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为学书法竟然去偷盗古墓
Posted 庞德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钟繇为学书法竟然去偷盗古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钟繇为学书法竟然去偷盗古墓
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说起钟繇这个名字可能熟悉他的人不如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以及医圣华佗等人多,但如果除去演义的故事,钟繇可是个真实存在的书圣。书法上所说的钟、王碑帖里的钟就是他,王就是王羲之。后世有王羲之学自卫夫人,卫夫人学自钟繇的说法。这样算起来书圣王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叫他书圣并不过分。
钟繇有一次发现同僚韦诞有蔡邕写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韦先生很是技术保守,坚决不给他。钟繇就捶胸顿足,大哭大闹了三天,全不顾世家子和大臣的体面,最后其胸尽青,因呕血,人家也没有给他看。钟繇却因为太投入,差点送命,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中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中郎的秘诀。
钟繇盗墓一事见于东晋虞喜的《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
机会终于来了。古人死后喜欢把自己最心爱的物品,陪葬到墓里。韦诞死后,同样不能免俗,把《石室神授笔势》等一批墨宝真经,当作随葬品带入了自己的墓中。钟繇听说后,心中窃喜,遂策划盗墓。于是,他花大价钱请来了当时有名的盗墓贼,终于将《石室神授笔势》搞到自己手里。
当然,钟繇盗墓的事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量作为艺术家的钟繇有这种想法也是够邪气的。
后来同举孝廉的荀把钟繇举荐给曹操的时候,钟繇已经是尚书仆射的官阶了,而且有了东武亭侯的爵位。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和曹操的关系。不单是两个人都爱好书法,关键是两个人都有点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邪气。所以早在曹操还在兖州挣命的时候,钟繇就没有少为他说好话。曹操也对钟繇非常信任,让钟繇当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权力和信任程度和夏侯、荀等人是不相上下的。而钟繇也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期望,他不但是书法家,更是能臣。
曹操在官渡和袁绍相持的时候,钟繇派人送战马二千匹到前敌,令曹操很是感动,给钟繇去信道: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钟繇没有能够如萧何一样给曹操举荐个韩信,但是作战的本事却比萧何强。西凉的韩遂、马腾被钟繇摆弄得服服帖帖的。后来匈奴作乱,钟繇亲自帅军前往平定。此刻在黎阳和曹操对峙的袁尚兄弟派遣高干和钟繇的外甥郭援一起带大军来与匈奴合军。钟繇手下的武将都想着撤兵回去,利用坚城防守。这时候钟繇显现出英雄本色: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无论从料敌、审己、决胜都显出上将之才。随后钟繇派出的张既搬来了马腾的救兵万余人,在平阳和高、郭的部队决战。郭援恃勇而进,被钟繇半渡而击,几乎趋全军覆没。郭援本人也被庞德斩首。庞德时候得知郭援竟然是钟繇的外甥,大惊之下向钟繇道歉。钟繇大哭道:郭援虽然是我的外甥,但是却首先是国贼啊!你又何必道歉呢?!大丈夫公私分明,不哭则钟繇无情,不赞庞德则钟繇不明大义所在,哭自己的外甥而称赞斩郭援的庞德正是显现了钟繇的古人之风。
钟繇对外甥如此,对自己也是这样。钟繇曾在洛阳为宫,当时皇帝下诏征河东太守王邑入京,而邑认为天下尚未平定,不愿应征,百姓亦因王邑政绩卓著而不想让王邑走,于是王邑属下官吏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分别去找钟繇,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诏书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东太守杜畿此时已来到河东。因此钟繇未答应卫固、范先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尽快交付印绶。王邑一气之下,自己拿着印绶径自从河东来到许昌交给皇帝,卫固等趁机举兵。钟繇在讨灭叛军后,上书自劾,称自己威刑暗弱、轻慢宪度、奉诏不谨、弱不胜任伏须罪诛。确实是光明磊落的大臣。
更重要的是钟繇在关中经过董卓和李催、郭汜之乱的摧残后,能够在关中重整旗鼓,招降纳叛,对流亡的农民予以保护,积极垦荒,是关中之地重新现沃野千里、人口稠密的景象,不止是功在社稷,更是功在黎民。治世之能臣难,乱世之能臣犹难。治世的能臣也许仅仅需要的是心怀坦荡、大公无私,而乱世的能臣更需要忍辱负重,一个忍字道尽乱世能臣的苦楚。乱世的能臣的忍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苍生、为了天下、为了自己的理想。世人也许会对钟繇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玉i送给曹丕的行为而说他势利,却很少知道钟繇的内心世界。一个能够在书法上提出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人,一个在能够在乱世首先写出方方正正楷书的人,一个书法能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的人,一个能够为书法捶胸顿足而不靠手中的政权抢夺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
若无济世志,原亦轻王侯,如果钟繇仅仅是想保其首领于乱世之中,做个纯粹的书法家,凭借他的世家子身份原是不难的,也大可以玩清高,干拿一份俸禄,只需要口不臧否人物就可以了。但是钟繇想的是成为能够安天下、济苍生的能臣,就不能不使自己的羽毛去沾染浊世的红尘,去和当权者合作,甚至是委曲求全。能臣未必比书法家有才华,但是能臣比书法家更要有牺牲的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 《书法大师钟繇的政治才干》的历史故事
书法大师钟繇的政治才干
汉末魏初,书法艺术开始兴起,这个时期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钟繇,而钟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颇有才能。
钟繇在东汉末年被举为孝廉,担任过一些官职。当时李傕、郭汜在长安发动叛乱,曹操派人向汉献帝上书,有人认为曹操不是真心臣服天子,想扣留曹操的使者。钟繇却认为曹操是真心效忠皇帝的,如果拒绝了他,恐怕会让那些效忠皇帝的人寒心,由此朝廷才恢复了和曹操的联系。曹操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从这件事上看出了钟繇的见识,很赏识他。
书体
书体是指书法的基本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篆书包括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篆,秦代小篆是其代表。小篆是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发展简化而成,特点是结体圆长,笔画粗细匀称,不露锋芒,线条美观。代表作有秦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隶书又名佐书、史书,盛行于汉代。隶书的特点是左右舒展,笔画波磔,是一种具有装饰趣味的字体。代表作是汉朝的一些碑刻,如《张迁碑》、《史晨碑》和一些简牍作品。历代隶书名家有唐代史惟则、韩择木,清代金农、邓石如等。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是隶书的变体,盛行于唐代。它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有严格的法度。代表作有《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等。楷书名家有曹魏的钟繇,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的特点是狂放,用笔大起大落、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名家有唐代张旭和怀素,代表作《肚痛帖》、《自叙帖》等。行书又称行押书,特点是简易、流畅,活泼自然。名家有晋代王羲之,宋朝的苏轼、米芾,元朝的赵孟等,代表作是《兰亭序》、《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
当时割据关中的马腾和韩遂等人拥兵自重,互相攻杀,不听朝廷的号令。曹操因为在关东作战,不得分身,就派钟繇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司隶校尉一职,让他统领关中军队,把关中地区的政事也托付给他。钟繇到了长安后,写信给马腾和韩遂,跟他们说清楚了利害关系。于是马腾和韩遂都愿意归附朝廷,并将儿子作为人质送交朝廷。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决战,钟繇送去2000多匹战马,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后来匈奴人在平阳作乱,钟繇带兵包围了平阳,但没有能够攻下来。这时候袁尚派的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他的兵力比较强,钟繇手下的将领们都想撤退。钟繇说:“袁尚的势力比较强大,郭援又来到了河东,关中的割据势力和他有联系,他们还没有公开背叛朝廷,是因为我在这里威慑他们,现在如果放弃而逃走,那么他们就知道了我们的软弱,岂不全面树敌?再说郭援这个人一向刚愎自用,他肯定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可以等待他渡汾水的时候发起攻击,一定能获胜。”这个时候马腾被人说服前来帮助钟繇,他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战郭援,郭援到了汾水边上,果然下令渡河。结果渡到一半的时候,钟繇发动攻击,把他杀得大败。后来钟繇又平定了卫固的叛乱,他把关中的人民迁到洛阳,四处召集流民和败兵充实洛阳人口,几年后,洛阳的人口才稍稍恢复了些。后来曹操征讨关中的时候,洛阳才能够提供人力和物力。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任命钟繇为大理寺卿,升任相国。几年后,魏讽谋反,钟繇受到牵连,被罢官。曹丕建魏后,重新起用钟繇,任命他为廷尉。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当时的名臣,曹丕对身边人说:“华歆、王朗和钟繇他们3个都是一代伟人,很难再找到继承者了。”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还是说明了钟繇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魏明帝继位后,封钟繇为定陵侯,加封食邑500户,又升任他为太傅。本来大臣上朝是必须脱鞋步行的,但由于钟繇患有关节病,跪拜不方便,华歆也一身是病,所以皇帝特别允许他们坐小车上朝,然后让人把他们抬到殿上就坐。从此这也成了一个惯例,就是三公如果有病的话,上朝的时候允许坐车。
曹操有一次让钟繇等人审查那些将死刑改成宫刑的罪犯。钟繇认为,肉刑在古代就有,即使是古代的圣人,他们也都使用这种统治方法,所以请求恢复肉刑。因为肉刑是一种很不人道的刑罚,它是以残害人的身体作为惩罚手段,从汉文帝开始就逐渐被废除了。这次钟繇提出恢复肉刑,引起了群臣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后来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又提出恢复肉刑,但由于赶上战争,暂时搁置了下来。魏明帝统治时期,钟繇再次把这个议题提了出来,他认为罪有轻有重,如果是因为犯了应该砍脚的罪而被处死,那是不对的,从法律角度来说是轻罪重判。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经过连年战乱,人口大大减少,那些犯罪的人年龄大多在20岁到50岁之间,即使处以砍脚等肉刑,也不会剥夺他们的生育能力。如果恢复肉刑的话,那么全国每年能有3000人不会被处死,他们就可以为恢复人口出力。所以恢复肉刑不但不是暴政,还可以算得上仁政了。钟繇的这种意见在现在看来很没道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魏明帝下令让大臣们讨论,王朗认为钟繇的意见不能说是不对,但是毕竟肉刑名声太臭,一般人很难理解恢复肉刑实际上是为了减轻刑罚,容易造成误会。如果传到蜀国和吴国那里,当地的老百姓就不敢来归附了。王朗的意见是把一些罪改成延长服苦役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减少死刑犯的人数,又不至于让人误会刑罚加重。当时参加讨论的人大多数都赞成王朗的意见,再加上蜀国和吴国还没平定,所以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宣示表 魏 钟繇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历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其书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共称“书中四贤”。其书法被称为“正书之祖”。
钟繇去世后,皇帝穿着素衣服亲自为他吊丧,他的儿子钟毓和钟会后来都很有名望,尤其钟会,参与了灭亡蜀国的战争,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气。
相关参考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爵为魏公,开始建立魏国政权,初设尚书、侍中、六卿。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操为魏王,进一步加强统治机构,以钟繇为魏相国,华歆为御史大夫。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钟繇因
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名臣,曾位列太尉、相国,他不仅是有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不仅“开达理干”(陈寿评语),而且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一生致力于“废除死刑复为肉刑”,但一直遭到其他...
基因是会遗传的,这在曹操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曹操好色(详见本人文章《曹操的艳照门事件》),没想到他的儿子曹丕还要更胜一筹。长江后浪推前浪,亲生儿子和老爹抢女人,也许,这是曹操自己始料未及的。也许,我
《三国志》有传,《后汉书》《资治通鉴》亦屡次提及钟繇,但上述三部史书之注均未对钟繇之繇注音,《辞源》《辞海》等辞书也没有明确注音,以致至今人们对钟繇之繇的读音争论不休。钟繇,三国魏大臣,著名书法家。字
当曹操与袁绍展开著名的“官渡之战”时,魏国重臣钟繇给曹军送去了两千匹战马,甚应其急,帮助曹操获得大战胜利。就是这位钟繇,在书法史上却是一位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的大书法家。他凭啥这么牛?那是因为他不...
当曹操与袁绍展开著名的“官渡之战”时,魏国重臣钟繇给曹军送去了两千匹战马,甚应其急,帮助曹操获得大战胜利。就是这位钟繇,在书法史上却是一位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的大书法家。他凭啥这么牛?那是因为他不...
秦始皇陵墓竟是全球千年古墓鼻祖?近年来在全球出土了众多的神秘古墓,令人没想到的是秦始皇陵竟然是千年古墓的鼻祖,是全球千年古墓中最古老的千年古墓,秦始皇地宫十分的豪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三国志·钟繇传》说,钟繇小时候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走路一定要小心)。...
于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有一个叫钱玄同的名字不得不提一下,钱先生在民国时期虽不以书家自居,但其书法面貌独特、迥异时流,在特殊的时代熔铸下,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貌。钱玄同一边埋首书斋研究创作书法,试图实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