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说出了什么惊人雷语
Posted 舰队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赤壁之战后曹操说出了什么惊人雷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赤壁之战后曹操说出了什么惊人雷语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引《括地志》曰:‘巴丘湖中有曹公洲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处。在巴陵南四十里’)。
以上可证:巴丘湖,确曾发生悲壮一幕。曹操将乌林战后逃回的及留在原地的舰队,放火烧掉。从陆路退走。
陈寿《三国志》的说法较符合历史事实,乌林一战、周军不可能烧尽北船,因为:
1.曹军舰队舰船多。黄盖说:寇众我寡,当有千艘舰船,而烧船的手段单一。十艘引火船不可能引发千艘以上舰船同时着火。
2.曹军舰队的列阵,不可能全烧:
黄盖曰: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即曹军舰队必然是沿长江从东向西排成首尾相接的很长的长蛇阵。这样的阵形,烧头则其中及尾部必然离散,烧其中则头尾两段离开。当时曹军的舰船用的是刘表的旧船,舰船的锚具仍只是大棕索系G石(石锚)(见《三国志·董袭传》),并无铁索、铁锚,更谈不上用铁索铁环将全部舰船锁住。何况当时黄盖利用东南风、由南向北烧,直烧到北军岸边营寨。故只能将曹军舰队断为两截。
3.曹军舰队的顽抗,黄盖中箭落水。放火舰队中断指挥。
黄盖指挥先头舰队用诈降计使得十艘引火船可以闯入曹军舰队中间放火烧船,但火起后,黄盖中箭落水。《三国志·黄盖传》引《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周军舰队突然失去前敌指挥官,增加曹军舰队撤退的机会。不可能尽烧北船矣!
曹军舰队乌林中计被烧是事实,但不可能烧尽,当时正刮东南风,曹军舰队必顺风西撤回原水军基地巴丘湖。周瑜刘备联军舰队亦必跟踪而至,曹军无力再战,只好烧余下船只上岸从华容道撤走。《三国志·孙权传》说:曹公烧其余船引退。这是事实。曹操自吹赤壁之战是他烧船自退虽是事实,但烧的是劫后残舰,未免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赤壁之战后,曹操和刘备为什么都说周瑜坏话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男子,不仅气宇轩昂,而且风度翩翩,《三国志》记载「 ”长壮有姿貌”,他就是吴国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二十一岁时他就跟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孙权继位后,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幼主,不久又剿灭了孙权父子三人的心腹大患黄祖。 当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荆州诸郡纷纷投降时,天下人都认为大势不可阻挡,就连孙权面对曹操的战书都犹豫不决。可是周瑜却仅凭三万人马大败曹操二十万军队,一举奠定「 ”三分天下”的基础。然而,《三国演义》为了拔高诸葛亮的形象,把周瑜刻画成一个年轻气盛、骄傲自满、心胸狭窄的人,结局甚至是被气死的,还留下「 ”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恨世之语。 而在真实的史料中,曹操和刘备也都向孙权说过周瑜的坏话。赤壁之战曹操颜面无存,拥有豪华的文武阵容,士兵又数倍于孙权,可是却以大败收尾。因此,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解释赤壁之战之所以败,是因为我军患有瘟疫,这才让周瑜白白得到好名声。《三国志》有记载,「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刘备到京口拜访孙权,希望将半个南郡借给自己。数天后,刘备准备离开京口,等到鲁肃、张昭等人走开,只剩下孙权时,刘备说:周瑜文韬武略,那是万人中的英雄,而且器量很大,这样的人恐怕不会甘心为人臣。《三国志》有记载,「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很明显,曹操和刘备之所以说周瑜坏话,是离间这对东吴君臣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一个纵横天下的枭雄,识人和用人是两个最基本的能力,毫无疑问,曹操和刘备都是此中高手。虽然赤壁之战失败了,但曹操还占据着襄阳,只要条件成熟,随时都可以再次南下。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周瑜,只要摆平了周瑜,那攻下东吴就成功了一半。 曹操说周瑜坏话好理解,为什么刘备也要说周瑜坏话?毕竟当时孙刘两家关系融洽,如果东吴发生内讧,会给北方的曹操南下的机会,似乎对刘备也不利。其实,刘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周瑜先是给刘备设了个鸿门宴,幸亏孙权没有答应。之后周瑜又提出「 ”二分天下之策”,东吴吞并荆州和益州后,与曹操划江而治,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当时孙权虽然不到三十岁,却也知道曹操和刘备的真正用心,没有上当,甚至还同意周瑜提出的「 ”二分天下之策”。没过多久,曹操和刘备都收到了一份喜讯,周瑜从巴丘返回的途中,箭伤发作病逝,年仅36岁。 参考文献:《三国志》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