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少年刘备竟是一名“土匪头子”

Posted 刘备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三国历史中少年刘备竟是一名“土匪头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在三国历史中少年刘备竟是一名“土匪头子”

2、三国历史中蜀汉王刘备竟是靠“虐童”收买人心

在三国历史中少年刘备竟是一名“土匪头子”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得十分婉转,他说刘备专爱结交豪侠,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三国志》中所写的“豪侠”实际上是一种尊称,说白了,刘备专爱结交流氓、土匪、罪犯这样的人。从刘备的家庭出身来看,他生在贫寒的家庭,父亲早逝,仅能靠编织竹席、草鞋为生。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刘备却屡屡做出与本人身份不等的事情来。首先,家中一贫如洗的刘备母亲竟然能供刘备读书,并且投靠在前任九江市长卢植的门下,与当时担任令支郡门下书佐、令支侯市长的女婿公孙瓒是同窗。公孙瓒因为娶到太守的女儿才有机会到卢植门下学经,而刘备寒门子弟却也能就读于大儒门下,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抛开上述话题不谈,我们再看刘备读书的学杂生活费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宗族中的亲戚刘元起全力资助他的。《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道:“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这句话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大意应该是刘元起对待刘备如同亲子,以至于不顾妻子的反对,时常接济刘备。因此,刘备得以顺利的在卢植门下学习。可是当我们看刘备少年的生活时,用骄奢淫逸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刘备不仅不刻苦学习,反而骑马遛狗,攀比穿戴。可这些钱从何而来呢?我们暂且认为是刘元起给他的。就这样,刘备开始了结交“豪侠”的生活。那么,他又结交了哪些人呢?

史书中记载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就是简雍、关羽、张飞。简雍是刘备集团的肱股之臣,少年时就认识刘备,属于“年少争附之”中的一员。史书上对他的着墨不多,主要说他对礼法规矩不屑一顾,非常不注重个人形象。关羽本是河东解良人,因为杀人越货潜逃到涿郡,因为刘备在当地颇有名望,便去投靠他。张飞是刘备的老乡,与关羽一道去投靠刘备。从简雍、关羽、张飞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刘备结交的“豪侠”全是一群不遵守礼法规矩的“亡命之徒”。因为刘备手底下聚集了一批人,中山的马贩子张世平、苏双觉得他是奇才,给他了一笔钱,刘备便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可是,仅是这样也让笔者心生疑窦。《三国志》中记载张、苏二人赠送刘备钱财时,先是写他们“赀累千金”,路过涿郡时给了刘备一笔钱财。按理说,刘备尽结交一些亡命之徒,张、苏二人躲之不及,为何还要主动赠送钱财呢?

有一种解释说,刘备纠集亡命之徒对巨商张世平、苏双进行敲诈才获得了这笔钱财。从刘备少年的经历来看,仅仅依靠一句轻狂之言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的。他在获得张、苏二人“赠送”的一笔钱财时已经有很多“豪侠”依附于他,他能过上骑马遛狗、攀比穿戴的生活很可能就是利用这些“豪侠”们巧取豪夺来的。如果说刘备待人恭谦很有名望的话,我们会发现当他聚起第一支武装时宗族中没有一位亲戚投靠他,甚至连夸赞他“非常人也”的亲戚刘元起也没让儿子刘德然随刘备左右,这让刘备的名声大打折扣。倘若刘元起真心认为刘备是“非常人也”,可又为何在刘备拥有一支部队时不让儿子去投靠他,以期谋求发展呢?

刘备的父亲刘弘实际上是有兄弟的,《三国志》记载了刘备的叔叔叫刘子敬,可这位亲叔叔并没有对一贫如洗的刘备家提供丝毫的帮助,甚至觉得他会“灭吾门也”。难道仅仅是因为刘备少时的轻狂之言就让叔叔有如此严重的看法吗?孩童时代很多人都说过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可《三国志》将这事专门写出来是否有名不副实的嫌疑呢?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刘备身处的时代属于乱世,少年时他就已经暴露了“称帝”的野心。依附他的那些少年很可能都是一群亡命之徒,因此家族里的亲戚对他都是避之不及。当他与这群亡命之徒谋得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钱财后,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少年时就已经成为一名“豪侠”,并且还是一名“豪侠”首领。既然他做了“豪侠”首领、土匪头子,自然而然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并且利用朝廷要求地方自行组织武装平定黄巾的机会将这群亡命之徒打造成“剿匪义军”了。

三国历史中蜀汉王刘备竟是靠“虐童”收买人心

导读: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个歇后语在中国的使用率颇为广泛。它出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赵子龙长坂坡救主一段,写的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之后,挥师南下荆州。此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屯兵樊城的刘备感到形势孤危,被迫带领人马和不愿投降的荆州官兵及百姓向荆州重镇江陵转移。曹操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恐怕刘备得江陵而成为后患,于是令精骑五千以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的速度急追,到了当阳长坂坡,两军遭遇,刘备仓猝应战。由于迎战被动,敌我实力悬殊,刘备很快兵败,丢下妻子和儿子仓皇出逃。

赵子龙在曹营中杀了七进七出,险些将性命丢在曹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方将幼主阿斗救出,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兴,反而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掷之于地,说:为你这乳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见此情景,立时被感动得涕泪涟涟了,连忙抱起被刘备抛掷于地的阿斗,一边跪到地下道:赵云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能报主公的知遇之恩啊!

就像歇后语中所说的那样,后人评论说刘备摔阿斗是假摔,为拢络人心而已。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刘备这摔孩子的举动,并不是出于真心,只不过是在收买赵云及所有将士们的人心,以使他们更加为自己卖命而已。对于这件事,历来人们的看法不一,那么,刘备摔孩子真的是收买人心吗?

有一种观点是否定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赵云投奔刘备的时候,正是刘备事业最低谷时,即便是这种情况下,赵云依然来了,从此追随在刘备左右,而且一随就是十多年。在众人怀疑赵云投降曹操的时候,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又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备和赵子龙的关系绝非一般。刘备早在张飞因醉酒被吕布袭破徐州时,就曾对悔恨交加闹着要自杀的张飞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在刘备看来妻子就像一件可随时脱下穿上的衣服,没什么大不了。既然妻子没什么大不了,那么孩子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若找赵云这样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大将,恐怕不是容易的事。

而大多数人认为,摔阿斗其实是刘备内部御人术的一次表演,其精彩之处是:既收买了赵云誓死随主之心,又教育和感化了当时在场的所有文武随从,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刘备从一织席贩履之徒成为一代风流人物,其内部公关御人术的确有拍案叫绝之处。因此后人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心,故把亲儿掷马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三国历史中蜀汉王刘备竟是靠“虐童”收买人心

导读: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个歇后语在中国的使用率颇为广泛。它出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赵子龙长坂坡救主一段,写的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之后,挥师南下荆州。此时割

历史上有余占鳌这个人吗

历史上是没有余占鳌这个人的。余占鳌,是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男主人公。余占鳌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他是具有独特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刚烈的硬汉,性格中有一种粗野、狂暴而

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才如雨、人杰辈出,刘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三国时期的主角之一,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刘备是一个英雄,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经常逃跑,还动不动就哭,但是这不损他

手段竟是放鞭炮让对手睡不着

翁同龢,光绪皇帝的老师,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也就是常说的状元,当时才26岁,可谓少年得志,然而,翁老师当年逐鹿科举考场,却也有些狗血的故事。当翁老师还是翁同学的时候,最大的对手是孙毓汶

乾隆讨厌雍正宠臣李卫,御批他非公正纯臣,缘由竟是因为一名道士

清朝雍正皇帝时期的宠臣李卫是读者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因为《雍正王朝》、《李卫当官》等热播历史剧的缘故,李卫的拥趸还不少,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叫花子出身,不畏权贵,聪明机灵的角色。电视剧中人物的描写当然是

曹冲少年早逝究竟是自然死还是被别人害死的

曹冲救库吏这个故事在历史是非常有名的,曹冲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天资过人,在当时被曹操所深深喜爱。曹操的马鞍一直是在库房进行存放的,当时因为库房特别的潮湿,不小心进去了老鼠,老鼠把曹操的马鞍咬了一个洞。

第一名竟是黄月英

三国时期的八大正妹排行榜:第一名竟是黄月英  说到了历史上的正妹都有谁,那么中国古代四大正妹一定都赫然上榜,而若说三国的正妹都有谁,则貂蝉一定位列前排。  但是,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正妹也

南京大屠杀后,日军频繁“失踪”,连环杀手竟是一名道士

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后,一支日军部队驻守南京,但在这之后的时间里,频繁出现落单士兵“失踪”或是被杀的情况,而且这些人的死状都很惨。在这几起案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案发现场都会有一个红色布条,上

蜀汉一名将,深得诸葛亮和刘备的称赞,演义中却没提到他

有句话说的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任何文学作品都脱离不了生活,也必然有其创作的背景,就像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此书是罗贯中老先生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创作而成。虽然小说的整体脉络与正

刘备故乡在哪里 少年刘备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刘备故乡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曾经和东吴的孙权北魏的曹操一同三分东汉的天下,实属一代枭雄。刘备,乃东汉幽州涿郡涿县,也就是现河北省涿州市人,这是根据当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的《蜀书・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