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携民渡江是在把老百姓当肉盾吗
Posted 百姓
篇首语: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携民渡江是在把老百姓当肉盾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刘备携民渡江是在把老百姓当肉盾吗
赤壁之战前,刘备从樊城南撤,沿途大批荆州百姓跟随刘备南下,《三国志》记载: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携民渡江。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刘备携民渡江的原因,是将老百姓当作抵挡曹操攻击的人肉盾牌,真的是这样吗?
赤壁战前,在刘备放弃樊城的南撤途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罕见的现象――大批荆州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赶来追随刘备。
刘备带领军队向南撤退,沿途百姓不断从四面北方赶来加入队伍。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臃肿,越来越缓慢,到当阳(今湖北当阳)境内时,大约有十余万百姓加入队伍,离开家园,踏上漫漫的旅途,走向未知的远方。
类似的情景,在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大批人民渡江南迁时没有出现,在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后大批人民逃离北方时也没有出现,只在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班师途中出现过,中原父老因为害怕金军的报复,于是跟随岳家军南下。
这是人心向背的一大标志,是刘备深得人心的如山铁证。
这么多荆州人民,不是不希望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不是不在乎自己的田产房屋,不是不知道跟随刘备前途莫测,但他们还是毅然用自己的双腿做出了选择。
人民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曹操屠城的往事,也许他自己已经淡忘,但人民不会忘记。荆州是逃难者的乐园,来自徐州的难民对曹操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却不全是因为曹操屠城。如果只是惧怕被杀,那么可以四散逃命,为什么他们偏偏选择追随刘备?而刘备恰恰是最危险的人物,曹操绝不会放过他。
这么多百姓选择追随刘备,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至少其中的一部分)爱戴刘备,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追随刘备。
人们有从众心理,一批人追随刘备南撤,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所以,加入刘备队伍的人民越来越多。
现在有一些曹迷不顾荆州人民自愿追随刘备的史实,认为是刘备妖魔化曹操强迫人民南迁、拿百姓当人质作肉盾,根本就是扯淡,不值一辩。曹操多次屠城杀降,他的暴虐早已世人皆知,何用刘备妖魔化?如果刘备要逃生,最好的办法是轻骑南下直取江陵,曹军根本追赶不及,哪里需要什么肉盾?就如要防火,最好的办法是隔离火源,而不是考虑用哪种方式灭火。
刘备也不能未卜先知,没有料到随行的百姓会惨遭不幸。人生的可能性有很多种,答案也有很多种,但能够得到的答案,只是亲身实践的那一种。在实践之前,所有的可能性都没有确切答案。历史同样如此。
历代研究历史的学者,很少对人民自愿跟随刘备这件事提出质疑。三国历史有着太多的疑团,许多事件的记载出入很大甚至相互矛盾,但这件事却没有争议,因为这虽然难以令人相信,却是不折不扣的史实。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刘备之所以能够赢得这么多百姓的爱戴以及后世广泛的颂扬,与正统不正统没有多少关系,而在于他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一贯作风践行仁义,地地道道深得民心。
建立汉、唐、宋、明等大一统朝代的开国皇帝很多,却没有谁有过这样感人的事迹;建立像蜀汉一般规模割据政权的帝王更多,却没有谁赢得民间如此广泛的颂扬。
后世对刘备的颂扬,并不是开始于《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早在唐代至北宋时期,刘备及其他三国重要人物的民间形象已经基本成型。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骄儿诗》,就描述了小儿对三国故事的痴迷情形,说道“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北宋时,三国故事更加普及,成为茶馆酒肆说书人的重要题材之一。苏轼在笔记小说《东坡志林》中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人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苏轼的评论――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国家会灭亡,朝代会兴替,唯有仁德、忠义一类如今天所谓的普世价值,永远存在于世人的心中!
而刘备,在许多人心中就是仁义的化身!
从襄阳至江陵,陆路约五百汉里,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步兵十多天可以到达江陵,骑兵四五天就能到达。
刘备的军队,绝大多数是步兵,再加上十多万荆州人民,行军速度越来越慢,史书记载“日行十余里”。影响行军速度的主要是跟随刘备的人民,这些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除了带上金银细软等值钱的家当,还少不了粮食衣物,推着独轮车,甚至还有可能赶着耕牛缓慢前进。
队伍走了好多天,才到达当阳一带。照这样的蜗牛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江陵?如果半路上被曹操的追兵赶到,既无险可守,仓促之间又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有一位员工忍不住向刘备提出建议,应该放弃百姓,轻军前进,直达江陵,否则曹军一到,必败无疑。
刘备当然明白一旦曹军赶到败局无可挽回,但他更明白人心的重要。
十多万百姓背井离乡,随我前进,我就这样抛弃他们?
不,绝不!
失败没有什么可怕的。自从起兵以来二十四年,我败多胜少,事业却一点一点发展,理想却一步一步接近,能够得来今天的成就,靠的不是某一场战役的胜利,靠的是人心和道义。
正因为人心和道义,十多万百姓才一心追随我前进。如果在危急关头置百姓于不顾,今后将何以立足?
只要得到人心、立足道义,仗打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队伍打没了还可以从零再拉。
失去人心,背弃道义,才是彻底的失败,意味着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全部付之东流,更意味着自己一生坚持的信念原来一直是错的。
人,尤其是伟人,是靠信念活着的。失去信念,是他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何况根据正常的行军速度,刘备认为曹军追上自己的可能性很小。
于是,面对部下的建议,刘备说出了一句感动历史的千古名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危难之际见真情,这句话表明了刘备的真实心境,感动了当时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也感动了古往今来无数看到这句话的人。
一百多年后,晋人习凿齿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被深深地感动,并写下了著名的评论: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刘表)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在习凿齿看来,刘备如此重情重义,信义昭著,在危急时刻依然坚持一贯的原则,根本不是靠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行为比得了的,必然深得人心,日后终成大业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
的确,这样一个人不得民心,谁能得民心?这样一个人不成功,谁又能成功?
刘备,即将走出人生的低谷,大踏步走上成功之路。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接受一次极为残酷的考验。
因为他即将遭遇一支天下无双的军队。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这支军队,那么就是――恐怖!
(剑眉枉凝《刘备不是传说》 ,九州出版社2015年1月版)
世界历史 用妻子当肉盾 被打得满脸脑浆
揭秘登之死:用妻子当肉盾 被打得满脸脑浆
一名自称亲手射杀本·拉登的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日前接受杂志《Esquire》采访时,首次公开讲述了这名前恐怖大亨生命的最后历程。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这名美军士兵自称为“射手”,他在访谈中详细描述了射杀本·拉登这段改变历史、惊心动魄的两分钟。
“射手”是射杀本·拉登六人小组的成员之一。据他讲述,当六人小组收到行动命令时,一位前中央情报局的女特工告诉他们,“百分之一百确定”本·拉登就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一栋楼房的三层。
“射手”是射杀本·拉登六人小组的成员之一。据他讲述,当六人小组收到行动命令时,一位前中央情报局的女特工告诉他们,“百分之一百确定”本·拉登就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一栋楼房的三层。
“‘我们找到他了,’她告诉我们,‘这就是他,我很确定。’随后,我就找好狙击点,拿起武器瞄准目标。”这名海豹突击队队员回忆称,当时他看到本·拉登时感到很吃惊,“他很高很瘦,胡须很短,头发也刚剃过不久,总之,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
“射手”说,可能拉登当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所以他把妻子搂在胸前当作人盾。“我不知道她的身上是否绑有炸弹,所以当下我就意识到只能一枪击中拉登的头部,否则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下定决心后,我开枪了,接连两枪先后击中目标。砰!砰!第二声枪响过后,他倒下了,身子一动不动,他的舌头伸出来了,我看见他最后呼了一口气。”
“他的额头一片血肉模糊,伤口成V字型,脑浆和鲜血流出来糊住了脸庞。当时我就在想,这究竟是我做过最好的还是最坏的事?”就在此时,拉登妻子的哭声把“射手”从深思中惊醒,他立刻反应过来,拿出胶布封上拉登妻子的嘴,让她坐在一边。忽然,他发现屋子角落里有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在大哭,“他是拉登最小的儿子,他在大哭、在尖叫,我不愿意看到他这副受惊的样子,就把他抱起来放在他妈妈身边。”
“射手”透露,击毙本·拉登只持续了15秒,但其间的惊险和紧张却令他终身难忘。据悉,此次访谈内容将登载在《Esquire》3月刊上。
相关参考
> 有一句专门针对《演义》的民谚,叫做“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意思是说,年轻人火气壮,爱抗争,好犯上,喜动武,看了梁山泊英雄的造反行径以后,对于本来就有的逆反心理,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有人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只是感激。而带百姓逃亡患难见真义,才是诸葛亮死心塌地追随刘备的根本原因。这件事指的就是赤壁之战前,刘备在随时会被曹操追兵歼灭的情况下,坚持带百姓一起逃亡日行十里。最终惨败的事...
有人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只是感激。而带百姓逃亡患难见真义,才是诸葛亮死心塌地追随刘备的根本原因。这件事指的就是赤壁之战前,刘备在随时会被曹操追兵歼灭的情况下,坚持带百姓一起逃亡日行十里。最终惨败的事...
作为蜀国屈指可属的猛将之一,魏延为刘备江山的建立可称得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中魏延的第一次出现,正值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之时,此刻的刘备可称是一败涂地狼狈万分,魏延斩关杀将,开城门迎接刘备,
“单骑救主”选自《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单骑救主。>> “单骑救主”主要讲述了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兵败,向南逃往江陵,因为情势危急,和妻儿走散,为了寻找刘备家小,只身向北又杀回军中寻找
说到三国的孤胆英雄,大家自然想到白袍将军赵云。《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将他在百万军中纵横驰骋的一幕刻画得淋漓尽致。据罗贯中描写,“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
吕蒙白衣渡江,夺取刘备集团属荆州各郡,是军事上的一个辉煌胜利。然而,从政治角度,似乎并非十分可取。对荆州这件事,支持东吴取荆州的看法不外三条,第一,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当然要拿回来,第二条,吕蒙提出拿...
吕蒙白衣渡江,夺取刘备集团属荆州各郡,是军事上的一个辉煌胜利。然而,从政治角度,似乎并非十分可取。对荆州这件事,支持东吴取荆州的看法不外三条,第一,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当然要拿回来,第二条,吕蒙提出拿...
司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备和孙权两家虽然结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鲁肃在世的时候,是主张吴蜀和好,一起对付曹操的。后来鲁肃死了,接替他职务的大将吕蒙,就和鲁肃的主张不同。 吕蒙是东吴名将。他从小就
渡江战役是在三大战役之后发生的一场战役,众所周知,在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势力几乎已经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渡江战役依旧发生了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当时的背景有关。下面就来看看渡江战役背景。渡江战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