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诸将是哪几个人
Posted 太守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泰山诸将是哪几个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春秋战国 晋国五贤士是哪几个人 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
泰山诸将是哪几个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g各聚众。(吕)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曹操)厚接纳,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消灭吕布和占领徐州,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是一件大事。为什么当战争胜利之后,曹操不但对依附吕布的臧霸等五人厚加结纳,并将从吕布手里夺取的徐州,再加上青州沿海之地,拱手委托给这五名降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首先对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g五人作较为具体的考察。
《三国志·魏志·臧霸传》说: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所欲私杀。太守大怒,令收(臧)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臧霸的父亲臧戒曾担任狱掾,据《汉书·赵广汉传》,县狱掾不过是百石以下的斗食小吏。臧戒以职位低微的县狱掾,敢于据法触犯一郡之尊的太守,这显示臧戒不是等闲之辈。由于臧霸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也才可以率领宾客数十人,劫走其父,共同亡命东海。年仅十八岁的臧霸即以勇壮著称,固然受其父及其家族影响,但同样显示出,他也不是等闲之辈。东海郡属于徐州,因而臧霸得以随从徐州刺史陶谦镇压黄巾起义,并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众,(臧)霸为帅,,屯于开阳。据《续汉书·郡国志》,开阳属于徐州滨海的琅邪国。这时臧霸等人虽然屯驻在这里,所统率的基本部队,按照当时惯例,应该是从家乡泰山招募而来,即以勇劲著称的泰山兵,从而被人们称为泰山诸将(《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当然,也由于他们是泰山郡人。
属于所谓泰山诸将,除臧霸外,还有孙观、吴敦、尹礼、昌g四人。《三国志·魏志·臧霸传》注引《魏书》说:孙观字仲台,泰山人。与臧霸俱起,讨黄巾,拜骑都尉。太祖(曹操)破吕布,使(臧)霸招(孙)观兄弟,皆厚遇之。孙观的经历与臧霸基本相同。吴敦、尹礼、昌g三人由于史料不足,也当不会例外。他们归附曹操以后,臧霸被任为琅邪相,吴敦被任为利城太守,尹礼被任为东莞太守,孙观被任为北海太守,孙观之兄孙康被任为城阳太守。前引《武帝纪》说,曹操曾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三郡,据《续汉书·百官志五》刘昭注引《献帝起居注》,琅邪、利城、东莞、城阳四郡隶属徐州,北海一郡隶属青州。至于昌g,可能由于后来背叛曹操,《臧霸传》中没有提到对他的任命,但从《三国志·魏志·张辽传》可以知道,昌g同时被任命为东海太守,东海也属于徐州。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时东海萧建为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萧)建寻为臧霸所袭破,得建资实。(吕)布闻之,自将步骑向莒。……(臧)霸畏布抄暴,果登城拒守。可以看出,臧霸屯驻开阳后,即从萧建手里夺取了琅邪国,从此成为他的割据地区。这说明了一点,即臧霸所以被任为琅邪相,仅是将非法夺取变为合法占有,从曹操那里取得正式承认而已。臧霸如此,其他诸人也应该如此。《资治通鉴》卷六二说:"(曹)操乃分琅邪、东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胡三省注说:城阳,西汉王国,光武省并入琅邪,利城、昌虑二县皆属东海,此盖因诸屯帅所居,而分为郡也。这个看法很有见地,是符合实际的。在归附曹操之前,臧霸等五人就是青、徐两州的割据者,并拥有以泰山兵为主的强大军事力量。
这里,需要回到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在取得徐州之后,曹操要将青、徐二州奉托给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这一地区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情况。
臧霸等人被称为泰山诸将,如前所说,他们是泰山郡人,手里又握有一支劲勇的泰山兵。当时,泰山郡属于兖州,兖州地区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部,著名的泰山即在境内,郡也因此得名。青州主要在今山东省,以及河北省的一小部,一边紧靠渤海,一边东临黄海。至于徐州,在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长江以北之地,也滨临黄海。总的说来,兖、青、徐三州的大部分都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为一个背山面海的自然地区。所谓郡接山海、泰山险阻,即是当时人们对这个自然地区的描述。
在东汉末年这个战乱的年代,这里也是一个战乱的地区。
由于这个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东汉末年特殊的战乱时代,早在臧霸等人起兵之前,就出现过以公孙举为首的泰山贼或琅邪贼,兵锋所向,直指东汉政府在这个地区的统治。与公孙举等人相同,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g等五人,同样在这个战乱年代,活动在这个战乱地区,其间应该具有必然联系。
这里还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臧霸等人起兵的性质。
《三国志·魏志·臧霸传》注引《魏略》说:"(臧)霸一名奴寇,孙观名婴子,吴敦名黯奴,尹礼名卢儿。为什么臧霸等四人有这样奇特的别称?臧霸、吴敦二人别名奴寇、黯奴,可能是指他们出身于社会底层;至于尹礼别名卢儿,据《汉书》的《鲍宣传》、《萧望之传》,以及卫宏的《汉旧仪》卷上,都出现过苍(仓)头庐儿这个名称,《萧望之传》颜师古注指出:皆官府之给贱役者。卢儿应该即是庐儿,可能也指尹礼出身于社会底层。这就涉及臧霸等人的出身及其起兵性质。但是,臧氏家族属于泰山郡的豪族,而且孙观的别名婴子,无论如何也与他的社会地位联系不上。要解释臧霸等人为什么有这种奇特别名,只能另寻途径。这可以联系到历史上人们除了本名之外还有所谓小名,而且这种小名往往属于贱称。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又名犬子,就是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的一例。《晋书·王修传》说:修字敬仁,小字苟子。《颜氏家训·风操》说:王修名狗子。说明所谓名,其实即是小字,亦即小名。《后汉书·梁冀传》说:\'(梁)胤一名胡狗。《三国志·魏志·张杨传》注引《典略》说:"(睦)固字白兔。所谓胡狗、白兔,也应该是梁胤、睦固的小名。以上所举,皆与他们的社会地位无关。
春秋战国 晋国五贤士是哪几个人 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
赵衰(?—前622年),即赵成子。嬴姓,赵氏,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曰“成季”。亦称孟子余。谋士、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起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晋文公回国,赵衰任上卿,封原地。晋文公四年(前632年),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奠定晋国盟主地位。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儿子赵盾(即赵宣子)继位。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称舅犯、咎犯、臼犯。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其兄狐毛。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狐偃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狐偃为上军将,是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之后,其子狐射姑继承了他的爵位。
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的五贤士之一。贾佗是晋国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公子重耳的股肱,重耳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他。返回晋国后,贾佗在晋灵公时期担任太师,曾接受中军将赵盾制定的刑法,行使于晋国。贾佗此支系是贾国被灭后进入晋国高层的。
先轸(?—前627年),曲沃(今山西闻喜)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前596年,也即先轸死后不到三十年,先氏子孙先榖因惧罪而逃奔狄国,并且阴谋伐晋,最终被灭族。先氏家族从此退出了晋国政坛。
魏犨,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魏犨又称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魏国君主的祖先。魏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曾任戎右。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由于魏犨只是一介武夫,所以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直到他的孙子魏绛时,才得到晋悼公的重用,魏氏从此
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为后来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打下基础。
附:
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谥号“献”,又称中行偃(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却不叫姬偃),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时人尊称其中行伯,史称中行献子。荀偃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晋悼公时升任晋国中军元帅,即正卿。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荀罃(即智罃)堂侄。
赵盾(公元前655—公元前601),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荀首,春秋晋国次卿,荀息之孙、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是晋国六卿之一智氏家族的奠基人。晋成公时,荀首食采于智邑(山西永济市),以邑为氏,别为智氏,智庄子后担任中军佐,谥号庄,史称智庄子。邲之战之中,智庄子俘虏了公子榖臣、射杀连尹襄老,为以后换回儿子赢得了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晋军大败之局。先縠败亡后,智庄子担任下军将,后累迁至中军佐,成为晋国次卿。智庄子政治地位的提升,也使他与荀林父一样从荀氏家族独立出来,自立门户,智氏逐渐成为晋国政坛的一大望族。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范氏,谥武。系范氏受姓之祖,是晋国六卿之一范氏家族的奠基人。祖士蒍,佐晋献公定策,尽灭桓、庄之族及游氏,升大司空。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
魏绛(?-前522)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前572年至前559年)。魏绛在晋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他提出并实施的和戎之策。魏绛居功不傲,不但8年之中9合诸侯不居功,且带兵打仗多有战功,仍甘为赵武之佐。他曾请悼公赈济贫民,以安军心,解民困。所有这些,都是难得的品德和识见。魏绛最后被封为文候,其家住在今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文候村,文候村因此而得其名。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君主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优秀而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
相关参考
大家可能从《三国演义》了解到,春秋战国一直属于战乱时期,大大小小的君王帝国时常发生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那么对于春秋战国是哪几个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分为几个大国?带着疑问,下面有历史网小编为揭秘春秋战
三皇五帝是指哪几个?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
三国刘备手下四大将军是哪几个?三国刘备手下的大将有关羽为前将军,镇守荆州;张飞为右将军,领巴西太守;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赵云仅得到翊军将军,可能是为近卫军、御林军的统领。关羽张飞从开始就跟随
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铁帽子王又有哪几位?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恭亲王奕欣
道教中的三清是哪几位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一、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尊神,他出现的时间约在晋代。在此之前的早期道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没有他名号的记载。
【印度教三大主神】印度三大主神是哪几个 印度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一个宗教,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宗教,大约拥有10.5亿的信徒,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在印度教的宗教文化中
1、2007年-江边北路歌谣祭:(1)E061070707江边北路歌谣祭(上)(2)E062070714江边北路歌谣祭(下)+电视台24小时不睡特辑(上)2、2009年-奥林匹克歌谣祭:(1)E160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几位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谁?三皇五帝是指哪几个?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原始意
...方有悲壮的战役。那方腊手下大将有哪些?他的八大天王是哪几个?方腊是水浒传中四大寇之一,而且出场在后几十回。征讨方腊是梁山好汉们最悲壮的一场战役,而且伤亡过半,让读者看着满心的悲凉。那么方腊手下的大将有...
一年之中的杨公忌日共有13天,2016年杨公忌是农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分别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