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Posted 阿斗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并非“扶不起的阿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2、扶不起的阿斗

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一提起刘备的儿子刘禅,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然而,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吗?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且得善终,他难道就没有贤能之处吗?其实不然。

刘禅初继位之初,诸葛亮才能远远在他之上,他甘愿退居一旁,把军国大事全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这里可见他的忍让得体与容人之度。

诸葛亮病逝,刘禅开始显露出他的治国才能。对内,他废除丞相制,把军政事务分开,成功避免了内部大臣的互相倾轧;对外,他实行修生养息,积蓄力量。此后,蜀国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和平局面。魏军大举伐蜀,刘禅深知敌我兵力悬殊,胜算渺茫,且当下大局已定,遂毅然开城投降,为的只是保护人民的安全罢。

说起刘禅,人们更多的想到的都是他“乐不思蜀”的耻辱。然而啊,又有多少人能够读懂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的真正寓意呢?和刘禅一样,亡国后主的另一位――李煜,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换来一场杀身之祸;刘禅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却换来了任何一个人都奢求的――安享晚年,寿终正寝!刘禅,你敢说他不是大智若愚?


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

人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以政治需要论是非,而往往把历史人物至真至性的一面忽略了。其实,对于人性而言,没有绝对的成败,孰是孰非,很难一言道明。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了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无谓牺牲,甘愿亡国(纵使有一部分是大局已定的因素)。这是舍小利而成大全,是明智的决定。

刘备的儿子刘禅被人指为呆子,不过是因为“乐不思蜀”的故事罢。其实吧,说句实在的,这个故事除了证明后代文人的尖酸刻薄外,不能说明阿斗任何品德问题。在当时的政治形式下,阿斗即便说几句强硬的话,除了招来杀身之祸外,不会有其他任何好的转变。李密曾以刘禅与齐桓公相比,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必须要隐藏自己的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此,刘阿斗并不是呆子,他有他独到的聪明,既然深知诸葛亮举世无双,就放权于他。的确,刘禅在治国方面没什么特殊的多厉害的才能,但他知人也自知。尽管阿斗不能流芳百世,但比起其他帝王,比如崇祯皇帝,他实在智慧的多。

扶不起的阿斗

导读:

从我们现今掌握的资料来看,刘后主并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

三国时蜀汉为何不置史官

历代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中,向者不乏有蜀汉不置史官之说,论者盖源于陈寿的《三国志.蜀后主评传》中的一段评语:…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寿据此以批评诸葛亮虽长于政务,但在著史事上还是做得不周到。

于是刘知几就跳出来反驳陈寿了,他在《史通.曲笔》里举了陈志中史官言景星见的例子,还有诸如黄气见于种归,群鸟堕于江水;益州言无宰相气等文字记载,煌煌然反驳陈寿之评不确,并认为寿之所以这么说,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平心而论,刘知几考据功夫那是一等一的,后世反驳寿之论者多采用其论述。但是其轻率下的结论,又有点想当然耳。

且刘知几引述陈寿评语又与今日我们所见有别。他在《史通.曲笔》是这么说的,陈氏《国志?刘后主传》云: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哲不知刘知几当时所见《国志?刘后主传》和我们现今看到的这个版本是否不同,待有识之士考据。以现有材料看,哲推断刘知几存在误读的可能,他引述的不是陈寿原话,是经他自己加工的语言。陈寿并没有明确说过蜀无史职的话,而刘知几却在《史通.曲笔》里活生生把它给坐实了。后世之人又将刘知几先入为主的判词奉为了真理,皆以为蜀汉不置史官是出自陈寿之意,故又跟着刘郎误读。

然哲以为,陈寿轻率评刘后主之言;刘知几误读评语,且讥讽陈寿有报私之怨、曲笔之心;后人复以刘知几坐实陈寿之言,据此而传习蜀汉不置史官之说;三者连环错,皆误也。

遍搜典籍,言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之说,在三国同时代的记载中几无。虽北史中有孔明在蜀,不以史官留意,是以久而受讥。(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然此论属后出,也无非是以讹传讹。始作俑者,唯寿也。

然寿之评刘后主之论,失之确凿,后人即有非议。针对陈寿评后主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笏芍则认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於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意思是说,赦不妄下论有所据;然年名不易未闻历史上有据此以为美谈的。且认为寿之评是自相抵牾,他提出后主的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延熙之号,更是超过了二十多年未改。为何又有兹制渐亏之论呢,可谓是同一件事情得出了相反的两个评论。

就寿评刘后主继位则改元,有违古义之说,哲以为也有评论过于绝伐之惑。考古之帝皇继位事,当年改元者也不乏其人。如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建康,借口以慰民望,即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康元年。其他诸如唐玄宗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于是年十二月就改元为开元也记载在史,未闻后人对此有何异说。且国家在非常时期,行权宜之计也未尝不可。刘备死,托孤于诸葛亮。以亮务实之作风,为安民心,定国家根本,绝管叔之流言,避周公之嫌,于当年改元,也是事所必至,理所当然。奈何寿以古而非今,以此责备诸葛亮考虑欠周呢。哲以为,犹有未周焉者,非亮也,实寿耳。

再者,言及寿评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之句。哲观之,寿此论又有自相抵牾、以偏概全之惑。

首先,要确定这个灾异靡书中的靡字为和解?世所论者,多理解为灾异靡书是说灾异、瑞应都不记载于书,哲以为不确也。靡,在说文里,解释的也较为潦草。说文是这么解释的,靡,披靡也。从非麻。哲以为靡字应作多解。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均有多且浪费之义。故,刘知几考据出蜀国灾异祥瑞不绝于书也就很好理解了。

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也很符合古人的文字习惯,前句应是说记言记事类的记载多有遗漏,后句是说灾异类的记载却充斥书籍。也等于强调了前面所说的注记无官的说法。在这里,陈寿也顺带表明了史官的责任,那就是既有记录行事,也有记录灾异的责任。东汉时,天官(历官)、史官分野亦已趋向于定型,而直至南北朝之前,史官之称都是指历官,而以著作郎称撰史之官。

观三国各种史料,蜀国记载类主要在于刘备起兵至称帝的事迹多有遗漏,而其后记载却并不比魏、吴两国缺乏。应是刘备前期颠沛流离,资料多无记载,直至称帝后才设置史官,故此蜀汉后期资料还是算完备的。由是观之,陈寿所言国不置史非所谓世人理解的蜀汉不置史官,而是抱怨蜀汉没有修史。非这么理解就不能解开陈寿的自我抵牾之处。

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设观天文的历官,因为这与农时、天象、礼仪密切相关;而不设记录史官,那是所谓正朔的意识形态之争,对他而言,实在无关宏旨,经理王业才是当务之急,不暇及此。在诸葛亮看来,蜀汉是自认承继汉统之国,而当时的国家汉正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哪个王朝会在国家尚处于大分裂状态时去修史。这个时候如修蜀汉书充其量也就地方志而已,徒然沦为笑柄。

可笑某些砖家学者居然连这些封建常识都不懂,还以此做文章大放厥词。说什么蜀汉不修史是为了压制言论,说什么蜀汉不修史是刘备、诸葛亮担心自己的言行被记录在籍,更有甚者将「国不置史」作为诸葛亮的七宗罪来看待。这帮吃饱了撑的家伙嘴巴里放的厥词比屁还臭,只可怜见天下父母养大个孩子不容易,拜托这些个砖家教兽们不要再误人子弟了啊。

始作俑者,唯寿也。从我们现今掌握的资料来看,刘后主并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哲以为刘禅有容人之量、头脑清楚且能知人善任,陈寿在《三国志.蜀后主评传》所评三论皆误也。裴松之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此论近乎公允。

陈寿者,生于巴蜀,而迁于魏都;在蜀曾任东观秘书郎,在晋则为佐著作郎、著作郎;曾和诸葛亮同事数年,且离蜀汉亡国未久,按理蜀国风物在其私撰《三国志》中,应该资料详尽、厚实有余。然蜀书仅薄薄一卷,记传人物多有遗漏,却被其推诿为蜀汉国不置书,致使其收集资料困难。然哲观蜀汉志中,蜀汉国后期重要将领的廖化,志上仅寥寥数语带过,若为前期人事,还可以推诿记录遗失,而后期廖化与寿同朝为官,寿焉能不清,传记如此,委实可恨!

时人有讥讽陈寿大段抄袭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致使寿之《三国志》中魏、吴纪传多翔实,而蜀汉文字多遗脱,想不是空穴来风,大概因为蜀国无书可抄。由此观之,陈寿史才也局限矣,史论也多有不当之处。但寿以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来掩饰自己修史的不足,拟或是突显其书《三国志》的优秀,这种欲藏还露的表现手腕,确实高明奥妙。只是委屈了刘后主、诸葛丞相,用刘知几的话来说,确实是厚诬了诸葛亮,且连累了后世学者皆误以为蜀汉不曾置史官,皆陈寿之过也。

相关参考

扶不起的阿斗

导读:从我们现今掌握的资料来看,刘后主并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  小朋友,或许你听大人说过“扶不起的”这句话。>>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这个“阿斗”是谁吗?他是不是患怪病,才像人们说的那样软得都“扶不起来”呢?想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阿斗”,就快看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个人简介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

为什么说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这句俗语是今天的人们用来指那些平庸无能之辈的,凡是被冠上了这样一个名号之人,便是平庸的化身、无能的代名词。追溯这句俗语的根源,还得从三国时期的阿斗说起,因为阿斗就是指当时蜀国的国君、刘备之

扶不起的阿斗其实是三国最优秀的皇帝

  天下第一大冤人——扶不起的阿斗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

扶不起的阿斗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

灭于“扶不起的阿斗”

>  去世后,由他的宝贝儿子继承蜀汉皇位,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辅佐他,说了许许多多语重心长的话,没能把他雕琢成才,只是让自己的前后《出师表》出名传世了。刘禅糊里糊涂,什么事哼哼哈哈,没有主见,诸葛

108 扶不起的阿斗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

扶不起的阿斗之刘禅 刘备之子

   刘禅字公嗣  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职位:蜀国皇帝(后主)谥曰思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271(65岁)  家族资料:父亲刘备母亲甘氏配

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  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姜维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到蒋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