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给诸葛亮的回信写了什么

Posted 先帝

篇首语:艺术是生活的镜像,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禅给诸葛亮的回信写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禅给诸葛亮的回信写了什么

2、历史人物 刘禅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刘禅将诸葛亮当做父亲看待吗?

刘禅给诸葛亮的回信写了什么

刘禅给诸葛亮的回信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上书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征建议表,主要就是提出来几点内容:首先《出师表》针对当前的局势,做了一个细致的分析。并且,反复的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德,因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光复汉室大业是先帝的遗志,所以作为后主来说,肯定要始终的记住这一点。另外,在这一基础上,更是要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刘禅像

《出师表》这本是一份奏章,主要就是写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想刘禅陈述的建议,所以,作为后主刘禅来说,应该怎样给诸葛亮回信是一个问题。因为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多次提到先帝,和陛下。并且,在字里行间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诚挚的建议述说的感觉。所以,刘禅后主也要在不失去陛下的威信的同时,有着身为晚辈的谦虚。

另外,刘禅还要针对诸葛亮丞相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建议作出相应的回应,比如说,在亲贤臣,远小人这个建议中,首先要肯定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且,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和这个一致的。除此之外,刘禅还要针对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说,诸葛亮丞相提出来的,但是毕竟是大事,所以还是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讨论这件事,请丞相相信研究机构的办事力度,我们一定会携手共同的光复汉室大业的。

诸葛亮鞠躬尽瘁

诸葛亮年幼失去双亲,投靠亲戚。诸葛亮十七岁之时,定居南阳,开始过耕田隐居的生活。他博学多才,喜读《梁父吟》,读书喜观大略,同时对天文地理和军事兵法也潜心钻研。

诸葛亮剧照

二十七岁时,刘备来到南阳诸葛亮住所再三请求诸葛亮帮他谋划。诸葛亮感激刘备知遇之恩,决定协助刘备。诸葛亮事必躬亲,特意去往东吴,说动吴国和刘备联盟抗曹,在东吴,诸葛亮施计周瑜,用烈火乘风大胜曹军,后刘备平定荆州。

诸葛亮用他的才能智谋协助了刘备建立蜀国,刘备病死前托付诸葛亮,希望他照顾阿斗并希望诸葛亮能完成统一中原的愿望。诸葛亮感恩刘备信任托付,治理蜀国凡事亲力亲为,大小事务,皆一一过问审理。为了蜀国以后没有边境之忧,在南蛮来犯之时,亲身领兵深入蛮夷腹地,不惧辛劳麻烦,对孟获晓之以理,用心感化蛮夷。而后不忘先祖嘱托,数次上书请求出征北伐曹魏,最后竟然积累成疾病死在征战途中。实在让人敬佩又惋惜。

诸葛亮《后出师表》中除了解释北伐征战的原因外,还表明了愿意为国家奉献全部直到死去为止的决心。写的言家事一书中,又表明了家中可自行生产供给,不需朝廷更多眷顾,自己在外则奉命为官,并无额外收入开支,就算死后诸葛家也不会出现钱财满贯金帛存积的情况。诸葛亮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所作所为,被世代歌颂。

后世称颂诸葛亮为千古良臣,常以诸葛亮来借喻,夸赞臣子效忠尽责。诸葛亮的伟大奉献精神值得后人观仰膜拜。

历史人物 刘禅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刘禅将诸葛亮当做父亲看待吗?

刘备临终前,可以说将蜀汉和刘禅都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诸葛亮也的确尽职尽责,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而刘禅,这个被后世嘲笑了千年的皇帝,对待诸葛亮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人说刘禅其实恨极了诸葛亮,也有人说诸葛亮对刘禅来说就是仅次于刘备的存在。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蜀汉皇帝刘禅特意换上白色丧服,哀悼三日。有个不得志的官员李邈,却上书称:「诸葛亮倚仗强军,狼顾虎视,是对国家社稷的重大威胁。如果幸好他死了,边疆战事可以停止,皇室宗族可以保全,全国上下都为此感到欢庆。」刘禅接到此奏,勃然大怒,当即将李邈下狱处死。

【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华阳国志·卷十》

奇怪吗?一点也不。《三国志》裴注中引孙盛点评白帝城托孤之事,是:

【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讬孤之谓。幸值刘禅闇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评刘禅“暗弱”未必十分公道,但称赞他“无猜险之性”,完全没有两汉众帝那种雄猜本能,因此才能让蜀汉举国一心,不生异同和间隙,确实恰如其分的称道。

刘禅个人才能虽不甚高,然亦有一长,便是他的气量,秉承了先主刘备的恢弘大气,极可称道。在诸葛亮生前身后,可说是孝顺如子,事若亲父,始终如一。确不负刘备和诸葛亮对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好评。

前者出于刘备遗书,转述射援评价;后者出于孔明之言。观其一世,这两个优点都恰如其分,并非过誉之辞。

刘禅即位后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坚定不移地秉承父训,支持诸葛亮。身为天子,能一直克制自己欲念,压制任何帝皇心中都不可免的“皇权至上、君权至尊”这头猛兽,在孔明之世满足做个礼仪天子,在身后诸葛亮更能遵其遗训,帝相情谊全始全终,岂止是非同小可的殊难可贵?

试想若换了后世那些既无自知之明、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定要掀桌子夺权,让帝国局势动荡、群臣惊疑忧惧,即使诸葛亮履行刘备遗言,更立刘永、刘理,终亦伤先主情谊、身后令名。

其实看皇帝对一个大臣的感情,看在大臣身后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家人便一目了然。诸葛亮逝时,诸葛瞻不过8岁,其后被刘禅视若子侄,嫁以爱女,并无过人功绩才干仍一路擢升,34岁为卫将军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大权,还不足以说明刘禅对其相父的深挚感情?

不妨对比一下那个被霍光从平民扶上天子之位的汉宣帝刘病已,是怎么玩弄“郑伯克段”故技,族灭霍氏满门的?再对比一下那个口口声声“只看顾先生子孙便了”的万历帝朱翊钧,短短一年后又是怎么对他的张先生家人的?

无怪《三国志集解》中对比「唐魏元成仆碑之祸,明张太岳籍没之惨」,赞叹刘禅果断速杀李邈、禁止任何人诽谤非议诸葛亮一事,是“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确实,自古君臣相处,“谗慝生心,乘间构衅”,原系寻常;幼主和摄政、辅政大臣相处,见疏生怒,立正刑诛,“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亦是寻常之事。

后世多少英豪人杰,要么终身忧谗畏讥伺候雄猜之主,要么被不自量力的凉薄之君毁去半生事业身后英名,何曾有幸能遇到一个刘阿斗?即以有明三百年为例,从于廷益到王守仁到张太岳,这些千古英杰若换了刘禅来做他们的皇帝,又何愁不得生前身后令名得保、全始全终?

(ps:于谦张居正身后境遇自不必言,众所皆知;而阳明先生故后,嘉靖帝朱厚熜追论他所谓“擅离职守”罪,大臣亡故应有的恤典都被削夺,之前获得的爵位也被停止世袭,王学被朝廷当做“伪学邪说”封杀了几十年,直到朱厚熜死后才得以平反。)

而所谓“刘禅怀恨在心,禁止给诸葛亮立庙”说,同样也是夸张讹传。而所谓“刘禅怀恨在心,禁止给诸葛亮立庙”说,同样也是不懂历史者夸张讹传。

【及秦非笑圣人荡灭典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秦汉礼制唯天子可立庙,本无臣子单独立庙之礼。有功大臣只能配享帝王的太庙,这是国家制度,从无例外。无论开国之萧何、张良;开疆之卫青、霍去病;中兴之邓禹、吴汉,都不可能被单独立庙。

诸葛亮故后,因为他实际为君主十一年,各地臣民纷纷上书,要求在国都成都给诸葛亮立庙一事,被朝堂以此违背礼制拒绝,原是正理。执掌中枢的蒋琬费祎等人皆是诸葛亮故吏,亦秉承诸葛亮公而无私的执政思想,就算刘禅本有此心,也必被群臣谏阻。

而此后数十年,蜀中百姓自发私祀诸葛亮不断,所谓“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朝廷亦从不加任何禁止。直到习隆和向充提出了一个的变通办法,即改立庙于距离诸葛亮墓地不远的沔阳,尽顺民心,存德念功,又崇正礼。刘禅从其议。

其实此举依旧违背礼制,刘禅肯为诸葛亮开此先例,亦算难得不易。帝王破例给臣子立庙,千年来就出了刘禅对诸葛亮这么一回。北宋时还专门有人批判刘禅这样是为私情破坏礼制,大大不对。可笑到了现代,居然有人反过来,竟以为这是刘禅怀恨诸葛亮的表现,这都是不懂两汉制度的人才闹出的笑话。

再看刘禅其后任用为“录尚书事”的几人,蒋琬费祎是孔明临终推荐的继承者、姜维是诸葛亮传授兵法的学生,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幼子。诸葛丞相虽逝去三十年,在蜀汉朝堂的余荫和影响力却一如始终。

刘备托孤刘禅于诸葛亮,但诸葛亮不曾托孤刘禅于其他任何人。相反,刘禅才是诸葛亮认可的自己和刘备事业的第一继承人: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诸葛亮《临终遗表》

而蒋琬费祎也好,姜维诸葛瞻也罢,他们皆是诸葛亮托付给刘禅的臣子。诸葛亮逝后,刘禅便废蜀汉丞相一职,同样亦是因为对相父的无上敬意。丞相本非东汉制度,仅是因刘备对诸葛亮的信重而特别设置。孔明故去,刘禅废之,目的就是让诸葛亮成为蜀汉政权至始至终的的唯一丞相。此后其他任何人皆不配与孔明相提并论。可以类比现在许多球队为本队功勋而退役球衣号码。

【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刘禅《悼诸葛亮诏》

注意「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这句,诸葛亮生前即丞相,何必死后再封?就是为让丞相一职与诸葛亮皆归尘土。而绝非诸如”分权牵制蒋、费”之类过度解读。

蒋琬费祎,本非建国元从,亦无军权势力,在诸葛亮生前虽掌机要,职位亦不甚高;其后荣辱升贬皆系于刘禅一念,何须特意牵制?而姜维本为降臣,全无根基,北伐无功,后期招致满朝众怒,却能始终牢牢握住半数以上的蜀汉军权,正是刘禅为国惜才。或许也有姜维是诸葛亮兵法传人,同门师兄弟的香火情谊吧。

刘备遗言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诸葛亮遗言的“约己爱民,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刘禅确实明白其中道理,而且在绝大部分时期也努力去做了的。唯一可惜的,就是在位时间太长,没有早几年逝去,避开亡国之辱了。

几百上千年后,君权专制之势既已大成,诸葛亮成了后世君主提倡忠君的政治符号,塑造成他们需要的臣仆典型,以这种大众形象深入民心。是以《三国演义》小说中,将诸葛亮丑化成会放弃光复中原大好时机,听刘禅乱命而退兵的愚忠之人,而为了解释诸葛亮既是忠臣却为何把持朝政不放权,又不得不将正史中智力表现正常的刘禅,在民间形象中丑化成一个司马衷式的痴儿。所以不读史者才会有诸如「诸葛亮是否愚忠?」「诸葛亮为何不废弱智而自立?」之类的疑问。

而后主“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恢弘大气,汉官礼制的丞相威仪,秦汉士人虚君实相的政治理想,信奉君主臣奴天条的后世君臣又如何能懂呢?

相关参考

有回信的曾國藩家書來了

《曾文正公家書(增補版)》,曾國藩等著中國書店出版社日前,中國書店推出《曾文正公家書(增補版)》,與之前的版本不同的是,這是附有家人回信的曾國藩家書。《曾文正公家書》曾和《論語》一起被國學大師錢穆視爲

诸葛亮对刘禅有何建议 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好吗

诸葛亮对刘禅的建议刘备在与东吴孙权的大战之中失败,在病危之际,他将自己的幼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让他们两个人辅佐刘禅管理朝政。并交待刘禅要对诸葛亮以父之礼相待。事无具细,均要与诸葛亮讨论决定。刘禅

京城即將淪陷,燕王朱棣回信一封,擊碎建文帝議和妄想

大明帝國洪武25年4月,春暖花開,可惜不應景的是,大明太子朱標死了。太祖悲痛欲絕的同時,也為大明江山社稷而擔心。不日,大學士劉三吾進諫,既然太子已逝,立長皇孫為“皇太孫”是正理啊!太祖語重心長地對孫子

刘禅他为何拒绝为诸葛亮修寺庙?

...果真如此昏庸无能吗?事情始于君王刘备思劳成疾,宣召诸葛亮到白帝城,托付后事,对诸葛亮说:“君的才干比曹丕高出十倍,定能把国家治理好,若嗣子还可辅佐,就辅佐他一下;若他不才,你就取而代之!”同时又遗诏刘...

刘禅他为何拒绝为诸葛亮修寺庙?

...果真如此昏庸无能吗?事情始于君王刘备思劳成疾,宣召诸葛亮到白帝城,托付后事,对诸葛亮说:“君的才干比曹丕高出十倍,定能把国家治理好,若嗣子还可辅佐,就辅佐他一下;若他不才,你就取而代之!”同时又遗诏刘...

诸葛亮为何没有“还政”于刘禅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将年仅17岁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他要求儿子刘禅以“相父”对待诸葛亮,凡事多询问诸葛亮。此后,诸葛亮掌握了蜀汉朝政大权,

诸葛亮与刘禅复杂关系

在刘备还没有死的时候,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

诸葛亮临终前嘱咐刘禅一件事,刘禅非常郁闷,千年后世人恍然大悟

乱世三国时期,许多人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实现心中的抱负,先后投奔过不少主公,就连自称刘皇叔的刘备,都曾投靠过公孙瓒、刘表及曹操等人的帐下,吕布更是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然而,诸葛亮自从出山开始,一直效力于

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为何能当30年皇帝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

诸葛亮薨逝后,刘禅做了四件事让人寒心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自从出山,一直尽心辅佐刘备,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对蜀汉是在是尽心尽责。按常理来说,诸葛亮薨逝后,刘禅应该给予高规模的葬礼安排,可是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