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Posted 吴孙权

篇首语: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羨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2、历史人物 庞统简介 庞统是怎么死的

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长的太丑,而这个原因,在面见孙权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的品评人物的风气来说了。东汉以来,品评人物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容止,一个是精神,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见,内在美没有三五个月谁又能知道呢。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刘备眼中,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吴人才会称呼周瑜为美周郎嘛。可以说,汉末魏晋以来,但凡官员,长相都至少是平头正脸,这是品评人物,甚至是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原则。

于是,长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孙权毕竟是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不会完全因为长相而把庞统一棍子打死。

庞统真正得罪孙权,是因为贬低周瑜,抬高自己。

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什么学说为主?在当时,无非是儒学,法学,兵学等等。可是庞统却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这个不必,孙权听了就更加不开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么派别的学说呢?我庞统是无门无派,随意应变而已。庞统的这句话,很明显有轻视孙权的意思。

但是,孙权依然忍着。

孙权看到庞统这梦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杀手锏,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来了。他问庞统,你的学问比周瑜周公瑾怎么样呢?

庞统听了笑着说: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庞统的语言中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却笑着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孙权看来,庞统的笑就无异于是嘲讽,无异于说周瑜算什么呢,怎么能和我相比。

于是孙权就很不开心了,告诉庞统,你先下去吧,等以后有机会我再用你好了。

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于是,庞统知道自己没戏了,长叹一声出门了。

应该说,庞统的狂傲,让他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

但是,庞统在东吴出仕的机会并未断绝。孙权说话也还留有余地,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以后有需要,孙权还是会来找庞统的。

可是,由于鲁肃的一番话,完全堵死了庞统在东吴的仕宦之路。

鲁肃到底说了什么,让庞统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呢?

当鲁肃知道孙权不准备用庞统时,就进去询问原因,孙权告诉他:狂士也,用之何益!孙权不满意的,是庞统的狂。其实,狂士未必无才,或许人家是有资格狂傲呢?比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人就认为诸葛亮很狂。可是却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不应该和管仲乐毅相比,那样太屈才,应该和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相比。狂与不狂,因人而异。

如果鲁肃这么解释,孙权未必会生气。可是,鲁肃说了一番话,让孙权大怒,发誓绝不用庞统。

鲁肃怎么说的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

鲁肃高度评价庞统,认为赤壁之战胜利的首功当属庞统,没有庞统献上连环计,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

可是孙权听了这句话非常刺耳,尤其是对于第一功,极为反感。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孙权认为是曹操自己想要把船钉起来,和庞统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孙权讲的话自然是有错。庞统连环计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让敌人曹操看来,连环计是有利于自己,其实长远来看,确实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推崇的无为之治的最高境界,明明君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百姓们都认为是自己要如此,一点不觉得是官府强迫自己一样。

但是,鲁肃的话其实也有偏颇。

赤壁之战的成功(不谈历史,只谈演义),有三大功劳,周瑜作为孙刘联盟的主帅,施展苦肉计,然后用火攻大败曹操,当然应该是第一功。诸葛亮借来东风,让火攻之计策能够顺利实施,可谓第二功。庞统的连环计,让火攻计策杀伤力更大,可谓第三功。

我们可以反过来推理。没有连环计,孙刘联盟难获大胜;没有借来东风,孙刘联军无法获胜;可是没有周瑜江东主战,孙刘联军都注定了灭亡。

于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第一功臣,这个观点毋庸置疑。

那么,鲁肃为什么要歪曲事实,故意夸大庞统的功劳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可以从两方面设想。

一方面是鲁肃一片好心,老好人鲁肃继续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为了要孙权留住庞统,夸大庞统的功劳,没想到孙权听了大怒,结果适得其反。

一方面是鲁肃用心险恶,老好人鲁肃也有着奸诈的面目,故意夸大庞统,甚至凌驾于周瑜之上,必然会激发孙权强烈不满,然后就可以排挤走庞统,自己独霸江东政坛。

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是真相只有一个。

我不相信第一种。作为年纪轻轻,第一次见到孙权,就敢于做出江东版隆中对,提出孙权可以立足江东,吞并荆州,入川占据蜀地,三分天下,进而二分天下的宏伟构想的伟大政治家鲁肃,不可能是目光短浅的人。鲁肃不知道孙权性情?鲁肃不知道掩盖周瑜功劳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

我不相信鲁肃不知道。

但是我又不愿意相信第二种。毕竟第二种的鲁肃过于阴险。

不过,生活中也好,历史中也好,许多我们不相信的事情,都经常发生了并经常发生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庞统简介 庞统是怎么死的

  庞统,字士元,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曾与东吴陆积、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曹操,最终统一天下。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南下的曹操,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麋竺、孙干、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三国志.蜀书》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

  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庞统之死,不但对进占益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更迫使刘备、诸葛亮不得不改变原先的人事安排,从而也为“隆中对”的继续实施埋下了隐患。

  庞统是怎么死的?

  由谁去援助刘备,由谁留下镇守荆州,这是当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清人王夫之曾设想:“为先主计,莫如留武侯率云与飞以守江陵,而北攻襄、邓。取蜀之事,先主自任有余,而不必武侯也。”(《读通鉴论》卷10)在他看来,诸葛亮应当与赵云、张飞等留守荆州,而让关羽率援军入川。刘备有雄才,关羽骁勇过人,再加上法正足智多谋,诸葛亮实在没有必要率军入川。

  其实,若庞统不死,王夫之的分析自有其合理之处,而且诸葛亮也很可能继续坐镇荆州。因为诸葛亮虽然在“隆中对”已经提出要将政治中心移向益州,但也同时强调必须兼顾荆州,荆州军队是钳形攻势的另一臂膀,不容有失。但庞统死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因在于庞统不但能够协助刘备进占益州,而且在此之后还能从事治理工作。以刘备之雄、关羽之勇、法正之智,固然可以取得益州,但关键是之后由谁来治理呢?关羽武勇绝伦,但治国显非其所长;法正智谋高超,但心地过于狭窄,“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法正传》),以此担当治国重任也不适合,因此诸葛亮只有亲自率军入川,而留关羽镇守荆州。虽然就当时的形势来说,关羽是留守荆州的最好人选,但毕竟不是最适合“隆中对”战略方针的人选,而后来也果然出了问题。

  无独有偶,清代有个叫李仙根的人,也看出庞统之死,是蜀汉败亡的一大关键。他在《三国史论》中说:“予独怪修史者,不著庞统之死。盖汉季之不振,全系乎此。士元用兵严厉果决,实过于孔明。倘士元不死,孔明同侯(指关羽)镇荆襄,士元领大队办秦陇,而先主居蜀汉,与法、蒋辈经画国事,虽有智者,不能为魏策矣。士元死而孔明西去,侯性慨慷不欺,志不能隐忍,用微权以集大计,而骂婚、撤备,使疑叛丛生,今则归咎于先主、孔明,侯之灵其乐受之乎?故君子读死,于士元之死,深叹天不佑汉,初即不得志于襄樊,继则永安再辱,阴平失御,皆原于此矣!”(《关帝志》卷三)

相关参考

凤雏庞统为什么会有悲惨结局 “卧龙凤雏”

...那就是庞统,诸葛亮被世人称之为卧龙,而庞统则被成为凤雏。但是对于三国历史不熟悉的人而言,都没有弄明白庞统跟了谁?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介绍一下吧!庞统的才华是很出众的,但是本人的长相确实不敢恭维,所以...

庞统是谁

一提到庞统人们就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亮,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不过,相对于诸葛亮的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结果庞统就要凄惨一些,最初,庞统投靠孙权可是却不被孙权所重用,孙权为何不用庞统呢?同为名士庞统与诸葛亮为何

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开始只是一个县令

  孔明三气,终于使周瑜三十六岁就气绝身亡。鲁肃向推荐庞统,他说:“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面试的时候,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何

是什么原因让孙权拒用他呢

核心提示: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一生很不幸,先投曹操,后见孙权,最后归刘备。在刘备那里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得到重用,又惨死落凤坡。初次登场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

“凤雏”庞统真的很丑吗

“凤雏”庞统真的很丑吗?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庞统祠墓又名龙凤祠。庞统很丑吗?很多人都说诸葛亮太帅,从而认为诸葛亮的对手“凤雏”庞统很丑。那么庞统很丑吗?要了解详情,还得从三国志说起。原来,正史三国志对

庞统连环计凤雏庞统的连环计主要内容

【庞统连环计】凤雏庞统的连环计主要内容  导读:庞统是刘备政权中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司马德操号称水镜先生,他曾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与诸葛亮孔明不相上下。  庞统小的

为何说刘备不过是庞统入吴求官不成的替代品

庞统不像诸葛亮,从一开始就追随刘备。庞统选择君主的时候,第一人选是孙权。当曹孙刘三家争霸的时候,庞统主动投靠了身在荆州的周瑜,帮助周瑜出谋划策。本来想借助周瑜的推荐,在东吴大展拳脚。不了周瑜一命呜呼,

虽然卧龙凤雏齐名,为什么总感觉庞统比诸葛亮差好多呢?

虽然卧龙凤雏齐名,为什么总感觉庞统比诸葛亮差好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司马徽说过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说明了在众人眼里凤雏庞统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

凤雏庞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庞统一生最主要的计策是为刘备夺取益州献上上中下三策。益州刘璋饱受汉中张鲁的侵扰,于是邀请荆州的刘备进入益州,剿灭张鲁。当时,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盟,庞统建议刘备在涪陵大会时,在宴会上杀掉刘璋,可是被刘备

在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周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