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渔歌是哪儿的民俗吗?临高渔歌介绍
Posted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临高渔歌是哪儿的民俗吗?临高渔歌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高渔歌是哪儿的民俗吗?临高渔歌介绍
临高渔歌是海南临高的民俗
临高渔歌是流传于海南省临高县渔民中的一种汉族民歌种类。因其多用衬词“哩哩美”和相关传说,也称“哩哩美”、“哩哩妹”。在中国汉族民歌中非常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新盈港一带的乡土气息,它不仅是海南省汉族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首屈一指的渔歌,甚至连一些外国的渔歌艺术也只能望其项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临高渔歌哩哩美萌芽于非常遥远的历史年代,发源地在古港新盈一带起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汉代,当时临高县沿海主要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逐渐增多,渔民们撒网、摇橹时的一唱一和,渔女们甜美地叫卖着,这些劳作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是哩哩美最初的萌芽元素和原始的艺术之生活基础。临高渔歌是中原文化经过长年累月地结合临高的独特情况而产生的生活艺术品,起源于渔民的生产劳动,以后随着不断的传播和发展,哩哩美的内涵渗透进了更多的渔家人乐观和浪漫的生活气息甚至是年青人的情爱感受。同时,实际哩哩美起初本来就是男女年轻人谈情说爱和取乐的方式,后来演变成大众化的渔家男女老少在生产生活中最喜为传唱的歌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需要,哩哩美逐渐走进婚嫁、建房、上学、赶考、拜年、迎客、送客等不同场合。
临高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海洋文化和港湾文化的综合体,临高渔歌哩哩美做为诠注这种文化的符号无可争议当之无愧。哩哩美的第一次繁荣发展要追溯到1131年-1162年(南宋绍兴)年间。时任临高县令的福建晋江人谢渥体恤民众、关心教育和农事,更重视渔事,据史料记载当时临高全县只有几千户人家,一二万人口,而且几乎都集中在新盈、调楼等沿海地区。谢渥对发展当时临高的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鼓励、扶持和推动了哩哩美的大发展并让其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台阶,其时临高渔业生产好景连年,渔民安居乐业,渔村处处回荡着勤劳豪爽的渔家人快乐、悠美的哩哩美歌声。临高渔歌哩哩美凝聚着全体临高先民的文化智慧和音乐天赋,因为几乎全部的临高人本来就是渔家的传人,而哩哩美的最初起源就在于远古的临高沿海渔村。经考证,渔歌哩哩美副歌保留着“浪响后‘珠咪’、沙白前‘九圩’”的唱句。“珠咪”即是新盈港以北的天然拦浪堤,“九圩”就是新盈港以南的安全白沙滩。
哩哩美的歌词善用“比”、“兴”、“叠”等直述形式,歌男唱女见景生情地自由抒发,尤其是双关比喻更成为这一民歌中最突出的艺术韵味。哩哩美的音乐基本结构独具一格,它以三个乐段组成,第一、二乐段为主歌,第三乐段为副歌。独唱多用主歌,对唱以主歌为领唱,副歌为齐唱衬托对唱气氛。民歌虽有“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调”之说,但哩哩美并非独腔独调,任何腔调中的细小变化和区别始终都遵循着一个基本旋律,这个最基本的曲调固定以后,旋律变化和调整一般都跳不出这个“窠臼”。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哩呵么哩哩美,哩哩美雷爱”这个衬词来贯穿整个基调的全过程,使基本律、变律、衬词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整个曲调就变得更丰富、更具多样性和立体感。从词义来看,一个“丽美”(美丽),一个“爱”字,其寓意爱情的词组是“丽美妹,雷爱你”。如此柔美的昵称和旋律表达其绵绵恋情,直抒胸臆、含蓄、特指、幽情,怎不让人格外心怡。
跟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爱情是哩哩美的的永恒主题。在临高的新盈、调楼等传统渔乡,哩哩美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载体。历史年代的渔村里大都设有“娘子馆”,村里怀春的年轻女子常结伴住在其中,等待夜幕降临时钟情的男青年来“逛馆”叩响爱的门板,甚至一歌一唱定终生。现代社会“娘子馆”已不复存在,但浪漫和悠扬的哩哩美依旧回荡在这片风行以歌为箭的甚至连丘比特都自叹不如的海边渔乡。事实上哩哩美主要的曲调有5种:一是唱吉,二是情歌,三是猜谜歌,四是讽刺歌,五是怨歌。
关于哩哩美的起源临高民间有两个版本的都与爱情有关的传说。
一个是凄美哀婉的生离死别故事。据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民歌故事集》中写道,很久以前临高角居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与雷州半岛一位英俊青年相爱。但两人被大海分隔难以相见。于是两人下决心筑堤堰,他们的真心感动海龟和海鸟,都参与进来垒海堤,但到要合拢时被巡海的夜叉发现,引来风暴吹跨堤堰,不愿分离的男女青年变身灯楼角和临高角,两人用渔歌哩哩美隔海传情。
另一个是勇敢智慧的爱情故事。据《临高民间故事荟萃》中的《哩哩美与乃马哩》一文记载:在1131年—1162年(南宋绍兴)年间,新盈港有一位阿妹长得漂亮,歌喉好,众人称她为哩哩美,又因她排行老小,临高方言为“妹雷”。她的美貌吸引了渔家小伙子的眼球,也招来了邻港渔霸的垂涎,扬言在八月十五强娶哩哩美为妾。此时一个叫阿马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机智勇敢,村民亲热地叫他“乃马哩”,他暗恋哩哩美,带领渔民战胜渔霸,在头领的撮合下终于与哩哩美成亲,婚礼当天众人纵情高歌,并把哩哩美和乃马哩作为衬词。
临高渔歌哩哩美之所以流传千年长盛不衰,它的艺术感染力之所以像一个神圣的殿堂一样香火不断深受代代临高人追棒,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又表现和服务了人们生活、情感需要,它反映了渔家人独特的生活表达方式和交流愿望。无论在文化产品相对贫乏和缺失的历史年代,还是在高度娱乐化的现代社会,哩哩美仍作为临高渔家人享受生活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形式而不被抛弃不被放弃,足见其独特而璀璨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光辉是何等的源远流长且魅力常在。
临高渔歌哩哩美的艺术魅力已催生了累累硕果,并早已走向了中国的艺术殿堂,很多以哩哩美旋律为基调的音乐作品都获得了重要的奖项,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原临高县总工会主席、海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黄育平以哩哩美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鱼满舱来歌满港》,曾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并畅销全中国。哩哩美的优美旋律也引起了国内音乐界的注意。著名作曲家黄准、吕远等前来临高实地采风后,都倍加赞赏哩哩美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吕远从临高渔歌哩哩美独特的音调风格中提炼并创作出来的影片《南海风云》的主题歌——《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更是让哩哩美的优美旋律响遍中国的大江南北,那首歌开头的“哎罗……”就是临高渔歌哩哩美浓厚而鲜明的特色,其高昂、悠扬的韵律动人心弦。音乐教育家杨余燕还把哩哩美编成了初中音乐教材,并经国家教委审查通过后,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年临高新盈镇的戴慧仙、谢丽剑、陈王平、黄金亮、林强、陈小争等6人所组成的哩哩美渔歌代表队代表海南省参加了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剧院举行的“中国·舟山群岛·泛太平洋地区渔歌邀请赛”,结果出人意料地以《哩哩美》荣获一等奖,并且轰动一时。当时参赛的有包括日本国千叶县和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等在内的国内外11支代表队,海南代表队的临高渔歌哩哩美以调柔、欢快和悠美的曲调以鹤立鸡群的风范独领1,让众多国内外观众耳目一新和赞不绝口。2010年,临高县渔歌哩哩美研究协会成立。在县委县政府的适时规划后,在宣传和文化部门的积极操作和广大民间人士的热烈响应和参与下,这个集理论研究、作品创作、培训交流和演出推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协会最终破茧而出。协会的宗旨是保护、传承、普及、挖掘、弘扬和发展临高哩哩美,把它做为临高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特色产品,并为繁荣临高文化事业的同时为带动和服务临高的经济发展注入人文元素。(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相关参考
临高人偶戏是海南临高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高人偶戏是海南临高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山渔歌是广东深圳盐田区的民俗
洞庭渔歌是湖南岳阳岳阳楼区的民俗
东山渔歌是广东深圳盐田区的民俗
洞庭渔歌是湖南岳阳岳阳楼区的民俗
汕尾渔歌是广东汕尾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汕尾渔歌是广东汕尾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东渔歌是广东惠州惠东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鄱阳渔歌是江西上饶鄱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