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增,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入,使人睡眠不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大增。“肥人多湿”,如果湿邪困脾,就会减弱脾的运化功能,造成脾虚失聚。所以,肥胖者在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海带、蘑菇等,并注意增加热量的消耗。

防无瘸滥补中医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防阳气耗损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内脏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应防运动过度。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做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轻松、平稳、缓慢、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果运动过度,则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所以,每次运动前还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相关参考

多事之秋的养生指南

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

多事之秋的养生指南

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

寒露时节中老年人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此时节,中老年人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威胁,注意六方面可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指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寒露时节乃多事之秋。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

寒露时节中老年人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此时节,中老年人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威胁,注意六方面可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指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寒露时节乃多事之秋。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

秋季养生贵在“调”

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秋季养生应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调节情绪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

秋季养生贵在“调”

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秋季养生应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调节情绪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

细节入手 秋季养生

秋季来临,人们应该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以确保安全度过“多事之秋”。起居重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

细节入手 秋季养生

秋季来临,人们应该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以确保安全度过“多事之秋”。起居重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