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祗是三国最遭忽视的能臣 诸葛亮将他惊为天人

Posted 太守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何祗是三国最遭忽视的能臣 诸葛亮将他惊为天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何祗是三国最遭忽视的能臣 诸葛亮将他惊为天人

2、历史人物 被人忽视的宋朝能臣

何祗是三国最遭忽视的能臣 诸葛亮将他惊为天人

《三国演义》里庞统初到刘备那会并未受到重用,于是假装不管事,直到张飞前去问罪才显示了自己处理事务的本领。其实这一出戏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只不过主人公并非凤雏庞统,而是罗贯中套用了正史中另一人的故事。这位在演义中成为庞统原型的人就是何祗。

何祗少年贫寒却博学多才,待人宽厚仁爱,自己也喜欢吃喝玩乐而且心宽体胖。后来为蜀国效力出任广汉太守,诸葛亮听说他整日游戏放纵,不管理事务,准备秘密去查访,为此大家都为何祗担心。

不想何祗前一天傍晚得知消息后,连夜召见囚犯,背诵案卷。第二天早上诸葛亮一到,何祗竟能做到对答如流,诸葛亮大为惊奇,将他惊为天人,从此何祗成了卧龙丞相最佩服的人之一。

再后来何祗担任广汉太守的同时还兼任了成都令和郫县令,两地人口众多,案子更是极多。何祗审案的时候常常中途睡着,醒来之后,却能迅速指出奸诈的罪犯是谁。民间传言何祗梦中有神灵相助,然而实情则是何祗一边装睡,一边暗暗听着百姓的讼词,心中早已断定。

何祗通达刑案到如此地步,堪称三国第一人,可惜罗贯中对他只字未提,还把他的经历用到了庞统身上。(原文来自jordan的头条号)

历史人物 被人忽视的宋朝能臣

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散文成就很高。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远学韩愈,又师承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宋代以降,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他因此成为了「 」之一。然而,纵观 一生经历,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实干家,只不过在那个文化重于经济、诗文贵于粟粒的特殊时代,其行政才干被耀眼的文名所掩盖住罢了。>1057年,39岁的 考上进士。在这之后,除了在京城当过几年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浙江、山东、江西、福建等地的基层任职,前后长达10余年,所到之处,打击豪强、抵制兼并、兴修水利、减赋救灾,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成效卓著,颇有政声,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能臣干吏。>越州:下令让富户出售粮食>1069年,在京城任职数年的曾巩,因在王安石与司马光关于变法的争执中把两边都得罪了,心生不安,遂向宋神宗请求外调。宋神宗安排曾巩出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北宋的通判,虽然是个副职,但在处理政事上,是与知州同享权、共担责的,即所谓「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曾巩当年6月到任,随即察民情、访贫苦、搞调研。越州这地方有个老习惯,那就是从酒坊征收赋税,供衙门使用。曾经有一段时间,酒坊钱有限,不够财政开支,州上便想了个法子,不足部分,分摊到老百姓身上征收,而且一下子就确定了7年的期限。然而,7年后,期限已到,衙门却「责赋如初」,横征暴敛,丝毫没有按规定停征的迹象,老百姓怨声载道。曾巩了解情况后,马上停止了这笔赋税的征收。>曾巩在越州没待多长时间,又碰上当地饥荒,灾情严重,民生凋敝。曾巩考虑到常平仓(古代一种调节粮价的方法,建造仓库储备米粮,粮价低时就从外面高价买来,粮价高时就把仓库中的减价出售)的粮食不够救济灾民,而遍布乡野的老百姓又不方便到城里购粮,为解燃眉之急,便安排人广贴告示,要求各县富户如实申报自家粮食的储量。当曾巩看到富户们申报上来的储量达到15万石时,他的心里踏实了。他立刻发布政令,要求各地富户以比常平仓粮价略高一点的价格向百姓出售粮食,从而使饥民能就近购买,无异于雪中送炭。同时,他还筹集了5万钱的资金,借给无钱的农户购买种子。>通过这些措施,越州百姓平稳度过了灾年,没有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百姓的农事也没有扔下,广袤的田野上又泛起了新绿。>齐州:一举端掉「霸王社」>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齐鲁多勇猛响马之帮」。黄巢起义、宋江落草,乃至清末义和团,皆发端于齐鲁大地。曾巩所任职的齐州,就被评价为:「野有群行之盗,里多武断之家」,是个有名的难治之乡,豪强地霸比比皆是。所以,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力能动权贵」,与地方官沆瀣一气,百姓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来乍到,便以此为突破口,搜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越货,无恶不做,曾巩派兵将他们悉数抓获,一举端掉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以5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有盗贼则鸣鼓相援。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盗、劫等犯罪明显下降,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曾巩不像现在有些官员,眼睛只盯着上面的好恶,专拣上头喜欢的事做,唯领导马首是瞻,「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反倒把本身的守土爱民之责抛却一边,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曾巩既勤政,又务实,而且凡事能从实际出发。当时,为治理黄河,朝廷从各地调集民工,要从齐州调丁2万。按当时注册的户口计算,3个劳动力里就要调一个,抽调比例高达1/3。当曾巩听说一些地方的户口有漏登、瞒报现象后,马上决定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从下至上,层层上报,反复核实,最后发现,9丁抽1就能满足征丁之需。他的这一务实作风,使许多寻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曾巩又称南丰先生),都是为了纪念曾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洪州:把官舍改为临时收容所>1076年,曾巩调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兼江南西路兵马都钤辖(武职,主要负责防务)。洪州是当时有名的文化繁荣之地,唐代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使「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天下闻名。这里也的确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这些旷世名儒,包括曾巩自己,均出自这里。到洪州,是曾巩多次向朝廷请求的结果,因为他母亲已经近90岁高龄,需要照顾。>任职之初,恰逢江西瘟疫流行。曾巩赶紧调配救灾物资,迅速命令各县、镇储备防疫药物,以备万一。他安排人腾出州衙门的官舍,作为临时收容所,给那些生病的士兵和染病无力自养的百姓居住,不但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还给他们免费提供饮食和衣被,使这些人不至于在忍受病痛的同时挨饿受冻。他派人随时记录疫情,把染病和没染病者均登记造册,及时汇总,然后从国库调拨资金,按轻重缓急,依次有序地分发救济款。曾巩这一系列举措,从死亡线上挽救了许多鲜活生命,充满著那个时代少有的人文关怀。>当时,曾巩还有一件事干得非常漂亮。朝廷派兵征讨安南(今越南),要求沿路州府提供食宿粮草,搞好这支远征军的过境接待。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数万人吃喝拉撒,当地衙门一个安排不周,军队扰民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生,这个协调工作可不容易干。所以,大军南下,一路浩浩荡荡,弄得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曾巩丝毫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提前作出筹划和安排,及时调度物资,巧妙安排过境时间。最后,大军过境,倒也秋毫无犯,许多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大军路过本地。>福州:当官不与民争利>1077年,曾巩由洪州转任福州(今福建福州)知州,这一年,他已经59岁了。在北宋,这种高龄还在任地方官的,除了照顾养老,就是被贬外放,要么就是不被皇帝重视,曾巩也许属于后者。他自1069年外放越州以来,已在多州任职9年,以曾巩的文学名气和政治作为,皇帝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早就可以回京点翰林、当学士了。所以,同僚们都认为他怀才不遇,《宋史曾巩传》对他的评价就是「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不过,曾巩并无怨言,依然兢兢业业。他在福州任职仅1年,时间虽然很短,政绩却不俗。>福州任上,曾巩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当官不能与民争利。当时,地方官的待遇不错,除了正常的工资、津贴之外,朝廷还拨给一定面积的「职田」(权属国家的固定田产),通过收取这些田地的租子来发放补助。福州没有「职田」,但有一块面积很大的菜园,州上经营这块菜地得当,单算菜钱,州官们每年就能得到三四十万钱。>不过,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导致菜价越来越低,以种菜为业的菜农倒是卖不掉他们的菜了,收入大减。所以,州府的这个让官吏们富得流油的菜园子,成了老百姓「卖菜难」的祸根。曾巩了解到这一实情后,愤慨地说:「太守与民争利,可乎?」官员应该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怎么能与民争利呢?他立刻取消了这个「富官伤农」的菜园子,虽然自己的油水少了一大块,但保障了菜农的利益,老百姓为之欢呼。>福州这地方还有一个怪现象,买官的少,买住持的多。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福州历来兴佛教、多寺庙。除了国家会拨付一定产业给寺庙外,许多百姓、富户,也纷纷给寺庙捐赠金钱、地产等,寺庙和尚因此比衙门官差还富。一时之间,投身寺庙当和尚,成了人人向往的热门职业,一些好逸恶劳的地痞流氓破落户到处钻营,为捞一个当和尚的指标而费尽心机。一些颇有声望的社会名流甚至都会买通关节,贿赂官府,争当住持,搞得福州上上下下乌烟瘴气。曾巩断然决定采取措施,刹住这股歪风。>曾巩颇有超前意识,他知道,要杜绝住持买卖,唯有「直选」。他安排人分别前往各地寺庙,把和尚们聚在一处,通过他们的无记名投票推举住持,然后把「直选」出来的住持层层上报州府,由州府发布聘任文书,一切都明著进行,从而堵住了后门。>以上只是曾巩从政的点滴,60岁之后,他还被朝廷安排到明州、亳州、沧州等地任过知州,所到之地,也均有政绩。与那个时期许多更有名的士大夫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曾巩少于议论,多于实干,说得少,做得多。他以儒家的忠君爱民为出发点,简单、纯粹、执著。他一生辗转七八个州,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层任职,及时处理了很多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百姓真正做了一些实事、好事。当他任满离开时,竟有百姓紧闭城门,极力挽留,不愿意他离开。>然而,曾巩不像那些习惯于弄虚作假的政客,有一点泡子就吹嘘成气球那么大,甚至影子都没有的政绩也要瞎吹一番,欺上瞒下,拚命「打扮」自己。他对于自己的政绩从不张扬和炫耀。每次上书皇帝,他只说些尽孝养亲之类的寻常家事,其它只字不提。而这,恰恰成了曾巩的短处。由于他不擅宣传自我,加上他在基层推行了王安石的新法,反对变法的资政殿大学士吕公着便在宋神宗面前打小报告,说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把他评价为一个品格低下、碌碌无为的庸官,断言他不堪大用。曾巩于是一直无法以才干立朝,一辈子没有得到更好的机会施展抱负。后世的人们只知其文章,不知其政绩,他的卓越才干,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人知,堪称憾事。

相关参考

曾巩不只是唐宋八大家:被人忽视的宋朝能臣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散文成就很高。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远学韩愈,又师承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宋代以降,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他因此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纵观曾巩一生经历,他不但是...

三国中为蜀汉立下功劳的能臣们

说道三国,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蜀汉四位丞相鞠躬尽瘁的身心。这“四相”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t。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建安十二年冬,他被刘皇叔三次邀请,并最后归属蜀汉。在其中,他认为必

演义中的公孙瓒让人忽视,事实上他的文臣武将不容小觑

要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谁是最完美的人,答案绝不是诸葛亮,而是赵云。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被描写成了一个文武出众、忠肝义胆,一生无败绩的形象,俘获粉丝无数。像长坂坡单骑救主、随刘备赴东吴、汉中摆

张郃的武功并不及张飞,为何刘备和诸葛亮都将他视为劲敌

魏将张郃,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名将,因为他能够让戎马一生的刘备,和“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的诸葛亮,都忌惮不已。《魏略》中提到,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惮郃而易渊”;《三国志》中则提到:“郃识变数

关羽张飞是忠臣,诸葛亮赵云是什么

忠臣、能臣、纯臣是有区别的,这区别不仅仅是字面上,更在深刻的内涵中。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都可以算能臣,但是他们对大汉天子刘协有多少忠心,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可以说曹操曾经是个忠臣,刘备是个

史上最遭人恨的無恥皇帝,不僅割讓土地還非常高興的喊敵人為爸爸

華夏歷史數千年,誕生了不少的帝王,每個皇帝的命運不盡相同,有人文韜武略,有人賢明寬厚,有人好色誤國,有人無恥厚顏等等,而提及這個人可以講是歷代皇帝中最為奇葩的一位,其做出的舉動給後世300年帶來了無盡

三国中被后世史家忽视的重要势力

三国中被史家忽视的一个山贼,他曾与袁绍血战,也是让袁绍灭亡的秘密武器,他就是张燕。说到张燕,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演义中的一句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或是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寥寥

朱元璋打开刘伯温棺材,发现一本书,顿时无地自容,立马将他厚葬

刘伯温,精通兵法,知晓天文,且在风水上有极高的造诣。元朝末年,追随朱元璋打天下,并辅佐他完成帝业,开创了大明王朝,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在民间,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与三国大神诸葛亮齐名,故

三国美女小乔图片 赵柯小乔有什么特点

小乔图片小乔是三国中著名的美人,她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周瑜。都说小乔长的惊为天人,那么她到底漂亮到什么程度呢?《新三国》小乔剧照在为新三国的上映而做的宣传曝光的剧照之中,有着这样的一张图片,赵柯所饰演的

三国最被忽视的猛将,勇猛过人,却惨死曹丕剑下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曾经热播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