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凭何成为东吴政坛不倒翁
Posted 大哥
篇首语:常识很少会把我们引入歧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凭何成为东吴政坛不倒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凭何成为东吴政坛不倒翁
三国时,诸葛亮兄弟三人虽然出生于名门望族,并且也算当时的高干子弟,可是因为他们当副省级干部的父亲不幸英年早逝,因此家道中落,不得已举家投奔当时担任地方高官的叔父,寄希望于乱世之中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叔父和父亲太过于手足情深,竟然撇下这群好侄儿,两腿一伸到阎罗殿找哥哥叙旧去了。这下,考验诸葛亮兄弟感情的时刻到了,俗话说,长兄为父,可是身为老大的诸葛瑾却抛弃了两个小兄弟,带着继母和媳妇孩子到富庶的江东避祸去了,瞧瞧这老大当得?
那么,后来的诸葛瑾在江东混得怎样?风光无限。诸葛亮的这位大哥究竟都有哪些本事?能够在人才辈出的江东混得人模狗样。老蔡告诉你,诸葛瑾屁的本事,比起诸葛亮来,天壤之别。虽然长着一双驴脸,昨天的眼泪今天才流到嘴角,但是性格却是属猫的,绵顺。虽然少年时游学京师,也读了不少文章典籍,但是文不能安邦,终日跟在江东文臣之首张昭身后打哈哈,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也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否则东吴能言善辩者如过江之鲫,哪轮得上他?好不容易出任东吴通蜀友好形象大使,所谓大使,真是大屎,既让关羽羞辱的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又屡次面见刘备无功而返。
那么,诸葛瑾同志的军事能力如何呢?更不怎么样。《三国志》中说他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文中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军事上就是拉大旗作虎皮,跟蹭饭的没什么两样,打仗基本上靠赖,当鳖,即大气不出,混到最后时来运转。到了后期,东吴无人,这位老大竟然挑起了军事重任,然屡败屡战,司马懿在他兄弟那儿没有沾到的便宜在他这里双倍加以返还。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人,却被孙权信任有加,而且俨然成为了东吴政坛的不倒翁,其地位甚至比东吴的重量级人物张昭、吕蒙、陆逊还要稳固,最后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一生官运亨通,衣食无忧。
诸葛瑾让人眼馋啊,谁让人孙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那么诸葛瑾为何会在东吴大受青睐?即使隐隐暗藏着蜀奸的嫌疑,也能在仕途一马平川飞黄腾达,终身享受东吴高干的政治待遇?换句话说,谨哥们儿都有哪些手段摆平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而在官场上始终游刃有余活得如此滋润呢?不想不看不知道,读完史料,细一分析,吓人一跳,原来老大诸葛瑾比老二诸葛亮精明多了,甚至可以说,诸葛亮的这位大哥天生就是一个做官的料,他把人生和官场的哲学简直研究到家了,象诸葛瑾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假如不成为政坛的长青树,那么中国的儒家文化就会寿终正寝,被横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首先,诸葛瑾最大的能耐是面善,脾气好,虽然长着驴脸,但始终慈目善目,笑哈哈,虽然驴脸笑起来很难看,但是谁不喜欢一天到晚见着一张笑嘻嘻的脸呢?笑能消弥怨恨,还能让人失去戒备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你的对手轻视你,胜人于无形之中。当然好好先生也是不能成事的, 诸葛瑾先生官场哲学第二招是人缘,也就是群众基础,这位大哥从不树敌,广结善缘,跟谁都好得一家人似的,初到江东先是与当时的名士步骘、严相友善,互相吹捧,名声大起。继而攀上了孙权的姐夫,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让孙权姐夫大为惊异,然后引荐给孙权,他与皇室另一成员孙权的堂弟孙皎也交往很深,后逐渐与孙权重臣鲁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为了巩固其地位,不惜与当时江东第一权臣张昭结为儿女亲家,互为援手。从诸葛瑾与江东士族的友好关系,以及对互为政敌的鲁肃和张昭都能和谐相处来看,诸葛大哥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上驾轻就熟,高明而圆滑。
政治上的联姻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张昭在孙氏政权后期显然已经大权旁落,然诸葛瑾始终处于东吴政坛中心,没有遭受冷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对他的主子孙权绝对忠心耿耿,他深谙君臣之道,把孙权的性格特点揣摩的一清二楚,并且从不当面顶撞主子,而是委婉劝解,并且多从自身找问题,比如《三国志》曾载他的好友校尉殷模因事触怒孙权,将被治罪,孙权手下臣子议论多不得要领,相反惹得孙权大怒,而诸葛瑾就很会说话,当孙权问他为什么一言不发时,他说殷模之所以犯罪,都是因为自己不能相互提醒勉励而获罪,如今主子不责备就已经惶恐不安了,怎敢多言?结果孙权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赦免了朋友殷模的罪过。可见,诸葛大哥是很会照毛顺捋的,他的官场学问以及对主子的心理揣度江东豪俊无人能及,孙权宠信他就再也自然不过了。
诸葛瑾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他的兄弟诸葛亮和他各为其主,互为敌手,此极易引发政敌的攻讦和陷害,但是诸葛瑾对于此事的处理和火候的把握恰到好处,具有绝高的政治天分和智慧,不仅泯灭了政敌的攻击,而且消除了孙权的猜疑。主观上联刘拒曹是孙吴国策,但是即使是亲兄弟也是会有利益之争的,何况孙刘两家时友时敌。诸葛瑾深知自己的微妙处境,所以担任通蜀大使职责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始终牢记着领谁的俸禄替谁办事,吃谁的饭为谁出力的最为现实的处世哲学。《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也就是说,除了公事公办,诸葛瑾并没有因与诸葛亮的特殊关系而出卖东吴利益。当暗中被孙权派往监视诸葛瑾的手下回报诸葛大哥的优异表现时,孙权没有理由对这位忠心耿耿的手下说半个不字,至于差使办得怎样,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孙权对于诸葛瑾的信任正是在这样的反复试探,和不断的革命事业考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一旦建立,就稳如磐石,君臣之间毫无芥蒂,甚至连一些比较过分的玩笑也时常上演,而诸葛大哥时常是孙权取笑的对象,对此这位敦厚的大哥坦然接受,一笑了之。《三国志》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比较过分的玩笑,《诸葛恪传》中言道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诸葛瑾的字),放在一般的人,这种人身侮辱,即使不会象愤怒的小鸟一样以身搏命,也会拂袖而去,可是我们的这位诸葛大哥却镇定自若,装作没事一般,反倒弄得孙权很是不好意思,看来好涵养和脸皮比城墙还厚也是诸葛瑾受到主子爷孙权赏识的一件无往不利的法宝。
无能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谁能做到?瑾哥也。诸葛瑾如此一个别无他长的外乡人,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且深受孙权宠信,就不怕在江东士族云集的东吴受到其他才俊的嫉恨和陷害吗?他不怕,因为他做得太好了,既不恃宠邀功,也不欺压良善,更难得的是他从来都是低调做人,也低调做事,他的谨小慎微堪比他兄弟诸葛亮,诸葛家族世属金字招牌就是小心谨慎,此亦被诸葛大哥发扬光大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从不授人以柄,当他的朋友朱治、殷模、陆逊等人被多疑的孙权相继治罪时,他安然无恙,甚至就连他的亲家张昭后期也遭受冷遇时,他却隆恩日甚,这需要多高的政治腾挪术和大隐于市的智慧啊!诸葛家族的深深烙印小心谨慎,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名盛当世,孙权深为器重,然诸葛瑾却时常忧虑,认为儿子不是保家之子,迟早会出事,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伴随着这位政坛不倒翁的一生一世,这样的人会有政敌吗?没有,他最大的对手是他自己。
诸葛瑾人生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让他的主子孙权从内心发出真诚的感慨,这位非同一般的三国时叱咤风云的雄主说过这样一句话,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他以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实现了他人生的最高境界,君臣无猜,和谐相处,高官厚禄,享尽人间富贵。诸葛瑾集诸葛亮的谨慎,鲁肃的忠厚,张昭的沉稳于一身,当然他的身上也集中体现了三国时候文官政治术的成熟和圆滑,他是三国时官场厚黑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身上既充分体现了文人士大夫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一面,也显现了他在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运筹帷幄最为现实而极尽合理的生存之术。
诸葛亮的这位大哥看上去尽管有些委琐,很不起眼,特别是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尽管显得籍籍无名,但是此人绝对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而中国历史上掌握着话语权,成为政坛长青树和不倒翁的恰恰正是这种人。
历史人物 晚清政坛上的不倒翁,慈禧太后称其为琉璃球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文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中国历史上政坛中的“不倒翁”, 最为著名的末过于五代时期历任数朝而不倒的宰相冯道了,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凭借着圆滑的为官处事之道,冯道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时间到了清朝末年,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的官员也分化出保守派、洋务派及清流派等多种类型。风云变幻之际,有一位曾任尚书、总督、军机大臣、大学士的重臣,凭借着六个字的为官之道,成为了晚清政坛上的不倒翁,此人便是王文韶。>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杭州人,咸丰二年进士。同治间任湖南巡抚,光绪间权兵部侍郎,直军机,后任云贵总督,擢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至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初任户部主事,后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他的官运亨通源于同治年间,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担任湖北按察使,在之后的短短四年之后,王文韶就当上了湖南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1878年(光绪四年)3月,署兵部左侍郎,并在军机处上学习行走。1882年(光绪八年)末,王文韶兼署户部尚书。到了光绪十五年时,王文韶升任云贵总督,成为了疆臣,他在云贵总督任内,曾多次镇压农民运动和苗民起义。1895年8月,清廷命李鸿章入阁办事,“实授云贵总督王文韶为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晚清的政坛,政局变幻莫测,政敌互相倾轧,最高统治者的想法更是变化无常,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王文韶可谓参透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官诀窍。王文韶的滑头,一来表现为装聋作哑,逃避责任,二来表现为和稀泥,谁也不得罪。老年耳聋,于他人是疾病,于王文韶则如恩泽,遇到不便表态的事情,哪怕他听清了,依旧装聋,一问三不知,惟余一张笑脸,李伯元在《南亭笔记》讲到一件事: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慈禧太后问王文韶的意见如何,王只莞尔而笑,太后再三追问,王仍微笑而已。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球!”王仍笑如前。王文韶的耳聋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聋作为躲事避风头的手段。清末大吏梁士诒在给其父的一封信里说: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可见其为官处事的作风已经早已闻名于朝中。> >清末笔记《金銮琐记》记录的一则故事中说道:义和团兴起,王文韶认为不堪大用,于是上疏朝廷,主张不宜围攻使馆,与列强交恶,结尾则道“如以臣为荒谬,臣亦不敢胶执己见”,大权在握的端郡王载漪拿到上疏,以为当杀,读至结尾,遂不加罪,“人谓王文韶不愧水晶灯笼之名”,其圆滑至此,可谓是无人能及。在王文韶的眼里,所谓为官之道,不过六字而已,那就是“多磕头,少说话”,凭借着这六个字,王文韶的官也是越做越大,直做到了军机大臣、大学士的高位。>当然,王文韶在政治上也并不是一无所用,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内,曾多次疏陈建议加强北洋海防、整顿水师、兴办天津武备学堂、重建旅顺大连炮台,并在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奏设北洋大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育才馆、俄文馆、西学水师各学堂、上海南洋大学,为国家造就一批人才。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时,王文韶以七十岁高龄徒步追随慈禧太后西逃,深受慈禧赏识。返京后转授武英殿大学士。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王文韶死,谥文勤,赠太保衔。《清史稿》对王文韶的评价是:“文韶历官中外,详练吏职,究识大体,然更事久,明於趋避,亦往往被口语。”清人何刚德说:王文韶“人极圆通,人以琉璃球目之”。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政坛奇人,一生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整整四个朝代,从后唐庄宗到后周世宗前后效力了十个皇帝,此人就是堪称政坛不倒翁的冯道,也正因为冯道一生颇为传奇的经历,所以后世人几乎对他毫无好感
诸葛亮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不但他的事业以失败告终,他的儿子也是令人遗憾地扶不起来。诸葛亮娶妻多年,四十好几了还没有儿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葛亮只好给远在东吴的大哥诸葛瑾写信:你儿子多,我一
原本,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在上一年的十月已经和吴国签订了和约,至此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蜀国的实际掌权者,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刘禅派人和东吴人重新签订和约呢?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
诸葛亮在蜀汉威名赫赫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诸葛瑾会背弃孙吴,但是孙权却丝毫不怀疑,还大力替他辩解。一“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导读:乱世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高智商的谋士,如鬼才郭嘉、王佐之才荀彧以及不倒翁贾诩等,都是智谋超群的人物,智商估计都奔着250去的。然而,若说道最出名的谋士,非绝世奇才诸葛亮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莫属。
一、诸葛瑾诸葛瑾礼貌名字子舆,是状态的军事将领东吴在三国中国的时期。出生于东汉末期,诸葛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作为军阀孙权的官员,后者后来成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215年,他担任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
诸葛亮吊孝为什么不是真心?诸葛亮哪来的胆量去东吴吊孝周瑜?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不是为了吊唁周瑜。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