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失了军权

Posted 东线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失了军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失了军权

2、曹魏为啥未能与汉唐宋明一样成为百年强盛王朝

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失了军权

魏蜀吴三家在军事体系上各有特色:曹操本族的兄弟比较多,还有关系亲密的夏侯氏兄弟,《三国志》把他们合为一传,称诸夏侯曹,曹操主要依靠他们执掌军权,是曹军嫡系中的嫡系;刘备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堂兄弟,但他有结义兄弟,军权长期掌握在关羽、张飞手中;孙权相对五湖四海些,他的父亲、哥哥帮他拉出来一支能打的队伍,军中将星云集,也不缺人才。

但是,和曹操平辈的曹氏和夏侯氏兄弟寿命都不长,夏侯、夏侯渊死在曹操的前面,曹仁在曹操死后3年去世了,曹洪在世时间长一些,但由于跟曹丕有矛盾,很早就淡出了军界。曹丕给儿子交班时,诸夏侯曹的核心人物只剩下了两位,一个是曹真,一个是曹休。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被曹丕定为三个辅政大臣之一。曹休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称为千里驹。曹操很注意锻炼他们,他们年轻时都在号称汉末四大主力之一的虎豹骑中任职,参加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一点点积累起军功,在曹军中也相当有威望,有他们两位叔叔保驾,魏明帝曹睿应该不犯愁,但命运多舛,他们二人分别打了一场大败仗,之后竟然都落陌而死。

首先曹休,当时负责东线战场。曹魏要同时对抗蜀汉和孙吴,所以有三个战场,曹睿接班时西线主要由曹真负责,南线由司马懿负责,还有一个东线,开始由夏侯负责,夏侯死后就由曹休负责。曹丕在位时东线一度是主战场,曹丕多次亲征孙吴都是在东线的扬州一带用兵。到了曹睿时期,诸葛亮高频率地北伐,主战场转到了西线,南线次之,东线相对更次要了。但是,主持东线战事的曹休没有闲着,他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先后四次伐吴,前三次都打赢了,打得有声有色。

曹休出身于虎豹骑,是一员猛将。他第一次担当重任是随曹洪战下辩,当时曹休是骑都尉,相当于一个师长,他同时还是总指挥曹洪的军事参谋。在诸夏侯曹中,曹洪是军事才干最差的一个,又是最有钱、也最爱钱的一个,很会享受,平时到前线打仗都要把私人的歌伎班带上。曹操不太赏识这个族弟,但曹洪跟随自己时间很长,资历很老,所以这次仍然让他担任总指挥,曹操临出发前给曹休交代说: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操故意让曹洪知道此事,曹洪自然心里明白,大事小事都委事于休。

此战曹魏取得大胜,就连后来参战的张飞也吃了败仗,曹休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干。夏侯死后,曹休以镇南将军的身份主持东线战事,镇南将军地位并不高,离夏侯生前担任的大将军一职差了好几级,但曹丕对曹休寄予厚望,命他假节都督诸军事,东线战区内的军、政官员全部听从他的调遣。曹休出发时曹丕亲自相送,还专门从车舆上下来,与曹休执手而别。

曹休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他一到任就主动发起了历阳之战,大败孙吴守军,曹休还别遣兵渡江,烧毁了孙吴在芜湖的大营,使孙吴损失惨重,曹休因功晋升为征东将军。

但天不遂人愿,一向顺风顺水的曹休却在第四次伐吴时吃了大败仗。魏明帝即位的第二年,曹休再次伐吴,为了配合他的行动,曹睿下令南线总指挥司马懿率部由汉水南下进入长江,攻击孙吴的左翼。面对两路大军的进攻,孙权不敢怠慢,赶紧把陆逊从与蜀汉作战前线调了回来。

曹休开始进军很顺利,他攻击的目标是寻阳,还没有全面开战,就来了好事,吴将周鲂率部投降,曹休进军速度更快,未等司马懿方面赶来,他已进入孙吴防区的腹地。表面来看,孙吴正面布防有问题,周鲂投降后变成了大门洞开,曹军可以长驱直入,但这正是陆逊卖的破绽,他的目的是诱敌深入,而周鲂是他派去诈降的。

结果曹休遭到陆逊的反击,在夹石这个地方发生了激战,曹军惨败,损失了上万人马。按说曹休应该迅速撤兵,胜败是兵家常事,曹操当前也一再打败仗,回头再来就是了。但曹休自出道以来净打胜仗了,没有尝过败仗的滋味,让他撤军实在心有不甘,加上曹休仗着人马众多,所以即使发现上当,他也拒不撤兵,结果又被陆逊打败,曹休退至石亭,这时军中发生夜惊,士卒混乱,丢盔卸甲四处乱逃,幸亏贾逵及时赶来接应,曹休才退回到曹魏控制区。

夹石之战是一场重要的战役,陆逊用耐心打败了曹真。对于势头正猛的人不要跟他硬拼,因为他在气势上占优,硬拼要吃亏,明智的办法上诱使他犯错误,引他上钩,然后趁其不备,找准时机突然发起反击,并且一战致其于死地。所以,在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的时候,一定先把你的破绽露出来。一个没有破绽的人,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对手看透和掌握的人,露出破绽不要紧,因为你最清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当对手自以为抓住你的破绽进招的时候,他的破绽就露了出来,给你出奇制胜创造了机会。

此战彻底扭转了魏吴双方在东线的局势,之前一直由曹魏压着孙吴打,孙吴屡战屡败,此战之后曹魏相当长时间里没有能力再发动大规模伐吴之战了。此战也改变了曹魏内部的政治格局,战后曹休羞愧难当,上书谢罪,曹睿虽然专门派屯骑校尉杨暨等人前去慰问,不仅没有任何问责,而且礼遇赏赐更加优厚,但曹休还是缓不过来劲,不久后生背痈而死。曹家最有实力也最有前景的大将就这样窝囊地死了,几年后曹真也在另一场伐蜀失利后抑郁而死,曹氏在军中失去了领军人物,为司马懿的崛起提供了可能。

曹魏为啥未能与汉唐宋明一样成为百年强盛王朝

之前写了一篇石亭之战对曹魏政治格局影响的文章: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丧失了军权,从而让司马懿更快崛起?有位读者留言:“司马懿深通兵略,又是著名士族,连曹操都忌惮!后来带兵培养众多人才将领,为日后的司马兄弟铺平了政治、军事上的道路,又怎么推到寿命上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感谢读者,其次我说明一下,这里说的“寿命”,是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认为曹魏未能与汉唐宋明一样最终成为百年强盛王朝,很大程度上与曹操以后的最高掌权者及“诸夏侯曹”过早离世有关。

读者的这个批评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是由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随心所欲创造的,无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形成一个总的结果,这才是历史,几个历史人物寿命的长短与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之间显然只能算是一种偶然,不能改变已有的结局。不过反过来想,假如——只是假如,几位关键人物的寿命真的可以延长一些的话,对历史进程真的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吗?

这里说的关键人物主要是曹丕和曹睿,他们是父子俩,父亲活了40岁,儿子只活了35岁,尽管当时的平均寿命不高,但这个年龄比“英年早逝”还要早,跟曹操的66岁更没法比。做个假设,假如曹丕和曹睿也都活到了66岁,会是怎么的局面呢?曹丕生于187年,66岁时是253年,72岁的司马懿已经死2年了;曹睿生于204年,66岁时是270年,司马师、司马昭都已经不在了。

曹魏中道式微,曹睿的接班人曹芳和他的辅政大臣曹爽受到的批评最多,当然他们负有重大责任,尤其是曹爽。然而,在生命的赛道上不仅要跑得精彩,还要跑出耐力,半途倒下的选手不是好选手,更何况这是一场接力赛,一个接力棒,父传到子、子再传到孙,一棒没跑好就会影响下一棒,如果前面有两棒选手都出现了意外,还怎么跑?

历史是复杂的,简单的类比不仅失于简单,而且容易片面,比如你即使跑赢了司马,也许会再出来个欧阳;你打败了张三,也许背后杀出来的是李四,曹魏气数已尽,几个偶然因素即使可以重新来过,也不会改变既定的轨迹,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曹魏的失败或者说未成功是不是“气数已尽”呢?如果从魏文帝黄初至魏明帝正始年间的天下格局和政治形势去看的话,不仅不是,而且相反。

先说地盘。东汉有13个州,重要的州基本上都在北方,汉桓帝时做过一次人口普查,这个时间点距三国最近,有各州、郡的人口数、户数,如果用这些数字做一张人口密度图,就会发现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基本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关中、河洛、河北和徐兖等地是人口密集区,而整个江南人口都很稀少。

再说人口。根据汉桓帝时的那场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数为5648.7万人,随后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混战,战乱、疾病、逃亡、屠城,非自然原因的死亡使人口数量税减。减到什么程度?由于这段时间不可能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没有权威的数字,所以有争论。

一般常引用的几个数字是:(1)蜀降魏时(263年),蜀尚书郎李虎呈上的民簿显示,蜀有28万户,人口94万,其中带甲将士10.2万,官吏4万;(2)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称,魏景元四年(263年),魏蜀通计有94.3万户,人口537.3万,如果减去蜀国数字,魏有66.3万户,人口443.万;(3)吴降晋时(280年),孙皓呈上图籍显示,吴有52.3万户,官吏3.2万,兵23万,人口230万。上面这组数字有被低估的可能,主要是蜀和魏,汉桓帝时益州有人口700多万,蜀国再弱也不会降到不足百万。还有魏国,经济有一定恢复,很多州已多年没有大的战事,人口被低估了。但仅就这些数字来说,魏国人口也比蜀、吴的人口总和多。人口对应的是军队数量,魏的军队数量自然比蜀、吴之和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内政。曹丕不是政治强人,军事才能也一般,但还算不上是昏君,他很聪明,不仅文章和诗写得好,政治上也有一些手腕,有父亲打下的基础,禅代后对政局保持着绝对的控制力,在位期间内部鲜有公开反对者,这一点甚至强过其父。北部、西北部各族纷纷来朝,除辽东未定外已无后顾之忧。至于曹睿,虽然早年较少露面,有些神秘,但其人天资绝顶,更不是一个庸人,裴松之称他为“一时明主”,可能有些夸张,但大致不错。曹睿在位时也没有人敢跳出来向皇权发起挑战,司马懿虽然势力不断增长,但也都在曹睿控制之下,曹睿一纸诏书司马懿就得离开经营多年的荆州去关中,如果假以时日,曹睿在军中培养起自己的嫡系,司马懿恐怕只得淡出军界。

曹操有25个儿子,到了曹丕只有曹睿这一个儿子,而曹睿竟然没有儿子!人丁不旺造成了曹魏事业后继乏人,虽然曹睿之后可以另找他人代理,但正统性和号召力已大打折扣,新人上位后,对权力基本丧失了把控能力,政局陷入辅政大臣恶斗的被动局面,高平陵政变时曹魏一派在斗争中彻底失利,曹魏政权也就名存实亡了。

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政治资本和江山社稷的基础,锻炼出一身好肌肉不仅可以扛揍,更能把对手耗死在跑道上。

相关参考

曹魏占尽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缺少哪一点

之前写了一篇石亭之战对曹魏政治格局影响的文章: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丧失了军权,从而让司马懿更快崛起?有位读者留言:司马懿深通兵略,又是著名士族,连曹操都忌惮!后来带兵培养众多人才将领,为日后的司马兄弟

曹魏为啥未能与汉唐宋明一样成为百年强盛王朝

之前写了一篇石亭之战对曹魏政治格局影响的文章: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丧失了军权,从而让司马懿更快崛起?有位读者留言:“司马懿深通兵略,又是著名士族,连曹操都忌惮!后来带兵培养众多人才将领,为日后的司马兄

三国张辽除了勇武外 还有哪一点让曹操另眼相看

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张辽可谓是吕布手下的重要将领,在他身上,有吕布善战的影子,但与吕布不同,张辽身上不仅仅拥有勇武的一面,还有为将之智和为将之略。我想,这与张辽的出身和早年经历颇有渊源。方诗铭先生《三国

三国第一闪电战,成就了曹操三国霸主的地位

三国时期的闪电战说多不多,说少其实也不少。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曹操的官渡之战的闪电战,这一战让曹操一跃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强的霸主。那在这官渡之战中,曹操以怎样的方式打出的闪电战,这一战又为何能够成就曹操

其中秘密在于这个 周瑜在赤壁之战全胜曹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风云,周郎风流。一战成名,改变历史,以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的周瑜,因赤壁之战而名垂青史。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

其中秘密在于这个 周瑜在赤壁之战全胜曹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风云,周郎风流。一战成名,改变历史,以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的周瑜,因赤壁之战而名垂青史。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

三国中唯一能让曹操落泪的典韦

三国战将典韦简介: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群雄,容颜魁梧,膂力过人,因维护曹操而死。小说《三国演义》中称典韦为“古之恶来”。典韦表字不详,袁阔成评书称其

典韦是三国中唯一能让曹操落泪的大将

三国战将典韦简介: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群雄,容颜魁梧,膂力过人,因维护曹操而死。小说《三国演义》中称典韦为“古之恶来”。典韦表字不详,袁阔成评书称其

谁让曹操终生遗憾

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一是靠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二是曹操会识人用人。曹操用人,唯贤是举,所以曹操麾下谋士非常多,而且都是三国一流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程昱等人。当然,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非郭嘉莫

让曹操父子三人神魂颠倒的三国美女甄宓

甄宓是什么样的女子,在惊怖颤栗之中,披发垢面之际,仍不能遮掩她出尘的气质,绝代的风华,使人一见而不能自已呢?还险些引起了一场“父子夺妻”的闹剧。我的朋友S,是一个非常嗜好读三国的人。当我想了解曹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