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案:三国赤壁之战竟为虚构事件
Posted 战船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悬案:三国赤壁之战竟为虚构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历史悬案:三国赤壁之战竟为虚构事件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人们通常认为,曹军将战船用铁链相连,使得黄盖的火攻奏效,实际上,曹军的战船之间并没有用铁链相连,只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实际上,曹军的船舰是用木板两两钉在一起,这样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即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江东水军历来以接舷战制胜,如今接舷战的难度变大,就不得不为此发愁了。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在孙刘联军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黄盖提出的火攻的确是上佳的方案。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江表传》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他在诈降书里认为以江东地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曹操告诉黄盖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带自己的部队与兵器粮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来。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先叫黄盖在举行军事会议的时候,公然冒犯周瑜。于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黄盖拖下去斩首,众将领纷纷求情,黄盖才幸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三国脑洞题,赤壁之战神秘的第三方势力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一聊三国的脑洞,说的是赤壁之战的时候神秘的第三方势力。不过我希望你们把它当笑话来看,千万别当真。
周瑜
先从周瑜打黄盖说起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周瑜打黄盖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不能当真。事实上周瑜是没必要打黄盖,黄盖都一把年纪了,怎么可能挨得住那一百军棍。重伤状态下,还要驾驶小船去火烧曹操水寨,哪里有那体力啊。而且周瑜也不需要借东风,直接让黄盖从上游驾船就能去曹操水寨了。但是问题来了,黄盖没有受伤,驾船过去,是怎么烧的水寨?
众所周知,秋冬季节长江水位会下降,所以如果曹操真的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那这些船是比较靠外面的。而且还需要布置寨门,类似木桩一样围住。这样的话,船队跟岸边,很有可能是有一大块空地是没有船或者木头之类的易燃物的。如果要把这一大片船全部烧着,也需要一定时间,因为是在水上,救火是比较容易的。除非是往这些船大规模浇油,或者船上有很多稻草之类易燃物太多。就算真的这些船被烧着了,士兵上岸仍然是有一大片空地可以暂时躲避火灾的。黄盖怎么烧水寨,能达到最大效果呢?有点难以想象。
黄盖
而且史料里面偏偏要给黄盖记上一笔,说黄盖中箭落水。古代的箭不可能像现代的子弹能打两百米吧?能射出一百米就不错了。这样的话,不是在暗示黄盖可能不是在远处中箭吗?既然在近处,那黄盖应该是驾着船,开到水寨大门附近,甚至可能进了寨门,这样的话他一只船怎么进去的?
所以很多历史学家怀疑,船被烧了,大规模着火难度着实不小。故而不少历史学家就提出另外一种假说,说曹军其实是被乌林的树木烧死的。不过这个貌似也有点难度,乌林并不大,只要稍微砍一下树,一个隔离带,应该是很容易把火势控制下来的。
曹操
曹操自嘲的话
感觉乌林烧着烧死曹兵,不怎么能说服人,于是历史学家又质疑起赤壁的地点来。可能乌林、赤壁这两个地方,是另有其地。于是很多爱考究的人,考出好几个赤壁地点来。蒲圻、黄州、钟祥、武昌、汉阳、汉川、嘉鱼,七个地方都是重点怀疑的对象。更适合火烧赤壁,将曹军围困在火海中的是那个地方,不好说。
曹操在评价赤壁之战的时候,说那些船是自己烧的,曹军因为生起疫病,没法作战,他才决定退兵的,周瑜获得的是虚名。曹操的话似乎在暗示曹军疫病才是战败主因,船被烧不是,这不知道是不是曹操的自嘲?
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疑点,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这里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你可以参考一下。
火烧赤壁
情景再现
话说黄盖假装投降曹操,驾驶装满干草跟火药、油之类的易燃物的船去曹操的水寨。黄盖是要走近水寨,才能点火,所以他驾驶小船抵达水寨门口,然后点着自己的船,把水寨大门烧着。其他的船也纷纷撞过去,把那些木桩都烧着。不过曹军及时发现,给黄盖来了一箭,黄盖中箭落水。水寨的火被控制得很好,只是不能完全扑灭。这时周瑜那边心急了,连忙让孙刘联军驾着船队开到乌林。周瑜的本意是乌林这边先给他堵住,但是他们不杀进去,毕竟曹军的营地可能会变成火场,杀进去自己也会被烧死,或者被浓烟呛死。同时周瑜下令对岸的赤壁的部队,继续驾驶船只,点火攻打水寨,把水寨大火弄大一点。
乌林
曹操这方,见水寨火势在蔓延,虽然可以控制,但敌人还会不断用火。乌林那边还有周瑜的人,企图把他们堵住。因为曹军确实得了疫病,战斗力比较低下,一边救火一边抵挡周瑜的话,会有点麻烦。这时曹操想了一个馊主意,不如把乌林点着,先把周瑜的兵马挡住,自己这边再去水寨救火。
曹操就这么做了,把乌林烧着了,水寨这边的火势也逐渐被控制下来。周瑜那边无奈,只好退兵。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水寨出事了,“哐当”一声,水寨突然响起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接着冒出一股一股地浓烟,火势突然就不受控制了。呼呼呼呼,整个水寨一下子陷入了火海中。
一片火海
见此情形,曹操立马慌了,赶紧逃命要紧。曹营一下子群龙无首,曹兵自相践踏,死伤无数,但这不是主要伤亡来源。因为乌林被曹操点着,水寨又突然遭遇变故,出现莫名其妙的火情,现场浓烟滚滚。两边的烟雾散开,很多士兵窒息而死,都来不及逃跑。想到要逃跑的,也因为浓烟看不清路而丧失了最佳的逃跑时间。
因为乌林是曹操下令点着的,曹军确实有疫病战斗力低下,所以曹操说曹军因为疫病打不过敌人,才决定撤退,至于那些船,曹操认为是自己因为点着乌林,火势蔓延烧到水寨引起的,所以他说那些船是自己点着的。
为什么水寨会出现这么大的火情呢?难道是神秘的第三方势力点火的?
水寨(1)黄盖(1)赤壁(1)相关参考
蒋干游说周瑜,经《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写,广为人们知晓。据裴松之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引注的《江表传》记载,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确有其事,大致内容如下: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一聊三国的脑洞,说的是赤壁之战的时候神秘的第三方势力。不过我希望你们把它当笑话来看,千万别当真。周瑜先从周瑜打黄盖说起很多历史学家都说,周瑜打黄盖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不能当真。事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1.长平之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1.长平之战...
三国时期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
三国赤壁之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玩一款叫做三国杀的游戏,不久之后,一系列类似的游戏就接种而来。看着在三国赤壁之战里杀红眼的那些游戏迷们,大家对三国了解多少,对赤壁之战了解多少?赤壁之战海报我一直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孙刘联合抗曹火烧赤壁”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历史上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是三国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场,三国赤壁之战简介中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采用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还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次战役就是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是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那么,赤壁之战战况是怎样的?赤壁之战获胜的原因又是什么?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上,彭城之战是不可不提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项羽以区区3万人竟击败了刘邦手下56万人组成的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事例。而据未经考证的野史记载,这场战斗的原因竟是因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