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的孙子读儒家书籍为何被否认
Posted 阿斗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刘备的孙子读儒家书籍为何被否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牟宗三为何公开否认是胡适的弟子 牟宗三为什么与梁漱溟绝交
三国时期刘备的孙子读儒家书籍为何被否认
公元223年,刘备讨伐东吴失败,一路败退到白帝城,终于病倒。这个时候的刘备,清醒地意识到该准备继承人的事情。阿斗的素质,根本够不着做一国之君,这是他刘备所清楚的;同时,才智超群的诸葛亮对他忠心耿耿,这也是他刘备所清楚的。政权的稳固性没有问题,他所担心的还是刘禅的素质跟不上,他琢磨着要尽可能地提高继承人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因此,在他的遗诏里,提到了读书提高素质的问题。
刘备嘱咐阿斗,登基之后要继续充电,继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刘备开了一个书目,一是史书和儒家书籍,《汉书》和《礼记》,阅读这些书籍做到能借鉴历史,并且知道为君的规则和礼仪;二则是法家和兵家的书籍,《六韬》、《商君书》。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处呢?刘备说“益人意智”,增加智慧,而不光是提高人的修养。
同时,诸葛亮也给刘禅列出了书单,和刘备所开的书单惊人地相似:《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刘备和诸葛亮为阿斗所开的书单,无一例外都是兵家和法家的书籍,这和后来历朝储君太子只读儒家书籍有很大的差别,为何会如此呢?这和当时的时势有很大的关系。刘备去世前所处的正是三国形成的时代,他所遗留的政权:蜀汉,并不是一个安稳的政权,无法同后来大一统的王朝相比。三个割据政权之间的竞争关系相当激烈,稍不留神就会被人吞掉。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格局中,对于统治者的政治军事素质要求相当高,谁在这上面差一截,可能就是落得个亡国的结局。
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读儒家的书籍可谓是缓救不了急,当时的割据首领都很重法家和兵家,这些门派管用。同时,当时的刘备虽然知道诸葛亮会尽心辅佐,但是他也担心阿斗的素质跟不上,所以急于要阿斗读一些能急用的书,以期在残酷的纷争中立足。刘备所开的书单,未能保证刘禅不成为亡国之君,竞争形势太复杂,恶补很难短时间铸造一个英明的国君,但是他所列书单却显示出当时贵族阶层的读书倾向。
刘禅登基之后,其太子刘睿所读书目多为儒家修身书籍,遭到大臣孟光的否定,他说:现在三国纷争,讲究的是应对机变,要动真格的,要学兵法韬略,学这些一时不顶用的玩意干嘛?可见当时高层的读书思维都是一致的。
历史人物 牟宗三为何公开否认是胡适的弟子 牟宗三为什么与梁漱溟绝交
牟宗三 牟宗三的思想深受熊十力影响,他创造性提出“智的直觉”,以良知坎陷说,开创儒家新外王。牟宗三被誉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以及当时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甚至有人给予了他“你可以超过他,却不可以绕过他”这样高的评价。 牟宗三为何公开否认是胡适的弟子>为写这《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与道德哲学》一书,他全面阅读了历代易学文献,要书中第三章文稿,可过了一年多,既未发表也未退回,牟宗三追问,编辑说稿子已交胡适院长审阅。>牟宗三去找胡适,“胡先生很客气,他说:你读书很勤,但你的方法有危险,我看《易经》中没有你讲的那些道理”。牟宗三称自己是从形而上的角度去看《易经》的,胡适讽刺道:“哦,你是讲形而上学的!”还开玩笑地说,你恭维我的本家(胡煦),很了不起,你可以出一本专册。>牟宗三“尽礼而退”,可回宿舍后却“压不下这口气”,写了一封信为自己辩护,“大概说的话有许多不客气处”,从此将胡适得罪了。>胡适主张“小心求证”,对哲学不感兴趣,牟宗三曾选修过胡适的课,胡适在日记中评价牟“颇能想过一番,但甚迂”。>对于牟的信,胡适未予回复,但牟宗三后来一直无法进入北京大学系统任教。抗战时,熊十力曾给汤用彤写信,让他帮牟宗三在西南联大中谋个教职,汤回信说:胡(适)先生通不过。此时胡适正在驻美大使任上,不在国内。>1958年12月,台湾东海大学举办胡适招待会,胡适称牟宗三是他的学生,牟宗三当场否认,让胡适极为尴尬。>牟宗三为何与梁漱溟绝交>梁、牟的根本分歧,在于梁漱溟中年以后对“制度优先”不以为然,认为应以养成“团体生活之习惯”为立国之本,而牟宗三讽刺这是“君子路线”,认为没有制度建设,必然“局促短浅”,所谓“新农村”,不过是“新时代说圣谕”,是“骚扰农民”。>梁漱溟自命“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牟宗三则说冯友兰是“脓包哲学”,金岳霖是“外行”,唐君毅才“水深三尺”,自己则“深可五尺”。二人都自视过高。>1945年,国共在重庆谈判,梁漱溟表现活跃,牟宗三去信批评,梁毫不客气,在原信逐条批答后寄回,犹如给学生改作业。牟宗三“将梁氏批语一一剪下,装入信封挂号璧还,以示与梁氏决绝”。相关参考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
三国时期,出现了无数的武将,在这些武将中,几乎都是能征善战的。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的武将众多,但是能够称之为骁勇善战的,肯定是不多的。其次就是名留青史的武将也是很少的。三国中大部分武将都是默默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乱世,在这样的乱世中,出现了刘备、曹操和孙权这样的枭雄。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样的乱世中,出现的英雄豪杰是数不胜数的。大部分人都是名留青史的武将。比如说关羽、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
1.【给一篇历史类书籍的读后感,2000读《中国通史》有感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
管仲相齐,推行改革,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中国历经沧桑变迁,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而每次变革都可从管子思想中找到力量源泉。《管子》集管子学派思想,经数百年前后相传,内容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魏延为何要造反? 魏延人物生平简介 魏延字文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