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恩平民歌介绍
Posted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恩平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恩平民歌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平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恩平民歌介绍
恩平民歌是广东江门恩平市的民俗
广东恩平市城乡流传着一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地方风味浓郁的传统音乐,这就是“恩平民歌”。“恩平民歌”还在美国、委内瑞拉、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恩平人侨居地流传。恩平民歌曲种繁多,数百年来,它以悠扬的音韵、优美的节奏、真挚的感情,在岭南歌坛别树一帜,饮誉远近,是祖国文艺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据《恩平县志》、《恩平文史》等资料记载,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在恩平民间开始兴起使用一种诗与歌相结合的清唱体来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述说人间的悲欢离合,这种清唱体就是恩平民歌的雏形,距今已500多年。
恩平民歌的表演方式有独唱、说唱、对唱、小演唱、表演唱、小合唱、大合唱、二重唱及民歌剧等;就曲种来说,有木鱼、牧歌、夹房歌、花笺歌、牛乸冷、舞春牛歌、螃蟹歌、花歌、卖鸡调及禾楼歌等10多种,除了木鱼和牛乸冷两种外,其他曲种只在特定的场合中才唱。如牧歌又叫睇牛歌,以前的牧童在山上放牛时,经常互相斗歌,歌词简单粗糙,但节奏明快跳跃,适合青少年的性格。
恩平民歌三种曲种简介
木鱼
恩平木鱼与在广州方言地区流行的木鱼不同,恩平木鱼善于叙事,一首好的恩平木鱼,除了思想内容健康之外,对格律的要求比较严谨,多采用“梅花间竹”韵,即是在一句完整的句子中分为上下句,上句的上半句是仄声,下半句是上平声;下名的上半句是仄声,下半句是下平声,其形式为:——仄,——上平;——仄,——下平。如此周而复始。以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木鱼,不但音节优美,而且易记易唱。当然,也有的不这么严谨,往往有上下句的尾字同是上平或下平的,这已是次一等的了。
数百年来,恩平木鱼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唱腔。如在建国前,农村有些卖唱的节人,用木棍安装着一个用木头雕成的狮子或锂鱼模样的龙舟头,敲着小锣小鼓,过村串乡,沿门卖唱乞食,叫做“划龙舟”。这些艺人唱的是龙舟腔。如《手掂龙舟走江湖》。
歇马村的失明艺人梁庚子。创造了金兰腔、三级浪、龙头凤尾等唱腔,在本市流行甚广,深受群众欢迎,人们把这种唱腔称为庚子腔,如《三姑回门》。
五十年代,木鱼唱腔又有了新发展。六十年代,又创造了东风腔、洪流腔、春雷腔、忆苦腔等多种不同的唱腔。这些唱腔,是由于赶潮流而创造出来的,在“文革”时虽曾流行一时,但没有群众基础,随着“文革”的结束而消失。庚子腔却流传至今不衰。
牧歌
牧歌又叫睇牛歌,牧童成群结队在山上放牛,各村牧童都有自己的山头范围,经常互相斗歌,你一首来,我一首去,互相挑战,甚至唱出,所以以歌词对骂。由于出自牧童之口,且又多是见景生情,随口唱出,所以歌词简单粗糙,但其节奏明快跳跃,适合于青少年的性格,而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所以流传甚广。这种对歌的风气,在本世纪中期已渐趋淡薄。建国后,对牧歌进行了整理,要保留原来的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配以音乐伴奏,增强了节奏感,加进了内容健康的唱词,使这一传统曲目焕发了青春。如经过整理的《花正红时人正好》。
夹房歌
夹房歌是解放前农村闹新房时唱的专用民歌,一般是清唱,特点是节拍自由灵活,声音高亢、开阔,歌词内容多属祝颂式,但也有涉及谐趣和开玩笑的,一人唱完,众人齐呼“呜嗬”应和,气氛异常热烈。如《情郎爱妹妹爱郎》。
解放后,闹新房的风俗革除,夹房歌成了赞颂新人新事的工具。经过整理加工后的夹房歌,有了比较固定的形式,每首歌基本都是八句,基本字数为五五七七,三五七七。唱腔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如《春满锦城》。
相关参考
商洛民歌是陕西商洛的民俗
天门民歌是湖北天门的民俗
商洛民歌是陕西商洛的民俗
天门民歌是湖北天门的民俗
环县民歌是甘肃庆阳环县的民俗
环县民歌是甘肃庆阳环县的民俗
信宜民歌是广东茂名信宜市的民俗
修水民歌是江西九江修水县的民俗
旬阳民歌是陕西安康旬阳县的民俗
陕南民歌是陕西汉中汉台区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