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心腹钟会是如何与姜维发动叛乱的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昭心腹钟会是如何与姜维发动叛乱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司马昭心腹钟会是如何与姜维发动叛乱的
说起钟会这个人,熟知三国的人多少有一点印象。这个人在三国中确实不怎么出彩,属于三国末期的人物。再加上最终失败,因此对于他的记载不多。如果说知道钟会,还不如说是姜维的帮助。在三国的历史中,姜维要比钟会出彩的多,但姜维最终投降了钟会,这也就成就了钟会的大名。这个人是司马昭的心腹,掌握着15万大军。但是他最终却反动了叛乱,在三国演义中说钟会想自己割据为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两路大军夹击蜀汉,姜维最终选择了投降
公元262年,蜀汉政权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这一时期,蜀汉的政局一片混乱,姜维也只能在外带兵。野心勃勃的司马昭认为这是进攻蜀汉的绝佳时机,趁着蜀汉内部君臣失和,一口气消灭蜀汉。司马昭为此派出了三路军队进攻蜀汉,其中有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们是邓艾和诸葛绪。但真正掌握大权的是司马昭的心腹文官钟会,钟会确实是一个文官,但是懂军机兵法。认真的说属于军事型文官,就类似于张良。当时反对司马昭的人很多,司马昭对邓艾并不十分放心,因此才派出自己的心腹钟会负责整体的行动。蜀汉名将姜维死守剑阁,钟会率领15万大军也拿不下剑阁。最终邓艾率领2万多军队翻越重重山岭,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成都城下。
蜀汉后主刘禅惊慌失措,在一些西川本土派官员的忽悠下,刘禅主动开城投降。此时远在剑阁的姜维还正在于钟会苦战,得到成都已经陷落的消息之后,姜维不得已投降了钟会。姜维的投降是有水分的,姜维希望利用邓艾与钟会的矛盾,引起魏军内部的死磕。邓艾和钟会之间是相互敌视的,邓艾嫉妒钟会年纪轻轻就是司马昭的心腹,而钟会嫉妒邓艾拿下成都的战功。姜维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他开始添油加醋的忽悠钟会。最终激怒了钟会,钟会决定联合监军卫共同除掉邓艾。为了使自己的话站稳脚跟,钟会利用司马昭对自己的信任,上奏说邓艾即将谋反。司马昭最怕的就是谋反二字,他紧急命令钟会秘密拿下邓艾,结果监军卫带着几百人就把事情给办了。
二、钟会是魏国的忠臣,但不是司马昭的忠臣
拿下了邓艾之后,钟会终于去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这时的钟会拥有着西川地区的控制权和全国三分之一的军队,说他没有任何的想法,这谁也不会相信。司马昭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他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抵达了关中地区,这明显就是为了防范钟会。认真的说,钟会确实要发动叛乱,但他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割据一方,而是为了魏国。钟会的父亲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曹操的心腹。曹操东征时,钟繇的任务就是在关中抵御强悍的马超。到了钟会时期,钟会又得到了曹睿的赏识。换句话说,曹睿的提拔奠定了钟会的第一步。钟繇、钟会父子侍奉了曹魏四代人,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在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之后,钟会不得不潜伏起来。
钟会属于军事型文官,在司马昭立足未稳之际,他多次为其出谋划策,这当然是为了博得司马昭的信任。司马家族控制了曹魏的大权之后,魏国内部先后出现了三次反对司马家族的叛乱。叛乱者如王凌、诸葛诞都是曹魏的忠臣,他们发动叛乱只是为了铲除司马昭。钟会利用司马昭的信任,得到了15万军队的指挥权。有利于除去邓艾的机会,获得了西川地区的控制权。钟会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他决定就此发动叛乱。说钟会想自己取代司马昭,这是很难说得通的。钟会只是一个参谋型的人物,他没有统军打仗的能力。同时他又不是亲民官,政治处理能力也很有限。
三、钟会根本不可能成功,地域原因造成了一切
钟会的军队全部都是北方人,如果钟会想割据西川,他属下的军队肯定会发动叛乱。这些军人的家庭全部都在北方,现在把他们单独留在西川,这是任何人都不会答应的。所以说,钟会仅仅是一个参谋,根本没有全盘考虑的思维。姜维本来想利用钟会实现蜀汉政权的重现,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机会。司马昭这个人虽然军事水平一般,但政治上的心机相当重。最终钟会反叛的事情全部泄露,钟会和姜维均死于乱军之中。最尴尬的就是蜀汉后主刘禅,他被押往洛阳之后,不得不天天围着司马昭转。不要以为刘禅是一个傻瓜,这是刘禅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他显露出任何一点怀念蜀汉的意思,那他的下场绝对和那个南唐李煜一模一样。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姜维有钟会的支持,为什么还是没能恢复蜀汉呢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蜀汉来说,虽然竭力抵抗,但是,邓艾的大军突降,还是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试图恢复蜀汉。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那么,问题来了,姜维有钟会的支持,为什么还是没能恢复蜀汉呢? 一 首先,公元263年,因为刘禅放弃了抵抗,所以,姜维的手下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曹魏将领,也即趁着钟会和邓艾等人自相残杀的时候,姜维才趁机图谋恢复蜀汉。换而言之,姜维想要借钟会之手,来帮助自己复国。对此,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姜维还给蜀汉后主刘禅写了一封密信,信中的内容为::「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二 不过,姜维想要借力打力的计划,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对此,在笔者看来,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姜维高估了钟会的能力,换而言之,钟会不仅没有帮到姜维,反而害了他。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蜀汉灭亡后,因为邓艾遭到了陷害,所以,钟会实际上统帅了曹魏在蜀汉的十多万大军,再加上蜀汉原有的十万兵马,此时的钟会,可谓拥兵20多万,完全可以割据一方的。在此基础上,虽然钟会囚禁了部分不愿因跟随自己造反的曹魏将领,但是,钟会却没有控制好这一批将领,导致其中有人走漏了风声。 三 在钟会造反的消息被泄露后,曹魏将领胡烈之子趁机率部救出这些将领并立即向钟会发动猛攻。对于曹魏在益州的将领,大部分是不愿意跟随钟会造反的,毕竟这些人的家乡都不在益州。在蜀汉灭亡后,这些将士自然想要回到曹魏了。由此,因为这些将士的冲击,导致钟会一时间无法抵抗,所以死在了乱军之中。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此外,除了姜维的妻子等被乱军杀害,失去约束的曹魏将士,还杀害了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人。 四 最后,另一方面,除了钟会的志大才疏,缺乏蜀汉将士的支持,也是姜维复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对于蜀汉来说,在诸葛亮、姜维时代长期和曹魏交战。虽然诸葛亮、姜维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从整体趋势上,这依然无法改变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而且,长期的战争后,不少蜀汉将士早已疲惫不堪,不愿意跟随姜维继续拼杀了。比如在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谯周等益州本地士族就劝降了后主刘禅。进一步来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分,经历了汉末三国时期的长期战争后,结束魏蜀吴三国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趋势了。对此,即便姜维天纵英才,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因此其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相关参考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蜀汉来说,虽然竭力抵抗,但是,邓艾的大军突降,还
...称为奇才。二诸葛诞起兵,得到东吴的支援,声势浩大。司马昭亲率26万大军来征讨。诸葛诞死守寿春,司马昭一筹莫展
刘禅时,黄皓专权,欲害姜维,姜维为避祸,沓中屯田。司马昭闻之,欲趁机伐蜀。乃召钟会而问曰:“吾欲令汝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乎?”会曰:“主公之意,本不欲伐吴,实欲伐蜀也。”昭大笑曰:“子诚识吾心也。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掌控了曹魏政权,并开始出兵伐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大将姜维率兵将钟会阻挡在剑阁,而邓艾则率精兵偷度阴平,直达蜀汉都城成都,后主
邓艾在阴平度险成功之后,紧接着便挥师南下,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使后主刘禅出降,邓艾进据成都。而在剑阁的姜维,却故意向钟会缴了械,邓艾因此痛恨钟会。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邓艾修了一封书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公元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
...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公元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