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为什么要丑化刘备
Posted 舰队
篇首语: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吴为什么要丑化刘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东吴为什么要丑化刘备
历史从来不是单方面所能记述的,其材料来源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例如三国史,既有来自胜利者方面的资料,即魏国的资料,也有来自蜀国和吴国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说互相补充,也可以说互相矛盾,例如刘备,魏国方面的记载,还算不赖,蜀国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但吴国方面的记载,实在是很不堪。
赤壁之战前夕,据东吴史料《江表传》记载,刘备驻扎在樊口,诸葛亮还出使东吴没有回来。刘备日夜担心曹军南下,心下“恐惧”,日日夜夜盼望东吴的水军快来。有一次看见周瑜的舰队,还误以为是曹操的舰队,哆哆嗦嗦不敢靠近。直到打听证实是周瑜的舰队时,才放下心来,决定与周瑜见面。
双方的会谈是很不对等的。首先是刘备邀请周瑜过来,周瑜推脱说军务在身,不能前来,刘备无奈,只好乘坐单船前往拜会,这种情况倒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当时合作双方当中,孙权周瑜是老大,刘备有求于他们。会谈中,刘备问合作伙伴有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刘备一听,心里没底,说了一句没志气的话:“恨少”,周瑜很鄙夷地说:我觉得这点兵力够用了,您就一边待着看我怎么揍曹操,“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接着,《江表传》说刘备当时对抗曹实在没有信心,有自己的小算盘,因此不敢大投入,在赤壁之战中,只派关羽、张飞率区区两千人马投入战争,还打算如果不胜,就进一步撤退,“为进退之计”。
对于这些记载,后来的史学家孙盛实在看不下去,说:刘备和曹操对抗,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也是铁了心和东吴一起抗曹,不存在什么犹豫与否的事情。孙盛认为,东吴人这样写,无非是想专门垄断赤壁破曹的功劳,“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
其实,当时刘备与周瑜在船上谈了些什么,事后谁也说不清楚,东吴单方面的记录肯定是不够权威的。况且刘备已经和曹操翻脸,成了仇家,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狂奔到樊口,完全做好了与曹操决死战的准备,不存在犹豫的可能性。因此,后来的陈寿写《三国志》时没有采用这段不靠谱的史料。
同时,在《三国志》里,也有刘与曹军作战的记录,“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曹操在赤壁的主要作战对象似乎成了刘备。可见刘备在联军中的份量不轻。
历史人物 刘备为什么要打东吴?
据陈寿《三国志》所载,蜀汉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比不过曹魏的人才济济,也拼不过东吴的富庶,可即便如此,刘备却还是在称帝三个月后,举兵攻打东吴,这又是为何呢?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县桃园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而从头至尾,三人也一直都如亲兄弟一般,因此,极重义气的刘备得知关羽被孙权袭击斩首,失了荆州,心中自然是愤恨难平。因此,刘备于益州称帝后,同年便发兵东吴,意欲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众人皆知,张飞性格暴躁,得知关羽的死讯,自是一刻也坐不住。刘备欲攻打东吴时,下令张飞先行。
有一种说法是,张飞在临行前,命令部下张达、范疆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可这些东西短时间之内置办不齐,于是二人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之间办不齐,需要宽限时日。张飞恼怒不已,自己恨不得立刻斩杀孙权为关羽报仇,居然还有人敢违抗自己的命令,于是将二人绑在树上,每人鞭打五十下,还在打完之后要求他们第二天必须办齐,否则斩首。二人自觉无法忍受张飞一直以来的暴躁,再加上今日之事,于是趁着夜深,张飞醉酒,来到营帐将张飞杀了,之后带着他的首级,逃到了东吴。刘备得讯后,悲痛之余,也将这件事情一同算在了东吴的头上。
于是,公元221年7月,刚称帝不久的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发起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面对这番情景,孙权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派遣陆逊等人开赴前线,另一方面向曹魏称臣修好,以免曹丕趁火打劫,自己两面作战。
不得不说,陆逊虽是张昭等人眼中的“书生孺子”,军事才能却是极高。他通过对蜀汉和东吴双方各方面的分析,劝说吴军坚守要地不出战,将蜀汉大军从公元222年正月一直耗到酷暑季节,完全破坏了刘备企图速战速决的意图,蜀军将士的斗志逐渐涣散,加之酷暑燥热,刘备只好转移军队到深山密林。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意识到,刘备恐没有胜算了。山地适宜的不正是火攻吗?
陆逊看到了时机,在反攻前夕,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也从中找到了歼灭蜀军的方法,正是火攻。盛夏时节,草木繁茂,气候燥热,蜀军营寨也大多是木制,火烧是最好的办法。果不其然,猛烈的大火烧得蜀军乱作一团,陆逊趁机发起大反击,截断蜀军的退路和长江两岸的联系。刘备见状,即便再是心有不甘,也不得不下令撤退,可陆逊怎么会放过他,一路下来,蜀军死伤无数,更有被逼无奈投降曹魏的,几乎算是全军覆没,最终刘备算是捡回了一条命,逃入白帝城。
之后,刘备聚集一些散兵及赵云的后援军,驻军白帝城,陆逊失去了机会,又担心曹魏偷袭,于是主动撤兵。同年九月,曹魏果然出兵,但陆逊早有防备,没让他们捞到便宜。次年,也就是公元223年4月,刘备因此战败北,一病不起,于白帝城中病故。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固然精彩,但实质仍是小说,且偏袒蜀汉,因此很多地方都会做出与史实有出入的改动。但无论怎么改动,刘备的败果也是不可抹去的。可以说,刘备重义气是个很好的优点,却也是他此次失败的最大原因。而他的对手孙权,有着陆逊这般军事才能极强的将领,知人善用,而陆逊,贾诩对他和诸葛亮的评价是,陆逊善军事,而诸葛亮善治国。加之诸葛亮并未阻止刘备出兵东吴,刘备一连失去两个兄弟,复仇心切,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一次的失败,也算是他自己导致的吧。
相关参考
刘备征讨东吴蜀国大臣都反对,为什么他还是要一意孤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刘备决定率领大军讨伐东吴的时候,蜀汉群臣大部分是反对的,比如赵云、黄权等人,都劝谏刘备暂时不要对东吴用兵。不过,
刘备征伐东吴,结果在夷陵被东吴的陆逊打败。这场夷陵之战被称作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此后三国再也没有这样的大战。刘备失败后,逃归回到蜀汉国境内,在永安城安顿下来,从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四月病逝于永安宫。可
奢侈腐化,暴虐荒淫,镇压反叛,剪除异己,这是一切帝王的共性,并非商纣王独有。这些劣迹为什么表现在商纣王身上就那样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
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这御驾亲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不为别的,皇帝亲征那个响动儿就实在是太大。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
曹操大军南下后,先占领了新野,大胜了刘备军队,使得刘备军队只能仓促的往南方逃走。途中众人商议如何才能摆脱曹操大军的追赶,最后得出只能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大军。于是刘备派出诸葛亮去游说孙权。诸葛亮不负刘
曹操本来是征伐刘备的,用曹操自己的话说,你这家伙太坏了,我对你这么好,拿你当亲兄弟,你却背后给我捅刀子。现在袁绍我都给灭了,我照样也灭了你。于是曹操就对刘备进行了斩首行动,行动很彻底,如果不是刘备带着
原本,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在上一年的十月已经和吴国签订了和约,至此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蜀国的实际掌权者,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刘禅派人和东吴人重新签订和约呢?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
...攻吴国,起初蜀汉军进展非常顺利。但是在夷陵之战中,东吴军以逸待劳大败刘备,蜀汉军队溃不成军几乎全歼。此战不经使蜀汉政权夺取荆州再无可能,并且是蜀汉国力大大削弱,进攻中原简直成了迷梦。那么,刘备为什么要...
...攻吴国,起初蜀汉军进展非常顺利。但是在夷陵之战中,东吴军以逸待劳大败刘备,蜀汉军队溃不成军几乎全歼。此战不经使蜀汉政权夺取荆州再无可能,并且是蜀汉国力大大削弱,进攻中原简直成了迷梦。那么,刘备为什么要...
作者:李大奎一、《三国演义》有意丑化民间有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这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的小名。这句俗语讲的是刘禅尽管有诸葛亮、姜维这样优秀的人忠心耿耿地辅佐,但最后还是把蜀国给弄丢了,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