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Posted 公孙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南下官渡。曹操用计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击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
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
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
来。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
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
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⒐?危?乖谡判鬻庀碌募众迹?约傲怪荽邮卵罡罚?谧酆戏治隽瞬堋⒃?挠帕雍螅?衔??芡饪砟诩桑?媚蔽蘧觯??/p》
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
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
三国“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官渡之战袁绍之败: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V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正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这之前的199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袁绍兼并公孙瓒,得了幽、冀、青、并四州,雄踞河北,意欲南向以争天下。斯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序幕由此拉开。
次年正月,双方在官渡一带展开了长达八九个月你死我活的大会战。结果,曹操以区区两万疲惫之师(一说三万)力克袁绍,“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将北方之地尽收囊中,完成了地区统一。就《三国演义》的叙述而言,官渡之战这个桥段并不如赤壁之战写得精彩,但其中的胜败原因,特别是双方主要领导人的驭臣之术及其产生的迥异后果,足以让我们不必亲历刀光剑影,也能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尽管当时后世学人多有总结,唯其“多有总结”,才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那么,袁绍为何会输?他到底输在哪儿?
不懂因时乘势,错失良机。在权术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环境因素,也只有这样,权术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这个不难理解吧?好比百姓深受洪涝之苦,政府乘机启动水利项目,民众自然不会反对。这就叫因时乘势。
袁绍的败因,正始于不懂得这一点。官渡之战前,曹操兵发徐州攻刘备,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举军而袭其后”),这无疑是个非常正确的策略,但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加以拒绝。等曹操回师,奇袭许都的时机已失,袁绍却开始兴师动众讨伐曹操了。田丰通过分析双方兵力部署优劣,认为曹军粮食不足,建议用持久战跟曹操拼消耗,袁绍又不予采纳,还把田丰关了起来。
相关参考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V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V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
官渡之战,袁绍主要输在用兵能力上,而不在于为政。事实上,袁绍的政策比起曹操更适应当时社会现状。曹操抑制士族豪强,提拔寒门子弟,袁绍则打压寒门,帮助士族。若评价袁绍,实为东汉帝国的真正掘墓人,同时也是一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众所周知的是,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结束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虽然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大获全胜结束,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依然占据兵精粮足的北方四州,曹操也没敢对袁绍发起进攻,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
官渡之战统计一览名称官渡之战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时间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参战方袁绍军、曹操军结果曹操获胜参战方兵力袁绍军约110000人曹操军约20000人伤亡情况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主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官渡之战袁绍逃的故事。 公元200年,曹操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主动撤兵,退屯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待战机,如此阻扼袁绍十万大军达半年之久。十月,袁绍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