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东吴为何无奈只得建都南京

Posted 丞相

篇首语:遇到一些人,知道一些事,才能懂的理解与珍惜,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上东吴为何无奈只得建都南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历史上东吴为何无奈只得建都南京

2、三国史上东吴孙坚为何要拒绝董卓和亲封爵请求

三国历史上东吴为何无奈只得建都南京

在三国之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建都南京,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沿袭。此事相信人人都懂,但首建都城绝非一件易事。在三国之前,江东还没有一个诸侯国,敢与中原王朝抗衡(注:三国时期江南地区指现在的湖南地区,而我们现在的江南三国时称江东。)所以说,创建一个首府,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那么东吴为啥还要建都建康呢?

三国以前,江东地区的中心在苏州,后来改为扬州,这本来不会有所改变,但东汉后期(此时还不能称之为三国,究竟何时可以称为三国,这分界点争议本来很大,这里不再赘述。)群雄并起,孙策称霸江东,按理说,扬州也会在以后成为东吴的首府。可是偏偏此时,扬州在陈登的手里,而陈登其人,却又偏偏是曹操的铁杆粉丝,而此时,那孙策又偏偏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扬州偏偏就不理你孙家集团。江东不稳定,建都遥遥无期,怎么办?

只好向长江中游发展,即向江南发展。其实按照这方向,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此时曹丞相刚等刘表病逝,就挥军南下,说实话,可能连孟德兄也没想到,刘琮居然就乖乖投降了,虽然玄德兄领着军师,关、张、赵和刘琦水军总共两万人在抵抗,但对于拥有百万雄师的曹丞相来说,简直提都不想提,感觉提他们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很快,东吴的势力刚到湖北时,曹操下江陵,取汉口,整个长江上游都被曹丞相所占,可以说,此时东吴建都江南的梦想,已经被完全粉碎了。为了抗拒曹操,孙刘两方联盟,然后各位就尽情的脑补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吧,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反正,我要说的是最终曹操,还是吃了一记闷棍,败了!

曹操战败于赤壁,荆州被孙、刘两家瓜分(实际严格上说是三家瓜分),但此时的荆州俨然成了三家的缓冲地带。我们都知道,一个地方成了政治、军事的缓冲地带,没有战争,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情绪,一旦发生战争必然生灵涂炭啊。这种地带不可能有首府产生,除非他们有个精神病领导,才会这么干!此时,刘备已看出不可能,便接受庞统建议,起兵益州(严格上说,是刘璋先请,后翻脸,但此处就不行文开展,一笔概括。)

如果这时,吴国要在此建都,必须打破缓冲地带,唯一能做的就是全面攻取,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魏国会全面反扑,得到跟徐州一样守不住,得不到估计跟日后的关羽下场一样。之后,孙、刘联盟出现裂痕,而三方由于长期之战都无能力吞并谁,荆州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缓冲地带。后来,孙权想取徐州,吕蒙献计,徐州,北方并无重兵驻守,取之不难;然其地为“骁骑所骋”,即七八万人,并不易守,只能全据长江有利。可见徐州之地,无法为东吴掌控。此时,对于东吴来说,荆州、徐州对东吴建都来说都是危险,只有江东可以考虑。

建安十四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一年,曹操四次征讨孙权,都是从徐州出兵,孙权在濡须口迎敌,濡须口是在江东的生死门户,而建业离濡须口甚近,便于指挥,后来曹丕伐吴,也是如此。所以,此时,对于东吴来说,荆州已成缓冲地带,建业建都便于控制濡须口,进而掌握江东以防曹魏来犯,从而吴国偏霸一方。

三国史上东吴孙坚为何要拒绝董卓和亲封爵请求

孙坚大胜之后,立刻率军追击。而董卓呢,经历了这次大败之后,经不敢和孙坚正面交锋,于是派遣自己手下大将李嗲巴孙坚驻地,希望能够和孙坚和亲,将董卓之女,嫁给孙坚之子。并且表示,只要孙坚答应,孙坚可以随便列举一些自己的亲族子弟担任刺史、太守,董卓一定会上表天子,正式任命。

可以说,董卓能够做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当时董卓虽然经历大败,但是实力依然强大,并且担任相国,政令在全国大多数地方还能够施行。如果孙坚答应的话,那么孙家的实力无疑可以迅速扩大。可是孙坚严词拒绝,放弃了这次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孙坚说: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孙坚认为,董卓违背上天,残暴无道,废立皇帝,对于这种乱国奸贼,如果不灭董卓三族,砍下董卓的头颅,他孙坚死不瞑目,又怎么会想和董卓结成亲家呢?在正史中,此时的孙坚,依然是汉室忠臣,不像二袁,心存私念。在拒绝董卓之后,孙坚随即进兵,进攻洛阳。然后,就发生了有人劝说袁术扣下孙坚军粮的事情。当时孙坚虽然强大,不过一直是袁术的部下,他的豫州刺史就是袁术给任命的。而当时的袁术更是负责关东联军的粮草运输,权力很大。

有人告诉袁术,孙坚如果一路大胜,攻入洛阳,由孙坚胁迫皇帝,执掌朝政,那危害可就大了。董卓就好比一只狼,虽然凶狠,但是不知道用人,不知道收买人心,而孙坚却是一只猛虎,一旦成势,就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袁术故意扣下军粮不发,搞得孙坚军队没饭吃。孙坚火大,亲自跑到袁术那里,告诉袁术,自己和董卓又没有半点恩怨,完全是为了给袁家报仇(袁术在长安的家人被董卓杀害),才出兵讨伐董卓的。希望袁术不要不识好人心。袁术不好意思,勉强恢复了粮草供应。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这位说客是谁,不过从他的言辞中可以看出,董卓获利最大。或许,这本就是董卓的一个反间计。当有人说起天下诸侯时,董卓也有一番自己的评价。在乱世奸贼董卓心中,谁才是自己的劲敌呢?

史书记载:卓曰: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天下汹汹,唯独二袁势力强劲。袁绍担任关东联军盟主,自然是董卓最大的敌人。而袁术则盘踞东汉最大的郡——南阳郡,要知道当时天下不过是三四千万人,而南阳一郡就有百万户,并且物阜民丰,颇有钱粮。而刘表呢,当时已经平定了荆州,坐拥九郡,千里沃土,十万精兵。可是孙坚有什么呢?和其他三路诸侯相比,孙坚的官职虽然是豫州刺史,破虏将军,可是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只不过是一个依附于袁术的二流诸侯,真正属于孙坚的不过就是二三十征战南北的兄弟。可就算是这样的孙坚,在董卓的心中,和拥有十万军队的诸侯一般无二。从此可见,董卓心中,何等畏惧孙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除了南京与武昌,三国时东吴还曾在哪里建都

西晋太康元年,晋军攻占吴都建业(江苏南京),东吴灭亡。实际上,当过东吴国都的不止是建业,还有好几个。孙权正式称帝于公元229年,但大家都知道吴国真正的创始人,是孙权之兄——小霸王孙策。孙策之父孙坚在外

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简介: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又称东吴四英将,是指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此四人都是三国里赫赫有名帅才,都担任过东吴的都督,掌握着东吴的军事大权,也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东

三国历史上东吴名将朱然简介

一提到三国英雄,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刘关张。不过在那个乱世争霸、群雄逐鹿的年代,有一个人虽然不是十分张扬,但也是一个富有传奇的名人。他,曾受到吴主孙权的赏识,有平定山贼的战绩;他,曾跟随吕蒙讨伐关羽并捉拿

东吴四将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又称东吴四英将,是指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此四人都是三国里赫赫有名帅才,都担任过东吴的都督,掌握着东吴的军事大权,也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东吴

明朝定都为何始终不满意南京建都

文/赵立波公元1391年,老皇帝朱元璋派太子朱标从南京出发去西北踏查长安和洛阳,此行的目的非常重大,代替他去寻找迁都的地点。虽然在南京定都已经几十年,对此朱元璋一直都不满意。能够用16年亲手打下一个大

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见魏蜀交战有什么反应

孙权据报孔明出兵两次,曹真损兵折将。群臣力劝兴师伐魏,以图中原。张昭建议孙权,先就皇帝位,然后兴兵。于是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孙登为太子,大封群臣。刘禅获悉,询问孔

三国史上东吴小霸王孙策其实是死于弟弟孙权之手

从三国志上看,很显然,二弟孙权受益最大,自此六郡八十一州尽收于囊中。而且变故后,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人存疑。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

南朝第一美妇潘玉儿为何敢在龙床上奴役皇帝

...古城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连续定都于此,统称六朝。于是,六朝金粉名扬天下,而潘玉儿无疑是六朝金粉中最为出色的一个。潘玉儿何许人也?先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敢奴役皇帝的美艳少妇

“六朝金粉”、“金陵粉黛”,可见当年的金陵古城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连续定都于此,统称六朝。于是,六朝金粉名扬天下,而潘玉儿无疑是六朝金粉中

建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命,为什么南京还能成为“十朝古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南京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如果选择杭州为都城,是否优于南京呢?南宋王朝维持了151年,似乎证明这一点。校/捕风者画/一条人文主义狗图/地缘谷南京,古称金陵、建康,东吴、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