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

Posted 诸葛亮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

2、谁是此案幕后真凶 蜀汉第一大案费祎遇刺案

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

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他人恶意放纵的外因;除了有下属范疆、张达近身操刀之外,还有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远程攻心,长期运作。

本文: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学者新证: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

中新网12月13日电日前,四大名著研究学者汪宏华撰文指出,《三国演义》对张飞之死做了隐讳处理,以迎合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他人恶意放纵的外因;除了有下属范疆、张达近身操刀之外,还有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远程攻心,长期运作。刘备为让刘禅顺利继位并保持刘家天下的纯正血统而过河拆桥,清除异姓兄弟关羽、张飞,诸葛兄弟则早有借力刘关张,自立诸葛王朝的异志。汪宏华还认为罗贯中虚构刘关张结义的用意是,通过三姓共治寡头政治的幻灭,反向为后人提供破除家天下的解决之道。正文如下:

一、张飞结义的动机无为,先佐炎汉,后忠刘备

自从上次写了《刘备昧心参与剿杀关羽的五方行动》之后,女儿汪探朋就问我,既然刘备能害死关羽,他会放过张飞吗?我马上做出暂停的手势并说,现在已经有很多拥刘的读者认为我是人心惟危了,哪能继续揭刘呢?她却说,姑息养奸才会导致人心惟危呢!是啊,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坚持真理与发现真理同样重要,我可从没说过颜良文丑之间有什么芥蒂,司马父子之间有什么不睦。《三国演义》不仅要揭示国家的分合规律,还要通过刘关张揭示人与国的分合关系:当国家分裂、民心涣散之时,刘关张反其道而行之,桃园结义,凝聚人和,便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功;三足鼎立之后,又由于刘备与关羽的政见分歧,刘要做中兴皇帝,关仍想匡复东汉,人和散失,所以接连遭致失败。作者认为,人和只有一以贯之,持续改善,才可能战胜天时与地利,统一天下。

相对于刘备和关羽,张飞就没有那么鲜明的政治立场了。这大概也与其出生有关——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既不像刘备早年丧父、家贫,也不像关羽除灭豪强、逃难,他结义、参军纯粹是出于大丈夫应与国出力的热血与豪情。正因为动机无为,所以他并不想做江湖老大,甘愿鞍前马后做小弟(江湖上有钱人自立为长,不序年龄不比能力的甚多),先佐汉,后忠刘,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汉室宗亲。例如他在刘备婉拒进位汉中王时劝道: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是皇帝,有何不可!

但对于董卓、吕布和曹操等人,张飞又一直深恶痛绝,当疑心关羽投降曹操时,他甚至要兄弟火并,直到亲眼看见关羽杀掉蔡阳。假如三兄弟都像张飞这般灵活而又理性,或许不会出现裂痕,或许能走得更远。

二、刘备以雪仇化解结义,先获独生,再博民心

但张飞的转变还是太过简单,以为自己的子孙会永远甘居人下,永远忠于刘姓;以为兄长刘备会永远仁义守誓,永远认自己这个异姓兄弟。实际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异姓兄弟只适合辅朝,不宜篡朝;只适合强强联合、同心协力打天下,不宜孤家寡人、专权独断坐天下。因为三姓之人既已化学合成为一个人,比亲兄弟还亲,那么他们的后辈就应同时享有皇位继承权,只不过需要遵循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愚的规矩罢了。——家天下的体制随之破除。而后来关兴与张苞争锋相斗、互不相让的事实也表明他们的后代不会盲从前代的兄弟次序,一切凭年龄和实力说话。

刘备作为首任兄长、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寡头政治,它会直接威胁到刘禅的继承权和统治权,破坏整个皇室宗派的单姓血统。不要说将来做天子,就是止步于汉中王、西蜀皇帝,刘备也不想三姓共治,更何况阿斗在所有亲子与义子中不具备任何竞争力。(此前他之所以愿意结拜异姓兄弟,是为了体现仁义、包容和开明的刘家新形象,骗取第一桶金。而罗贯中虚构这一事件的用意则是为了提供一种破除家天下的解决方案,以悲剧的方式反向启发后人。)

大哥毕竟比三弟有才,他早已想好了消解化学兄弟的化学方法——与结义相反的雪仇。先将兄弟暗中送给仇人杀,再以雪仇的名义获得独生。只要说是为了报仇,谁还会要求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呢?结义盟约自然解除,同时赢得了朝野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与民心。这是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所以刘备在杀死所有仇人之后还要继续进攻吴国。(他的战略与诸葛亮相反,是先灭东吴,再统一全国。)刘备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既能将兄弟结义提升至替天行道的辅国大义,也能将兄弟之仇演说成不共戴天的灭国公仇。且看他是如何制造兄仇的。

刘备另一种才华是善于借力,当初结义是为了借力羽、翼起飞,如今成功在望,他又要借力剪除两扇沉重的翅膀并获得两重孝。那么,该借何人之力呢?无需另请高明,非诸葛亮莫属。第一,诸葛亮也早有杀羽除飞的想法,志同道合,不会泄密;第二,诸葛亮擅长心理战和远程战,常在笑里藏刀之后敷以悲伤眼泪,干净利落;三则诸葛亮精通各种神鬼之道,能将阴谋陷害伪托成上天旨意,无人生疑。诸葛亮杀同僚庞统时就是这样做的。

三、诸葛亮放纵张飞的偏才,先使其小成,再使其大败

诸葛亮果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只对着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性格缺点温柔击打几下,就教他们死于非命了。

关羽的正才是义,却偏好逞勇,缺点则是刚而自矜;张飞的专长是勇,却偏好耍智;缺点则是暴而无恩。

诸葛亮告诉我们,若想成全一个人,就帮助他发挥专长。诸葛亮给关羽把守华容道的机会,便让他义满天下;诸葛亮给张飞树林中可埋伏军马的启示,便让他当阳桥头一声吼,勇退曹家百万兵。若想毁灭一个人,就膨胀他的偏才。与由善性决定的正才不同,偏才往往由后天的欲望驱动,一旦放纵,就会让人自我陶醉,暴露出缺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譬如,关羽在接到孔明送来的五虎上将第一位的勇名后,说,知我者惟孔明也。就以为自己真能威震华夏了。张飞在瓦口关接到孔明送来的三车成瓮的美酒,计取张颌之后,也是以为自己深得孔明之妙,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智神加酒神,愈加贪杯纵酒。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仍喜欢别人吹捧他们的业余爱好,以全才自居。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与陈寿的观点有所不同。陈寿认为关羽和张飞是以短取败,理之常数也。罗贯中则认为他俩的失败既有性格内因,也有被人恶意诱导的外因。在罗贯中看来,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个性原本是可爱的,甚至是有益的。关羽因为好勇而千里走单骑,因为刚矜而土城约三事;张飞因为好智而陆路取西川,因为粗暴而鞭打督邮(义释严颜还说明他暴中有恩),均成为了千古美谈。这说明个性本身没有长短之分,太过了才会成为缺点,成为取败之道。

四、刘备将屠夫张飞当猪杀,先消磨其意志,再急火攻心

实际上,在害张飞的过程中,刘备不仅是旁观者、纵容者,还是积极的合作者、操刀者,参与程度要比杀关羽时深得多。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就像范疆与张达一样,几乎不分主从。表面上,他不赞同孔明送酒给瓦口隘的张飞,以免他贪杯误事,实则并未阻成,还只管增派魏延去助张飞成功,未捎去半句少饮的嘱托。一扬一抑,后果可想而知。表面上,他在伐吴之前,初开金口嘱咐张飞: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实际做法却是:一、称帝三年间绝口不提报仇之事,让张飞不知所从,终日借酒浇愁;二、在某一天突然下诏,发兵东吴,克日兴师,让长年被酒伤身、意志消沉的张飞急火攻心;三、明知张飞酒后鞭挞士卒,并将他们重又安排在身边,却不及早劝张飞慢慢戒酒(至少有三年时间),更不设法隔离他身边危险的士卒,这都是刘备有义务有能力做到的。一个喝了几十年酒的瘾君子怎么能够说戒就戒呢?一旦喝醉,又怎么能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记起兄弟的叮嘱呢?

实际上,刘备的所谓嘱咐更接近于诅咒,谁听着都会心生逆反,张飞向来吃软不吃硬,也就愈加纵酒,愈加暴虐了。接着,刘备急不可耐等着咒语显灵,未等阆中来报信的人开口,就说:噫,三弟休矣!皇天不负苦心人,张飞总算以短取败、自食其果,刘备放声大哭,喜极而泣。

最可笑可恼的是,刘备还学着诸葛亮事前制造先天宿命,上次是梦见关羽立在灯影下请求报仇雪恨,这回是夜观天象,如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前次关羽死后,孔明对刘备说: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刘备几近鹦鹉学舌。

可惜罗贯中不相信占星术,只相信良心与阴谋。刘备是因为良心不安而心惊肉颤、寝卧不安,而后阴谋诈称星斗坠地,开脱自己,欺诳世人。张飞的心惊肉颤、坐卧不安则是缘于当天过分鞭挞下人而良心受责。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因为孔明玩得最成功的借东风也是骗人的把戏,他说能借三天的东南风,但当天凌晨就下起了大雨,差点贻误战机。略懂一点看云识天气而已。

五、江湖大哥都不厚道,先害兄弟,再害自己

谁都明白统一天下要比建立蜀国难得多,需要更多兄弟的和衷共济,但刘备却自私自利,独自一人上路了。究竟是一条称孤道寡的路,还是孤独求败的路呢?刘备这次不敢做梦、占星了,也不敢相信孔明的装神、算卦了,出师之前特地请来青城山的隐者李意。只见李意画了一大人仰卧于地,傍有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飘然而去。毋庸置疑,这位掘土的人就是孔明,对应于第69回管辂所说的穿白袍的弈棋仙人。其实李意也不是在预测,只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惟刘备看不到的必然……

此前,我们只晓得勇将李逵是被哥哥宋江用毒酒害死,谁知豪侠张飞也遭到了刘备算计。世上的大哥啊,为何都如此不厚道!可没有了甘当三姓兄奴的愚弟,谁还会对你赤胆忠心,谁还会把你的巧言当真,谁还会在乎你那几两几斤?!(完)

谁是此案幕后真凶 蜀汉第一大案费祎遇刺案

蜀汉延熙十六年元旦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怎么呢?这一天,费祎在汉寿大宴蜀国群臣,凡是驻留在汉寿这地儿的官员,不分官职大小,都被费祎请来喝酒。

费祎是谁?这个人大伙儿不会陌生。《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曾两处提到此人——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 咎,以彰其慢。”

这说明,诸葛亮非常看重费祎,并委以重任。

事实的确如此,费祎是蜀国的重要人物。这个重要人物,有个众所周知的嗜好——喝酒。但他自制力极强,从不因喝酒而误事。

但蜀汉延熙十六年元旦这天,正逢过年,官员众多,费祎怎能不多喝几杯。此时的费祎,早已不是侍郎,而是蜀国大宰相。官员们自然逢迎,频频敬酒。费祎挺高兴,孟浪饮酒,很快便酩酊大醉。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官员又过来敬酒。

“我已喝太多,你这杯……”费祎话音未落,敬酒的官员突然扔了酒杯,打袖子里掏出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费祎胸膛。

费祎此时已醉得头昏脑涨,根本来不及反应,匕首“噗”地刺胸而入,旋即拔出,典型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速度之迅猛,以至于费祎都没喊出声就咽了气。

在场的官员全都傻了眼,国宴席间,突发血案,并且被害人是宰相。

这个行刺的官员是谁?他为何如此亡命,选择这一时机行刺国家首脑?这无疑也是一次自杀性袭击。如此明目张胆地刺杀,虽然出其不意顺利得手,但自己还能活吗?

事情讲到这儿,又出现一个问题。费祎既然是蜀国宰相,为何不呆在当时的都城成都呢?原因很简单,为了抵御北方曹魏的进攻,同时也为了等待北伐中原的良机,费祎虽为宰相,而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驻留在汉寿,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北。

费祎在汉寿呆了几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在他之前,前丞相诸葛亮多次领兵北伐,国力耗费很大。这几年,费祎执政,国家经济有所恢复,眼看着新年到来,自个儿心里也愉悦,于是摆下酒宴,犒劳群臣。万没想到,这一天竟是自己的死期!

这一刺杀大案震惊蜀国朝野。费祎身份显赫,又是蜀后主刘禅驾前的第一把手,他的被杀直接导致了蜀汉统治政权弱化,蜀国政局将动荡不安。但它的发生如此突然,令所有都人始料未及。

所幸的是,作案人不用追捕,他就在眼前。群臣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竟然是费祎麾下的一个高级参谋。

他就是左将军郭循。在汉代,左将军本是高级武职,而在这个时期,只是一个名誉职衔,并无实权。但郭循一直受到费祎的器重,因此,他的实际身份是费祎的参谋。

那么,犯罪人郭循的作案动机就比较费解了。

是仇杀吗?一个呕心沥血的小幕僚,自然与主子心帖心。能有什么私人仇怨呢?谋财害命更不可能。谋财害命,作案人一定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杀人劫财。而郭循的刺杀,完全是一个亡命徒。不惜同归于尽也要将费祎置于死地。

这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争权夺利,政治刺杀。

若按此推断,郭循的后面就笃定有一只幕后黑手。甚至是一个政治集团,一股政治势力。

郭循只不过是一个被人当枪使的亡命角色。因为,就他的官职身份而言,根本不可能与费祎争权,杀掉费祎无济于事。退一万步,即便可以争,也是谋杀,绝不会自杀性袭击。

先前说过,费祎器重郭循,郭勋是费祎的参谋,基本属于心腹一级的人物。心腹杀主人,只能说明一点:他不是心腹是假心腹,他潜伏在费祎身边已久。

短时间谁会拿一个人当心腹,这个潜伏期是比较长的,难道费祎没有察觉出一点蛛丝马迹吗?

费祎还真没有。这与他性格有关。

费祎的确是个人才,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处理政务的能力。政务工作中,别人很难搞定的事情,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因此,费祎心里是自得的,他认为自己是个天才,难免就有点放纵。说话办事也就大大咧咧,吊儿郎当。可他忘了关键一点:自己是一国宰相,装也应该装出一副兢兢业业样子来,以作表率。

这性情做派,使他马虎大意。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个性格缺陷导致被刺身亡。当然,这只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郭循刺杀显然是策划已久的。费祎难以躲避。

是什么人,什么政治势力一定要将费祎杀死呢?

在朝内,只有一个人会与费祎的权势不相上下,他就是蒋琬。

这得从诸葛亮死后说起——诸葛亮身为丞相之时,权利非常大,他去世后,一方面蜀国再没有与他同样能力和威望的人物;另一方面,后主刘禅也不愿意再出现一个“相父”来管束自己。于是,刘禅就把丞相一职给废除了。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作为内朝领袖,实际上就是宰相。而费祎这时候任后军师。

没过多久。蒋琬又升了官,任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那么,尚书令的位置谁来坐呢?就是费祎。

这一时期,内超尚书台坐办公室的主官是尚书令费祎,他的直接领导人就是录尚书事蒋琬。

蒋琬当了一把手后,考虑到诸葛亮多次北出秦岭,讨伐曹魏均无功而返。于是打算多造战船,从荆州西部北上,奇袭魏国的魏兴、上庸等郡。这一想法改变了诸葛亮的既定方针,立刻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其中包括费祎和姜维。

为此,蒋琬上书给后主刘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可惜,蒋琬上了书,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身患重病,才也没有好转。

刘禅只得擢升蒋琬大司马。但这个职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个荣誉职衔,权力比大将军录尚书事差远了。

蒋琬的原职务谁来接任呢?当然就是费祎。此时是蜀汉延熙六年,从这一年开始,费祎成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

但此时蒋琬也并未完全被架空,他还兼任益州刺史,也就是都城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一年后,也就是蜀汉延熙七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大军讨伐四川,最终在汉中的兴势,即今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北,被汉将王平击败。这一次战役,蜀国指挥官是王平,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宰相费祎。

兴势之战的胜利,使费祎的人气急剧飙升。而蒋琬在病重的两年中,刘禅对他明升暗降,以费祎来制约他。而费祎的权利欲望也挺强。蒋琬会因为这个原因派人潜伏费祎身边,而后刺杀他吗?

答案是:不可能!

原因有二:

一、兴势之战后,蒋琬已知自己大势已去,拖着病体也无法处理日常政务,就来了个顺水推舟,将益州刺史的位置也让给了费祎。至此,蒋琬交出了全部的实权。从这一点来看,蒋琬纵然有与费祎争权夺利的心,也没那个力。

二、蜀汉延熙六年,病重已久的蒋琬,终于去世。就在这一年,董允也继蒋琬之后去世。我们知道,费祎被刺的时间是蜀汉延熙十六年元旦。蒋琬若派人潜伏刺杀,怎么可能血案在十年后再发生,即便要干,也会趁自己剩下最后一口气时下手,方可了却心愿。

因此,即便蒋琬有刺杀动机,也缺乏行动能力和作案时间。

内部斗争的嫌疑排除,就只能是敌我斗争。这就得分析凶手郭循。这是个什么样人呢?这个人原名郭修,字孝先,是西平人氏。也就是说,他原是曹魏管辖区的人。而且,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份是西平的豪族大户。他本人也非常有才能,在魏国的西部很有些声望。《魏氏春秋》中记录了他的履历:“素有业行,著名西州。”

那么,郭循是怎样到了蜀国呢?

这要说到费祎执政。他上台后,一改诸葛亮连年北伐的策略。因为当时蜀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费祎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治方面。基本没进行过过大的进攻性军事活动。

但姜维与费祎不同,他坚持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多次要求费祎下令北伐。

屡屡要求,费祎既不好一味退却,打击姜维的积极性,同时又担心姜维打败耗费国力,于是他想出一个折中的主意——只派一万人马给姜维。

姜维挺寒酸的,就靠仅有的一万人马骚扰曹魏边境,先后打了几仗,战国寥寥,只保持了进攻的态势。

到了蜀汉延熙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50年,姜维再度率军杀出祁山,进攻魏国的西平郡。但未能取得胜利,没拿下郡城就撤兵而回。而在这场战役中,姜维也有收获,那就是活捉了时任魏中郎将的郭循。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推断郭循是曹魏故意派来诈降,继而潜伏于费祎身边。其中就有两大疑点:

一、西门战役的发动者是姜维。郭循怎能算出姜维什么时候打西平?而且,在被俘后,他怎能确保自己不被姜维当场砍了?

二、即便郭循是临场发挥,诈降潜伏,他又怎能保证自己会受到费祎重用?并且他还知道费祎在多年后的宴会上会喝醉,从而行刺。能将这些都算计到的人,只能是神仙。

因此,曹魏利用郭循潜伏刺杀费祎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这桩血案就变得匪夷所思了。郭循既不是蒋琬的手下,也不是曹魏集团的卧底,与费祎也没有任何私人恩怨。那么,他有什么动机要杀害费祎?并且是同归于尽的方式。

所有可能性都被排除后。我们只能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那就是被害人死亡之后,谁会获得最大的利益?

毋庸置疑,费祎死后,政治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只能是姜维。而且,他与费祎的战略方针矛盾。,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姜维显然是身受费祎压制的。由此,他心生杀机也是情理之中。

再看陈寿《三国志·姜维传》里的一段记录:“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也就是说,蜀汉延熙十六年春天,费祎死亡。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人的军队出征。

由此可见,费祎的死,对姜维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接着再看一段《姜维传》裴注里的记录:“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这段话的总体意思就是说姜维这个人,功利心极强,且有城府。其中有四个字,尤为关键——“阴养死士”。就是暗地里培养为自己卖命的敢死之士。

而郭循刺杀费祎的行动,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与“死士”行径别无二致。

就作案条件来说,姜维也很充分,活捉郭循的人是姜维,不杀反而送回朝廷的还是姜维。换句话说,姜维决定了处置俘虏的权利。他为什么不当场砍了郭循的脑袋,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姜维怎能保证费祎会重用郭循?而且在两年内,作为降将的郭循就升到左将军的位置。

原因并不复杂。姜维是了解费祎的。他知道费祎希望在西州培养自己的班底。这一点,费祎是采取的诸葛亮的做法。从诸葛亮时代起,多次北伐都是走的是祁山一线。为了在陇西地区站住脚,诸葛亮非常重视拉拢世巨陇西的豪门大户。当年诸葛亮俘虏姜维后加以重用,就是为了让姜维帮助自己拉拢当地大户,从而平定陇西。因此,费祎重用郭循,和诸葛亮的策略道理相同。作为当年降将的姜维,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他有足够的把握让费祎重用郭循。

这样说起来,刺杀费祎的幕后者就一定是姜维了吗?不,《资治通鉴卷》中对郭槐有不同的说法,里面曾记录了一个事:“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郭循多次想刺杀后主刘禅,却没有机会亲近,每次都被刘禅的护卫给挡了回来。

由此,出现了另一种推测,说郭循刺杀刘禅不成,才退而求其次刺杀宰相费祎。然而,这一推测实在矛盾。如果郭循屡次想刺杀刘禅,早就被千刀万剐了,怎会任其在朝中任职活动,到了延熙十六年年还被邀请去去参加宴会。

那么这个记录,真正想说明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为姜维洗清嫌疑。这郭循原本打算刺杀后主刘禅,无法得逞才转来杀其他目标,姜维总没动机杀刘禅吧。

但是,即便这个记录是费祎被刺案后来补上去的。姜维要操纵郭循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将郭循俘虏,带回朝中,是费祎重用了郭循,要说培养“死士”,总得给人一些恩宠吧。而这恩宠是费祎给的,不是姜维给的。郭循当“死士”,也该是费祎的“死士”怎么搞反了?

于是又出现一种推论:姜维俘虏了郭循,并没有收罗了他做为自己的死士,而是当场就把他杀了,继而采用了自己早已豢养的死士冒名顶替。接着,这个冒充的郭循就潜伏在费祎身边,得到左将军之位。然后十六年年初大会上,潜伏已久的郭循杀了费祎,完成了他死士的使命。姜维怕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事后便在朝臣中散布谣言:说郭循早怀谋反之心,好几次想刺杀皇帝都被左右拦下了。然后大家恍然大悟,再不去怀疑姜维杀费祎的动机。

因此,无论从动机、能力、条件来分析、推理。费祎被刺案的幕后元凶只能是姜维,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嫌疑人。

当郭循刺杀费祎的消息传到曹魏后,当时的魏主曹髦下诏嘉奖郭循。追封其为长乐侯,食邑千户,并且拜郭循的儿子为奉车都尉,赐银千饼,绢千匹。而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所建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其举行国葬;将其安葬于汉寿城西门外社稷坛南边。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侯之墓”。

费祎的死,给蜀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绝不仅仅只是朝政的动荡。要知道,费祎是蜀汉最后一个颇具才能且能服众的宰相。那么,一个谁都不愿接受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姜维为争夺权力,幕后策划了这一起刺杀费祎的血案,其后果是从根本上加剧了蜀汉的灭亡步伐。说他是蜀汉亡国的罪人,也不为过。

相关参考

刘备给儿子找媳妇,为什么选的是张飞的女儿,原因非常简单

三国中刘备和关羽还有张飞是关系最好的兄弟,虽然不是亲生兄弟但是关系比亲生的都要好,刘备虽然漂泊半生,但是最终还是建立了蜀汉政权,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始终是不离不弃,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做兄弟最成功的典范。刘备

为什么刘备成为大哥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三人中,论财力刘备不如张飞、论武艺

张飞的死亡真相 幕后凶手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张飞是蜀国的大将,但是张飞的死亡真相却让世人不理解。为什么张飞会被范疆、张达两人所害。当然也有很多历史爱好者揣测张飞的死因。有人质疑张飞的死因跟诸葛亮脱不了干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就跟

历史上桃园结义中为何刘备是老大而不是关张?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三人中,论财力刘备不如张飞、论

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刺客受何人指使,姜维或可能是幕后黑手

253年新春正月朔日按照惯例,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关羽受封汉寿亭侯中的汉寿便是此处)开办岁首大会,宴请众将和幕府僚属。酒席正酣,很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没想到出现变乱。左将军郭循,突然拔出佩剑,将大

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刺客受何人指使,姜维或可能是幕后黑手

253年新春正月朔日按照惯例,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关羽受封汉寿亭侯中的汉寿便是此处)开办岁首大会,宴请众将和幕府僚属。酒席正酣,很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没想到出现变乱。左将军郭循,突然拔出佩剑,将大

为什么刘备是大哥? 桃园结义背后的秘密

刘备为什么不肯接受徐州?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三人中

谋害张飞的主谋不是孙权诸葛亮 诸葛亮一番话暗示了谁是幕后真凶

张飞之死疑点重重:身为一方主将兼司隶校尉的张飞,保安工作怎么如此松懈?范疆张达到底为什么要谋害张飞?为什么这两个小子几乎是来无影去无踪——在杀害张飞之前,他们的来历没有一点记载,到了东吴之后也人间蒸发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的幕后刀手,专为此人准备,与诸葛亮无关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托孤,将幼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托孤之时,据说刘备准备了大量刀斧手,而他与诸葛亮在刀斧手的环侍之下的一段对话,让后世猜了千年而不得其解。>很多人说,刀斧手是为诸葛亮

何进、张飞,三国演义中最“牛的”屠夫

三国演义中,两个人都很牛气,第一个出场的是张飞,不过当时仅仅是屠夫,后来巧遇到对着征兵的宣传栏长叹的刘备,于是投奔在刘备手下,和关羽一起成了刘备的马仔。张飞说话很牛气,大丈夫应该为国出力,不过遇到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