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2、司马懿的后人建立西晋之后 为什么西晋王朝会快速的崩溃

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司马懿鹰视狼顾,傲上弄权。很多人都认为他心有异志。但是司马懿终其一生,也没有夺权篡位。甚至在临终之际,还谆谆告诫两个儿子不可轻举妄动,以免玷辱他的清名。受此约束,他的小儿子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有生之年也还是没敢夺权篡位。这是为什么呢?

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示范效应

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马懿,在他篡汉立魏的过程中,司马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曹丕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曹睿,司马懿也一如既往地得到了重用,最后他官升至太傅,位极人臣。这时候,对司马懿的负面议论开始出现,很多人认为他功高震主,有谋逆之心。曹睿是个英明之主,如果他在世,足以制住司马懿。但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六岁。临终之前,曹睿不得不对江山的稳固性加以考虑。

曹睿的儿子曹芳只有八岁,如果不妥善解决好司马懿的忠诚问题,曹芳根本没法掌控全局。大权必然旁落。

那么,曹睿该怎样才能说服司马懿尽力效忠不起异心呢?

刘备在临终托孤的时候,运用的是“理由不足效应”(详见《刘备为什么能说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文)。曹睿面临着和刘备同样的问题,但曹睿使用的说服策略和刘备的不一样。他非常幸运,用不着像刘备那样费事,因为刘备已经帮助他树立了一个非常典范的榜样。

这个榜样就是诸葛亮。曹睿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殒命五丈原,用生命实现了他对刘备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曹睿所要做的就是把诸葛亮当成一个标签,示范给司马懿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人在各自政权里的职位、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诸葛亮已经盖棺论定,这个“拟人化的标签”的内涵已经凝固,不可能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了。所以,用“诸葛亮标签”来约束司马懿就再恰当不过了。

这是标签的拟人化,也是标签约束的延伸效应。

我们来看看曹睿和司马懿的对话。

曹睿说:“当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幼主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一个偏僻之邦,尚且能够做到这样。何况我们中国(意为中央之国,指曹睿自己执掌的魏国)呢?太尉你和一般旧臣,也应该效仿伊尹、周公,竭力辅佐幼主,这才是宗庙之幸啊!”

曹睿的说服相当见功力。他不但用忠诚报主的诸葛亮做标签,还搬出了历史上同样被视为忠诚化身的伊尹、周公做标签,以此来给司马懿一个强化的示范作用,让司马懿必须按照这几个典型的“拟人化标签”的价值内涵行事,不得逾越。

而且,曹睿还用偏邦蜀国和自己的中原大国做了一个对比,意在进一步强化司马懿对忠诚的认知。每个人都会在意社会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每个人也都有自视过高的倾向。一个身处偏邦的诸葛亮都能做到这样,你司马懿身为堂堂大国的太傅,难道就不能做到吗?司马懿一直以诸葛亮为对手,两人在多方面展开比拼,不相上下,互有胜负。司马懿当然也不想在“忠诚度”上输给诸葛亮。

曹睿的“示范作用”说服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司马懿当即顿首流涕,表示自己必当忠心辅佐。

曹睿死后,司马懿果然把持了朝政,清除异己,大权独揽,但始终没有越过篡位这条界限。而且,在他临死之前,还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到床前,留下遗言说:“我为魏国效忠多年,官至太傅,位极人臣。别人都说我有异志,想要篡魏自立,我哪里敢这样做呢?我死之后,你们两人,也要好好侍奉主上,绝对不要有别的想法,玷辱了我的清白名声。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遗言,就是大不孝之人!”

说实话,司马懿眼见幼主曹芳孱弱无能,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异心?他临死之前之所以要着重吩咐儿子不要有篡位的念头,正好说明了这种想法早已经在司马家成为公开的秘密了。司马懿之所以自己不敢篡位,同时还以“孝”为标签来制约儿子们的行为,主要要归功于曹睿临终托孤时的这一番说服。当然,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还是篡夺了曹魏的皇位。但这时距离曹睿之于司马懿的说服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说服的效力也就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了。

在社会交往中,“示范效应”广泛地存在。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原因就在于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大将纷纷向曹操投降,将袁绍的军事秘密全盘托出,特别是曹操采用了来自袁绍阵营的许攸的建议,将袁绍的粮草全部烧毁,从根本上扭转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降将最大的疑虑就是得不到新主人的信任。那么,许攸、高览这些重量级人物为什么会在决战的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曹操呢?

这就是曹操此前厚待降将关羽带来的示范效应。关羽降曹之后,得到了无比的恩宠,甚至连曹操最亲信的旧部都及不上他的荣耀。而且,即便是在关羽挂印封金,不告而别后,曹操也没有下令沿路关卡严防死守,将其擒获,而是高姿态地放关羽走路。曹操的这些非同一般的做法,自然会强力建立一个“示范效应”,让其他人认为,自己如果投降了,也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厚待。所以,许攸、张■等人才会抛弃疑虑,向曹操投降。

我们再来举另外一个例子。

孙权曾经主动上表劝曹操称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孙权是自己想称帝。但是如果他自己率先贸然称帝,等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了出头鸟,势必挨枪子。当年,袁术袁绍都迫不及待地称帝,无一例外地被天下非议。而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天下最大的一股势力。如果能鼓动曹操先称帝,那么,孙权再追随曹操的示范而称帝,就可以大大减少天下人的非议。

“示范效应”这种说服策略能否奏效,能够奏多大的效,最关键的要点就在于“示范标签”的选择。用于示范的标签性人物选准了,选好了,说服自然就事半功倍。反之,说服就失去了立身之基。

曹睿选择诸葛亮当标签,曹操选关羽当标签,以及孙权选曹操当标签,都是从正面出发,选了最有表率作用的人物来进行示范。这种示范作用是很强大的。

而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站在相反立场去选择用于示范的标签人物,同样也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超常效果。

诸葛诞是魏国的大司马,因为担心权臣司马昭清除异己,会对自己下手,就和大将文钦起兵造反。司马昭亲率大军围攻。诸葛诞和文钦父子困守孤城。眼看城中军粮断绝,文钦就向诸葛诞建议将北方之兵放出,以减少粮食的消耗量。诸葛诞却认为文钦是想削弱自己的实力,不由分说,当即将他斩首。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鸳文虎闻知噩耗,立即逃出城池,向司马昭投降。

文鸳勇猛无敌,当年曾经以单人独骑阻挡住司马昭的大军,坏了司马昭的大事。司马昭对他恨之入骨。这次看他前来投降,就要把他杀掉泄愤。但钟会出来劝谏说:“文钦反叛,此罪当诛。如今他的两个儿子无路可走,前来投降。现在城池未破,如果杀了降将,那么城里的守兵知道,即便是投降也难逃一死,恐怕就会更加坚定了拼死一战的决心。因为这是唯一的生路。我们不如宽恕、重用这两个人,以瓦解敌军之心。”

司马懿的后人建立西晋之后 为什么西晋王朝会快速的崩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晋灭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懿夺了曹魏的江山,可能大部分原因都能归结于司马懿运气好,活得长。但凡曹丕和曹睿有一人能够活到曹操的年纪,司马懿都不可能叛变成功。不过可惜的是,司马懿为自己的后代铺好路,司马炎也顺利建国,但他们的后人却无力治国,导致西晋迅速走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踵而至,让好不容易形成的统一局面再次陷入分裂。导致西晋快速崩溃的原因究竟出在哪呢?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是晋代名士阮籍登上广武城,看到楚汉古战场时的感叹,暗示当下的时代没有英雄,让司马昭这个“无名之辈(竖子)”当权执政。

说司马昭是竖子倒不准确,不过司马昭确实名声不太好——身在魏末士族中大行恐怖统治、打压异己(阮籍的好友嵇康就是死于司马氏集团之手);晋朝建立以后也不得善政、朝廷腐化严重;更要紧的是,因为司马家族一系列的错误政策,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国家实力被削弱殆尽,进而导致了华夏民族的惨烈劫难。

所以阮籍这么说,估计也没人为司马昭辩解。

其实司马昭背的锅,一大半都是西晋的。

假如西晋真的长治久安、国祚两三百年,他也不至于到此境地。可司马氏父子建立的大晋帝国,在短短二十五年的时间内就陷入了内乱,整个西晋国祚不足五十年,可以说在短命王朝中独树一帜——如果说秦朝是大一统体制尚未完全适应、隋朝是统治集团内部政治势力置换,那么西晋则可以说是完全亡于人祸了。

我们的古人喜欢说“气”,家族和国家的气,就叫气数。一个家族源远流长人丁兴旺,那么就叫气数旺盛,反之则叫“气数已尽”。很多人评论西晋就有这种说法,认为司马氏父子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曹魏搞政治斗争那么久,把司马家的气数用完了,因此到了司马炎一代,家族就开始走下坡路、晋惠帝一即位,整个国家和家族就不可为了。

这种说法乍一听会觉得很迷信。但是说司马氏家族在曹魏时代消耗了太长时间,进而导致了晋朝开国君臣能力的低下,是有相当的道理的。

这与司马家族夺权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司马吞魏,《三国演义》中有诗写道“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看似两者都是权臣夺位,但其实司马氏夺权与曹魏政权的建立根本不相同:曹魏政权是曹操徒手创建的,在中央秩序业已崩溃、逐步吞并各大军阀派系而建立的政权;但司马氏则恰恰相反,他们作为曹魏政权中的高层,依靠政治手段笼络人心、积聚己方政治力量进而达到政权更迭的目的。

所以两者的重要区别就是:司马家自上而下,曹魏家族自下而上。这也就是司马家族在统一全国后很快就会崩溃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体制设计的问题。

这个问题相当重要,一个国家的开国君臣在几十年内所设计的体制,会直接影响王朝随后几百年的命运(如果活得够长的话),因为在帝制时代的中国,改革变法是相当困难而脆弱的。

而开国君臣设计新体制的蓝本,就是他们在旧社会中的亲身经历与前朝的弊端。草莽出身的亲身经历,会考虑到体制设计的实际执行情况;前朝的弊端则能够优化本朝的顶层设计。

这往往成就了中国古代王朝的自我修复功能,即在新王朝会纠正前王朝的一些弊端。

曹魏就是这样做的。曹魏鼓励开荒、力主屯田,无论军民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去开发田地缴纳赋税,并且登记人口,是曹操在战争中太清楚后勤的作用了。还有曹操力主摧抑豪强、减缓土地兼并,大幅提拔寒门士子、谨防地方上形成强宗望族。这些政策的实施正是基于曹操亲眼目睹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强大的实力而对国家政权统一的阻碍。只不过曹操身后,他的继承者没能做好、半途而废了。

但曹魏没做完的、司马家做不了。

因为司马家就是靠着曹魏政权“没做完”的这部分做大的。

司马懿本身是河内豪族司马氏出身,就是曹魏政权所忌惮的对象之一,而他的亲信部下,除了贾充(贾逵之子)以外,其他如钟会(颍川钟氏)、王祥(临沂王氏)、羊祜(泰山羊氏)、卫瓘(安邑卫氏)、杜预(京兆杜氏)、裴秀(河东裴氏)等等,几乎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与司马懿属于同一阶级,因此会在特定时候形成“同一阵营”。

以高平陵政变为临界点。此前,这些世家大族未必支持甚至反对司马懿夺取政权,但在很多时候,因为相同利益的绑定,大家会互相牵制朝廷对于世家大族的削弱,而其中一部分就会与司马氏结成同盟,形成早期的骨干力量;在政变之后,司马家族开始大规模的打压异己、提拔亲信的运动,以巩固司马家族的政治基础,而相同出身的世家大族的成员就成为了他们家的重要支持力量。

从政变到正式建立晋朝,这段路确实走的很长。也正是这么长的路,使得世家大族作为既得利益者继续扩大自身利益、继续滚雪球。建立晋朝前,这是司马家族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越强大、司马家族越稳固,而晋朝建立之后呢?

这些大族,在各自的家乡有非常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并且掌握了地方上绝对的人口和生产资料;并且由于世代为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缺乏名望与人才储备,加之大族联姻、同盟、结成派系,这些大族在短时间内已经成长为可以左右国家实力的巨头。

所以,曹魏没做完的,司马家没法去做。曹魏尚且能够抑制或者减缓世家大族的扩张趋势,而司马氏出于夺权需要,在夺权时代使得世家大族野蛮生长,造就了西晋开国以后,隐形巨头们的存在。

而这个“夺权”的时间跨度太长——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给了世家大族足够的时间去扩张、去渗透,等司马家回过头来,一切都来不及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司马家族夺权时间太长,把“气数”给用光了的结果。

而这个局,在西晋初年是否可解呢?

无解。

这样的话,西晋便成了曹魏的翻版,司马家有斗赢豪族、改革积弊的机会吗?

没有。

这就是“气数”用尽的第二层含义。

草创君主往往是从底层中亲自走出来,经过乱世的残酷淘汰,自然是人中龙凤。但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从“企业继承人”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是第四位家族掌门人了——他没有像司马懿父子那样经历惨烈的战争和险恶的政治斗争,十三岁时司马家就大权在握,二十九岁顺利接手家国大权——虽说不上养尊处优,可哪里有过人之智略足以弹压群臣?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死了、望而生畏的司马师司马昭也死了,剩下个守成之君,大族们怕什么?况且大家从政治盟友变成了朝廷君臣,国家的法度和秩序早已被戳得千疮百孔,人才流动变得极为稀有,整整具备大型人才储备能力的,是世家大族而非皇族。司马炎从哪里集结自己的核心骨干?难道找宦官?

其次,是改革的能力。

开国君臣的制度设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亲身经历,一砖一瓦肇建新朝的过程给了人设计新体制的能力和经验。但司马家没有这套经验——他们建国,用的是政治斗争、笼络人心的手段,并不是从平地而起建了大晋帝国。

所以体制的细微末节他们很难考虑得到,政策是否能下达执行、人口土地是否彻查清楚(东晋就是这样,人口土地根本查不清),皇帝根本管不了——他没见过官员舞弊时候的样子,因此他不知道如何在制度上防止官员舞弊。

最后,“气数”用尽。

司马家族的晋朝成了无解局。但他们想破这个局,只是破得有点让人始料未及。正是世家大族掌控了帝国大量人口、土地、生产资料,让帝国随时处于釜底抽薪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另一个大族取代司马家族,司马炎决定分封诸侯——让司马家族的成员直接掌握地方的人口、土地、生产资料;这还不算,司马家族的各个成员分别还担任各个地方的军事主帅,有权调动军队。

本想这样保险的情况下,司马家族不会有取代之忧了,但强支弱干的体制之下,一旦君主暗弱,国家就会瞬间进入恐慌和混乱,而这一切在司马炎去世之后便立即成为现实。

相关参考

曹魏皇帝曹睿怎么死的 曹睿墓建在哪里

曹睿?曹魏时期的一位算是比较有成就的皇帝,是曹魏时期的第二位皇帝,能文能武,虽然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3年,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皇位,自己也就活了36岁,但是还是取得了相当成就的。曹睿画像曹睿能得来继承王

司马懿是被吓死的

司马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此君曾是曹操幕僚,后来辅佐曹丕、曹睿,是曹魏三朝元老。在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对决中,司马懿稳定西部,同时凭借战功逐步走进魏国权力核心。最终,司马懿废曹氏最后

司马懿怎么死的

揭司马懿怎么死的?他是被诸葛亮害死的吗?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死,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诈病,使曹爽失去警惕。24

司马懿的后人建立西晋之后 为什么西晋王朝会快速的崩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晋灭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懿夺了曹魏的江山,可能大部分原因都能归结于司马懿运气好,活得长。但凡曹丕和曹睿有一人能够活到曹操的年纪,司马懿都不可能叛变成功。不过可惜的

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是一统三国之人,那么,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是否继承了司马懿的特质呢?还是各个都是草包,如扶不起的阿斗。三国司马懿简介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

司马懿发动政变

  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当了皇帝。这时候的曹芳才八岁,根本不懂事,国家的所有事情都由曹爽和司马懿两人决定,而曹爽因为自己太年轻,没有经验,大小事情都要问过司马懿后才敢办理,把司马懿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难倒司马家族三代人,至今仍然没有解开

很多人都喜欢讨论三国里面最聪明的人是谁?很多人都觉得是司马懿,因为他熬死了曹家三代帝王,这种隐忍与谋略最让人觉得可怕。一直到曹睿托孤后,曹爽以及曹魏宗亲联手想除掉司马懿都未能成功,反而杀死了同为托孤大

因郭嘉临终遗言? 《军事联盟》司马懿屈节侍奉曹魏

吴秀波、于和伟、李晨主演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它以洗白司马懿的方式讲述了三国的权谋纷争。第五集中,征辟司马懿为司空主簿的委任状到了司马府,不愿屈节侍奉曹魏政权的司马懿,狠下心来驱动载满...

因郭嘉临终遗言? 《军事联盟》司马懿屈节侍奉曹魏

吴秀波、于和伟、李晨主演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它以洗白司马懿的方式讲述了三国的权谋纷争。第五集中,征辟司马懿为司空主簿的委任状到了司马府,不愿屈节侍奉曹魏政权的司马懿,狠下心来驱动载满...

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

司马懿自208年被曹操征召为丞相府文学掾后一待就是11年,直到219年才出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原本司马懿是没有机会执掌兵权的,不过曹丕登基后连续对吴作战给了他机会,司马懿得以假节镇守许昌。226年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