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诸葛亮不愿出仕却又为何出山

Posted 庞德

篇首语: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卧龙诸葛亮不愿出仕却又为何出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卧龙诸葛亮不愿出仕却又为何出山

2、诸葛亮非常有才,且有“卧龙”的称号,为何曹操不请他出山

三国卧龙诸葛亮不愿出仕却又为何出山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最终三分天下而有其一,诸葛亮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也成就了一代智者、贤相。但是我在读书时发现,诸葛亮似乎有隐居之意,最终为什么出仕?又为什么选择了刘备呢?孔明父亲早死,其叔父诸葛玄在袁术手下任豫章太守,因朝廷派p皓接管豫章,诸葛玄就投靠与之有旧的荆州刘表。诸葛玄去世,孔明与弟弟移居南阳耕种为生,因居住卧龙岗,所以号称卧龙。平时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山野村夫岂能慧眼识人,他就常与石韬、徐庶、孟建一起探讨人生和国家大事,孔明认为他们三人将来的仕途最多是刺史或郡守,而当三人问孔明时,他却笑而不答。由此推知,孔明向来恃才傲物,他的志向是做一位治理国家、征服诸侯的名相。

既然有如此远大的志向,为什么又说他有隐居的想法呢?荆州是人才聚集之地,司马徽、庞德公都是名流,也都是孔明的老师,刘表曾数次请庞德公出山,庞德公老死不入襄阳城。庞德公与孔明师生如父子,老师的思想对学生肯定有较深的影响,做郡守和自比管、乐都是学生们在一起憧憬未来的一种豪言壮语,就像现在的学生立志做科学家一样,孔明、徐庶、崔州平、石韬、孟建是荆州青年的代表,或称青年才俊,刘表不可能不知,同时刘表与诸葛家有旧交,又与与孔明岳父是连襟,肯定有相请之意,可孔明认为刘表性缓,不晓军事(《魏略》),不是他需要的明主,所以不愿出仕。刘备三顾后,孔明曾专门交代弟弟说: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这似乎在说,待功成名就,他就会归隐乡里。可是步入红尘的孔明已经无法抽身,也使他归隐的誓言化为泡影,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真是令人惋惜。

此前高卧隆中的孔明仿佛就是当年渭水垂钓的姜子牙,刘备三顾,孔明事先是知道的,所以不排除故意躲避之嫌,因为徐庶北归曾专程绕道隆中,告知已将其荐给刘备,刘备将不日来访,孔明躲避刘备,一是不愿出仕,二是考验刘备的诚意,考察刘备的德行。因为当时的刘备一无根基二无势力,孔明深知辅佐这样的人甚为不易,所以要对形势和雇主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汉室倾颓,能够依靠的命世之主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孔明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但是他高卧隆中虽然有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心态,但他依然需要别人的尊重,此时的刘备有雄心而无才智,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谋略就是生产力,思贤若渴之际才有猥自枉屈,才有三顾茅庐。刘备的执着迫使孔明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择业观,即使出仕他也要双向选择,所以三顾之中的崔州平、石韬、孟建可能都是孔明的故意安排,然刘备的诚信与魅力最终让他感动,士为悦己者死,他只好出山。

前面说过,孔明的志向是成为一代贤相,那么这需要一定的平台,曹操占据天时又雄才大略,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雨,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颠覆汉室的阴谋早已众所周知,同时曹操本身就托名汉相,一旦篡权,其属下皆为叛臣,这不是孔明的追求。再说东吴,孙权承继祖业又虎踞江东,占尽地利,实力比较强大,张昭曾向孙权力荐孔明,孔明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刘备出身皇族,且有匡扶汉室的理想,半生流离又处用人之际,隆中一对二人志向相投,刘备需要孔明开创基业,而孔明也需借助刘备一展宏图,所以各取所需一啪即合。

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说明曹操的判断极为准确,刘备是公认的枭雄。刘备胸怀大志,但文韬武略没法与曹操相比,所以他一直采取与曹操相反的政策,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曹操以暴治国,刘备以仁治国,从而赢得了百姓信赖,也得到了荆州士人以及巴蜀人民的拥护,另外刘备在识人用人方面远在曹操与诸葛亮之上,而且还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与中兴汉室的决心,正是这一点让孔明折服。由于孔明形势把握准确,选择老板得当,才使得他在蜀国如鱼得水。

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三国志》语),但是他最终没能实现隆中对所说的成就霸业振兴汉室的誓言,这与刘备的早逝有关,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所谓生不逢时空有一身好本领也是枉然,水镜先生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但这并不能否定诸葛亮的才智,也不能磨灭其历史功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成为后人的楷模。正是: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诸葛亮非常有才,且有“卧龙”的称号,为何曹操不请他出山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和魏国的奠基者曹操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一时人杰,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最后追随了刘备而不是曹操,那么一向以唯才是举而闻名三国的大枭雄曹操为什么会错过诸葛亮呢?而且当时诸葛亮有“卧龙”之称,“凤雏卧龙,得一人则安天下”,曹操为什么忽视了诸葛亮的存在呢?

其实我们说这也不怪曹操忽视了诸葛亮的存在,首先诸葛亮的这个“卧龙”称号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响亮。诸葛亮的这个称号仅仅是在他周围熟识他的人对诸葛亮的能力的认同。

诸葛亮在当时的名气和同一时期的名噪天下的人物如:曹操身边的荀彧 程昱等人,东吴孙权手下的周瑜 张昭等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面。我们在看一下诸葛亮当时的年纪不过二十几岁躬耕在隆中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诸葛亮当时就在荆州牧刘表的眼皮底子下,刘表都没注意到诸葛亮有什么才华值得重用,更何况当时远在北方的曹操。

上面我们说了诸葛亮卧龙的名气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曹操很可能就没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物。即使曹操听说过,那么曹操的用人态度和刘备是很不同的,他是不会亲自请诸葛亮出山的。

因为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手下谋士如云,而且这些谋士都是主动追随曹操的,没有说哪个人是曹操亲自请了几次才请来的。刘备为何和曹操做事不同呢?一方面是两人的性格差距很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刘备没有曹操那么“财大气粗”。

当时的刘备寄生于荆州牧刘表之下,只有新野一个弹丸之地,身边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因此刘备得知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之后能屈身前往请其出山。如果换做当时曹操在荆州,以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肯定也会征召诸葛亮出山为官,但不会亲自前去,也不会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因为曹操身边谋士在但是几乎是三国全明星阵容,即使诸葛亮前来效力曹操在当时也很难超越荀彧 程昱 贾诩等人的地位。

相关参考

三国历史上连卧龙诸葛亮都推崇的名人是谁

提起诸葛亮,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存世不多的作品《出师表》、《诫子书》等都是影响世人的名篇。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君主三顾茅庐邀请出山救民于

三国中诸葛卧龙不难求,此人让刘备跑了半个中国,曹操也忙着巴结

三国中诸葛卧龙不难求,此人让刘备跑了半个中国,曹操也忙着趋承三国时期各路俊杰辈出,不少将士都为了招纳贤才都亲自出马,最出名的就是刘备的三顾茅庐,最后也是成功让诸葛亮出山祝他一臂之力。可事实上诸葛亮并不

三国中诸葛卧龙不难求,此人让刘备跑了半个中国,曹操也忙着巴结

三国中诸葛卧龙不难求,此人让刘备跑了半个中国,曹操也忙着趋承三国时期各路俊杰辈出,不少将士都为了招纳贤才都亲自出马,最出名的就是刘备的三顾茅庐,最后也是成功让诸葛亮出山祝他一臂之力。可事实上诸葛亮并不

世人皆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前面一句更经典,却少有人知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的。这句话形容了在曹魏顶级谋士郭嘉死的那一年,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时至今日,人们对这句话仍然是侃侃而谈,毕竟这其中的谜题有很多。历史上的诸葛亮出山时

“送你一本兵书,保你拜相封侯”,几年后应验

华夏大地,自古奇人异士辈出,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甚至难以理解的旷世奇才。他们虽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愿出仕为官,功名利禄对这些大神来说,都如同粪土一般。秦朝末年,一仙风鹤骨的老头,无意间遇到了一穷小子,

揭三国中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

长太丑被雪藏

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一出山就获得刘备重用,反观「凤雏」庞统,投靠孙权多年却被雪藏,难道是因为长太丑吗?其实不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太自傲,竟

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四人抬棺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原本隐于南阳,后刘备闻其大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出山后便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的决策,迅速让刘备成为了三国之一,还

三国最丑的人有谁

庞统长得不好看,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是很儒雅帅气的,但是庞统却又矮又丑,甚至还曾经因为太丑而被怀疑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才能,遭到了冷落。不得不说,人真的不管在任何时代都是看脸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