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时期将才称王不称帝的缘由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三国时期将才称王不称帝的缘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三国时期将才称王不称帝的缘由

2、浅论吴国名将朱异的作为及其缘由

揭秘三国时期将才称王不称帝的缘由

导读:

三国演义应该是很多军事迷喜欢看的一本书,儿女情长,金戈铁马。虽然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也着实体验了一次兵临战场的感觉。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当时有很多将才都自称为王,却很少有人说自己是皇帝。这究竟是为何,皇帝在三国时期真的不受人们喜欢吗?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不足为奇的例子。

当时,那些军阀心里都明白,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皇帝。势力强大如曹操者,而且已经挟天子从洛阳到了许都以令诸侯,汉献帝成了他手中的一个傀儡,也不敢生这个替而代之的念头。孙权有一次上表,建议他干脆称帝算了。他说,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火炉上烤呢!所以他一生未曾染指帝座。直到他儿子曹丕,才把献帝废掉。

蠢货袁术,因为得了孙坚质押的玉玺,就如俗话讲的,开始头脑膨胀,发起高烧来了,蠢人之所以蠢,就在于他不觉得自己蠢。于是,糊涂加上野心的驱使,就在淮南建立袁记小朝廷了。称帝建号,立子封妃,龙车凤辇,祀南北郊,那些拙劣的表演,令人作呕,也招天下人恨。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僭称帝号,但他一心想当皇帝,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已经失去最后一点自知之明。这也是名人很容易犯的自负悲剧,脑细胞退化,对新鲜事物失敏,可自我感觉仍然可怕地良好,加之不甘寂寞,便有种种失态的举止,发霉的语言,横生事端,倒行逆施,终于不可逆转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你当什么不好,偏要当皇帝,俗话叫“作死”或者“找死”者,即是此意了。

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在这场成则为王败则寇的争霸战中,不堪一击的袁术,第一,输得很快;第二,输得很惨。看起来,名门之后,只是牌子响亮,不动正格的话,端起个架子,还可以唬一唬人,真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就要大出洋相了。后将军南阳太守袁公路,在各路诸侯的争斗中,表现得最为草包。要是在京剧舞台上,他的鼻子大概应该抹一块白面粉的。

袁术据寿春时,户口数百万,本可以干一番事业。可他“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与其兄袁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僭号称帝以后,“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罗,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闲空尽,人民相食”。

《资治通鉴》说:“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对这两兄弟,尤其是后一位,对于百姓的摧残,是不以为然的。

每个时代,在其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之际,总有一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野心家、失意政客、无耻文人,和一些压根儿就是低能儿、白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痞子之类,因缘际会,于潮流中被推到了峰顶,居然人模狗样地也神气起来。所谓“沐猴而冠”,就指的是这些一下子站在舞台脚灯前的新贵们。

也就两年不到光景,袁术终于混不下去了,只好把玉玺和帝号送给他那位宝贝老兄袁绍。曹操哪里肯放过他,派刘备、朱灵围堵追击,最后弹尽粮绝,只剩下千把人,坐以待毙。“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这些趁历史留下的短暂缝隙,突然挤出来头角峥嵘的人,以草包起,以草包终,除了为后世增添笑柄外,还能留下什么呢?

其实自称皇帝很容易,但是能守住这个位置却难上加难。俗语说:树大爱招风。你如果自称皇帝,自然受到的关注多了,敌人也随之增加。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如果想多活几年,那就得低调,所以才没有人愿意去称帝。

浅论吴国名将朱异的作为及其缘由

终知将门豪,射雕常贯双。汉末各势力能站稳脚靠得不只是百姓支持,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哪怕到三国时期也一样,那是个将才辈出的年代。本篇来聊聊朱异,字季文。 朱异是朱桓之子,就是来自吴郡朱氏的那位吴国名将。本身吴郡朱氏就是「 ”吴郡四姓”之一,显然朱异有着较好的出身。他与同郡的张俨、张纯都是传统意义上的「 ”神童”,曾一起去拜访朱异的叔父朱据,朱据顺势出题想试试他们的才能,三人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名,他们全都作赋一篇,张俨写的是犬,张纯写的是席,朱异写的是弩。 「 ”张惇子纯与张俨及异俱童少,往见骠骑将军朱据”——《三国志·朱桓传》注引《文士传》 后来张纯、张俨都是辩才闻名,尤其是张俨他在出使时面对贾充、裴秀、荀勖xù的刁难也不曾屈服。但是《文士传》的这段记载有些矛盾,朱据是在赤乌九年(246年)才升任骠骑将军的,这一时期朱异都开始奉命征战了,哪还是所谓的「 ”童少”,显然不是什么未成年的孩子了。 朱异早早出任了郎官,案《任子令》规定,入职满三年、官秩二千石以上者才能保举子弟为郎,朱桓是符合这一条件的,而这也说明吴国延续了任子制度,毕竟这是众多人才选拔制度中的一种,另一方面入朝为官的子弟们也是质子。 朱桓在赤乌元年(238年)逝世,朱异就是在这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就是嘉兴侯。由于吴国的私兵制,朱异出任骑都尉后也接手了朱桓留下的部曲。赤乌四年(241年),朱异随着朱然一起参与攻打樊城,他还献计攻破了樊城外围,凭功升任偏将军。 朱然攻樊,据与朱异破城外围,还拜偏将军,入补马闲右部督,迁越骑校尉——《三国志·吕范传》 当时文钦还是魏国的庐江太守,他经常在招纳吴国的叛卒,为此朱异率领2000人发动了突袭,连破文钦七个营地,斩首数百级,回去后升任扬武将军,这时的朱异也想不到他还会与文钦有着更多的恩怨纠缠。孙权与朱异讨论过作战时的进攻方式,朱异对答如流,为此孙权特地对朱据夸奖了他侄子「 ”早听说朱异果敢稳重,见过后发现比传闻中更厉害。” 「 ”权谓异从父骠骑将军据曰:‘本知季文胆定,见之复过所闻。’”——《三国志·朱桓传》 赤乌十三年(250年),文钦写信给朱异表示自己要投诚,希望朱异能带兵来接应自己,朱异倒没有自作主张,他将文钦的请求转达给了孙权。当然朱异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文钦是诈降,孙权回应「 ”文钦想要归顺是应该去迎接他的,如果怀疑有诈,就布置重兵去防范他”。随后派吕据领兵2万去协助朱异,果不其然文钦没有来降。 建兴元年(252年),朱异迁任镇南将军,他随诸葛恪参与了东兴之战,击败了来袭的魏将胡遵、诸葛诞等人。案《吴书》,朱异对于诸葛恪不采取自己的建议很不满,这也得罪了诸葛恪,被免官遣回建业。但是诸葛恪在建兴二年(253年)就被诛杀了,可能朱异在这时官复原职了。 五凤二年(255年),时任镇南将军的朱异奉命攻打安丰,因为没打下来也没有记载到他的传记中。同年毌guàn丘俭兵败,文钦逃亡到吴国,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摇身一变成了朱异的同僚。太平元年(256年),文钦、吕据、朱异、唐咨等人奉命进入淮泗地区。 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 ——《三国志·孙亮传》 太平二年(257年),诸葛诞发动「 ”淮南三叛”,吴国派文钦、朱异、丁奉等人前去支援,虽然朱异一直厌恶文钦,但架不住当时的权臣孙峻喜欢他啊。但是朱异在路上还办了点别的事,他奉孙綝chēn的命令去袭击孙壹,也导致孙壹降魏了。 钦虽在他国,不能屈节下人,自吕据、朱异等诸大将皆憎疾之,惟峻常左右之。——《三国志·毌丘俭传》注引《魏书》 綝遣朱异潜袭壹。异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余口过将胤妻奔魏——《三国志·孙奂传》 朱异与魏军的交战结果实在惨不忍睹,案《三国志·孙綝传》朱异是被州泰接连击败了三次,一次是主动进攻州泰,剩下两次都是州泰反过来攻打朱异,但结果都是朱异被击败,也没能解除魏军对诸葛诞的围攻。 因此孙綝借口消极怠工诛杀了朱异,本来陆抗还劝朱异不要去见孙綝,但朱异表示「 ”孙綝是我的家人,有什么好怀疑的”,直到孙綝命令左右把他抓起来时,朱异还在说「 ”我是吴国重臣,何罪之有?”无非是要有人给个交代,朱异当时还是大都督。 君可见吕据、滕胤的下场?

相关参考

浅论吴国名将朱异的作为及其缘由

终知将门豪,射雕常贯双。汉末各势力能站稳脚靠得不只是百姓支持,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哪怕到三国时期也一样,那是个将才辈出的年代。本篇来聊聊朱异,字季文。朱异是朱桓之子,就是来自吴郡朱氏的那位吴国名将。本身

三国三大谏主缓称帝称王遭贬的悲情大臣

三国时期的所谓关东诸侯,其本质上都是军阀,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他们也都是以王者自居。但是,由于天下还有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皇帝汉献帝,还因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利用,这王号或者是皇帝之名还不敢公然

赵云为何不被重用 三大因素看赵云不受重用的缘由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

徐荣是谁

统帅级别的将才,在三国时期可算是不多,能够真正带兵打好一场战,并且还能够成功守住,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集结才有可能,若是没有一定的军事方面才能,是不可能统帅大军歼灭敌军。而在三国的历史上这五位大将,堪称

三国时期的十三州是哪些地方

三国时期的十三州是哪些地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改朝换代,立魏国。一年后,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是为延续汉室血脉,孙权虽然称帝慢了几年,但他自

三国前期死得最可惜的三大将才,其中一人或许只有曹操才能驾驭

三国前期风云变幻,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乱局中涌现出了不少名将,他们要么有骄人的战绩,要么在某一方面有别人没有的专长堪称将才,当然大浪淘沙最终他们要么兵败被杀,要么被别人所杀,这其中有三人死得最为可惜,即

三国名将参与最多的一场大战,刘备率四虎上将一战称王

汉中之战,是刘备亲自指挥蜀军与曹操展开的一场大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史书上虽然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是一场三国时期参战双方投入名将最多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双方的主帅恰好是各自的首领:刘备、曹操。刘备方参

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

在汉末前三国时期,袁绍是一个罕见的「”幸运儿”。他凭借着自己「”四世公侯”的家世背景,从韩馥的手中兵不血刃地赚取了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州——冀州。然后,又在与幽州军阀公孙瓒的数年战争中获得了最后胜利,一举

孙策是谁

导读:孙策,听着名字是不是耳熟,可别把他当做公孙策啊。公孙策可是宋朝时期包拯身边的人,可是这个孙策,那就不简单了。他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认为,弟弟是吴国国主孙权。想想,他们老孙家,是不是总是出将才呢!孙策

曹操生平事迹介绍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生平曹操,字孟德,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早年在汉天子手下做事,但是董卓出兵京师,围困汉王,权倾朝野,司徒王允借寿宴为名,召集大臣,意图出掉董卓,曹操自告奋勇,借王允宝刀,行次董卓,但不料被董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