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渠童谣是哪儿的民俗吗?巴渠童谣介绍
Posted
篇首语: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巴渠童谣是哪儿的民俗吗?巴渠童谣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巴渠童谣是哪儿的民俗吗?巴渠童谣介绍
巴渠童谣是四川达州通川区的民俗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我在桥脚歇。
螃蟹把我耳朵夹个缺,
杀个猪儿补不起,
杀个牛儿补半截……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上,一群身着大巴山传统服饰的孩子们翩翩起舞,以稚嫩的童声演绎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巴渠童谣,赢得了参会外宾们的热烈掌声——经通川区收集整理申报,2007年3月,“巴渠童谣”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古传唱影响深远
《太平寰宇记》载:巴渠居民“其民俗聚会则击鼓、踏木牙、唱竹枝为乐”——漫漫历史长河中,大巴山南麓的达州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土俗的儿童口头歌谣,从摇篮曲到训练口齿的绕口令,充分表现了巴渠儿童在不同历史时期接受教育、享受童趣、成长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巴山渠水山高水长,生活自古极为艰辛。闭塞的环境将孩子们的童年束缚在一个小小的院坝里和村落里,他们大多没有玩具,唯一的娱乐就是在童谣的伴奏下进行简单的游戏。
明末,李自成起义时,其“免赋”主张编成的童谣,曾广泛从外地流传到巴渠各地,朗朗上口的童谣把劳苦大众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1914年,通川区蒲家镇一个6岁的蒙童进入私塾学堂鹏程书院,先生冯天禄向孩子们教授的第一首童谣就是《张打铁李打铁》,并神秘地说:“张打铁李打铁,那是两个农民出身的大将,一个叫张献忠,一个叫李自成,螃蟹就是张献忠,李自成打的是官兵……”革命的种子就这样通过童谣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后来,蒙童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为革命功臣、开国少将,他就是人称“红色儒将”的魏传统将军。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达州本土的陈官煊、邓元杰、喻德荣、彭万洲等一批儿童文学作者,吸收巴渠童谣营养,创作出了享誉全川全国的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2002年,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陈正平编著出版的包括《巴渠民间儿歌》篇章在内的《巴渠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一书,荣获了2002年四川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巴渠童谣意蕴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反映了历代儿童的成长过程和不同时期的社会现状,是承载巴渠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一个载体,是巴渠人民特别是孩子们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记录社会发展的一部典籍,也是现代儿童文学艺术的有效养分。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巴渠儿童,成为巴渠儿童成长的乳汁。许多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至今还恋恋不忘那些童年唱过的童谣。
童谣承载巴渠风情
巴渠童谣句式多样,节奏鲜明,音韵优美,易记易诵,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传唱;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婴儿出生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庆礼“洗三朝”。这天,家长要宴请亲友、产婆。采集槐枝、艾叶草药煮水,请有经验的接生婆为婴儿洗身,并唱祝词:我家有个小宝宝,出生三天洗个澡;圆圆的鸡蛋身上滚,滚出五毒百病消。
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开始为孩子唱起“摇篮曲”、“催眠谣”:闷洋洋,早早来,给娃带个瞌睡来。闷洋洋,早早来,给娃娃盖个花铺盖。闷洋洋,早早来,给娃娃投个好梦来。
再长大些,孩子就会听到教诲童谣:排排座,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觉留一个,不嫌少,不争多,吃完了,笑呵呵。
孩子渐渐长大,到了接受知识的时候,表达人民政治态度的时政童谣又来作伴:川北有个达县城,城里有个刘瘟神(指军阀刘存厚),红军一到瘟神跑,穷兄穷弟享太平;乡长梳子梳,保长篦子篦,甲长进了屋,提走老鸡母。
还有能逗得孩子们咯咯大笑的“颠倒歌”等妙趣横生的诙谐童谣:三十晚上大月亮,强盗出来偷水缸,聋子听见脚步响,瞎子看见翻院墙,哑巴在喊莫忙去,瘸子起来撵一趟……
挖掘抢救再放异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相对封闭的巴渠农耕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孩子们多沉迷于电视、网游等活动,巴渠童谣逐渐式微。旧的童谣得不到传承,新的童谣难以产生和流传,具有极高思想艺术价值的巴渠童谣濒于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在社会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通川区高度重视教育文化事业。2005年,该区投入4万元,用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2006年再次划拨8万元,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项资金。通川区文体局、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为继承和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搜集资料,寻找遍布巴渠大地的童谣所留下的痕迹。他们搜集、记录、分类、编目,将巴渠童谣完整建档,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保存。还成立了“巴渠童谣研究会”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巴渠童谣后继有人。通川区的文化工作者更将巴渠童谣谱成歌曲、编排成舞蹈,利用“元九登高节”、“乡村旅游节”、“春节团拜会”等各种活动进行演出,予以广泛传唱。
目前,该区对巴渠童谣资源的全面普查已告一段落,出版了《巴渠民间童谣专集》,拍摄制作了一批童谣演唱光盘,将童谣纳入每届艺术节内容,制定出规划,拟建立巴渠童谣传诵基地,举办儿歌调演比赛,邀请专家学者召开巴渠民间童谣学术研讨会……巴渠童谣,在新时代里迎来又一个发扬光大的春天。
相关参考
北京童谣是北京西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童谣是北京西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山童谣是河南南阳内乡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童谣是浙江绍兴越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山童谣是河南南阳内乡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童谣是浙江绍兴越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童谣是福建厦门集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童谣是福建厦门集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安客家童谣是江西宜春靖安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安客家童谣是江西宜春靖安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