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Posted 剑阁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三国演义》里的姜维,是被拔高了一点。
《三国志》里的姜维,却通常是被低估了。
论才具,邓艾都承认姜维是一时雄杰,钟会认为他足以和夏侯玄、诸葛诞相比——后两位,尤其是诸葛诞,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于其他人的评价,不用多说。
论为人,姜维属于心比天高之流。他家无余财,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并无物欲,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无论好坏,说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大差不差。
他才华不及诸葛亮,不丢人。全三国也就一个诸葛亮。
他不断北伐,有胜有败,其执着至少不必怀疑。
他的一个大争议,是穷兵黩武。然而实在话是:很少人意识到,在蒋琬费t死去前,姜维受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后那几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黄皓等人打压。这是许多人很少提及的: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荆州派关系之目的;姜维则是陇西降将,和蜀汉内部关系更是复杂无比。实际上,针对他的除了黄皓,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那么美好。
所以,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但直到最后,蜀汉没亡在他手里——哪怕面对魏国大军压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还是完美的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简直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
最后蜀汉是亡在邓艾那次传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钟会在剑阁,还是动不了姜维。
本来,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最后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
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
前三国所以比后三国传奇,不在于后三国人才凋零——实际上,后三国极多文武全才的人物,但大多都太聪明。姜维之杰出,未必在才情——虽然钟会也承认他了不起——而在于他有前三国时,那些屈而不挠、执着至极、燃烧至死的性格光彩。有缺陷,但依然为蜀汉——我更愿意称之为季汉——燃到了最后。
当初崖山战后,张世杰依然不死心,企图找新的法子;后来被水溺死,所谓:舟遂覆,世杰溺焉。宋亡。
于姜维,亦如是:姜维死,汉亡。
司马昭心腹钟会是如何与姜维发动叛乱的
说起钟会这个人,熟知三国的人多少有一点印象。这个人在三国中确实不怎么出彩,属于三国末期的人物。再加上最终失败,因此对于他的记载不多。如果说知道钟会,还不如说是姜维的帮助。在三国的历史中,姜维要比钟会出彩的多,但姜维最终投降了钟会,这也就成就了钟会的大名。这个人是司马昭的心腹,掌握着15万大军。但是他最终却反动了叛乱,在三国演义中说钟会想自己割据为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两路大军夹击蜀汉,姜维最终选择了投降
公元262年,蜀汉政权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这一时期,蜀汉的政局一片混乱,姜维也只能在外带兵。野心勃勃的司马昭认为这是进攻蜀汉的绝佳时机,趁着蜀汉内部君臣失和,一口气消灭蜀汉。司马昭为此派出了三路军队进攻蜀汉,其中有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们是邓艾和诸葛绪。但真正掌握大权的是司马昭的心腹文官钟会,钟会确实是一个文官,但是懂军机兵法。认真的说属于军事型文官,就类似于张良。当时反对司马昭的人很多,司马昭对邓艾并不十分放心,因此才派出自己的心腹钟会负责整体的行动。蜀汉名将姜维死守剑阁,钟会率领15万大军也拿不下剑阁。最终邓艾率领2万多军队翻越重重山岭,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成都城下。
蜀汉后主刘禅惊慌失措,在一些西川本土派官员的忽悠下,刘禅主动开城投降。此时远在剑阁的姜维还正在于钟会苦战,得到成都已经陷落的消息之后,姜维不得已投降了钟会。姜维的投降是有水分的,姜维希望利用邓艾与钟会的矛盾,引起魏军内部的死磕。邓艾和钟会之间是相互敌视的,邓艾嫉妒钟会年纪轻轻就是司马昭的心腹,而钟会嫉妒邓艾拿下成都的战功。姜维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他开始添油加醋的忽悠钟会。最终激怒了钟会,钟会决定联合监军卫共同除掉邓艾。为了使自己的话站稳脚跟,钟会利用司马昭对自己的信任,上奏说邓艾即将谋反。司马昭最怕的就是谋反二字,他紧急命令钟会秘密拿下邓艾,结果监军卫带着几百人就把事情给办了。
二、钟会是魏国的忠臣,但不是司马昭的忠臣
拿下了邓艾之后,钟会终于去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这时的钟会拥有着西川地区的控制权和全国三分之一的军队,说他没有任何的想法,这谁也不会相信。司马昭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他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抵达了关中地区,这明显就是为了防范钟会。认真的说,钟会确实要发动叛乱,但他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割据一方,而是为了魏国。钟会的父亲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曹操的心腹。曹操东征时,钟繇的任务就是在关中抵御强悍的马超。到了钟会时期,钟会又得到了曹睿的赏识。换句话说,曹睿的提拔奠定了钟会的第一步。钟繇、钟会父子侍奉了曹魏四代人,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在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之后,钟会不得不潜伏起来。
钟会属于军事型文官,在司马昭立足未稳之际,他多次为其出谋划策,这当然是为了博得司马昭的信任。司马家族控制了曹魏的大权之后,魏国内部先后出现了三次反对司马家族的叛乱。叛乱者如王凌、诸葛诞都是曹魏的忠臣,他们发动叛乱只是为了铲除司马昭。钟会利用司马昭的信任,得到了15万军队的指挥权。有利于除去邓艾的机会,获得了西川地区的控制权。钟会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他决定就此发动叛乱。说钟会想自己取代司马昭,这是很难说得通的。钟会只是一个参谋型的人物,他没有统军打仗的能力。同时他又不是亲民官,政治处理能力也很有限。
三、钟会根本不可能成功,地域原因造成了一切
钟会的军队全部都是北方人,如果钟会想割据西川,他属下的军队肯定会发动叛乱。这些军人的家庭全部都在北方,现在把他们单独留在西川,这是任何人都不会答应的。所以说,钟会仅仅是一个参谋,根本没有全盘考虑的思维。姜维本来想利用钟会实现蜀汉政权的重现,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机会。司马昭这个人虽然军事水平一般,但政治上的心机相当重。最终钟会反叛的事情全部泄露,钟会和姜维均死于乱军之中。最尴尬的就是蜀汉后主刘禅,他被押往洛阳之后,不得不天天围着司马昭转。不要以为刘禅是一个傻瓜,这是刘禅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他显露出任何一点怀念蜀汉的意思,那他的下场绝对和那个南唐李煜一模一样。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
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
说起钟会这个人,熟知三国的人多少有一点印象。这个人在三国中确实不怎么出彩,属于三国末期的人物。再加上最终失败,因此对于他的记载不多。如果说知道钟会,还不如说是姜维的帮助。在三国的历史中,姜维要比钟会出
历史上有姜维这个人,是个大将军。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
姜维引蜀国灭亡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上总有那么一些时期,是妇孺皆知的,不讲知道多少,也至少是听说过吧。今天我们要聊的,便是其中一个时期——,准确的说,是聊聊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提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姜维来,他给人以一种英雄身不逢时的感受。纵有一腔的忠义,却没能发挥好,最终落得被乱兵所杀的下场。所以一些介绍三国历史的书都同情的中把姜维称作“孤臣”。姜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人。原
三国时期有野心的人物非常多,钟会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人在魏国后期,是非常精干的年轻将领,他的心机很深。他虽然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但心思却不纯正,可以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他既为魏国立下了功劳,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