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曹操南征北战的四大名将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替曹操南征北战的四大名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替曹操南征北战的四大名将
众所周知,曹操麾下骁将如云,却没有像蜀汉五虎将之类的说法。虽然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张辽、乐进、于禁、张A、徐晃并入一传,且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述,但由于《魏书九·诸夏侯曹传》已将与曹操有血亲关系的诸将列出,因此五子良将在曹营地位似乎还低一层次。不仅如此,张辽、乐进、于禁、张A、徐晃五人无论战绩、能力也参差不齐。那么哪几位是曹操麾下真正一等一的名将呢?本文根据史料分析,排出最为曹操倚重又战功赫赫的四大金刚。
一、曹仁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人,为曹操堂弟。建安二十五年,拜为车骑将军,进封陈侯,增邑至三千五百户。黄初二年,拜为大将军,后迁为大司马。黄初四年去世,加谥号忠侯。
——战绩:初平四年,随曹操破袁术,大有斩获。征讨徐州时,常督骑兵为前锋,屡败陶谦军。兴平二年,攻陷句阳城,生擒吕布部将刘何。建安三年,从征张绣,略城虏众三千馀人。建安五年,在鸡洛山击败袁绍部将韩荀,又劫掠并焚烧袁军粮谷。建安十四年,代理征南将军守江陵,抵御吴将周瑜。建安十六年,代理安西将军据潼关,在渭河南岸击败马超;代理骁骑将军,督七军击溃田银叛军。建安二十四年,任征南将军、授假节,驻樊城,斩杀叛将侯音,后被关羽围攻时誓死守城,并与徐晃内外夹击退敌。建安二十五年,还屯宛城,与徐晃共破孙权部将陈邵。
——勇武:曹仁一生中最经典也最具挑战的军功,当属对垒吴蜀两位超级名将周瑜、关羽。虽然对阵初期均居守势,但曹仁都咬牙坚持,并逐渐扭转被动局面。尤其是江陵一战,更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他的非凡骁勇。当是时,魏将牛金被数千吴军阵阵包围,长史陈矫等在城上看到他们即将覆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盛,谓左右取马来。陈矫等人都劝曹仁:贼众盛,不可当也。即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但曹仁义无反顾,亲率数十随从出城直冲。当成功解救牛金等人后,曹仁发现还有人没有突围,又折返回阵,直至救出所有魏兵。这一战使三军不禁慨叹:将军真天人也!曹操即转封其为安平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樊城,当时汉水暴涨,于禁等七军被淹投降。曹仁率数千兵马防守,洪水只差几尺就淹过城墙。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三国志·魏书九·曹仁传》)全赖曹仁坚韧意志,守得徐晃救兵来到,樊城之围得解。当然,曹仁之英勇是一贯的。曹操曾为张绣追击,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最后击败了张绣。
——谋识:在魏将之中,曹仁属识见过人。袁绍与曹操官渡相持时,派遣刘备攻掠数县,多方也纷纷起兵响应。自许县以南,官员百姓惶惶不安,曹操深感忧虑。曹仁认为,南方因为我军眼前形势紧急,势必不能出兵救援,又加上刘备强兵压境,因此背叛我们。但他指出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曹操深表赞同,派曹仁率骑兵击败刘备,收复了全部叛县。建安十年,曹操平定河北后,曾下令攻陷壶关,将城里的人全部活埋,结果城池连月不下。曹仁提出,围城必定要留一个门不攻,为的是给人留一条生路。如今宣告他们必死,势必人人坚守,且壶关粮食储备充足,进攻会伤亡惨重,围困则旷日持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三国志·魏书九·曹仁传》)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城内人投降。
——时评:对曹仁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当数曹操。无疑曹操是经常表扬他的。在平定黄巾军、迎汉献帝定都许县后,太祖器其勇略,不让他到郡中赴任,而以议郎的身份统领骑兵。曹仁的本传中也先后出现太祖壮之、太祖益壮之,可见对其青眼有加。曹丕对曹仁也有好评。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北征乌丸之时,曹丕致书训诫: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而后人最有影响的评价,当数《傅子》中的那一句: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贲、育即东周卫国的勇士孟贲、夏育,更关键的在于将张辽列其后,在魏将排行中实有一锤定音的意味。
二、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建安十年,封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年,拜为征东将军。黄初元年,拜为前将军,先后进封都乡侯、晋阳侯,增邑至二千六百户。黄初三年去世,加谥号刚侯。
——战绩:建安五年,与关羽同为前锋解白马围,击破袁绍军。建安七年,随曹操在黎阳讨伐袁尚、袁谭,立有战功。建安九年,率军攻取赵国、常山,招降黑山孙轻等贼将。建安十年,攻破柳毅等辽东叛军。建安十一年,攻讨荆州,平定江夏郡诸县。建安十四年,督领张A、牛盖平定氐六县叛乱,斩杀陈兰、梅成,授假节。建安十八年,与臧霸同为前锋征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营,擒获东吴都督公孙阳。建安二十年,与乐进、李典守合肥,以寡敌众,逼退孙权举国之师。
——勇武:张辽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建安十二年,张辽随曹操在柳城征讨袁尚,忽与敌军遭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亲手将自己的大旗授予。张辽率军出击,大败袁尚,斩杀乌丸单于蹋顿。建安十四年,在天柱山攻击陈兰、梅成,此山高峻陡峭,道路狭窄崎岖,敌方筑营其上。众将认为,兵少道险,不宜深入攻敌。张辽指出: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于是在山下安营,大败敌军。曹操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最展示张辽超凡武略和绝世英豪的,当数合肥大战。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十万大军进围,张辽奉曹操密函决定主动迎击。某天凌晨,他亲率八百勇士直陷敌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并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吴将手足无措,只得逃上士丘,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交战,孙权不敢动弹。及至望见魏兵甚少,才聚众军将张辽重重围困。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两军从早上杀到中午,吴军士气衰落,退兵修整营垒。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攻下,只能撤军。张辽随后追击,竟差点抓获孙权。此战让曹操大为赞赏,一年后巡视战场,仍叹息良久。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功勋,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谋识:张辽无疑是足智多谋的良将。建安六年,张辽与夏侯渊围昌g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准备退兵。张辽却说:这些天,每次我巡视围城营垒,昌g总注目凝视。而且他的士兵发射的箭日益稀少,一定是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想用言语试探一下,或许可以诱劝他投降。果然,昌g跟着张辽来见曹操受降。此后曹操责备张辽孤身冒险赴敌巢穴,称非大将所为。张辽拜答道:因为明公的威信著称四海,我奉您的旨令,昌g一定不敢加害于我,所以才如此做。建安十三年,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半夜营中火起。张辽对左右说:不可惊动。这不会是全营皆反,必是叛变之人想制造混乱动摇军心。(《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于是传令军中,不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率亲兵数十人,守立军营中央。不一会儿军队就安定下来,即时擒获首谋者,将其斩首。
——时评:对麾下诸将,曹操之于张辽可谓青眼有加。建安十年,曹操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⒐模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更难得的是,张辽建功回返,曹操曾两番亲自出迎:一是建安十年,张辽收复东莱诸县后还邺城,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即和他同乘一辆车;二是建安二十四年,张辽与曹操在摩陂会师,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这番殊荣,除夏候曾有一次同车、徐晃曾有一次被迎外,在魏将中无人可与并列。黄初二年,曹丕会张辽于建始殿,亲问昔日破吴情景,叹息道:此亦古之召虎也。张辽患病,曹丕命人迎他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亲临探望,执张辽手,赐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给御食。即使是病张辽,也让孙权忌惮不已。黄初三年,孙权复叛,知张辽临江驻防,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张辽列为五子良将之首位。
替曹操杀死献帝皇后和皇子的凶手到底是谁
他是汉末才子,与邴原、管宁一起共称一龙,他也是汉室的重臣,又仕孙策,最终成了曹魏灭汉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最终留下了一句:骂名千载笑“龙头”?让后人评说――
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东汉末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汉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当时孙策占领江东,他以才干受到重视,后来被征入京,任尚书令。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
东汉末年,才子华歆、邴原、管宁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一日,管宁与华歆共种菜园,锄地见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
到后来,管宁避局辽东,常带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仕。华歆却先事孙策,孙策死后又归曹操,曹丕时还做了相国,成就很明显大于管宁。
华歆曾向曹丕推荐管宁,而管宁不从。曹睿时,华歆曾想让位与管宁,曹睿不同意。
历代对华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这不仅表现在戏曲、小说上,而且史书上也有零星记载。《三国志*武帝传》注引《曹瞒传》说,汉献帝之后伏氏曾写信给父亲伏完,言及曹操“残逼之状”,并“令密图之”,这事泻漏出来,曹操大怒,派华歆“勒兵入宫”,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他为曹操进宫收捕伏后并将他毒死,还把她所生的两个小皇子杀死,皇后兄弟及亲族死者甚多,华歆因此遭世人非议。次事搬上舞台京剧称为《白逼宫》,川剧又名〈〈血带诏〉〉,湘剧干脆名之曰〈〈华歆逼宫〉〉,还有一出京剧〈〈受禅台〉〉,又名〈〈献帝让位〉〉,戏中的献帝刘协,挂白须,着素衣、手捧玉玺,满怀忘国之痛,唱腔凄惨;太尉华歆,金冠玉带,翎羽高挑,按剑逼帝,挥来使去,实是一副奸臣模样。华歆如何逼帝禅位,史书没有记载,查阅〈〈三国演义〉〉,其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句子,很明显华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据小说加工塑造的。
对于华歆杀皇后和皇子之事,有诗曾说:
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在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以华歆为首的几位文臣劝曹丕废掉献帝自立为皇,其实曹丕早就想这样了,于是华歆,曹洪等人逼着汉献帝让出了皇位。
演义里的华歆和正史中的华歆相差甚远。不管如何,华歆的伪君子形象已经被确立了,不过应该没有逼宫乱国这么坏吧。
对于华歆的评价,在王沈写的〈〈魏书〉〉里说,华歆“性周密,举动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也称道他“清纯德素”,为“一时之俊伟”。裴松之注引〈〈博子〉〉说,华歆“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还称他为“事上以忠,济下以仁。”华歆居三公之位,家庭生活很简朴,〈〈华歆传〉〉记载他:“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这在封建社会的官僚中,是难能可贵的。就是〈〈世说新语〉〉也承认华歆“遇弟子甚整,虽闲室之内,严如朝典。”对于戏剧、小说中为什么要将华歆塑造成奸臣模样,人们认为可能与“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观念有关。可以说历史上“拥刘反曹”的观点让华歆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相关参考
本文摘自《历史:何以至此》,雷颐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初,史学界、文学界突然掀起了一股沸沸扬扬的为“曹操翻案”之风,在历经“思想改造”、“反右”、“拔白旗”、“史学革命”、“批判帝王将相”等
他是汉末才子,与邴原、管宁一起共称一龙,他也是汉室的重臣,又仕孙策,最终成了曹魏灭汉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最终留下了一句:骂名千载笑“龙头”?让后人评说――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东汉末被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
时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不但曹姓、夏侯姓人才辈出,外姓将领更是国士之才。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名将的存在,赤壁之后魏武才敢和蜀吴同时三线作战而不落下风。从而确保了魏国的强
徐晃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在曹操的手下任职。早年跟随者杨奉南征北战,后来汉朝逐渐没落,曹操又有当皇帝的野心,于是徐晃就去投奔了曹操,成了他手下的一员大将,为曹操夺位立下汗马功劳。这样一个英勇的人,大家知
一、历史上真实的张辽是怎样的一、史实:张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张辽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
一、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七杀星拥有此星命格的代表人物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亦名公孙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在率兵伐韩的战事中,屡出奇兵,一战扬名。此后数十年,白起统率秦军南征北战,战无
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他便已跟随,担任裨将,骁勇善战,他就是曹魏名将夏侯惇!夏侯惇是曹营八虎骑之一,作战非常勇猛,曹操起兵之初,长为先锋大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战功累累!后人对其有着这样的描
乐进(?-218),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
...着,有以下两个原因:原因一:盲目轻敌。夏侯渊随曹操南征北战,亲冒矢石,真是所向无前。当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