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离不开酒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为什么离不开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操为什么离不开酒

2、此人酒量不逊于李白,一生只留下14首诗,其中一首流传千古

曹操为什么离不开酒

曹操对于酒的认识是理性而深刻的。一方面他非常了解酒的种种优点和好处;另一方面,他也深刻认识到酒的弊端。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由于连年饥馑,爆发农民起义。曹操虽善饮,但从国计民生大局着眼,坚持在国难当头之时下诏禁酒。对于曹操的这一举措,士族势力进行了强烈的抵制。以孔融为代表的士族官僚,对曹操的禁酒令进行了冷嘲热讽。后来虽为讽刺曹操禁酒被降职,但其家依然宾客日满其门。孔融常自叹: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一个要饮酒,一个要禁酒,表面上是一桩小事,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确实反映了两种政治势力的尖锐斗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他的行为和议论矛盾呢?此无他,因为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这种办事人,就是一种理性对待酒、对待自身和社会的态度。对于孔融等人的行为,曹操是一忍再忍,最后终因孔融等人的所作所为太过分,最终借故把孔融、杨修、许攸等人先后处死,极大的打击了士族势力,推动了改革顺利进行。

不管历史给予了曹操怎样的评价,但是在文学方面,曹操却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对美酒的热爱也是出了名的,它的精神与美酒是息息相关的。在新版《三国》电视剧中,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世人昨日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天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这句话作为台词在这部电视剧中曾经多次出现,虽然这只是编剧一厢情愿的后现代解构,但是我们仍然能其中看到一个真实可敬、特立独行、敢于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曹操。这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酒精神的体现。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酿酒业繁盛的地区,相对来说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就会比较高。酒,已经由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升华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即美酒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而亳州之所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与这里的饮酒风气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曹操之前的亳州人老子(亳州市涡阳县)、庄子(亳州市蒙城县),其道家哲学思想追求的是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向往绝对自由,忘却生死荣辱。这些都可说是中国传统美酒精神的体现。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原本就是一个崇尚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的人,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遗憾的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唯一能让他获得如此感受的,就是饮酒。这也是曹操一生爱酒的重要原因。

现代人对曹操最大的误解,就是忠与奸。对于这一点,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亳州曹操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外的40多位专家已经达成了一致:对于曹操的误读,始于南宋时期中国北方政权的沦丧,出于一种民族的情绪,人们把这股怨气一股脑撒在了1000年的曹操身上,于是他就由一位心怀天下、扶危济困的忠臣,变成了一个谋权篡位、祸国殃民的奸臣。我们对此大可暂且不论,这里单讲的是在他身上所体现的美酒精神: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于有枭雄之称的曹操,不知道你是如何的看法,但是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没不要深究,但是曹操在笼络人才方面确实是有一手的,用美酒笼络人心,不知道你听过煮酒论英雄没。《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关于曹操以酒识人的例子。比如温酒斩华雄,当袁绍听说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认为他没有资格出战的时候,曹操却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在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傲视群雄,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辈为冢中枯骨,唯独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备与自己一同称为旷世英雄;在大宴铜雀台时,曹操让本族子弟和外姓武将比射,以西川红锦战袍一领作为酬谢,当两边人马争执不下时,他命各赐蜀锦一匹,诸将各各称谢,轮次把盏。这些举动,既体现了曹操为人的豪气,又表现了他识人、用人的智慧。在他的家乡亳州,至今还流行着一句俗话酒品如人品,即通过饮酒来考验人品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此人酒量不逊于李白,一生只留下14首诗,其中一首流传千古

古代的酒文化非常浓厚,皇帝宴请群臣离不开酒,将军出征前要喝壮行酒,文人墨客聚会更少不了酒,一代枭雄曹操曾写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豪言壮语。有些时候,酒可以激起诗人的创作灵感,饮酒赋诗绝非空谈,从“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诗句中可见一斑。

李白属于少有的“三高”人群,即才华高、剑术高、酒量高,几乎杯不离手,整天与酒相伴,他的大量诗歌都跟酒有关,比如《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等。喝酒几乎是诗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此人酒量不逊于李白,一生只留下14首诗,其中一首流传千古。

王翰,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比李白早出生十四年,算是李白的前辈。史书对王翰如此评价:才智超群,举止豪放!这一点和李白非常相似,都是性情中人,做事不拘小节。王翰二十出头进士及第,得以入朝为官,虽然职位多次变动,却基本都是长史、别驾之类的小官。

王翰家境非常好,属于典型的富二代,具体有多少家产无可考证,但我们从“枥多名马,家有妓乐”的描述中能够想象一下。前面提到他酒量比肩李白,绝不是胡乱猜测,“日与才士豪侠饮,恣为欢赏”。

后来,王翰结识并州刺史张说,两人一见如故,进而开怀畅饮,张说被王翰的才学和直爽的性格打动。张说升任为宰相后,没有忘记提拔好友王翰,并把贺知章等才子介绍给他认识。从这方面来说,张说既是王翰的知己,又是他的伯乐。

盛唐文人心中几乎都有驰骋沙场的梦想,王翰也是如此,且不说建功立业,至少有机会欣赏塞外旖旎风光,还能切身感受边关将士的不容易。有一年,边关战事再起,王翰请求随军出征,主要负责一些文职工作,朝廷批准其请求,并赐予他驾部员外郎的职位。

尽管没有上阵杀敌,但王翰看着每天都有士兵伤亡,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新的认识,醉酒之后写下平生最知名的一首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马上就要跟敌军开打,居然还想着喝葡萄酒,看似玩世不恭,甚至略带幽默,却透漏着作者对无情战争的厌恶,不由感慨“古来征战几人回”。与王翰同一时期的大诗人王之涣,也也写过一首《凉州词》,诗中名句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对于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相关参考

唐朝人一般喝什么酒

在唐代人的日常饮食中,酒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聚会、婚庆、会友,都离不开酒。一般来讲,唐代生产的酒主要为米酒、果酒和配制酒这三种。其中米酒的产量最多,饮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一、米酒米酒又称谷物发酵酒,是

曹操对酒诗句赏析 曹操对酒心里在想什么

曹操对酒《对酒》是曹操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所著的杂言诗。曹操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曹操像《对酒》原文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

曹操称雄离不开这五大谋士

三国时期,三位大将各据一方,的地域最为广泛,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身边的谋士较多。那么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是谁呢?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荀彧——体大思精,总统

曹操一生中最离不开的荀彧死得其所了吗

三代以降,政权更迭不计其数,亡国之后,我们总会看到遗民们,或捶胸顿足判若楚囚,或沉湎于书忘事逃去,或一碗药汤呜呼以去,或手提三尺剑、抗争失落后为这迭变殉葬。顾亭林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是政权的失

吕布为何投降曹操

古今中外的史料都显示,军人与酒,关系密切。常有出征酒、庆功酒的说法,大战胜利后,古代皇帝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古代军中因酒误事、贻误战机之事,亦不胜枚举。公元949年,后汉发生叛乱

吕布遭下属出卖投降曹操

古今中外的史料都显示,军人与酒,关系密切。常有出征酒、庆功酒的说法,大战胜利后,古代皇帝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古代军中因酒误事、贻误战机之事,亦不胜枚举。公元949年,后汉发生叛乱

喝醉酒就把部下看成猪

其实,张飞醉酒误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只要一见酒,他就忘了姓啥名谁。刘备跟着代天子曹操讨伐袁术,往南阳出发前,就把徐州交给张飞了。三天没过,张飞又忘了刘备少饮酒的吩咐,宴请部下众人轮流把盏,自己更是巨

你知道哪些有关酒祖仪狄的故事

很多人因为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知道了杜康是谁,却鲜少有人提到仪狄。事实上,仪狄被称为酒祖,连中国白酒行业的最高奖项“仪狄奖”也是以他冠名。不少酒厂都会拜仪狄来祈愿自己生意兴隆,可见仪狄在

此人是我国古代酒量最高的人,被皇帝亲口封为酒状元,有明确记录

中国人的餐桌上,讲究无酒不成宴,酒在中国数千年前的文化史上,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了酒,才有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轼的把酒问青天,曹操的对酒当歌,欧阳修的酒逢知己......古代好酒的人那么多,

历史上的曹操统一全国,部下枣祗功不可没

历史上的曹操统一全国,离不开这一个决定,部下枣祗功不可没。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直接步入正题。公元一九六年,曹操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就在西迎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