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何能大获全胜的秘密
Posted 战役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因何能大获全胜的秘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操因何能大获全胜的秘密
曹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辉煌而经典的一次战役,在分析这次战役前,我先说说另外两次战役,一个是西汉的七王之乱,一个是李世民洛虎之战.可以说两个战役是属于两个相反的攻击形式,对胜利方来说,一个是攻击,一个是防守.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磨",消磨对方的锐气,一战而定乾坤.为什么我要提这两个战役呢?就是因为官渡之站其实与这两个战役有这同样的一个特点"磨"。在《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是由袁绍70万人攻击有7万守军的官渡,力战数月不克,由于许攸投敌,泄露军事机密,最终乌巢被烧,导致军队的全面崩溃.在演义中感觉上许攸投降成了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整个故事里面困扰曹操的确`问题粮草问题突然奇迹般的解决了,河北战场的格局就一下子被铁定的,袁绍的70万军队消失得无影无踪,实在是让我不解啊。
抛开演义仔细分析一下,我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战略部署根本不是向小说里那样,小说里有个巨大的漏洞,就是许攸对曹操说,他曾献计,要袁绍出骑兵偷袭许昌,然后夹击官渡曹操主力.曹操听了感觉上还很占同这一计策.我一直有个疑问曹操真的将主力部队放到官渡了吗?我翻阅了各种材料,得出了个结论,曹操根本没有将主力部队放到官渡.要是这是真的,我想那曹操就太了不起了,他不但骗过了袁绍,也骗过了罗贯中。
其实这场战役的精髓还是向我刚刚提到过的那个字"磨".以强大的守备部队对抗敌人的主力部队,再以自己的攻击部队将其击破.我记得风魔老兄有的贴子叫考考大家的军事能力的中路部队面临的困难大至个袁绍的处境差不多,这个我想哪说哪,不必介意,但整个战役的第三阶段那只中路军团和官渡之战的最后阶段一模一样.还是回带正题上来,带着疑问看问题,就出现的第一的疑问,那就是军力问题.七万对七十万,这个数字我就觉得只是个局部数字,在官渡的曹操守军中有三支队伍,第一支是曹仁军团,第二支是李典军团,还有张辽军团.这正好符合了曹操的用兵习惯,将最有防守力的三支部队全部摆在整个战场的核心位置,拿现在的编制来讲,曹操将两个军,一个整编师,放到这里了.约两个纵队,这有点让人想起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不应该是黑山阻击战,因为一个是阻击,一个是拖延,而官渡阻击战应该是拖延。
按照番号来讲,曹操应该有如下几支部队,首先是曹操亲手缔造的部队最先有一万余人,在洛阳一战后损失约有2000人,后来在山东收遍于禁,组建青州军团,和扩充原先部队,将其0分为三只部队,一支为夏侯敦统帅,一支由于禁统帅,一支由自己统帅.总兵力约一个军3万多人,后来进军洛阳,收编李啵郭汜,杨奉的部队,加上长安部队约五万多人,一下子曹操就扩大了两倍,这时候就有了曹仁,曹洪,夏侯渊,徐晃,乐进几个军团.这时候曹操就可以号称10万,所以官渡之战的数据是肯定有问题的.加上灭吕布,破袁术,击刘备,收张绣,恐怕曹操的拥兵应该是45万人.这个数据应该才是整个河北战场曹操的总兵力,加上在河北战役初期,关羽的取颜,文首级时,曹操肯定会又捞了两个师的部队.经过迅速改编投入战场。
所以说官渡之战只是个局部战争而已。
第二个问题就是曹操火烧乌巢的军队是哪支,真的是从官渡出来的吗?结果我想了想要是李典所部的话就肯定是从官渡出来的,可是我发现个问题,就是两军对持时,李典转的了这个空子吗?而且在李典正面就是张合,高览军团,这2位的谨慎性我就不多说了.可以说李典从官渡出来火烧乌巢可能性,可行性极小.那么那把火是谁去放的呢?答案是夏侯渊,曹操在官渡被监视是出不来的.有两点可以说明,夏侯渊的部队正好摆在曹军的侧翼,一直是监视淳于琼军团,防止淳于琼偷袭许昌,二是,战争结束后夏侯渊的急速升官,就说明了夏侯渊在这场战役里面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因此我敢说肯定,偷袭乌巢的是夏侯渊,而不是曹操,更不是李典。
最后就是曹操在河北战场的战略问题.开始我提过,?《三国演义》里面将许攸投降说成了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我其实绝的这有些不合逻辑,可能罗贯中写这里时正好读了《史记》里周亚夫烧毁吴王粮草那段吧,加以修饰,将好好的一个官渡之战抄袭成了个七国之乱的翻版.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战役的确是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失败一方都同样陷入了同一个问题,就有如荀或写给曹操的信中提到的讹其吼,使其不能进,一样.都陷入这个麻烦.看着部队的士气天天的降低,锐气不段的被消耗这就是战败的先兆.在整个战役中,曹仁出色得完成了拖延袁军主力,为曹军的反扑,赢得了宝贵的活动空间。
经过这些分析,可以说官渡之战是河北之战的核心部分,而曹操在战役的战略部署是千锤百炼的,并不是一点点军事机密就能够左右的.他也透露了曹操的用兵习惯,后来的赤壁,汉中惨败,就是因为他的战略习惯的变通出现了问题,人家早就看透你了,不败才怪。
其中秘密在于这个 周瑜在赤壁之战全胜曹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风云,周郎风流。一战成名,改变历史,以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的周瑜,因赤壁之战而名垂青史。
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万人马,让曹操至死不再渡江南下,其实只是利用了三条生活常识而已。
哪三条生活常识呢?
第一条:江面的宽度是固定的。
长江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曹操有八十万大军就把他这边的江面加宽。曹操固然兵力庞大,但是在江面上能够冲到前面作战的人数,只能和周瑜迎战的人数一样多。所以,曹操虽然号称有八十万大军,但是对阵人数其实是和周瑜一样的。周瑜把战场安在江面上,就化解了曹操的人数优势。
第二条:当地,此时,容易刮南风。
一直活跃于北方的曹操,想不到赤壁——乌林这个地方会在冬天刮南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史书中的南风,在诗歌和小说中多被附会成东风。
第三条:水土不服,易生瘟疫。
曹军从七月份出发,离开北方,一直未得到休整,现在又来到并不适应的水上。又加上是冬季,江南阴冷,北方人很难忍受。而且,曹军出发时是夏季,没有准备足够的过冬衣服。水土不服,远征疲惫,潮湿阴冷,容易得瘟疫。
周瑜利用第一条,阻挡了强大的曹军,迫使曹军驻扎江面,把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为以后火烧赤壁创造了条件。曹军一交战就患了瘟疫,战斗力锐减,所以周瑜才能从容不迫地等待南风刮起。黄盖诈降,利用风势,火烧曹军战船。
高手出招,向来是举重若轻。周瑜只不过是利用妇孺皆知的生活常识,就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相关参考
...壁之战而名垂青史。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万人马,让曹操至死不再渡江南下,其实只是利用了三条生活常识而已。哪三条生活常识呢?第一条:江面的宽度是固定的。长江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曹操...
...壁之战而名垂青史。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万人马,让曹操至死不再渡江南下,其实只是利用了三条生活常识而已。哪三条生活常识呢?第一条:江面的宽度是固定的。长江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曹操...
导读:建安二年正月,曹操首试“奉天子以讨不臣”,兵伐对象是地方割据中实力最弱的建忠将军张绣。然而兵不血刃,张绣拱手将驻地南阳宛县拱手献上,其一,张绣的实力与曹操相差甚远,就算打起来也没胜算。其二,名正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对于刀剑有着这样的描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屠龙刀,倚天剑也就成了武侠界问鼎巅峰的两件武器,现实世界里到底有没有屠龙刀无从考证。但是曹
清国总理大臣袁世凯今晨秘密进宫觐见隆裕太后,对她要求恢复武装行动的意见表示支持。他希望满清皇族彼此消除异见,为武装行动筹集经费①。同时,他建议先按兵不动,静观革命局势进展。袁世凯关于等待叛军进攻的意见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乾隆三十八年,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皇帝秘密立為皇儲;乾隆四十七年,永琰的嫡長子旻寧降生,讓一生都渴望傳位於嫡出皇子的乾隆皇帝龍心大悅。嘉
新版三国曹操新版三国是由高希希执导的大型历史剧,里面的曹操的饰演者是大众熟悉的陈建斌。他演技很好,虽然曹操和历史上的有出入,但是也是颇受好评。《三国》曹操剧照之前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便说过,每一部剧塑造
为何曹操家的女人结局大多悲惨?三国是一个男性英雄的世界,从攻城拔寨的体力活,到运筹帷幄的脑力活,都是男性们在操作。在这幅宏伟绚烂的时代画卷旁边,会有一些无足轻重的花边、流苏,那就是女性们担当的角色。偶
导读: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
正所谓,关公放曹操——念旧情。这是发生在《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著名事件赤壁之战后,曹操因将战船全部连接在一起,导致火烧战船后,曹操损失很多的兵将,最终逃回北方。但是之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早已经算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