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的乱世格局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鼎立的乱世格局是如何走向统一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鼎立的乱世格局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2、历史人物 平定三国乱世第一人 晋武帝统一全国创太康盛世

三国鼎立的乱世格局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时,相互对峙的晋吴两国都想一统天下。然而就在晋吴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之时,两国的将领之间却来往密切,互相频赠礼品,这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之下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玄机?而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乱世格局又是如何走向统一的呢?

孙皓是个暴君,最大的爱好就是杀人,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看也是数得着的暴君,跟桀纣相比也不落下风。而且就这哥们整天还梦想着要统一天下,可是你要统一不能光靠杀人和做梦,你得有切实可行的准备,光想不行,你光做统一梦不成。在这里边,司马炎的晋朝做得就比孙皓好多了,司马炎夺了曹魏天下之初,忙着整理内务,再加上晋国内部,对于是否征伐吴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所以并没有直接和东吴翻脸。

到了公元269年,这个时候晋国国内已经安定得差不多了,所以晋武帝就有了灭吴的志向。他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统领荆州诸项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对远近百姓安抚关切,在江汉地区是深得民心,特别是他跟接壤的吴国人开诚布公,讲信用。如果是投降的吴国人想离开,发给路费,任由你们离去,听从你们的心愿,而且裁剪守边巡逻的士兵让他们开垦八百多顷农田。他刚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军队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百日,等到他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地有了够吃十年的粮食。

羊祜在荆州收买人心的时候,孙皓却依然在国内玩他的残暴,以至于他的堂弟前将军孙秀当时在夏口任督将,但是孙皓很憎恨他,民间也流传着说孙秀早晚会被孙皓收拾的说法。正巧这个时候,孙皓让何定带五千士兵到夏口来打猎,结果孙秀以为哥哥要来办自己了,吓得惊慌失措,夜里带着妻子、儿女、亲兵数百投奔了晋朝。晋朝非常高兴,大喜过望,吴国宗室来降,所以封孙秀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位为会稽公。这样一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吴国人一看,归降晋朝不但能保命,还能加官晋爵。

后来就又发生了好几起投降事件,包括吴国的宗室都向北方归降了晋国。晋国人在收降吴国宗室和收买吴国人心的同时,还在暗自打造着一种庞大的战争机器。那么,晋国人究竟会利用什么神秘武器攻打东吴呢?羊祜账下有个参军叫王浚,后来做到了益州刺史,不久升大司农,当时晋武帝跟羊祜密谋要讨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必须凭借上游地势,水军顺江而下,所以秘密上书晋武帝,请求不要让王浚到中央做官,还是担任益州刺史,派他去治理水军。

这样的话,晋武帝就下令让王浚解散屯田军大量建造战船,王浚制作了大战船,船身长一百二十步,据说能容纳两千多人,然后用木头造成了城楼,筑起望敌军的高台,所以这种船就被成为楼船。四面开可以进出的门,船上可以骑着马来回奔跑,艨艟巨舰。当时造船砍削下来的木片遮盖看长江水面,这些木片顺江而下就漂到了吴国境内,所以跟晋朝接壤的这个地方的吴国守将旧拿着顺江而下的木片派人禀报孙皓,说晋国必然有攻吴的计划,赶紧增加我这儿的兵力堵住要害地区。但是孙皓一天到晚骄奢淫逸,杀人取乐,根本就听不进去,所以这守将只好用铁锁阻拦江面,想阻断江上的通路。就在王浚在益州打造战船,而吴国人铁锁横江的时候,吴国国内因为孙皓的残暴发生的叛逃是接二连三,幸亏主持军政的陆抗统兵有方,局势才没有大的恶化。

就在晋吴两国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机时刻,晋吴两国的守边将领频频互相赠酒送药,那么,处于敌对关系的两国边将为何要互赠礼品?这其中暗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当时吴晋两国的边境地带,羊祜和陆抗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羊祜用信义收买吴人,每次跟吴国交战都事先约好了日期,下礼拜五我打你,从来不搞突袭。部下有人给羊祜提建议咱哪能这么打仗,打仗,兵者诡道也,咱得诡诈奇谋。羊祜就用酒把出主意的人人灌醉,免得你忽悠,我就是这么打,堂堂正正地打。他的部队有的时候收割了吴人的粮食,自己的不够吃,到那把人家的粮食收了,羊祜就派人记下数量,然后用绢来偿还。有时候羊祜出去打猎,但是他打猎只在晋国境内,从来不越界,有的时候禽兽被吴国人打伤跑到晋国来,畜牲它不懂边境,也没有边检,跑过来之后被晋国人抓获了,羊祜都要送还给吴国人。所以这样一来,边境上的吴国人对羊祜是心悦诚服,羊祜和陆抗在边境上对峙,双方使者经常奉命互相往来,陆抗送给羊祜的酒,羊祜喝起来是从不生疑,端起来一仰脖就进去了。

陆抗病了,跟羊祜求药,你们是大国,医疗水平比较高,有药,能不能给我,我病了。羊祜就派人把药给他,陆抗接到药之后也是马上就服下,很多人就劝你可千万别介,这药里边有毒,你是我国最高统帅,你是我国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万一羊祜把你毒死怎么办?陆抗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说:怎么可能会有用毒药杀人的羊祜呢。而且陆抗对守边的士兵说:别人专门行恩惠,如果我们专门作恶,这就等于不战,我们自己就屈服了。所以现在双方各保疆界就可以了,咱们别想着要占小便宜,咱们不要越境惹事。吴主孙皓听说双方边境交往和谐,就责备陆抗:你干嘛呢?我让你跟晋国打仗,你跟他联欢啊,吃里扒外,你想干嘛?陆抗说了:一邑一乡都不可以不讲信义,更何况是大国,我如果不这样做,那正是显扬了羊祜的恩惠。人家施恩惠,咱们专门玩缺德,那不显得人家伟大咱们卑微吗?所以如果我们不施恩惠,对羊祜毫无损伤,对我们会有损伤。

但是孙皓一点都不懂得收买民心的用处,采用了底下一帮急功近利的将领的策略,多次侵犯晋国边境。陆抗多次劝阻孙皓就是不听,每一次出兵,基本上都是被人打得大败亏输,满地找牙,吴国的叛将一个接着一个叛逃。到了公元274年,一直苦心经营的陆抗病重,临终之际给孙皓提建议说:你一定要注意西部边境地带的防御,那儿地处上游,敌人如果顺江而下,情势就危急了,所以建议皇帝增强在当地的守卫部队。但是他死了之后,孙皓没有理会他的建议,反而把当地的部队分割为几部分,让陆抗的几个儿子分别统领。吴国良将去世,人心离散之际,孙皓还做着统一中原的美梦,一个湖被疏浚开通,他就觉得自己这是要当中原天子的吉兆。一个山上有几个石洞呈现出了赤黄色,他也认为自己要统一,预示自己要统一,所以就乱改年号时常骚扰晋国。

就在东吴皇帝做着一统天下的美梦的时候,晋国内部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那么,此时的晋国究竟生出了什么样的事端呢?羊祜多次上书晋武帝,要求讨伐吴国,在上书当中,羊祜言辞恳切,说想当年平定蜀国的时候,天下人都认为吴国应该一起灭亡,从那时起到现在十三年了。蜀国作为一个国家地势险要,大家都说一夫当关是万夫莫开,但是我军进兵之日,不曾有任何阻碍。现在长江淮水的险峻不如蜀之剑阁,孙皓的残暴又超过刘禅,吴人的困苦胜于巴蜀,而我大晋的兵力远超过当年的魏国,所以如果我们不在此时平定统一四海,却还要监守要塞防守,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我们应该水陆并进,乘舟船从益州顺江而下,一举荡平吴国,完成统一。晋武帝司马炎非常赞同羊祜的意见,但是当时朝廷议事,说这个时候秦州、凉州胡人叛乱,正为此事忧虑,所以朝中很多人都不同意羊祜的意见,包括建立晋国首功之臣贾充也认为不能够伐吴,所以当时只有杜预、张华这些人跟晋武帝意见相合赞成羊祜的计划。

在晋国朝廷上激烈争论的时候,公元278年羊祜病重,晋武帝派张华去羊祜那儿询问伐吴的谋划,羊祜跟张华讲:你转奏天子,孙皓凶暴残酷已到极点,如果我们行动可以不战而胜。假如孙皓死了,吴国人立一个贤明的君主,那么我们虽然有百万之众,长江也不是我们可以窥伺的了,那这样的话后悔无及。张华很赞成羊祜的话,羊祜拉着张华的手说:能够成就我志向的人,非君莫属,一定要把我的话转奏天子。张华回来就把这个话跟晋武帝说了,晋武帝就下定决心要讨伐吴国,但是派谁挂帅呢?晋武帝想让羊祜卧病在车上总领各位将领,羊祜赶忙上表推辞,说夺取吴国我不一定要去,但是如果事情结束,委派官员去东南地区镇抚的时候,希望您慎重地选择合适的人选,我干不了打仗的事,哪有我在病床上当统帅的。

羊祜推荐杜预代替他,于是朝廷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所以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十一月,晋朝大举出兵伐吴,派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啤安军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浚,六路大军,水陆并进,总计二十余万人,所到之处,一路之上是攻无不克。

历史人物 平定三国乱世第一人 晋武帝统一全国创太康盛世

   导读:东汉末年,朝廷昏庸腐败,在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和官僚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即位,史称少帝。这时,中军校尉袁绍乘机起兵,一举诛杀大小宦官两千余人,从而结束了为时数十年宦官专权的局面。然而,由此也引起了天下大乱,各郡、州、县出现了失控的局面。经过几十年的兼并战争,最后出现了魏、蜀、吴 鼎立的分裂局面。魏武帝曹操,霸主中原;昭烈帝刘备,称雄西南;吴大帝孙权,割据江东。 之间连年混战,广大百姓饱受祸害,有的流徙,有的死亡,村落破败,户口大减。《魏书·张绣传》中记载说:「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有的地方的人口甚至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大量百姓死亡和流徙,全国连绵数百里的土地,完全荒芜,无人耕种。连昔日富庶繁荣的京城洛阳附近,也变得蒿草丛生,百里不见人烟。曹操在一首诗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这种荒凉景象的真实写照。>  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河内郡温县人,祖上许多人做过西汉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后来当上了曹操丞相府主管一切事务的主簿。司马懿老谋深算,智慧过人。曹操死后,司马懿历任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两代总管朝政的重臣,主管军事,统率魏军,同东吴、蜀汉对峙。蜀汉的诸葛亮智谋惊人,遇到司马懿也不免有些顾忌。东吴的孙权对他顾忌更大,曾对人说:「司马懿善用兵,可谓变化如神,所向无敌。」>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8岁的曹芳即位,由司马懿和曹爽共辅幼主。曹爽知道司马懿实力比自己强百倍,对自己的威胁太大,所以,决定除掉司马懿。司马懿见势不妙,便在曹爽辅政后的第8年,声称自己年老多病,力不从心,回乡养病,但在暗地里等待时机,伺机而动。曹爽认为司马懿突然称病肯定另有阴谋。曹爽的内线汇报说,司马懿已经不能吃东西了,话也不能说了,头脑也不清楚了。曹爽从此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提防。>  公元249年,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90里的高平陵去祭祀。佯称重病的司马懿利用这一时机,假借皇太后的懿旨,精神抖擞地在城内突然举行政变,其长子司马师指挥早已蓄养的3 000名敢死队,关上洛阳城所有的城门,占据武器仓库,接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然后,又派主力冲出宣阳门,来到洛水浮桥边上,杀气腾腾地逼向祭祀人群。最后,魏帝终于迫于司马懿的威逼,诛杀了曹爽。曹魏的军政大权又重新转移到司马懿手中。>  公元251年,司马懿得病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继续辅政。公元254年,魏齐王曹芳已经成年,他不满司马师专权,与几位大臣密谋除掉司马师。由于走漏风声,司马师首先动手,诛杀参与密谋的大臣,曹芳也遭废黜,另立年仅14岁的曹髦为帝。不久,司马师死,他的弟弟司马昭接任其职,朝廷里的要事都必须经过司马昭之手。随着曹髦长大,成熟,他已经懂得朝政,感到魏朝天下岌岌可危,心中十分愤慨。>  公元260年5月7日,曹髦命令宫中宿卫士兵,捕杀司马昭。司马昭派大将贾充率兵将曹髦杀死,然后胁迫皇太后出来说话,以掩盖自己的弑君之罪。太后下诏说:「曹髦越大越不像话,竟用箭射向宫中要杀我,有的箭还掉到我的脚旁,他还狠心地用毒药来害我,这种不孝不敬的人,早该死了!」这样,司马昭杀掉无德不孝之君的行为就成为合法的了。曹魏皇帝连续被废被杀,改朝换代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浓厚,司马昭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皇权。但社会上还有相当一批人对这一局面很不满意。司马昭一边收罗文人学士,为自己登基制造舆论,一边积极准备征讨 之中力量较弱的蜀汉。>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率兵18万,进军蜀汉。捷报频频传来,魏帝曹奂下诏将司马昭封为晋公,拜为相国,并赐「九锡」,即:最华贵的车马、王袍似的衣服、乐器、朱红色的门户、有屋簷的台阶、300名卫兵、先斩后奏的刀斧、表示征伐的弓箭、祭祀用的香酒。这九锡是古代帝位更替的前奏,往往先受九锡,再行帝位禅让之礼。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司马昭因功又封为晋王。>  争当太子「无为」治国>  争当太子「无为」治国>  司马昭基本上掌握了魏国的大权,魏国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司马炎是晋王司马昭的长子,按照封建时代立嫡以长的制度,司马炎本该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但其父司马昭把小儿子司马攸过继给自己的哥哥司马师为子,并打算立之为世子。司马昭每次见到司马攸,便拍著晋王的宝座对他说:「这属于桃符(桃符是司马攸的小名)的宝座。」宠爱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不甘寂寞的司马炎开始了他争夺王位的活动。>  齐王司马攸为人温文尔雅、亲贤好施,喜爱古代典籍,并且多才多艺,是一位有着浓厚的艺术气质的儒雅之士。而司马炎却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在气质上几乎完全秉承了父辈的天性,既有足以左右形势的谋略,同时也有着一副宽厚仁慈的外表。总之,政治家的天性加上客观上的优势,使得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到晚年,司马昭不得不以强大的政治理智克服个人情感,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年12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倣傚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魏王朝从曹丕让汉帝禅位称帝,传了45年,到此结束。司马昭也同样让魏帝以禅让的手段获取了帝位,魏国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内忧外患告诉司马炎,要想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公元268年,司马炎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最适合不过的。>  击灭东吴统一全国>  西晋成立之初, 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 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晋武帝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晋武帝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晋武帝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4/7,蜀、吴合占3/7。公元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而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而被他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晋武帝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目前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晋武帝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意识到,自秦汉以来,统一已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流,广大平民百姓要求统一,渴望和平。因此,晋武帝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晋武帝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相关参考

最后一点成了历史永远的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雄伟宏大的大秦王朝,中华民族从乱世中第一次走向统一;一千多年后的宋太祖统一南北,开创繁华富丽的宋朝,也基本统一中国。这两个朝代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不必累述,

三国历史上蜀汉为什么会是第一个走向灭亡的

大家都知道,三国是由魏蜀吴三个国家组成,这三个国家,魏先建国,蜀次之,吴最后。而灭亡时却打乱了这个顺序,蜀先亡,魏次之,吴压轴。但在三国建国初期,最有希统一天下的是谁?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我们习惯称魏

三国历史上蜀汉为什么会是第一个走向灭亡的?

大家都知道,三国是由魏蜀吴三个国家组成,这三个国家,魏先建国,蜀次之,吴最后。而灭亡时却打乱了这个顺序,蜀先亡,魏次之,吴压轴。但在三国建国初期,最有希统一天下的是谁?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我们习惯称魏

得卧龙凤雏可安天下为什么刘备还是不能统一?

三国乱世造英雄,人才辈出,能人无数。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水境先生曾说过,得其中一人可安天下,何况刘备得以两人。武有五虎上将,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史册更是多人评价关张有万人敌之姿,纵观三国又有几人?而刘备...

得卧龙凤雏可安天下为什么刘备还是不能统一?

三国乱世造英雄,人才辈出,能人无数。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水境先生曾说过,得其中一人可安天下,何况刘备得以两人。武有五虎上将,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史册更是多人评价关张有万人敌之姿,纵观三国又有几人?而刘备...

历经九十六年迎来真正的统一

东汉末年分三国,那是一个你打我,我打你的年代,领土子民就是这些乱世袅雄的身家性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领土变化。公元184年,随着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开始,起义持续了4年,这是导致东汉末年军阀割

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西晋为何仅传三帝便迅速走向灭亡?

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西晋为何仅传三帝便迅速走向灭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沾祖父、伯父、父亲两代三人的“光”,终于在公元265年

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玉璧围城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

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玉璧围城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

同样是乱世割据,为何刘秀能够统一汉朝,刘备却以失败告终

文/洞玄子小编先问一个问题:光武帝刘秀能复国成功,而刘备为何失败?乍一看这个问题确实是能发人深思,刘秀和刘备看起来都是白手起家,一路争取各个谋士将领加入而逐鹿天下。看似相同的奋斗道路,而为何两者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