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咋认识的诸葛亮
Posted 出师表
篇首语: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到底咋认识的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刘备到底咋认识的诸葛亮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基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抱负与才能均难以得到全面的施展和实现。而荆州的刘表,拥兵自守,不晓军事,非雄才大略之主,因而抱有“管、乐之志”、积极进取的诸葛亮只有“待时凤翔”。南投荆州的刘备虽正寄人篱下,但在中原奋战数载,早以播下声名,不失为人中之主;且是汉室人物,因而择主刘备正合诸葛的意愿。曹操一统北方、旌挥南指的这种燃眉之势给他们的结识,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势之下,诸葛亮于是“北行见备”,为刘备谋划。《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载: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亮遂言日:“将军度刘镇南(刘表)孰与曹公邪?”备日:“不及”。亮又日:“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日:“亦不如”。日:“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日;“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日:“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全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乎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持“三顾”说者一般均否定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其实是毫无道理。诸葛亮正是在初次见备时,提出了“游户自实以益兵众”的建议,并由此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敬重。 刘表荆州时,北方战乱频仍,荆州地区则相对平静,“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荆州平乐,国未有衅”,因而流民游食者极多。而刘表坐保江汉间,并无四方之志,因而不曾致力于澄清吏治,整顿户籍,扩兵积粮,故刘表在荆州虽“招诱有方”,却“著籍者寡”,刘备在南投刘表后,从新野移屯樊城,所辖兵众仅为数千人,但当曹操南下,刘备撤离樊城时,则仅关羽之水军就有“精甲万人”,可见诸葛亮替刘备出此上策,利用荆州搜刮“游户”之机招募丁壮,扩充了刘备的军队。
从诸葛登门见备,刘备“以其年少”而未加重视,到了解、尊重、信任诸葛亮的记叙也合情合理。如果再从诸葛归附刘备到刘备南走夏口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史事,即可发现刘备、诸葛此时尚不是“鱼与水”的关系,也就是说诸葛尚不及随刘备南下的关、张等人,史籍记载也均未涉及诸葛亮辅助刘备事,因而刘备特别器重诸葛亮并无具体事实依据。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魏略》成书于《三国志》之前,是当代人实录当代史,鱼豢为早陈寿一辈的人,而隆中其地在赤壁之战以后即并入了曹魏的版图,上距刘备三顾隆中求见的时间较为短暂,因而鱼豢如要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是不难做到的。那么是不是鱼豢故意置刘备“三顾”而不顾,凭空捏造出亮“北行见备”呢?当然不是!《魏略》“有纪、志、传,自是正史之体”,是史料丰富、态度严谨的史著。在裴松之所引诸书注《三国志》时,此书则是被引用最多者。之后,西晋的史学家司马彪在审慎详察的情况下,也持此说,可见其真实性的程度是可以靠得住的。那么陈寿又为何一反前代及同代史家之论而独持“三顾”说呢?这一则是取之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再则用“三顾”说更符合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更能显出刘备的德行及诸葛的清名,从而也就使之达到了封建意识的理想化高峰。
我们回过头来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临出发时所写。这篇表与其说它带有自传的性质,倒不如说是出师的宣言,北伐的誓词。《出师表》其意正在于统一军心、统一民心以激励斗志,完成北伐大业。这里我们试作一揣测,《出师表》作于227年,此时刘、关、张群雄俱亡,无从对证,因而诸葛亮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了三顾之说。当然这可能性颇小,更大的可能则是刘备在樊城结识了诸葛亮后,“知亮有英略”,因思其辅佐而曾经三往隆中与之作过倾心交谈。 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说之所以压过诸葛亮“北行见备”说而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因它有声有色,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则是刘备求贤若渴及谦逊精神更合乎读者的心理,因而更易于接受。不过历史终究是历史,治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去伪存真,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至于其它方面的功用,则可由小说故事去完成。
历史人物 司马懿与胡昭到底怎么认识的?
说到司马懿小编觉得这个人还真的厉害,虽然和诸葛亮有过几次的交手,虽然都是大败而归,还有空城计的笑话,但是小编觉得唯一能和诸葛亮抗衡的就是司马懿吧,不过最后司马懿也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所以司马懿是胜利的一方,但是有的网友也说了,司马懿这么厉害好像是有高人指点啊,那就是他的师傅胡昭了,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呢?下面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司马懿与胡昭是师徒关系,自然是一个教一个学而认识的。
提起胡昭这个名字,很多人感觉很陌生,但在三国时期他是出了名的儒者、隐士及书法家,他的字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孔明”。
胡昭比诸葛亮年长20岁,终生不懈于做官,虽长期隐居深山,但其名声妇孺皆知。他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连朝廷的人和造反的人都崇敬他,称他为“贤者”,打仗时都不忘关照这位隐士,相约不去攻打他的居住地。说白了,胡昭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那么,胡昭何德何能会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呢?
胡昭是颍川人,即今天的河南禹州,他从小饱读经史,年纪轻轻就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当时朝廷外戚与宦官当道,社会腐败险恶,胡昭对仕途产生厌恶,便想过清静日子,在客居冀州专心钻研经史、习书法。
事实证明,名儒注定会被人惦记,而且是好几波儿人惦记。
图——三国格局
当时正逢乱世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扩大势力求贤若渴,像胡昭这样才华盖世、谋略过人的名儒正是他们急于拉拢的对象。其中最有名的是“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袁绍,以及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称号的曹操。
先说袁绍,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开始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起初信心满满而且耐心十足,那劲头儿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差不离。但此孔明非彼孔明,胡昭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
几番下来,袁绍恼了,决定干脆把胡昭强行绑出来,没料到胡昭料事如神,收拾了点行李就躲进深山去了,袁绍派人来绑架的时候自然扑了个空。
再说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吸引了大批志士前来投靠。曹操对于请胡昭出山也是不厌其烦,多次派人跑进深山想将他挖出来。
这次胡昭没有躲,而是直接和曹操见了面,但仍是婉言谢绝,自称是村野民夫,已习惯躬耕樵读,做官入仕非本人所愿,望丞相见谅,让他息隐山林。
曹操见难以劝服,只得感叹:“人各有志,出处异趣。”放他走了。
后来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的N顾茅庐,索性搬家到陆浑山,陆浑山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嵩县东北。山中居住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邻里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打来斗去,便请文化人来评理,于是胡昭渐渐的成了德高望重的调解员。
此处百姓大多穷苦,孩子少有读书机会,胡昭便开馆办学当起了老师,一边平息争斗,一边教化四方,日子一久就成了陆浑山的精神领袖了。
图——河南洛阳嵩县
陆浑山绵延300里,胡昭这位隐士声名远播,不少世家大族子弟都愿意爬过数个山头,大老远的来拜学,其中就有司马懿。少年时司马懿就聪慧通达,胸有雄才大略,胡昭料定他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与之相处亦师亦友,十分融洽。后来,司马懿成为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
有胡昭这样的名儒言传身教,对司马懿以及司马家族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司马懿师承胡昭,成为魏国丞相时,智计谋略与胡“卧龙”无二。
徒弟都能与诸葛亮叫板,可见胡昭的才华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而且,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长子名“师”,次子名“昭”也耐人寻味。司马懿书法很好,应该是受到了胡昭的指点,因为后来的晋朝十分推崇胡昭和钟繇的书法。
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天下稍微安宁,胡昭迁居宜阳。魏帝频频召胡昭入仕都被婉言拒绝。嘉平二年,魏帝曹芳再次特邀胡昭入朝,得知胡昭刚刚病逝才作罢,这一年是公元250年。胡昭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
胡昭出生的比诸葛亮早,去世的比诸葛亮晚,为人处世虽低调却功在四方,他躬耕办学、施教乡里,一生淡泊名利,是真正对俗世无欲无求的名儒。
相关参考
多尔衮和孝庄到底咋回事多尔衮和孝庄叔嫂相通是符合他们当时的民族习俗的。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加上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条件,一旦丈夫死去,孤儿寡母将无法生存,为此,游牧民族都有兄终弟继的婚姻习俗,甚至
翻看史載,古人下毒之說比比皆是,《魏說》中說匈奴宇文莫槐:秋收烏頭為毒藥,以射禽獸。烏頭是一種植物,可以讓人致幻,一開始古人製造的毒都是來源植物,在毒史上較為出名的還有鳩。鳩可能是一種滅絕的鳥類,不過
三顾茅庐,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诸葛亮由此成为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在《三国志》里,有关"三顾茅庐"的记载只有五个字:"凡三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曾三顾茅庐,大家对于「”三顾茅庐”的典故非常熟悉,但诸葛亮茅庐所处的位置却鲜有人知。诸葛亮作为卧龙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对于隐居的地理位置还是极为讲究的。史书关于茅庐的记载多有出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曾三顾茅庐,大家对于「”三顾茅庐”的典故非常熟悉,但诸葛亮茅庐所处的位置却鲜有人知。诸葛亮作为卧龙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对于隐居的地理位置还是极为讲究的。史书关于茅庐的记载多有出
提起刘备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刘备是个除了仁义得近乎虚伪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一生东奔西跑的到处寄人篱下,自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诸葛亮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命运之神开
当刘备听闻关羽被杀后,死活不听诸葛亮之良言相劝,执意攻打东吴,结果,被东吴火烧联营之后,狼狈逃回白帝城,然后,一病不起,也就是此时,恰好诸葛亮前来看望他,于是,刘备开始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对这一历史事
在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国力最弱。蜀汉政权的主要控制区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其中,云南地区仅仅名义上在蜀汉的控制下,真正能够控制的地区,其实只有四川省而已。换句话说,蜀汉政权以一个省左右的实力,对抗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在刘备的大业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料事如神,智商高,情商也高,就成为诸葛亮最明确的标签。但是在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在刘备的大业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料事如神,智商高,情商也高,就成为诸葛亮最明确的标签。但是在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