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

Posted 罪名

篇首语:什么是知识?它不是别的,是记录下来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

2、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

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

孔融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演义中,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点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这是虚构。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

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让梨”,4岁就知道把大个儿的梨子让给别人,客人笑称他为神童。是够神的,保不齐大个儿的梨子有虫,所以让给你。

孔融吃过亏吗?他吃亏大了。也是因为有才,爱显摆。这一点从他写文章以议论为主可以看出来。孔融文章的内容大多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可是,在曹操手下当差,显摆才华的下场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个,杨修算一个,祢衡不算,那是玩半裸秀打嘴仗的,见到祢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脸本人了。瞧人徐庶多机灵,一言不发,透着沉默是金。

实际上,孔融也是个义士。怎么呢?在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时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将作大臣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就是主管工程、建设。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

可是,公元19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书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了这事儿,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什么《周书》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

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孔融没办法,只得暗中活动,他请尚书令荀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满宠心头有数,说是审理杨彪,结果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个字也没说,这个人在海内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就会失去民心,这对您非常不好。曹操没办法,当天就把杨彪放了。一开始,孔融和荀听说满宠拷打杨彪,还心生怨恨。这下才知道是满宠的计策,为的就是让曹操放了杨彪。

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如今汉室衰弱,政权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谎称双腿筋肉萎缩,连续十几年不能行走。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他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在绝对权力的统治空间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恃才傲物,说怪话讲酸话,是历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显示不出自己卓尔不群。

讽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决策更是对当权者的反叛和打击。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非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反对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对,这就让曹操极度恼火,记恨在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表。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他不会下烂药。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一方面,曹操可不想背负滥杀无辜的罪名;另一方面,如满宠所言,要服众,不要失去民心。那么,妥当的方式就是谋杀。

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曹操精细盘算,认为给孔融罗织罪名最为妥当。这罪名还不能是一个,要多个。于是,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的八月二十四,曹操派光禄勋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很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郗虑既乐意又卖力,搞别人兴致差点,搞孔融他来劲了啊。

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看到王室不安宁,招集徒众,要想图谋不轨,后来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

于是,郗虑又收集到孔融的两大不孝的言论。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俩哥儿们脸皮确实够厚的。另一个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得,两大罪名,不忠不孝。一个鼻孔流血,只是火旺,两个鼻孔一起流血,你死定了。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两项罪名呢?

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其一,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除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笼络人心的角度,都让自己获得利益,可谓是一箭双雕。

其二,以不孝定孔融的罪,可以充分掩盖谋杀动机。在不孝的后面,再加上一条谋反的“副罪”,孔融便更加罪有应得了。

其三,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也可以不杀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爱才,绝不滥杀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属于“挥泪斩”。

其四,以言论治罪,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一个警示,不许妄自尊大,不许讲怪话,讲怪话、讽刺、挖苦绝不是活跃政治空气,而是作乱。在专制的政权里,你们应该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人权,更没有话语权。

其五,这两大罪名,可证明孔融人品有问题。肉体杀掉,还消灭你的名誉,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让陈寿写《三国志》也不敢给你立传。这就叫踩死你,还踏上一万脚。

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个没打红钩的布告,充分表达出曹操的愤怒,“犹恨其晚”,杀你还杀晚了。于是,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连同孔融的妻儿一起诛杀。

以前,京兆人脂习和孔融交好。脂习曾多次告诫孔融,不要过分刚直,长此下去,必定遭到祸害。这下,孔融真的死了,许昌没有一个人敢去为他收尸。只有脂习去了,抚着孔融的尸体痛哭,说:“孔文举舍弃我而死,我还怎么能够生存呢?”曹操知道,立即下令搜捕脂习,本想杀掉他,后来又赦免了他。

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

大家肯定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吧,在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孔融一样要尊敬兄长,孝顺父母。但是你肯定不会相信让梨的孔融竟是死于不孝之罪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孔融长大后的故事应该会知道一些。小说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就有一路是北海太守孔融。历史上的孔融,的确也做过北海太守,太守是汉代地方长官,孔融长大后还是很有出息的。《三让徐州》一回里,陶谦也向孔融求救,孔融也慷慨出兵。不少人喜爱的三国名将太史慈,历史上其实也曾做过孔融的部将。

当然,小说毕竟和历史不完全一致。《后汉书•孔融传》里记载了不少孔融的事迹,在这里选几件可圈可点的,给大家分享: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中,忠臣张俭受到奸党的迫害,逃亡到了孔融家中,当时孔融的哥哥孔褒不在家,孔融便做一回主,收留了张俭。后来,张俭藏匿于孔融家的事情泄露,张俭逃走,奸党搜捕到孔融家,将孔融一家抓了起来。奸党不知究竟是谁做主收留张俭,结果兄弟二人争着承担罪责,孔融说“是我做的主,要杀就杀我!”哥哥孔褒说:“张俭认识我,他其实是来找我的。不关孔融事。杀我吧!”孔融的母亲也站了出来:“我是他们的母亲,家人犯事,应该追究长者。我应当受死!”这便是历史上感人肺腑的“一门争死”。后来,还是孔融的哥哥孔褒被害。但孔融为兄争死的高贵品格也开始传开。历史上的孔融不仅是孝子,更是义士。

孔融虽然道德高尚,但也不乏狂放不羁的名士风流。他的名言“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就是这种名士范儿的生动体现。但恰恰也是这种任性放荡的名士范儿,将孔融引向了死地。一次,曹操攻下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霸占了邺城原主人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妻。孔融于是对曹操说:“很好啊。这就好比周武王灭了纣王,便把纣王的妃子妲己赐给周公。”曹操愣了一下:“您说的这个故事出自哪本古书?”想不到孔融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从现在你们的做法看,可以推断古人也是这么做的。

曹操大怒:这不是讽刺我们父子吗?于是便记恨孔融。最后找了一个叫路粹的无耻文人,给孔融捏造了一大堆罪状,而最大的罪状竟然是不孝。路粹捏造的事实里说:孔融曾经说过,父子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恩情。父亲生孩子只不过是情欲的结果而已等等。汉献帝听信了这些污蔑,于是下令杀了孔融。值得一说的是,无耻文人路粹捏造的那一段“父子之间没有恩“的话,竟然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奉为经典,被某个伟大的思想家写进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里。不知孔融再世,会作何感想。由此也可见新文化运动推崇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孔融被捕时,他的两个儿子仍然悠闲地下棋,别人问为啥不逃跑,这两个孩子说了句天才的话:“哪有鸟巢毁了,巢里的鸟蛋还不破的道理?”其实,这两个孩子心里早就做好了和父亲一起赴死的准备。这句话,既是对死亡的蔑视,也是对黑暗的绝望。孔融的儿子,依然遗传了孔融的高贵基因。

孔融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就有孔融。有趣的是,将孔融列为“建安七子”的,正是孔融讽刺过的曹丕。曹丕对孔融的评价是“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不能持论,理不胜辞。”应该算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孝子孔融,长大后便成了义士孔融、名士孔融。在这其间我们看到了道德生命的成长、成熟和传承,看到了活泼泼的生命力的自然流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忠义之人自有天鉴,故他的让梨之举也可千古流芳!

相关参考

揭秘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曹操杀孔融

...让梨。”所以说孔融一直是谦虚的典范,而且他还敢于对曹操直谏。这样一个谦谦君子,为啥被曹操所杀?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按照历史记载,孔融饱读诗书,为人刚正不阿、才华横溢,又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杀孔...

揭秘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曹操杀孔融

...让梨。”所以说孔融一直是谦虚的典范,而且他还敢于对曹操直谏。这样一个谦谦君子,为啥被曹操所杀?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按照历史记载,孔融饱读诗书,为人刚正不阿、才华横溢,又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杀孔...

揭秘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曹操杀孔融

...让梨。”所以说孔融一直是谦虚的典范,而且他还敢于对曹操直谏。这样一个谦谦君子,为啥被曹操所杀?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按照历史记载,孔融饱读诗书,为人刚正不阿、才华横溢,又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杀孔...

四岁让梨的孔融,十岁怎么样了

大家知道孔融,想必都是年少时读《三字经》的那句「”融四岁,能让梨”知道他的。之所以被后世广为人知,是因为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被视为神童,小小年纪还有「”四岁让梨”的佳话广为流传,被世人交口称赞。孔融是东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还原,孔融不是个简单小人物

孔融让梨的时候虽然说「”自己年龄小,按照规矩就该拿小的”,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么回事。他是该拿小的,是在抢不过比自己大的哥哥们的前提下拿的小个儿的梨,还得说是在哥哥让着他的基础上才能拿到最小个儿的梨,如果

一起杀掉

孔融是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同时,孔融还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孔融天资聪颖,“幼有异才”,他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有许多“光辉事迹”。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家喻户

为逃命竟丢弃两个儿子 让梨的孔融不是好父亲

到董卓完全架空汉献帝刘协,执掌官员废立的时候,孔融的不着调、不靠谱就更加突出。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当时一些官员那样,你指鹿我不一定说是马,只要保持沉默就得了。“敌人过于强大”,我可以保存实力嘛。会董卓废立

除了 ”让梨” 孔融的这句名言让他留名史册

原题:孔融这个人,让我们记住了一个故事和一句名言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世说

孔融为什么不能成一方诸侯? 三国探究

孔融是三国名士,也是建安七子的第一位人物。小时候曾经因为四岁让梨的故事而被称为神童,十多岁的时候曾经去拜谒当朝大名士李膺而名扬天下。十六岁的时候,党锢之祸横起,党人张俭因为避祸来到孔府,孔融和自己的哥

孔融鲜为人知的一面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以至于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谦让。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  孔融,年少时有“让梨”的美名,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榜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