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独子和孙子一起战死了

Posted 孙子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的独子和孙子一起战死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的独子和孙子一起战死了

2、所谓的独子兼祧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的独子和孙子一起战死了

公元263年,三国中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开打了,这一战对于三国谜,特别是喜欢三国演义的网友们来说显然难以接受,因为这一战,\'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一起战死了(此战险让诸葛亮绝后,仅剩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后任江州刺史。),张飞的孙子张遵也被魏军所杀――

让诸葛亮这绝后的三国最悲情一战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在他取得光辉业绩的同时,诸葛亮在教子成材方面做的也是相当成功的。

诸葛亮出仕后大部分时间都征战在外,国事频繁的他不可能像平常父母一样整日对子女耳提面命,但这并不表示他就对儿女疏于管教,他经常在书信中语重心长地对子女进行劝诫教育,以治学之规、立身之道到接人待物、约制酒量,要言不烦、周密全面。他教育子女要将修身和追求自我价值作为人生的首要准则。当年他躬耕隆中时便立下管、乐之志,联系自身他深知志向对人的巨大指导作用,于是他要求子女“慕先贤”,立“高远之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这些引人向上的经验之谈对于子女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的。

在循循善诱的言传之外,诸葛亮更注重“正已教人”,即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子女。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刚正不阿。潜移默化之下,子女们无形之中养成了一种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诸葛亮贵为蜀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不愿去封妻荫子,反而“自讨苦吃”,将儿子诸葛瞻派往深山峡谷中艰苦劳作。他强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决不利用自己身居高位来增殖私产,好让子女坐享其成。他不贫不奢、家风淡泊历史上早有记载。

他不偏不袒、绝无溺爱,知道侄儿诸葛恪难当大任,主动要求将他调离。在他病重期间写信告诉哥哥担心儿子诸葛瞻难成大器。这些鞭策鼓励只为子女能够早日成才。

他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尽忠报国、战死绵竹。

诸葛瞻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炎兴元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前锋部队被打败后,诸葛瞻率蜀军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决一死战,李球临阵授命,于是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公元347年(永和三年),史官常璩(《华阳国志》的作者)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在《三国志》中诬陷诸葛瞻,把不能阻止黄皓的过失归咎于诸葛瞻身上。

所谓的独子兼祧是什么意思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 宗法制自从先秦时期发展成型后,并没有随着秦的一统天下而与封邦建国一起走进历史的尘埃。而是在广大中国民间得到传承与变革,其生命力与适应力愈发强大,并在中国明清两代最终定型并走向收束期。清代宗法制度中有一个令我们感到陌生的条目称作“独子兼祧”,但这个制度又是清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现实作法。以下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独子兼祧的意义以及它在有清一代的发展演进。 >传统宗法制 >兼祧,民间也称为“一子顶二门”,是中国传统社会传统宗族特殊的继承方式。“兼祧”的条件比较特殊,一般是说在家庭中同时存在几个亲兄弟,但这几位兄弟中有且只有一位拥有独子时,经过家族商量和取得独子父亲同意后,独子除为自己父亲延续香火外,还要同时继承父亲所有弟兄之宗祧,各房即众叔伯均为为其娶妻,所生之子就相应地能够继承各房之嗣。所以“一子”有时候不一定只“顶二门”,可能会负担“多门”的延续任务。 >嘉靖皇帝 >兼祧作为一个民间习惯存在历史很久,至少早宋代就有文献资料记录了相关作法和事例。但历代官方对此制度的态度可谓暧昧不明,不会明显地予以支持,也不会公开表示反对。明代政治史上十分著名且影响深远的“大礼议”实际上也有兼祧的影子。众所周知,嘉靖皇帝朱厚熜出身于河北安陆州,实际上是与皇帝宝座无缘的普通亲王。但明武宗壮年去世,没有子嗣,朝廷令其兄弟朱厚熜前来继承皇帝位,围绕这皇统和血缘关系上,嘉靖皇帝与朝臣召开了大规模的论争。论证的具体内容我们无需冗述,但嘉靖一方面要承认父亲兴献王的地位,同时还要作为武宗的兄弟去“入奉宗祧”,有学者认为嘉靖皇帝开创了“以一人而为两家之后的先例”。 >历史进入清代,中国的宗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宗族制度也愈加繁复细密。民间的兼祧事迹很多,但真正得到朝廷重视和认可则是在乾隆年间。当时户部就军营中病亡者后无子嗣的情况请示乾隆皇帝能否实行“独子兼祧”,素来标榜以仁孝治天下的清帝乾隆下诏称“岂忍视其无后?”,当然可以“一人承两户宗祀”。后来清廷修订律法时,就开始将这样的案例吸纳入《大清律例》,认为家族中缺乏继承人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之下,“准其承继两房宗祧。”自此,最高统治者及朝廷都将“独子兼祧”纳入法律许可的范畴。 >道光皇帝 >至道光年间,清廷修订《礼部则例》时,又针对兼祧子娶妻的问题进行了补充立法,使得相关立法更加完善。清代中期以后,国内战火连绵,人口减损,兼祧在全国各地都有了实行的必要与可能。由于历史惯性,兼祧婚姻延续时间很长,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港英殖民政府还曾专门立法禁止“兼祧”婚姻再出现。 >参考资料: >徐进:《论清代民事习惯中的兼祧规则》 >孔潮丽:《清代独子兼祧制度述论》 郑小悠:《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冯尔康:《清代宗族制的特点》

相关参考

诸葛亮之子壮烈殉国

公元263年,三国中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开打了,这一战对于三国谜,特别是喜欢三国演义的人来说显然难以接受,因为这一战,\'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一起战死了(此战险让诸葛亮绝后,仅剩诸葛瞻次

所谓的独子兼祧是什么意思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宗法制自从先秦时期发展成型后,并没有随着秦的一统天下而与封邦建国一起走进历史的尘埃。而是在广大中国民间得到传承与变革,其生命力与适应力愈发

佛祖独子罗�T罗简介 罗�T罗为何出家

佛祖独子罗�T罗简介罗�T罗为何出家?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来佛释迦牟尼,或许大

身上兼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和张飞的血统,可惜十九岁就战死沙场

说到三国,大家想到的一般就是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众多风云人物。不管是看过《三国演义》小说还是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三国到最后其实主要就是魏国和蜀国之间的战争,曹操和刘备也绝对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死对头

战死者妻女将受尽凌辱 三国时期士兵多悲惨

曹操的孙子魏明帝即位之初,淫奢极欲,霸占年幼女子,强娶士兵妻子。一东汉末年,由于兵源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魏、蜀、吴三国在士兵婚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曹、蜀两国推行士兵与妻子分离的士家制,就是士家子...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平庸,而孙子却如此生猛呢

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可以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了卧龙的称号,于是蛰伏在隆中静观天下大势。当刘备第三次到茅庐请他出山的时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平庸,而孙子却如此生猛呢

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可以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了卧龙的称号,于是蛰伏在隆中静观天下大势。当刘备第三次到茅庐请他出山的时

他被诸葛亮视为蜀国的未来、自己的接班人剿匪时却战死

蜀汉自从夷陵之战后,人才日渐凋零,五虎将也相继死去,对此诸葛亮也意识到该培养一些人才,于是像刘禅推荐1名武将,并将其培养成接班人,避免自己死后,无人可以辅佐皇帝。诸葛亮没想到,这名武将竟然在剿灭土匪的

幼麟是什么人 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

幼麟是什么人 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