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对故交曹操性格认识的不足

Posted 认识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源自于对故交曹操性格认识的不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源自于对故交曹操性格认识的不足

2、苏轼为何极致推崇周瑜?他眼中的周瑜和曹操

源自于对故交曹操性格认识的不足

人言许攸死于狂妄,其实不然。

许攸的不幸,首先是源于愚蠢的判断:自己是曹操的故交,又是有功之臣,纵然傲慢显耀,怎么得曹操也得给面子。

但他不悟:曹操是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叫天下人负我”的真小人。怎容得别人对他有一点不利?再者,官渡之战既已成功,许攸的价值不过如此,曹操把这样看不出眉眼高低的腐儒当作“一次性工具”使用,武将许褚杀许攸,是替曹操了了一桩烦心的事情――从此,眼不见心不烦。

在曹操眼中,帐下的谋士与儒生都只不过他的工具,既为工具,顺手即用,不顺手即弃。

在使用许攸这个工具的前后态度上,曹操前恭后倨可谓判若两人。

许攸初投曹营献计时,曹操远接高迎。许攸原是袁绍幕僚,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对峙,许攸献计袁绍不纳,许攸便弃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到来,大喜过望,“跣足而出”。

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有两重意思:

一层意思是来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层意思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所以光脚也是表示尊重。

这个曹操光着脚冲出去以后,抚掌而笑,子远(许攸字子远)你来了,“吾事济矣”,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曹操与许攸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操相拜于地,有人呼?

这时的曹操,真是求贤若渴。把许攸当成“座上宾”。许攸自然好不得意,将妙计和盘托出。

曹操用了许攸的计谋,成功给袁绍以毁灭性的打击,打赢了官渡之战。之后,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攻破了袁绍的老巢冀州。

战斗结束后,许攸轻傲秉性不该,而“礼贤下士”的曹操对许攸的态度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曹操统率众将将入冀州,许攸纵马近前,高叫:阿瞒,如果不是我,你能够入这个城门吗?曹操听罢大笑。

许攸立功之后,当众高呼曹操小名,有人以为这是嚣张无礼,其实我认为这里包含“撒娇卖乖”的成分――我许攸跟曹丞相的关系非同一般。我是曹操的故交,他不会怪我无理。更不会卸磨杀驴。

这种愚蠢的判断导致许攸曹操在加快了死亡的脚步。

曹操对许攸“撒娇卖乖”一笑,已经暗藏杀机,他是笑许攸不懂事儿,不知道轻重。如果聪明些的,就应该明白了,至少应该从曹操的一笑中悟出些什么来。可是,许攸就是这么没脑子,他还以为曹操喜欢他“卖乖”,对人才永远毕恭毕敬,于是继续“撒娇”。

以下是许攸杀身之祸的全过程――

诸将以许攸如此无礼狂妄,都忿忿不平。过了几天,许攸遇许褚于东城门。又耐不住旧事重提: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

许褚愤怒的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

许攸不知死活,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

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

且看曹操许褚杀许攸的反应――

许褚杀了许攸,提头来见曹操:许攸无礼,我杀之矣。

曹操说: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

曹操“深责许,令厚葬许攸”。

许褚只被曹操“深责”,没人为许攸偿命。许攸被许褚砍头,一条性命,等同蝼蚁。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不难推测到:其实,许早就有了曹操的指示――许攸很狂妄,丞相很生气。否则,许再愣点,也不敢随便杀一个曹操身边的幕僚!

可怜许攸,对曹操抱有多大的幻想,到头来曹操却根本不拿他当个“东西”。

对曹操这样的真小人来说,每当涉及最高尊严利益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自己的最高尊严与利益,便成了唯一的标准。

“才”,包括才干、才能、才智、才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来说,无才,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有才,则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坏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曹操当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自己的尊严与利益,一切“才”皆可为牺牲品。

从许攸投奔曹操献计那一段表现看,他应该是个聪明人。但是这种聪明人“业务能力”或许很强,但在“悟人事”上基本是个白痴。他以为在曹操眼里,他这样的人才何等重要,殊不知曹操眼中,没有什么不可以毁弃。武将忠诚头脑简单尚可一直留用卖命,而文臣腐儒,百无一用啥都不是,从内心鄙夷。纵然有点功劳,也不值多少钱,又何以杀不得?

许攸之狂妄,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而是过高估计了曹操对人才的态度。所谓人才,在曹操眼里不是亲情,不是友情,甚至不是性命,而只不过是工具。他可以“唯才是举”,但绝不可能“以人为本”,曹操的最高价值观是自我尊严与自我利益高于一切。人才,同时必须是听话懂事的奴才,才能在曹操这样的主子面前存在下去。

像许攸这样“不悟人事”的腐儒,自古以来不乏其人。他们对“主公”的“胸怀”与“仁慈” 永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永远摆不正位置。故此,他们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成为卸磨之后,首杀之驴。

苏轼为何极致推崇周瑜?他眼中的周瑜和曹操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非常出彩的一段。后世人认识到这段历史,大多数都源自于《三国演义》。而实际上,不是三国演义成就“三国”,而是三国那个群雄并起、英才辈出的年代成全了《三国演义》。

  三国有智勇双全的大将,有运筹帷幄的军师,有广纳贤士的主君,也有风华绝代的美人。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精彩的时代。

  说起三国名人,大家第一个反应绝对是诸葛亮,亦或是曹操。然而咱们北宋著名大文豪、文坛领袖苏轼,却对周瑜情有独钟。

  苏轼赞誉周瑜,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一出,许多人都将周瑜置于诸葛亮之下。那么苏轼为什么独独推崇周瑜,而忽视诸葛亮呢?

  首先苏轼写这词的时候,他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游览赤壁,一时怀古有感。正当低谷的苏轼,没有自甘堕落,而是转而由怀念英雄人物来排解自己的愁苦。

  周瑜一生顺遂,婚姻美满,加之才智双全,是一代儒将。正与当时试途坎坷,婚姻不幸的苏轼相反,成为苏轼最好的寄托。由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转而感叹自己的坎坷人生,并无错。

  其次,周瑜不是后世有些人认为的刚愎自用,嫉妒贤才。相反周瑜心胸十分卡宽广,程普曾因与周瑜不睦而多次欺辱诋毁周瑜,但是周瑜并没有计较。

  再次,周瑜是打仗能手,赤壁之战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孙权与刘备最终获胜。

  周瑜分析当时曹操军队情况,一指曹操远途跋涉作战,士兵疲惫不堪。二指天气严寒,对方马匹无有草吃,更加衰弱。三指曹操士兵不善水战,在水上对战必定处于劣势。四指曹操虽号称大军几十万,但实际忠心听命的只有出自中原的十五六万大军,而新降的刘表军队并未归心。五指曹操背后还有马超、韩遂等后患。

  周瑜一番分析,才打掉了孙权及其他将领的退缩之意,最终自请领命,打赢了这场仗!

  三国人物中,除了最受欢迎的诸葛亮,曹操也是备受推崇。但在苏轼这儿,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苏轼在《魏武帝论》中说曹操:“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所以苏轼并不像许多后世人那样,对曹操推崇备至,反而欣赏周瑜。
 

相关参考

从段匹磾的性格缺陷可以看出,他虽然忠于东晋,却不足以成大事

随着王濬的楼船破吴,西晋消灭了吴国,司马炎统一了华夏。可惜统一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司马炎的去世,由于贾南风的胡作非为引发了八王之乱。紧接着北方的五胡相继南下,建立起了一系列地方政权,整个华夏分成了

一个让曹操父子三人都心动的女人

一拿下邺城处死审配之后,曹操立刻传下将令,因为以前和袁绍将军是故交,因此袁府上下禁止任何人进入。然后策马向袁绍的内宅驰去。曹操是个喜欢掠夺胜利品的人,你看,搞臭边让这个名流,曹操和边让的女人搞在了一起

误杀祢衡的是谁 祢衡和孔融是什么关系

...他。其实他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只是没有周瑜、曹操等那么有名而已。但是,他的性格在三国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有个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祢衡是个怎样的人。祢衡的性格非常刚直也非常高傲,但是他的这种性格...

曹仁位列曹魏第一大将源自江陵力拒周瑜一年之

曹仁之所以列为曹魏“第一大将”的两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了,败于周郎手上,曹仁独拒周郎,虽然最后是失败了,不过,他据守了一年有余啊!独当周郎的还能找到几个?公元208年,曹操赤壁战败

光绪皇帝的珍妃很漂亮吗,慈禧太后为什么杀死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

慈禧太后为什么杀死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慈禧太后杀死珍妃源自于对珍妃的日积月累的不满。1、由于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机事件等也引起了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

第十六节 范雎为相――一场冤狱逼出来的奇迹

  已往的历史学家们谈论起秦国之所以能够战胜六国,大多数人都是偏重于对秦军战略和战术的探讨,虽然有人也注意到了秦国的外交政策在统一战争中的作用,但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我认为,秦国一直是在两条战线上作

《沁园春雪》中怎样认识毛泽东对英雄人物的评价

【明确】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评论。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试论曹操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赤壁之战前,曹操身受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对来自皇帝及保皇大臣们的威胁,曹操起初虽有疑虑,但无实据。当他察觉“众皆”不满,发现皇帝与董承密谋害己,搜出衣带诏后,便立即产生“诛其君而吊其民,择有德者而立之

三国祢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祢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说到祢衡,应该很多人不认识他。其实他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只是没有周瑜、曹操等那么有名而已。但是,他的性格在三国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有个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祢衡是个怎样的人。

性格耿直的崔琰举贤不顾亲为何反让曹操怀疑

崔琰脾气耿直,说话不顾及情面。在担任曹丕老师的时候,曹丕去打猎,结果又被崔琰长篇大论教训一顿。曹丕有父亲的风范,面对崔琰的斥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卑的写了一封信,告诉崔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