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Posted 战役

篇首语: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2、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需要详细过程)

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三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战火纷飞,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凡几,不论是以多胜少的还是以少胜多的,总之,战争除了给人们带来伤痛之外也就是在战士的功勋上在添加上一笔了。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三国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了,如:兖州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以下小编将为大家挨个介绍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兖州之战双方兵力

曹操:数万。 黄巾军:30万。 兖州之战是曹操对黄巾军的战役,是曹操以数万兵力迫降黄巾军3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双方兵力 曹操:两万; 袁绍:十余万;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本站网相关推荐阅读:

盘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着名战役 牧野之战的过程:牧野之战是如何以少胜多 中国历史著名的17次领土扩张战役:汉武帝贡献最大

赤壁之战

双方兵力 曹操:20多万; 周瑜:5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合肥之战:

双方兵力: 张辽:七千; 东吴军队:10万;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夷陵之战 双方兵力:

陆逊:5万; 蜀汉军队:数十万;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V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需要详细过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参合陂之战是中国五胡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中国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

北魏登国十年(即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5月至11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8万后燕军进攻北魏。

北魏拓跋珪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

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死亡,决定撤兵。

被拓跋珪率领的2万北魏军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

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还有卫青、霍去病的边关战争。

元朝、满清对汉族的入侵都是以少胜多。

相关参考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需要详细过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

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其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场战役双方兵力很悬殊,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有三四十万,有的甚至认为多达八十万,战役的过程也复杂跌荡,从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

中国古史上以少胜多的代表之作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楚汉战争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公元前206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

长平之战是以少胜多吗,长平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长平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一、长平之战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就兵力而言,赵军四十五万、秦军六十万。二、简介: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

刘秀借由昆明大战一举扭转局势一战成名 壮哉

...胜多?古代战争史里,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得无以复加。冷兵器时代打仗,如果

白马探花陈庆之 多次战役以少胜多堪称传奇

其实一说到陈庆之可能大家都并不是很陌生。因为历史上的白袍将军和百战不败的英勇事迹就发生在他的身上,通过对白马探花陈庆之这一人物的撰写,其实在某一程度上,也充分表现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和统治阶级的状况。一、

兵圣孙武是如何导演“以少胜多”经典战役的

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已历六年了。这六年间,由于孙武的卓越军事才能,已使楚军陷于疲于奔命之境地,直攻楚都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可笑的是,就在吴军准备大举伐楚之时,中原及北方十

一生打了很多场以少胜多战役的陈庆之是怎么死的

有一首歌谣唱到:名匠大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所谓的白袍,就是特指儒将陈庆之领导的军队。陈庆之一生打了很多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陈庆之怎么死的?陈庆之是南朝梁人,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