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如何称帝的
Posted 天子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丕是如何称帝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丕是如何称帝的
曹丕代汉的神秘预言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逐步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公元220 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 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丕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谣谶】
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
——《宋书?符瑞志》
【释义】
魏要主宰天下了。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乱世,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自然那些英雄也多是些野心勃勃之辈,是为枭雄。那时的袁术就是其中很不安分的一位。
袁术是当时割据淮南的一位大军阀,他还是割据冀州的军阀袁绍的族弟,势力非常强大。当时的天下早就流传开了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刘秀在致公孙述的信中就引用过),因为这句谶语很是模糊,可以有不同解释,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各种人加以利用。而在当时的袁术看来,当涂可作当途,也就是大路的意思,自己的名字叫g(繁体字),就是大路的意思;而自己的字是公路,这就更是明白无疑了。正好那时又赶上他从孙坚手里得了传国玉玺,于是不自量力,立即宣布称帝。
枪打出头鸟,那时天下汹汹未定,其他诸侯势力正好可以凭借讨伐汉贼的名义消灭袁术。于是,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等四路人马一齐杀向了袁术所在的寿春城,结果袁术不敌逃往汝南,还想继续做帝。后来,诸侯联军又打到了汝南,袁术只得北上去投奔他的哥哥袁绍。不想,在途中又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袁术被迫逃回老巢寿春,后来因为天气酷热他就命人出去找蜂蜜,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郁闷至极的袁术于是大叫一声道:我袁术至于如此(命薄)吗?绝望之际,遂吐血而亡。
鉴于袁术那血的教训,老奸巨猾的曹操就一心只想做他的周文王,不过,在他生前,他早已经为自己的儿子做周武王扫清了一切障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后,其次子曹丕袭位为魏王。不久,他就和自己的谋臣们开始积极筹划取代名存实亡的汉家天下了。
魏太祖曹操像,出自明?天然撰《历代古人像赞》。曹操死后,汉献帝刘协很识趣地提出了禅位的请求。可是这曹丕也不能太露骨,总要作作谦让的文章的,再说关键的一步——舆论——还没有迈出呢。于是,曹丕毫不迟疑地拒绝了汉献帝的第一次禅位请求。
接着就是博士苏林、董巴的上言,他们从天文历象上总结出了一条惊人的规律:岁星在某次,某次所对应的国就兴旺发达、接受天命。其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岁星(木星的古称)在天空运行,每十二年行一周天,所以天穹上的黄道就按岁星的运行划分为十二等份,这就是十二次。而古人又把地上的州域或王国对应于天上的十二次,天上十二次中的某次发生了什么变异,那么与它对应的那个地区或王国也就会出现吉凶灾祥。这应该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升华。
按照东汉大经学家郑玄的《周礼》注,这十二次和十二分野的对应如下:星纪——吴越;玄枵——齐;埚——卫;降娄——鲁;大梁——赵;实沉——晋;鹑首——秦;鹑火——周;鹑尾——楚;寿星——郑;大火——宋;析木——燕。
这里的十二分野中没有魏,但曹操所封的魏在赵地,分野自然应定为大梁。尤其,曹操在世时曾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所以苏林博士就很自然地拿周与魏相比。而周文王开始受命为西伯,正是岁星在鹑火的那年,周武王伐纣,也是岁在鹑火。
不得不说,苏博士的这种说法是对于古代十二分野说的一次大创新。然而试想,岁星每十二年要把十二次运行一周,那么按此说法,十二个国就都要轮番受命一次,这岂不会搞得天下大乱?这些御用文人、学者,为了取媚于自己的主子,极尽牵强附会、阿谀奉承的恬不知耻的下作之事。
但是,这个新理论对此时的曹丕却很有用,他禁不住就联想起来: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184年),岁在大梁,父王曹操开始靠讨黄巾起家;十二年后,即建安元年(196年),父王曹操开始迎汉献帝至许昌,拜大将军,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过了十二年,建安十三年(208年),父王开始位居丞相;再过十二年,即今年,就该他曹丕受命为天子了。
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小把戏,根本经不起用心的推敲。比如,若是按照这种理论算的话,那么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晋封为魏王,次年又设天子旌旗,都不是岁在大梁,这又该作何解释呢?不过,人家苏林、董巴二位博士还有后招儿,这魏应受命为天子的另一个根据,正是他们从纬书中摘下来的两句话,并加以附会而成:
一、建安二十五年,是庚子年。经典纬书《诗推度灾》中说:庚,就是更换;子,就是此。庚子就是要对眼下的政权进行更换。(庚者,更也。子者,兹也。圣人制法天下治。)但这个根据也实在有些勉强,六十年就是一个甲子,难道每隔六十年就要更兹一次吗?
影视中的曹丕二、《诗推度灾》又曰:王者布德于子,治成于丑。这是说今年天更命以圣人制治天下,布德于民也。这个说服力也不够强,因为并没有指明这圣人是谁。所以曹丕还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
在这之后不久,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一同上表说:魏应当取代汉,已被图纬所证,而且例子很多。群臣于是趁势上表劝说魏王曹丕顺应天命人心,但是这个曹丕还是端着架子不批准。他得先让李伏、许芝等人把证据都摆好。
这样,精心准备了良久、已经胸有成竹的许芝就为曹丕摆出七条他应代汉的有力证据:
魏文帝曹丕像,出自《图像三国志》。第一,当时风传有凤凰、黄龙、麒麟等祥瑞出现,而经典《易传》即《易纬》中就说:上下流通圣贤昌,阙应帝德凤凰翔,万民喜乐无咎殃、圣人受命,阙应凤凰下,天子虏、黄龙见,天灾将至,天子绌,圣人出。(《宋书?符瑞志》)也就是说祥瑞一出,正是改朝换代之契机。
第二,经典纬书《春秋玉版谶》中说:代赤者魏公子,魏公自然就是指曹操,他的儿子自然就是指曹丕,而赤者正是指汉,因为汉高祖自称是赤帝的儿子。
揭秘曹丕称帝以后是如何收拾弟弟曹植和曹彰的
曹丕正月即位,即位之后开始大封功臣,对一些曹魏宗室和军中宿将进行大规模的嘉奖,连曹丕一直很讨厌的曹洪都被提拔为车骑将军。曹丕的目的很简单,抢先给这些老臣一些好处,既然已经得到了好处,那些老臣自然也不愿意舍近求远去攀附曹彰曹植了。同时,曹丕任命在自己夺取魏国太子大位中出力颇多的元老重臣贾诩出任太尉,让自己一直当成老师来侍奉的老臣华歆出任相国,任命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王朗担任御史大夫。朝廷的军政首脑全部都换成了自己的人马。于是,朝中军中的一些纷乱渐渐平息下来。然后,曹丕果断下令,曹彰等诸侯王必须离开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曹丕的诏令有理有据,早在曹操时代,就曾经加强对各位王子的禁令,非有魏王诏令不得擅自离开封地,否则视为谋反。同时,曹丕已经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此时曹彰再想作乱,就是自寻死路了。
当时,朝廷派去监视临淄侯曹植的官员偷偷禀告魏王曹丕,说曹植在封国中一天到晚喝酒,听闻先王去世的消息之后一点悲伤的意思都没有,面对朝廷的使节也傲慢无礼。曹丕接到奏报自然大喜,本来就想找机会收拾掉自己的这个弟弟,可是父亲在世的时候,对这个弟弟一直看护很严,虽然不让杀掉曹植的左膀右臂,使得曹植不能威胁到曹丕正常即位,但是也使得曹丕没有机会对这个弟弟下毒手。现在曹操已经去世,曹植身边的大臣全部被换成了新任魏王曹丕的人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丕很快就搜集到曹植的许多罪状。于是,魏王曹丕下令,贬斥临淄侯曹植为安乡侯。同时,曹丕把大臣丁仪一家所有男子全部杀掉。
这丁仪是什么人?原来这丁仪是汉末中原地区的名士,曹操曾经很喜欢丁仪,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丁仪。丁仪也收到了消息,很是高兴。可没曾想好事情被曹丕给破坏了。曹丕表面上说,丁仪这个人有个大缺点,就是一只眼睛瞎了(估计是高度近视),怎么能够把妹妹嫁给这样的人呢?曹操一听也一有道理,于是就让曹丕推荐一个人选,于是曹丕就推荐了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夏侯楙做自己的妹夫。
后来,丁仪见到了曹操,一番交谈之后,曹操很是开心,很欣赏丁仪的才学呢。结束会面之后还特意把曹丕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说,就是因为你小心眼,才让我的女儿错过了这样好的男孩啊。丁仪这人瞎了一只眼睛算什么,就算是全部都瞎了,也比许多人强啊。曹操对丁仪的欣赏溢于言表。丁仪后来知道是曹丕坏了自己的好事,自然对曹丕恨之入骨。而丁仪又和曹植关系走得很近,在曹操晚年,丁仪担任曹操的丞相府属官,专门负责替曹操做密探,纠察一些不法官员,权力很大,曾经和曹丕关系不错的清流领袖崔琰和毛玠那都是被丁仪给整倒的。可以说扳倒丁仪,彻底击垮了曹植在朝中的势力。在击垮曹植之后,曹丕开始空出手来整治曹彰。
曹彰和曹植不同。曹植在曹操时代杨修等许多心腹就被杀掉,可以说已经是没有牙齿的老虎,而丁仪被杀,更是让曹植一时间连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整天都沉醉酒乡,恐惧度日。可是曹彰呢,毕竟在军中多年,威望很高,对付曹彰不能硬来。于是曹丕在即位之后第二年封曹彰为公爵,同年又再次加封曹彰为任城王,同时去除曹彰的所有兵权。曹彰看到皇兄对自己还算不错,虽然交出了兵权,但表面上总还是比较尊重自己,曹彰也渐渐的放松了警惕。
在曹丕即位的第四名,曹丕宣召曹彰入京朝见,曹彰很高兴,终于有机会向兄长表明心迹了,只要能够活下去,一切都是好商量的。可是,等到曹彰来到都城洛阳之后,表章递上去了,可是皇兄曹丕久久不接见自己,搞得曹彰很郁闷。又有一些大臣给曹彰传来悄悄话,询问曹彰,当初先王去世的时候,任城王你为什么询问先王的印绶呢?莫非想图谋不轨?曹彰于是明白,兄长曹丕从来没有忘记当初的事情,既然如此,那自己以后还有什么盼头呢?于是,曹彰死了,或者是自杀,或者是被自杀,总之是死了。剩下孤零零的曹植,一直被孤立在政权之外,曹丕也曾经想杀掉曹植,可是母亲卞太后不同意。加上曹丕自己短命,即位之后七年不到就死掉了。当然曹植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魏明帝曹睿时期,曹植多次上表,希望能够给个机会参与朝政,可是曹睿对曹植这位能干的叔父本就心存忌惮,加上卞太后去世,疼爱曹植的人已经死去,于是曹植只能在自己的府邸当中寂寞死去。
相关参考
曹丕简介曹丕生于公元一百八十七年冬,卒于二百二四六年六月,享年四十岁。他终结了汉王朝,一举开创了魏国,与蜀国、吴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区区六年,但是曹丕取得的功勋却不容小觑,特别是
公元220年,汉献帝宣布退位,曹丕三次推辞,但汉献帝太「”热情”,非要让曹丕称帝,无奈之下,曹丕只好昭告天下,受禅称帝,史称曹魏。见曹丕称帝,刘备也忍不住了,第二年,便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当已经退位
曹丕正月即位,即位之后开始大封功臣,对一些曹魏宗室和军中宿将进行大规模的嘉奖,连曹丕一直很讨厌的曹洪都被提拔为车骑将军。曹丕的目的很简单,抢先给这些老臣一些好处,既然已经得到了好处,那些老臣自然也不愿
具备所有的条件,曹丕篡汉后,他为何迟迟不称帝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在许昌即了皇帝大位,从此东汉宣告灭亡。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远在益州的刘备悲愤不已,觉得自己延续大汉朝正统的时候已经
曹丕夺势,无所不用>> 曹操总共生有二十五个儿子:妾刘氏生昂、铄;卞夫人生丕、璋、植、熊;环氏生冲、据、宇;杜氏生林、衮;秦氏生弦、峻;尹氏生矩;王氏生干;孙氏生上、彪、勤;李氏生乘、整、京;周
对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枭雄曹操不幸去世,其儿子曹丕顺利继位。那时候,孙权和刘备这两位诸侯,虽然仍跟曹魏政权在争夺霸主地位,不过整个中原腹地基本已经平定
孙权杀了关羽后,怕刘备来报复,干脆与曹操修好,劝他早点当皇帝。曹操一直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要废掉他让自己做皇帝还不容易?但他考虑到汉朝有个正统的名义,自己把皇位夺过来有人会心中不服,所以宁肯自己不
在曹操墓发掘、论证的过程中,不断有读者询问:曹丕称帝,汉献帝是被杀了还是被软禁了?汉献帝死在哪里又葬在哪里?曹丕称帝后,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在河南焦作境内生活了14年,最后病死在那里。图为山阳故城。曹
众所周知,在曹丕称帝后的第九年,也就是229年,孙权才称帝,此前几年,孙权一直是王,算是魏国的藩国。这主要是孙权得罪了老刘,担心干不过皇叔,只能抱曹丕大腿。等陆逊一把火烧了刘备,孙权这才把腰杆子站直喽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吴质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