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
Posted 演义
篇首语: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
曹操被扣上恶贼、小人的帽子,原因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曹操杀义父吕伯奢全家案。可以说,这是一宗从法律、道德、人格诸方面审判曹操、否定曹操、诋毁曹操的案件。只可惜,作者罗贯中的故事编得太不高超,该故事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使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桩子虚乌有的文学冤案。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刘氏汉室为正统的话语体系,尽管曹魏政权控制了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刘氏蜀汉最终沦为地方割据政权,但旧史家文人和艺人还是视蜀汉集团为正宗,视曹操为篡位的奸雄。
《三国演义》里是这样说的,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弃官逃亡,逃到中牟县时,被军士抓住。为求脱身,曹操自称客商。当时,守关军士并不认识曹操,中牟县县令陈宫认识曹操,知道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
陈宫本不宜说破却当众说破,还扬言要押解曹操去京师请赏。这陈宫既然公开说要押解曹操请赏,晚上却又亲手把曹操放了,还弃官携款随曹操一起逃亡——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出牌,陈宫应按客商身份,当着军士面,心照不宣地把曹操放掉,既落了人情,又摆脱了私放逃犯的嫌疑和责任。
谁都知道,天下大乱之时,官府是最好的避风港,县令实权在握,生活条件优越,经营人生的资源丰富,为什么要跟一个逃犯乱跑呢?陈宫毕竟是一个见过世面、知道利害关系的领导干部,何至于如此愚昧?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陈宫对曹操来说是个危险人物,因为他是曹操杀吕案的唯一证人。陈宫当面指责曹操多疑滥杀、不义妄杀,倘若曹操与他翻脸,他自己和家人都有被灭口的危险。所以,陈宫当初也有趁曹操熟睡之机结果其性命的想法。他知道曹操奉行的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但最终陈宫没有下手。而曹操同样也没有下手杀陈宫。
作者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刻意描写曹操的奸诈恶毒,但在描述陈宫与曹操的矛盾冲突中却没有体现出来。陈宫在杀吕案中仅仅充当目击证人的角色,以证实杀吕案确实有其事,而且正是陈宫把曹操的丑事传播出去,流传后世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二人的矛盾刻画明显地不合常理,充满了刻意的颠覆性的安排。
再说吕伯奢此人。他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弟兄,虽伯奢称呼曹操、陈宫二人为小侄,吕老汉实际上算是曹操的义父,吕家当是朝廷排查逃犯的重点户。吕伯奢明知曹操是朝廷遍行文书张榜通缉捉拿的甲A级逃犯,他来借宿一夜,如果说是要接待,肯定是悄悄地接待,避人耳目,以绝后患,绝对不敢铺张折腾,还杀猪宰羊,这不符合常规。难道吕伯奢脑子坏掉了,不怕被外人举报,丢了全家人的身家性命?
按照旧日习俗,农家也只有逢年过节、遇到结婚等大事才杀猪,日常待客买几斤肉足够,何况只是接待两个年轻人吃一顿晚饭而已,杀一头肥猪干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杀猪款待曹陈二人的情形过于夸张,不合日常生活情理,也有悖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人之常情。
从民俗礼教上来看,书中交代,吕家共9口人,吕伯奢是一家之主,家中来客,当是吕老在堂作陪,妇人张罗茶饭,青壮男儿上街采购。这是千年礼教之下的中国家庭的生活规则,就算今天也是这样的礼节和安排。罗贯中居然安排吕老汉骑驴往西村买酒去了。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幼稚,有违礼法家教。
还一件事,既然安排吕老汉到街上去买酒,为什么不将酒肉一起买回?一起买了岂不是比杀猪宰羊要来得快捷和方便?这个地方罗贯中把吕老汉写得有点儿弱智了。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大家都知道,杀猪就要绑猪,这个时候猪必然会垂死挣扎大叫不止,而直到被杀死之前,猪会一直号叫。猪的号叫声势必会惊动左邻右舍,甚至半个村庄。曹操、陈宫能听见庄后的磨刀声,隔墙能听到吕家人的说话声,难道就没有听到猪叫声?难道这猪是哑巴猪吗?
由此可见,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候对曹操是一肚子成见,所以抱着一种概念在先的脸谱化描写,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正统、道德和法统意识形态。他安排杀吕案的立意就是要从道德上给曹操戴一顶薄情寡义、残忍缺德的帽子,从人生观、价值观和灵魂深处深挖曹操的反动本质,彻底否定他的个人品质,把曹操写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无信无礼、丧失理智、惨无人道、彻头彻尾、里外都坏的坏人。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下,就编制了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来。
从《三国演义》来看,曹操杀吕全家的事实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罗贯中完全可以照实写,没必要浪费力气和时间去专门编一个出来。退一步说,即使曹操确实杀了吕全家,起码也不是像《三国演义》写的这样杀法,因为那样的行为无论是从人的思维、行动习惯还是逻辑上,都是讲不通的。
如果此案换一个说法,吕家几个儿子见曹操和陈宫随身携带钱财甚多,临时起意,想弄死曹操和陈宫,结果被曹操和陈宫发现,先行下了手。倘若这样,曹操在激愤下杀了吕家人,倒是有几分可能性。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的思想局限性,为了在读者心中建立曹操冷酷无情、忘恩负义、杀人成性这样一个形象,可谓用心良苦。他借助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一事,形成了贬低曹操的巨大证据链,以此证明了曹操一贯奉行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原则,这就是他的目的和用意。
曹操真的杀了其父曹嵩的兄弟吕伯奢一家吗
看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那一段,不寒而栗。
因为疑心过重,误以为吕家磨刀杀猪是要杀自己,曹操情急之下,致使吕家八口死于非命。
如果曹操仅止步于此,我们完全可以为他找到一些开脱的理由:毕竟刚刚背叛了董卓,现在董卓正在四处张贴海捕公文通缉他。但凡被官府通缉逃命者,必然小心谨慎,为求自保,将对自己有生命威胁的人杀死,其实也算是一种正当防卫。虽然事后证明是误杀好人,但也毕竟是无可奈何之事。这最多只能证明曹操是个多疑的人。还谈不上什么奸邪、卑鄙之类。
但曹操接下来又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杀了真心待己的吕伯奢。这件事是千不该万不该做的,做出这样事的人,我们一般叫他丧尽天良,叫他泯灭人性。
从中国人的道德上讲,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饶恕的。对于自己误杀吕伯奢全家,曹操不仅不心生悔意,反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恶行,错上加错,毫无人性地杀死了父亲的结义兄弟。这样的曹操太可怕了。而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他杀人之后撂下的那句狠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何等冷血、自私、狠毒的人生信条!赤裸裸的奸佞无耻小人嘴脸。
做下如此卑鄙、狠毒之事,还如此理直气壮,振振有词,曹操的心脏是什么做的?这样的冷血决绝,古来有几人,这样的人不做奸雄,谁做奸雄?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一直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曹操。
现在年岁渐长,重读到这一段,不禁有些怀疑:曹操真的如此冷血可怕的?
为了求证,翻看了一些史料。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说新语》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杂记》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如此看来,无论《魏书》,还是《世说新语》或《杂记》,都印证了曹操杀吕伯奢家人这一事实。但根据这些史料,也印证了很重要一条信息:曹操根本没有杀他父亲的故交兼结义兄弟吕伯奢。杀没杀吕伯奢,这一点是问题的关键,对于评判曹操的品行是否拙劣、卑鄙至关重要。杀了吕伯奢,曹操就是无情无义、罪无可赦的阴鸷小人,纵能他日后做出再大的功业,依旧将被历史钉在道德良心的耻辱柱上;没杀吕伯奢,曹操的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将划入正常的历史范畴。
对于曹操杀人的动机,这三份史料也有不同的表述。根据《魏书》,我们可以知道,曹操之所以要杀人,是因为吕伯奢一家要谋财害命,曹操杀人也算正当防卫。
《世语》的记载则是说曹操自己当时已经背叛了董卓,怀疑吕伯奢一家会向董卓告密,这样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而孙盛《杂记》的记载则更接近《三国演义》的故事,说曹操还听到了食器的声音,所以怀疑吕伯奢一家要害死自己,于是情急之下制造了吕家灭门惨案(吕伯奢除外),杀到最后却发现是自己误杀人命,不禁凄然感叹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意思是:还是宁愿让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要让别人对不起我吧。虽然这句话和《三国演义》中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意思差不太多,但语气却很有轻重之不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实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误杀好人之后的无奈心境,而非赤裸裸的冷血无情之人生信条。
如果以上这些史料还算确凿可信的话,(至少比老罗的《三国演义》确凿可信)那么,曹操也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冷血狠辣。
看来,我们似乎又被那姓罗的给骗了。
相关参考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枭雄,更是名著《三国演义》的主角之一。但是,在名著中,曹操显然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名著第二回,曹操献刀不成,被董卓发现,随后逃到吕伯奢家中。最后,曹操还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看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那一段,不寒而栗。因为疑心过重,误以为吕家磨刀杀猪是要杀自己,曹操情急之下,致使吕家八口死于非命。如果曹操仅止步于此,我们完全可以为他找到一些开脱的理由:毕竟刚刚背叛了董卓,现在董
曹操杀吕伯奢歇后语 提起曹操,无人不晓。说起曹操杀吕伯奢,更是引人愤恨,甚至还因此产生了一则歇后语。但是历史上曹操真的杀了吕伯奢一家吗?有没有文献证据为曹操洗冤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千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回。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
曹操杀吕伯奢成了历史上最冤的人 曹操杀吕伯奢是《三国演义》中极有意味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曹操与陈宫路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的家,受到吕伯奢的热情款待,杀鸡宰猪的设置晚宴,由于家中
如果从文学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这一情节,可谓精彩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曹操的自私、残忍、无情和猜疑,全在这一点上饱满有力地凸显了出来。读者可能忘记了曹操许多政治军事上的精彩举措,却永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对于刀剑有着这样的描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屠龙刀,倚天剑也就成了武侠界问鼎巅峰的两件武器,现实世界里到底有没有屠龙刀无从考证。但是曹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的确是多疑的。孙盛在《杂记》中记载,董卓祸乱朝纲的时候,曹操只身出逃,寄宿于吕伯奢家中,夜间听到有器物碰撞的声音,误以为吕家想杀害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尽灭吕伯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其一由于他的性格,陈宫性格直率,为人忠君爱国。起初也不满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见曹操起身对抗董卓,便也认为曹操也是一位忠义之士。其二据说是曹操在错误的杀死了吕伯奢的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曹操最实在的一句话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被董卓通缉,幸为陈宫所救,寄宿于曹操的义伯父吕伯奢家.吕氏外出打酒,曹操在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