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长啸背后有什么深意

Posted 司马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阮籍长啸背后有什么深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阮籍长啸背后有什么深意

2、历史秘闻 司马懿临终说后代不准给他扫墓,背后有何深意

阮籍长啸背后有什么深意

阮籍长啸

魏晋时期社会政治无比黑暗,阮籍空有一身才华与一腔济世之志无法得以施展,只能整日喝酒抚琴,作文赋诗,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人生。阮籍喝酒弹琴时常常长啸,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满溢的感情。后人为了纪念阮籍,还曾建立了阮籍啸台,就位于阮籍经常长啸的地方。

阮籍啸台

魏晋时期,在晋司马氏族的统治管理下,社会政治无比黑暗,拥有一身才华和能力的阮籍没有能够施展才能和实现远大抱负的舞台,于是就与当时诸多的士大夫一样选择隐居山林,喝酒弹琴,吟诗作赋度日。阮籍非常喜欢喝酒,尤其是,特别烈的酒,他还非常擅长弹琴。阮籍在喝酒弹琴的时候往往会长啸好多次,高兴得意之时还会忘记自己的存在,甚至会在长啸完后立刻睡着。

阮籍啸台就建在阮籍经常长啸的地方,就位于现今开封尉氏县城。虽然在县志上有很多关于啸台的题咏、诗句与部分内容记载,但是啸台建立的时间不明,创建的年代也不知。据记载,啸台曾经也颇具规模,在明清时期还多次被重修,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在日本进犯我国时被毁坏了,现在的阮籍啸台已经只是一座土堆了。

阮籍作为一个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颇有才华的诗人,非常受后人的尊重和敬仰,因此曾有众多文人学者登上阮籍啸台吟诗作赋,其中更有苏轼等著名诗人。现今,阮籍啸台已经成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

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出自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王勃所写的这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并不是指责阮籍猖狂,而是感叹如阮籍那般风流人物,也会因穷途末路而大哭,真是可悲可叹。

《滕王阁序》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关于阮籍一生三哭中的其中一次。阮籍曾自己驾着马车四处行走,与他人有目的地游走不同,阮籍并没有决定要去什么地方,而是任凭牵引马车的马匹无目的地四处闲逛。不管马车行驶的道路有多么崎岖不平,也不管东西南北什么方向,阮籍只是一直往前走,一路喝着酒。然而再长的路也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当马车行至道路的尽头的时候,阮籍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放声大哭。等到他哭够之后,阮籍就调转马车的行驶方向,换了一条路行进,然而走着走着就又走到了路的尽头,于是阮籍又开始放声大哭。

阮籍之所以在行至道路尽头时突然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走到道路尽头这件事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阮籍身负极高的才华和能力,却无法得以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只能整日喝酒抚琴如此虚无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悲惨的现状而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与痛苦,因此才会嚎啕大哭。

阮籍的那次大哭令世人无比震撼,后曾被后世众多文人学者所引申,写入自己的作品中,唐代诗人王勃就是其中之一。

阮籍咏怀诗

阮籍最为著名的优秀诗作就是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他的那八十二首《咏怀诗》颇有历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的传统风范,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来直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怀有的远大抱负。

《咏怀・夜中不能寐》

咏怀诗其实就是一种通过诗句来表达抒发诗人情感的诗作,它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大多是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感悟,对于自然生命的思考,对于个人情况的把握,以及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设想与追求,因此,我国古代的咏怀诗其实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淑世情怀,一类是超世情怀,还有一类则是游世情趣。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可堪称咏怀诗的经典代表作,他的《咏怀诗》不仅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拓展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不论是在技巧还是写作格式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其实是他面临魏晋时期非常黑暗的社会政治的压迫下为抒发自己的不平与痛苦而所作的诗作。在当时那个时期,阮籍虽拥有一身才华与远大的济世之志,但是当时魏晋在司马氏族的统治管理下,社会政治出于无比黑暗混乱的状态,阮籍没有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舞台,只能每日抚琴喝酒,借着酒意来抒发自己的不甘与绝望。因此,八十二首《咏怀诗》表现了阮籍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对黑暗政治的悲哀与绝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与施展自身才华的渴望。

阮籍的故事

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有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关于青白眼的典故,还有阮籍蔑视世俗礼法而发生的故事,更有被世人所熟知的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

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出自《晋书》这本史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对礼教礼法的厌恶和蔑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相关故事也有很多。例如,阮籍非常喜欢喝酒,酒店就位于他家旁边,酒店主人的老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阮籍经常和王戎一起去酒店喝酒,喝醉后就径自躺在人家女主人身边睡觉,出乎意料的是酒店的男主人也不觉得他会有什么不当的行为。在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是应该的,但是阮籍却无视了这条世俗规范。

阮籍的儿子

阮籍的儿子是阮浑。据世说新语记载,阮浑长大成人后,样貌气质都与父亲十分相像,十分羡慕竹林居士的生活,也想跟自己的父亲一样放达。阮籍的狂放在魏晋名士中也非常出名,常常做着不符合礼法的事。比如还在孝期时就当众饮酒作乐,对美女调笑,有失世家体统,这在当时很出格。

阮籍图片

其实在阮家放达的人并不只有阮籍一个,根据历史记载,阮家子弟大多喜欢谈玄远,有放任的家风,所以阮浑也想要放达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放浪的阮籍这回拿出了父亲的威严,他警告自己的儿子不许做向父亲一样放浪的生活。那时的阮籍头脑非常清醒,不像往常一样因为喝醉酒而睡眼朦胧。

放浪的父亲却不许自己的儿子放浪,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其实年轻的阮浑只看到了父亲潇洒的姿态,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放肆地生活。阮籍身处时代的政治环境并不同寻常,每天都有人在死去。阮籍放浪是为了寻求精神的暂时安定的地方。乖僻的行为,放诞的言论是在高压政治下明哲保身的最好的方法。阮籍看作自由自在的生活背后有着的是无边无际的痛苦。魏氏春秋中记载阮籍经常在独驾中痛苦,这哪是阮浑能够理解的。

有人认为阮咸也是阮籍的儿子,但两人只是叔侄关系。阮咸的作风和叔叔一样,狂放之态有过之而无不及。叔侄两人经常不论辈分地在一起肆意酣畅。

历史秘闻 司马懿临终说后代不准给他扫墓,背后有何深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回顾三国末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两个人最终并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宏图大业。三国终结后,天下落入了司马懿的后代手中,对于这样的结局,想必大家实在是不愿意看到,但历史终归还是历史,尽管大家深表遗憾,但西晋的建立,还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回顾司马家族的发家史,我们就不能忽略司马懿。在三国后期当中,司马懿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并且诛杀曹氏家族和支持曹氏家族的一些官员,从而把自己的对手全部诛杀殆尽。这样做的好处是为自己的后代子孙铺平了道路,但也许他在历史当中留下了诸多骂名。

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麻烦,司马懿在临终时留下遗言:"于首阳山为土葬,不坟不树;做顾命三篇,敛以时报,不设暗器,后终者不得合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他死了之后,不能修建,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墓中不能有宝物,妻妾去世后也不能与他合葬,后代子孙也不能进行祭拜和扫墓。这究竟是为何?在1769年过后,可以发现这真是很有远见的事情。

司马懿生前所作所为

三国时代,司马懿真可谓是一位传奇时的人物。在曹丕和曹叡相继死了之后,帝位由年仅8岁的曹芳继承。这个时候司马懿和曹爽相继成为了托孤大臣,曹爽为了阻碍司马懿的权力做大,纠结了自己身边的一众好友,并且还囚禁了郭太后。就这样曹爽真正的把逃避的权利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但是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没有完全被他绊倒,所以曹爽要想办法将司马懿除掉。

为了消除曹爽的戒心,司马懿天天在家里装病,当李胜来看望他时,他把自己嘴里面的粥吐了出来,婢女为他换衣服,他也假装穿不上,而掉在了地上。当李胜将司马懿的情况报告给曹爽之后,曹爽终于放下心来。

其实实际上,司马懿虽然天天在家里面装病,但他私底下还养了800死士,同时联络蒋济等人,准备随时发动一场大反攻。在公元249年的正月份,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到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祭奠。司马懿见这个时候时机已到,于是立马找人把郭太后接了出来,并且马上派人对曹爽等人进行攻打。就这样,曹爽向司马懿投降。

投降之后,司马懿并没有放过他,司马懿派人将曹爽跟他的好朋友全部诛杀,甚至还诛杀了曹爽的三族,司马懿的残酷行为,激发了很多人的不满。特别是王凌对于司马懿的行为很生气,结果司马懿知道之后,于是司马懿派人将王凌三族全部诛杀。

为何不准后代子孙进行扫墓?

在诛杀很多人之后,司马懿终于病倒了,在临终之时,他害怕自己曾经所犯下的罪行,被嫁祸到后代子孙的身上。所以在临终之时,司马懿留下遗嘱,死后不允许修建大型陵墓,也不允许妻妾与之合葬,更加不允许后代子孙进行祭奠。因此我们现如今叶才不能够找到司马懿的陵墓,从他去世一直到今天,时间跨度1769年,甚至连曹操的陵墓都被找到,但是司马懿的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

结语

不得不说,司马懿生前虽然为后世子孙铺平了道路,并且也诛杀了曹氏家族的很多人。但是在他临终之时,他也害怕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被报复到后代子孙身上,所以也才不敢大张旗鼓的为自己修建陵墓。司马懿的这种做法跟当初的曹操可谓是如出一辙,毕竟两个人都是用同样的方法读得了大权,并且也相继除掉了很多的对手,所以临死之时,心中必然十分害怕,所以叶才不让后代子孙为其修建陵墓,并且也不允许进行祭奠。在现代人看来,可以发现司马懿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很有远见。

相关参考

司马懿临终说后代不准给他扫墓,背后有何深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回顾三国末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两个人最终并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宏图大业。三国终结后,天下落入了司马懿的后代手中,

阮籍是谁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

阮籍为什么不许儿子放肆生活

阮籍的儿子阮籍的儿子是阮浑。据世说新语记载,阮浑长大成人后,样貌气质都与父亲十分相像,十分羡慕竹林居士的生活,也想跟自己的父亲一样放达。阮籍的狂放在魏晋名士中也非常出名,常常做着不符合礼法的事。比如还

三国名士阮籍青白眼的故事

历史上有个关于阮籍的青白眼的典故,典故主要发生在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喜、嵇康两兄弟前来吊丧,而阮籍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却差异颇大,对遵从礼法的嵇喜白眼相对,对带酒带琴而来的嵇康却青眼相对。后人就用青眼来表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的故事

阮籍嵇康魏正始年间,以嵇康带头的竹林七贤就喜欢在当时山阳县竹林下,饮酒狂欢,抒发自己的志向,向世间倾吐自己的抱负,反对官场制度。而在这七人中,嵇康和阮籍的文学造诣相对较高,而他们的友谊却远远胜过二人在

明光宗虽是个短命皇帝,但他的年号却有深意

朱常洛是大明王朝中一位十分短命的皇帝,由于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因而很多人对于朱常洛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关于朱常洛的年号,这个话题就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并不知道朱常洛这个人,更不知道

诸葛亮空城计,他派四人扫地别有深意,你看懂了吗

一部三国是让很多人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天才人物,这其中我们是看到了像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等等的英雄人物,当然这其中也是有诸多的一些个军事天才,几乎是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能够看到闪光点,关羽能过五关

曹操立出身“倡家”的卞夫人为后,既是“正常操作”又有政治深意

曹操的“人设”在宋朝今后,起头周全“崩塌”。人人除了把他视为篡汉的巨猾臣外,不喜欢曹操的人还会在各个方面都对他加以反攻,关于曹操的私生活和逸闻趣事,有时候也会成为曹操的“黑材料”。好比曹操的王后卞夫人

破解龙袍中的“密码”

“清代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自上古的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冠服就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这一针一线背后有着历史的深意。一提

1969年周恩来将叶剑英下放新华印刷厂有何深意

核心提示:叶剑英知道周恩来安排他出去走走、参加劳动的深刻用意。只有周恩来才会进退有度地将元帅一步一步保出来,又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小辫子,这就是周恩来过人的工作艺术。叶剑英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