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Posted 麦田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2、历史人物 古代人不能随便剪头发 为什么曹操还要割断头发呢

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曹操借头

曹操诡计多端: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取得民心、装头风骗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诡计。而其中更为典型更为被后世诟病的当属曹操借头这一典故。

曹操借头图片

事情发生在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当时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军队粮草已经殆尽,粮官没有办法,只能请示曹操指令,曹操说可以先用小碗装,以应一时之急。粮官却说难免士兵抱怨,此法不是上策。曹操却让粮官放心,到时候他自然有办法解决。

果然,晚饭十分,每天打仗训练的士兵看着小碗的饭,自然怨声载道,说丞相欺骗众人。这时候曹操将粮官招来,说军心不稳,需要和他借一样东西稳定军心。粮官奇怪,他能有什么东西能让军心稳定,曹操指了指他的脑袋,说要借头一用。

粮官此时哪有不明白的,当下辩解自己根本无罪,一切都是按照命令办事。曹操威逼利诱,说他也知道粮官无罪,但是粮官不死,士兵必然会造反,而粮官死后,曹操承诺会照顾粮官的家人。

于是,粮官被立刻斩首示众,曹操发告通知三军,说粮官自己盗窃军粮,却用小碗盛饭,现在已经就地正法。就这样,刚刚还怨声载道的士兵就被平静了下来。

曹操行事不讲正义,凡是为达到目的而做,可能这也是他为什么被称为奸雄的原因。但就历史看,他的做法虽多有诟病,但有的时候也确实鼓舞了士气,达到了预想不到的结果。

曹操断发

曹操断发讲的是曹操以发代首取信于民的故事。当时,曹操为丞相,奉令讨伐逆贼,经过一片已经成熟的麦田,百姓害怕官兵并不敢收割,曹操命人挨家挨户的通知,说他只是奉命行事,不会践踏麦田。百姓一开始并不信,只暗地里看着官兵的行动。

曹操剧照

果然,在经过麦田的时候,官兵都下马,牵着马小心翼翼的通过麦田,并不随意践踏,获得百姓的称赞,这时,曹操的马经过麦田,恰巧一只鸟飞起,惊了曹操的马,踏坏了一片麦田。于是曹操便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的罪。随行的官员自然劝说。但曹操却不理,觉得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遵守,以后还怎么统率三军。

这时候谋士郭嘉说《春秋》上说了,法不上于尊,更何况丞相身负重任,岂能随意判处死刑。曹操沉思良久,觉得有道理,但是他到底没有轻易了事,而是割下自己的头发,告诉众人,今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奈何身负重任,只能以发代首。

有人说,曹操这是诡计,用一缕头发便代替了生命,还获得了百姓的尊敬。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为什么仅凭一缕头发,三军和百姓就愿意相信曹操是讲诚信,严于律己的人呢?因为古代的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特殊原因随意损坏视为不孝,所以曹操割发代首,表示他对此事的重视,只是因为确实身负重任没办法获刑而已。

对于一个丞相来讲,实属难得了。

曹操特点

说起曹操,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说曹操是一代枭雄,有人说曹操是一代奸诈之臣。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并且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留下了诗歌作品至今依然被人传唱。

电影《赤壁》曹操扮演者

曹操无疑是一位全才,他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他在政治上也大有作为,期间,曹操在北方大兴水利,保障了农业的生产,以及实行屯田制,巩固了国家政权,为国家的安定做了保障。曹操还是一位伯乐,他爱才,并且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不介意他人的出身就能实现个人的才华施展,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曹操在东汉末年就是一位很好的伯乐。

曹操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人,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被董卓到处缉拿,恰好当时担任官吏一职的陈宫抓捕了曹操。陈宫被曹操的才能所折服,便决定抛弃一切跟随曹操,俩人无处可去之时,曹操想到了投奔伯父吕伯奢,吕伯奢知道曹操的现状,仍接待了曹操,并让家人杀猪款待曹操。曹操误以为吕家人要抓他悬赏,于是错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来担心吕伯奢报复自己,便也杀了吕伯奢。

曹操是一位贪图美色之人,在宛城一战中,因为自己抢了张绣的婶母,而北张绣报复。后来,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都战死在这场战役中。

曹操的故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拥有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财富和军事兵法经验,而与他息息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

《三国》曹操剧照

曹操断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朝廷的重臣之一,曹操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曹操也有底层贫民情怀,他非常能体会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在他大量的诗歌作品中,都能看出曹操以反映百姓疾苦的感慨。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途径一片麦田。刚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但是周边百姓们都很忌惮曹操的军队,于是纷纷躲在家不敢出来收麦子。曹操得知后,便告诉周边的百姓们,自己是奉朝廷之命,出兵讨伐叛党贼子,不会伤害百姓一丝一毫。而且不会践踏麦田,如果有手下的士兵如果有践踏者,一律处死。曹操承诺后,手下的士兵在过麦田时,都用手扶着麦秆,没有出现践踏麦田的情况。曹操这一做法,收到了百姓们的称赞。曹操骑着马正在前方走着,突然田野中有一只鸟发出刺耳的叫声,惊动了曹操的马进而冲入麦田,践踏了一片麦子。曹操便问郭嘉,自己该如何治罪,自己犯了军令应该受到一样的处罚。郭嘉前来劝阻,说到,曹操是奉命去平反叛乱的,如果自杀了怎么向皇帝交差。于是,郭嘉建议曹操割一缕头发以示惩罚。在古代,头发和脑袋一样重要,于是曹操便割了一缕头发以示对自己的惩处。

曹操地下运兵道

在安徽省毫州市老城区主要街道下,至今保留着中国现如今历史最悠久,保存度最完整的大型地下军事战道――曹操地下运兵道,被誉为“地下长城”。

运兵道现址

东汉末年,曹操运用运兵道迷惑对手,虽然当时曹操的兵力不多,但是他利用地道战术,将他的士兵从地下运兵道偷偷送到城外,再让他们从城外进入城内。经过多次的反复,使其造成了士兵人数络绎不绝,兵力雄厚的假象,出奇制胜。

在曹操的地下运兵道中,道路结构亦是十分复杂的。它存在四种道路类型。一是单行道,它是只可以允许一列士兵单项行进;二是并行双道,它是两条单行线并列存在,相隔小距,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同向行进和逆向行进;三是上下两层道,两条路上下并排,使行进互不受影响;四是立体双叉道,满足了更多方向的行进,大大加速了行进速度。在运兵道内,还有曹操的“办公室“,即是中心指挥室,是整个运兵道的中心,也是整个地下运兵道的最高处。由此可见曹操雄霸天下的野心。总而言之,运兵道它的纵横交错,神奇之处无不集结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敬佩。

如今的曹操地下运兵道早已经成为了安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少游客慕名而来,想一领它的风采。缓缓走进这地下的运兵道,被眼前震撼的场景所折服,仿佛走进历史长廊,行进间,好似感受到当年士兵们整齐快速行进在这里一般。

历史人物 古代人不能随便剪头发 为什么曹操还要割断头发呢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断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战乱是很经常的事情,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在康乾盛世时期也曾经发生过一百多次的动乱,当然这些动乱没有真的波及到全国,不在事发之地的百姓还可以安心生产,但是在大动乱时期,这些百姓想要安心生产,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统治者出来安抚百姓,让百姓在战乱年代不至于流离失所,三国时期的曹操曾经做过这样的举措。> >三国时期,分裂的政治局面导致战乱频繁,给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为了逃避战祸,很多民众都举家外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为了安顿民心,曹操派人四处发放安民公告,写道:“我们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叛逆的贼人,是为民除害。现在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各位士兵一定不要践踏麦田,违令者斩首示众。望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安民布告贴出去后,老百姓们都不敢相信,他们仍旧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不肯出来收割庄稼,因为以往还没有哪一支军队为民众的利益着想。> >后来他们发现,曹操的军队果然是严格遵守布告要求,凡经过麦田的官兵,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蹚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老百姓见此,没有不夸奖这支军队的。曹操也骑马行走在部队中间,忽然,田野里一只受惊吓的鸟猛地从麦田里窜了出来,曹操及其随从都被吓了一跳。受此惊吓,曹操的马也连退几步,曹操勒马不住,不慎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见状,慌忙下马去扶起被马蹄践踏过的麦子,并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让他们按照公告所讲治自己践踏麦田之罪。> >官员感到十分为难,向曹操说:“那些刑罚只适合于下层兵士,长官可以例外。”曹操闻此,严厉地责备官员说:“我自己制定的法规,连自己都不去遵守,还怎么要求别人去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作为长官,更应该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一个把自己置身于法律之外的人,怎么能有资格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说着,曹操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自刎谢罪。众人连忙拦住,曹操还是坚持要用人头谢罪,双方僵持不下。> >这时,一个名叫郭嘉的大臣连忙献计说:“按照法律,您是应该受到处罚,但古书《春秋》明确记载,法不加于尊。另外,目前您身为丞相,又统领大军征讨逆贼,皇帝把如此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你,你没有理由自杀啊”。曹操思考许久,发现郭嘉的话也很有道理,如果现在伏法,就不能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重任,岂不是落得个不忠的名声。他对官员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任,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我既然犯了错,就一定要罚。”于是,曹操不顾众人反对,用剑削断自己的头发,以示自己受到了极刑。当时,割头发是大家都很忌讳的事情,曹操不顾如此忌讳而甘愿割掉头发,可见其甘愿接受刑罚的决心。曹操就这样用诚信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信任。此后,“曹操断发”就被用来比喻以身作则的典范。> >虽然曹操在后来的历史上风评一直不是很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曾经在安民的事情上下过力气。作为从底层成长起来的枭雄,曹操更懂得如何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些的举动会促使经济的发展,让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在动乱年代也算有家可归。

相关参考

曹操麾下的良将有哪些

曹操诡计多端: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取得民心、装头风骗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诡计。而其中更为典型更为被后世诟病的当属曹操借头这一典故。事情发生在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当时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军队粮草已经殆尽,

刘备借东西不还,诸葛亮借东西喜装神弄鬼,曹操借东西想还还不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布满聪明的书。这个聪明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说这书可以教人聪明,另一方面是说这书写得布满聪明。随便从《三国演义》里拈出一个字,好比说“借”字,就能够看出作者若何布满聪明地描绘人物形象

刘备借东西不还,诸葛亮借东西喜装神弄鬼,曹操借东西想还还不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布满聪明的书。这个聪明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说这书可以教人聪明,另一方面是说这书写得布满聪明。随便从《三国演义》里拈出一个字,好比说“借”字,就能够看出作者若何布满聪明地描绘人物形象

成語典故之汗流浹背

成語汗流浹背的意思是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的軟弱無能,軍政大權被曹操牢牢的握在了手裡。公元196年,曹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

“說曹操,曹操到”的後半句是什麼,爲何如今沒人記得它

我們的很多成語諺語都是有着它的歷史典故的,其中有着屬於它的故事,而且在最初,它們的意思很可能是與現在不一樣的,很多都是經過不多的發展,文化延伸演變纔有瞭如今的這個意思。而且,有一些諺語在流傳過程中甚至

“說曹操,曹操到”的後半句是什麼,爲何如今沒人記得它

我們的很多成語諺語都是有着它的歷史典故的,其中有着屬於它的故事,而且在最初,它們的意思很可能是與現在不一樣的,很多都是經過不多的發展,文化延伸演變纔有瞭如今的這個意思。而且,有一些諺語在流傳過程中甚至

“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是什么意思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

“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是什么意思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

曹操的典故故事八则: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

曹操征张绣典故解析 曹操看上张绣婶子

曹操征张绣曹操长年征战,既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希望能过扩大自己的势力。身故高位的曹操,当然就需要解决会威胁到他的事物。曹操这次要做的是去吞并袁绍的势力,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曹操决定先去讨伐张绣。张绣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