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说了什么

Posted 祁山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说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说了什么

2、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一句忠告:北伐没有实际意义

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说了什么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次精彩自白。但是这位军事大师文人出身,用兵比较迷信计谋,每次打仗都非要设埋伏不可,然后派出一两员大将出去诱敌:“只许输,不许赢。”对这一点,赵云是照办,而魏延颇有微词。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

但在三国志里,则是另一番情形。三国志里的攻坚战大都出自刘备之手。诸葛亮传曰:“成都平,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汉中战役主要由刘备指挥,法正为谋主。陈寿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善于治戎的统帅,带出来的兵行军有度,号令严明,遇变不乱,但是锐利和速度不足。简单的说,就是防御力好,而攻击力不够理想。所以诸葛亮往往是攻而不克,反而在撤退时击败追敌,获得胜利。王双与张合就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击毙的。因此完全可以相信诸葛亮的治军能力,严整而细致。在这一点上,治军略显粗糙的司马懿对诸葛亮深为佩服,赞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也深谙兵法,所以每次诸葛亮撤退时,他都不主张追击。直到诸葛亮病死,司马懿才想去疯狂一把,结果还被姜维给唬了一回,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诸葛亮主动出击也打过不少胜仗,如:从荆州与赵云“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平定南越、攻武都阴平两郡等,不过对手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中学历史书里画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图像,一是曹操,旁书: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是诸葛亮,旁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司马懿务求自保,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边界相安无事,又没有什么重大变故,就不要想着把对方灭掉,大家都省心点,其实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不得其时。但诸葛亮还有一条忧虑,他怕自己没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觉得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就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容易变得急于求成。如果他放宽心,养身体,多活个十几年,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他不急于北伐,而是往南开拓疆界,也许。。。

也许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识天数,只是他的追求太执著而已。

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一句忠告:北伐没有实际意义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次精彩自白。但是这位军事大师文人出身,用兵比较迷信计谋,每次打仗都非要设埋伏不可,然后派出一两员大将出去诱敌:“只许输,不许赢。”对这一点,赵云是照办,而魏延颇有微词。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 但在三国志里,则是另一番情形。三国志里的攻坚战大都出自刘备之手。诸葛亮传曰:“成都平,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汉中战役主要由刘备指挥,法正为谋主。陈寿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善于治戎的统帅,带出来的兵行军有度,号令严明,遇变不乱,但是锐利和速度不足。简单的说,就是防御力好,而攻击力不够理想。所以诸葛亮往往是攻而不克,反而在撤退时击败追敌,获得胜利。王双与张合就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击毙的。因此完全可以相信诸葛亮的治军能力,严整而细致。在这一点上,治军略显粗糙的司马懿对诸葛亮深为佩服,赞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也深谙兵法,所以每次诸葛亮撤退时,他都不主张追击。直到诸葛亮病死,司马懿才想去疯狂一把,结果还被姜维给唬了一回,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诸葛亮主动出击也打过不少胜仗,如:从荆州与赵云“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平定南越、攻武都阴平两郡等,不过对手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中学历史书里画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图像,一是曹操,旁书: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是诸葛亮,旁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司马懿务求自保,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边界相安无事,又没有什么重大变故,就不要想着把对方灭掉,大家都省心点,其实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不得其时。但诸葛亮还有一条忧虑,他怕自己没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觉得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就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容易变得急于求成。如果他放宽心,养身体,多活个十几年,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他不急于北伐,而是往南开拓疆界,也许。。。 也许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识天数,只是他的追求太执著而已。

相关参考

为何说三国中司马懿点评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司马懿究竟有多聪明

导读: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出现过不少牛人,光是那些智谋超群的谋士,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诸葛亮和司马懿,无疑是谋士当中最为知名的两个人,他们二人分别效力于蜀汉和曹魏,彼此之间也曾多次交手。最终,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死前都留下最后一计,究竟谁更高一筹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智谋人物,后人常常喜欢把他们进行对比,究竟两人的谋略谁更高一筹?从诸葛亮一出祁山,传统的小说和戏剧里两人便是开始了较量,每次都是诸葛亮占据上风,可以说后人是更青睐于诸葛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胜一筹?从两人生前最后一计就可以看出

三国众多谋臣当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无疑是最为知名的两位,他们两人分别辅佐蜀汉和曹魏,也是一生的死对头。诸葛亮绰号为卧龙,相当的霸气,而司马懿的绰号为冢虎,也就是坟墓里的老虎,并不比卧龙差多少。与诸葛亮交

历史上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记载司马懿怎么死的,十分明确的说了是病死的,不过也有也是传闻是诸葛亮未卜先知,将书用毒水浸泡,然后晒干,司马懿看书时

诸葛亮究竟有牛

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特别是到了三国后期,魏蜀两国的战争,直接演变成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智慧大比拼。但是,笔者认为,虽然司马懿死于诸葛亮之后,后代子孙还建立了晋朝,可诸葛亮的智慧要远远高

诸葛亮与郭嘉,究竟谁最厉害

导读:汉末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最让人佩服的是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有人说,司马懿最牛掰,他熬死了众多大咖,然后篡夺了曹魏政权,为孙子建立西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来说,司马懿主要是善于隐忍,且寿命

司马懿究竟有多虚伪

每当提到三国时期的司马懿,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善于隐忍、老谋深算,而且还善于伪装,就连目光如炬的曹操都被他欺骗了。当年曹操第一次请司马懿做官,司马懿觉得汉室已经不行了,且曹操的口碑不太好,就不想跟

三次反司马氏兵变失败后 曹髦说了句千古名言

魏明帝死后,年幼的曹芳继位,曹爽和司马懿受遗诏辅政。司马懿这只老狐狸,表面装病,然而暗中却在积蓄力量。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葬于此)拜谒,岂料,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

三国时期!诸葛亮究竟用过“空城计”吗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用过“空城计”吗?诸葛亮智谋过人,在《三国演义》上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尤其是他在西城使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抚琴一曲,竟惊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三国演义》上说,马谡失守街亭,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