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是三国的一代文豪

Posted 太子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能文能武,是三国的一代文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能文能武,是三国的一代文豪

2、一代文豪龚自珍是怎么死的

能文能武,是三国的一代文豪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00年)十月二十八日,东汉颍川郡(今河南许昌)祭坛高筑,一位黄袍加身、受禅称帝的君王正得意地俯视着坛下的臣民,接受他们的朝拜。这位倾祚汉室、开创新朝的中年人,就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代君主曹丕。

一、能文能武角逐嗣位

曹丕,字子恒,中平四年(公元187年)生于沛国郡(今安徽亳县),是著名大政治家曹操的次子。曹丕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东汉王朝迅速走向没落,群雄角逐,军阀混战的时期。曹丕4岁就开始学骑马射箭,自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过着一种戎马生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遭到张绣围攻。曹操的勇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均被射死,而年仅10岁的曹丕竟能乘马逃脱,可见此时的曹丕已是一个善于骑射的英俊少年了。

这一时期,正是曹操以汉丞相名义四处征伐,翦灭群雄的时期,曹操在消灭异己过程中,势力迅速发展,成了中原地区事实上的霸主。战争生活不仅使曹丕兄弟增长了文韬武略,也培育了他们政治上统驭江山的雄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孙权、刘备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随后又封为魏王,以丞相领冀州牧。东汉朝廷一切政务,皆出自曹操,魏王与皇帝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差别。这时,不少文武官吏劝曹操自立为帝,但曹操出于政治上考虑,没有这样做。他把改刘汉为曹魏的使命留给了自己的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将来承续基业的王太子,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了。曹操有25个儿子。长子曹昂在随曹操南征张绣时被射死。曹昂死后,曹丕在诸兄弟中就是长兄了。在曹丕诸兄弟中,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其他都是庶生。而庶生子一般是没有资格立为太子的。因此,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曹丕在争立太子的过程中具有最为优越的条件。同时,曹丕能文能武,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时,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按说把曹丕立为太子是自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曹丕不仅面对的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父亲,而且有几位才识卓越亦雄心勃勃的兄弟,太子的桂冠是不会轻易落到他头上的。

最早对曹丕构成威胁的,是他的同父异母小弟曹冲。曹冲聪敏过人,五六岁时,已经有成年人的见识和智慧了。有一次,孙权送给了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于是询问群臣们如何才能得知,众人都想不出办法。这时年幼的曹冲说,可以把大象放到船上,然后在船上靠水面处刻上记号,把象从船上牵出后,将石块等物称过重量放到船上,直到使船上刻的记号下沉到与水面相平,那么船上所载物体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智,使曹操十分高兴。当时是战乱年代,刑法严峻,不少人因犯了小罪过而被处死。曹冲每见到犯罪受刑的人,就前去探询,了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对于那些平时勤勉而因某一过失触犯刑律的将吏,曹冲经常替他们向曹操陈述,代为请求宽刑。经曹冲辨明冤情而免遭杀戮的有几十人。因此曹操经常对群臣称赞曹冲,说他既才识明达,又有仁爱之心,并且容貌俊美,一表人才,表现出让曹冲继承事业的想法。不过,这位小兄弟的寿命不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13岁,便得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曹丕劝曹操不要过分悲伤,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可见,曹冲若在,曹丕能否继位是很成问题的。曹丕当了皇帝后还经常说:假若仓舒(曹冲字)在世的话,我也不会有天下。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真正使曹丕提心吊胆的是二弟曹植。同曹丕一样,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的人物,并且论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河北临漳县)筑铜雀台。曹操率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年仅19岁,挥笔立成,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他的才华。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当时杨修、丁仪、贾逵、王凌等人都向曹操进言,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

曹丕见曹植及其同党如此活动,不敢懈怠,也与一帮亲信官吏积极谋划。早在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时,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时五官中郎将府第前宾客如云。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但在政治斗争方面却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丕有胜曹植一筹的干才,因此朝廷上许多官吏早已有心依附在曹丕门下。曹丕看重的团结的是那些明于政略而在朝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这与支持曹植的多是些文人学士是不相同的。支持曹丕为太子的有贾诩、崔琰、吴质、桓楷、卫臻等。他们根据《春秋》立嫡以长之义,力主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他的地位。贾诩告诉他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看法越来越好。而曹植却正相反,任性而行,饮酒无度,行为不检点,又不注意掩饰,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有一次曹植乘车行驰,私自打开中门而出,这是违犯禁令的,曹操知道后大为生气,令将赶车的官吏处死,并下令严禁诸侯们违犯制度。曹操说:最初我认为子建(曹植字)是诸子中最可以定大事的。自开中门私出后,我另眼看待此子了。有一次曹操登高台,恰好看到曹植妻穿得很华丽,曹操是崇尚简朴的,于是以曹植妻违犯服饰制度赐死。

虽然曹植在曹操眼中是越来越失宠,但曹操仍认为曹植是诸子中最有才华的,作为善于选拔人才,并且深知人才对于事业成败重要性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仍是举棋不定。一天,曹操屏退左右,就立太子事单独征询贾诩。贾诩只是微笑,并不回答。曹操说:问你问题,你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说:我现在正思考着一件事,因此不能马上回答。曹操问:你想什么?贾诩答:我正想着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大笑,于是立谁为太子的事在曹操心中最后定了下来。袁本初即袁绍,刘景升即刘表,贾诩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是提醒曹操:如果像袁绍、刘表那样废长立幼,难免日后诸子纷争,内乱不休。这正好触及了曹操的心事。如何使自己开创的基业传续下去,并且长治久安,这才是曹操最关心的。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时年31岁。曹丕得知立为太子,欢喜异常,情不自禁地抱住丞相长史辛毗的脖子说:辛君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的确,这是他将来登上皇帝宝座的关键一步。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头疼宿疾又犯了,不久便在洛阳病逝。朝中文武百官一面派人向太子曹丕等报丧,一面将曹操装殓入椁,这时御史大夫华歆才赶来。他之所以晚来是因为先进皇宫,逼着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有了皇帝诏书,文武百官有了依据,一天之内就把继位的仪式筹备齐全,扶曹丕即位。

二、代汉建魏贬抑诸弟

曹丕任魏王兼丞相、领冀州牧后,成了汉王朝的实际主宰。曹丕上任之初,即提拔在拥立自己登上王位的过程中出了力的官吏。他首先提升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郎为御史大夫,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一党手里。鉴于汉末宦官乱政的教训,他决定宦人不能做官,只能做跑腿服侍的杂役。

为了广泛培植势力,曹丕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创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对汉代实行的州郡察举选官制度的改革,即州设大中正,亦称都中正,郡设小中正,亦只称中正,以贤能有识鉴的人来担任,即由他们品评本郡的人才,定其高下,分为九品,送入吏部,任命为官。九品中正制本来是要按才能品选人物,最初也确实选拔了一些人才,在当时那种人才流散的时代是起过作用的。但后来却演变成由中正来决定人才的高下,而中正又都是由本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种选举制度,对于形成后来的门阀政治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建立功名,曹丕在继位当年六月,兴兵南征,想让臣民们知道新的魏王也是一位抱负恢宏能治国将兵的大才。八月,曹丕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安徽亳县。孙权闻报,忙派遣使者来向曹丕奉献古玩珍宝,求和结好。这正中曹丕下怀,如果真打,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先王曹操何等谋略,对孙权也无可奈何,他曹丕现在能否打个平手也难说。现在孙权主动求和,使他既不必交战,又在臣民面前树起了威信,何乐而不为。既而又接到报告说,蜀国名将孟达领众来降。曹丕继位不过半年,在与孙、刘对抗中接连占了上风,真使曹丕高兴。

权位的巩固,威望的增加,使曹丕取汉而代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一边总揽朝政,裁决万机,一边为代汉作准备。于是,社会上接连传出了象征改朝换代的吉祥之兆。三月,亳县出现黄龙。四月份,饶安县又报称出现了白色山鸡。八月,石邑县又云凤凰群集。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在改朝换代的汹汹舆论下,当了几十年傀儡,整天担惊受怕忍辱偷生的汉献帝,在皇宫里再也混不下去了。这一天,深谙曹丕心意的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与华歆等奏请汉献帝禅位于魏王曹丕,在众臣威逼下,献帝只得让御史大夫张春持节奉玺绶禅位曹丕。曹丕见到玺绶和册告,自然欣喜,但也不得不假意做作谦让一番。然后才举行了禅让典礼,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魏,改元黄初。这时,曹丕33岁。

曹丕虽然在权力争夺中接连获胜,却没有忘记那些曾对自己带来很大威胁的兄弟。尤其三弟曹植,素有才名,身边又有一帮文人推波助澜,实在是一心腹之患。丁仪在帮助曹植争夺太子位时,积极参与谋划,并在曹操和众人面前多次称赞曹植的才干,曹植封临淄侯后,丁仪又时常与曹植在一起饮酒赋诗,过从甚密。因此,曹丕一立为魏王,就将丁仪收捕入狱。曹植知道中领军夏侯尚与曹丕关系密切,就去托夏侯尚向曹丕说情,希望夏侯尚就像少年救野地里的黄雀那样救出丁仪兄弟,丁仪兄弟也对夏侯尚叩头哀求。但此事犯在曹丕的心病上,尽管夏侯尚再三求情,曹丕还是把他们杀了,并且尽诛其族中所有男人。

接着,曹丕又分遣诸兄弟们回各自的封地。曹彰自以为先王在世时,他攻城掠地,多受重用,希望能得到曹丕的任用,但曹丕却感到手握重兵的他对自己是一大威胁,因此也不例外。曹彰见这位老兄铁面无情,十分不高兴,不等他下令,就交出了自己统领的大军,回到封地中牟县去了。曹植更为惶恐,他自知过去对这位兄长多有冒犯,现在密友被斩,自己闹不好也得成为曹丕泄愤的牺牲品,因此更不敢有任何违逆的表示。曹植要求去祭告一下先王再走,曹丕不批准,曹植只得悲悲切切地离开京城,去当他的临淄侯了。

曹丕为了显示新朝福祉,提拔了许多功臣元勋,封赏了大量官衔爵位,对他的亲兄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诸弟: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谯侯曹林、赞侯曹衮、襄邑侯曹峻、弘农侯曹干、寿春侯曹彪、历城侯曹徽、平舆侯曹茂,一律晋爵为公,只有曹植没有晋封。原来曹植在临淄十分郁闷,过去赋诗唱和的朋友没有了,而朝廷派来监管的官吏管制得又十分厉害,使他动辄违犯规定。他心灰意懒,深感忍活苟且也不容易。于是终日饮酒,借酒浇愁。醉后行为自然疏狂。临淄侯封地的监国官灌均就上奏,说他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丕不禁大怒,派兵火速到临淄把曹植擒拿到京,想治曹植的罪。曹丕的母亲卞太后急忙出来阻止,卞太后召曹丕来哭着说:你兄弟曹植平时就嗜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为放纵,但念及你们是同胞兄弟,你就存下他一条命吧。你若宽恕了他的罪过,我死后也就瞑目了。曹丕说:我也深爱他的才华,只是想惩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性,并不杀他。华歆是曹丕的心腹大臣,他劝曹丕说:子建才智颇高,又有大志,若不早日除掉,必为后患。曹丕说:母命不可违。华歆又献策说:人们都说子建出口成章,我不太相信,皇上可召他进来,试试他的才华,如果不能出口成章,就杀他;如果真如此,就贬他。曹丕认为可以。一会曹植进来拜见,他十分惶恐,见到曹丕后就伏拜于地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情份上是兄弟,但道义上是君臣,你竟敢倚仗有才就蔑视礼仪,以前先王在世时,你常常向别人夸耀显示你的文章,我怀疑你是找人代笔写的。现在我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则从重治罪,决不宽贷。曹植说:请出题目。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涉及‘兄弟’字样。曹植连想都没有想一下,即随着曹丕的话音赋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动了骨肉之情,禁不住潸然落泪。他母亲从殿堂后走出来说:你为兄的为什么要对弟弟如此相逼呢?曹丕慌忙说:我们虽是兄弟,但国法不可废弃。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随后迁为鄄城侯。曹植在其母的庇护下,又凭借其超群的文才,总算逃过了一次危难。

曹丕为了削弱诸弟的力量,对他们多方限制,处处防范。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三月,曹丕立皇子曹蔽平原王,同时也将诸弟进爵为王。四月,总算把曹植也晋爵为鄄城王。然而,他们实际上都是徒有空名而无实地。每个王国只拨给100余老兵守卫,王国与京都相隔千里,又不准聚会,诸王外出游猎不得超过30里。又设官对他们进行监视,这些人几乎天天都向曹丕打小报告,说诸王的坏话。诸王在封地内形同软禁,想当稍微自由些的老百姓也当不成。在这种情况下,曹氏兄弟们人人自危,不敢有少许违逆的举动。北海王曹衮,为人非常谨慎小心,平时专爱研读儒家经典,不参与其他活动。负责监督他的官员们商量说:咱们受诏督察王公的行为,举报他们的错误。他们有过失当然要上奏,但有善行也应让上面知道。于是共同上表称赞北海王行为端正。曹衮知道后,却十分害怕,责备监防官员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帮倒忙,突然联名上表称赞我,对我并没有益处。连表扬他都害怕,可见当时诸王的处境。

任城王曹彰的遭遇就更惨了。曹彰刚毅威猛,武艺过人,并且深谙兵法。连曹操在伐吴蜀时也问曹彰如何行军布阵。当时外地曾献到京都一只猛虎,其虎满身锦斑,异常凶猛,装在铁笼子里,一些身强力壮的人也不敢轻易走近看看。曹彰却上前拽住虎尾缠在臂上,老虎搭拉着耳朵不敢吼一声,众人都佩服曹彰的神勇。南越国献了一头白象,曹彰用手拉象鼻,象伏在地上连动都不能动。曹丕铸了一口千斤重的大铜钟,10多个壮士都抬不动,曹彰搬起来能小跑。各地听到曹彰巡视,都息兵自保,不敢妄动。曹丕说:以任城王的雄壮威武,吞并巴蜀,如苍鹰衔死鼠那样容易。正因为曹彰如此骁勇,曹丕才对他更加忌恨,万一这位虎弟不听号令,起兵谋反,那是很伤脑筋的。因此,曹丕决心除掉他。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六月,曹彰进京朝见,曹丕与他在卞太后宫中下围棋,边下边吃枣。曹丕事先命人在一部分枣中下了毒,自己挑无毒的吃,曹彰不知,随便拿着吃,当即中毒。卞太后到处找水抢救,可是所有瓶罐早已被曹丕预先命人砸毁,卞太后急得光着脚跑到井边,可仍无法打水,就这样眼看曹彰被毒死。曹丕本想再害死曹植,卞太后气愤地斥责他: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不许你再杀我的东阿王(当时曹植为东阿王)!也许是太后的话起了点作用,也许因曹植不掌兵,是个文人,又表现温顺,后来总算没有被害。

曹氏诸王的封地和境况如此可怜,但曹丕犹害怕贻患于日后。临终前他又改封诸王为县王,诸王的封地由一郡缩小到一县,这种分封已完全是虚应其事了。曹丕分封诸王不是为了屏障中央,而是为了防止诸弟争权,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曹魏政权始终没有出现过外藩强盛欺凌中央的局面。但也造成了皇室孤立无援的弊病,使日后司马懿父子能够较为容易地篡夺曹氏的大权。

一代文豪龚自珍是怎么死的

  龚自珍到底是怎么死的?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另外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年仅49岁。死因颇多猜测,一说他跟亲王奕绘的小老婆顾春私通,被奕绘之子毒死,史称丁香花疑案。

  龚自珍死于“丁香花公案”

  清代年间,北京城里暴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绯闻,人称“丁香花公案”,案中女主角是贝勒王的遗妃顾太清,男主角则是一代文豪龚自珍。公案乃由一首闲诗惹起,经过某些热心人一渲染,变得香艳炙口,亦假亦真,反正最后的结果是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则引疚自责,惶惶离开京城。

  清朝贵族满人一向以崇尚弓马为习俗,入关时间长了,才慢慢接受了一些汉族博大文化的熏陶。清代文坛鼎盛,但有名气的满族文人终是寥寥,要说在诗词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的满人,一般就认为只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成容若就是纳兰性德,乃康熙年代的大词家,太清春则是“丁香花公案”中的主人公顾太清了。

  顾太清,名春,字太清,本属满州西林氏,因自小父母双亡,由家在苏州的姑父姑母抚养长大,便随了姑父姓顾。姑父是个汉族文士,在他的影响下,顾太清从小就接受了诗词的教育,凭着天资慧敏,所作诗词新颖精巧,在江南闽秀文坛中堪称魁首。因江南青山秀水的滋润,顾太清生得苗条身段,雪肌滑肤,水汪汪的大眼睛,弯弯的柳叶眉,一口纯正的吴侬软语,虽是旗人血统,但看上去完全象一个地道的南国佳人。

  一次,贝勒王奕绘南游来到苏州,在当地满族文人为他特设的接风宴上见到了正值妙龄的顾太清。奕绘是个嗜弄文墨的八旗子弟,生性风流调优,惊讶于顾太清一个满族姑娘竟然诗词可嘉,而容貌又是这般明丽可人,不由得动了心意。这时奕绘的正室福晋妙华夫人在不久前病殁,他此次南游,既是散心遣愁,也有重觅新爱之意,老天让他在这里认识了满身灵气的顾太清,真是机缘天成!奕绘在苏州盘桓了一段时间,着意与顾太清交往,越看越可心,于是决定纳她为侧福晋,也就是侧王妃,不久就携她一同返回了京城。

  奕绘与顾太清皆非尘世俗人,凭着贝勒王爵的优越条件,他们无需为生计而奔波,又能看穿名利之累,寄情山水诗词间,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在这种甜蜜生活的滋养下,顾太清的词作象雨后的春笋,源源不断地涌出,而且每出一词,都成为京都文人争相传抄的佳作。

  这种令人陶醉的日子过了九年,顾太清甚至都快忘记了世间愁为何物。然而好景有限,天妒良缘,贝勒王奕绘突然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抛下了爱妻顾太清和一双儿女离开人世。

  丈夫骤亡,顾太清一时间茫然无措,总觉得这不是真的,也许一觉醒来丈夫就会出现在眼前。年幼儿女的哭叫把她拉回无可更改的现实,她无法逃避,儿女还需要她做依靠。那一段时间,她深居简出,沉默寡言,除了安顿和教育孩子,就坐在书房里重读丈夫留下的诗词,回味那些烟消云散的美好时光。顾太清华年失夫。招来京城文人墨客的不少怜惜和关注,许多名士投诗相慰,可这些都给不了她多大的帮助。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顾太清守寡的第二年,她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杭州有个风流文人陈文述,继袁枚之后大倡闺秀文学,培养了一批吟诗作对的女弟子。这年他突发雅兴,出资为埋骨西于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云友等人重修了墓园,在当地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为此他的那帮女弟子争相题诗赞咏,陈文述准备把这些诗编集起来,刊刻成册,取名《兰因集》。为了抬高《兰因集》的声望,他让自己的儿媳周云林去央托表姐汪允庄,向大名鼎鼎的闺秀文坛之首顾太清求一首诗,以收入诗集中为诗集增色。汪允庄是顾太清做姑娘时的闺中密友,她特地从苏州赶到京城,奉托请顾太清赐诗,谁料顾太清对这类故作风雅的事情根本不屑一顾,害得江允庄只好悻悻而回。

  然而,《兰因集》刊行后,陈文述特意托人送了两本给顾太清,里面竟赫然出现了署名顾太清的“春明新咏”诗一首。顾太清哭笑不得,觉得此事太过荒唐,便回赠了陈文述一首诗:

  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

  绮语永沉黑狱,庸夫空望上清宫。

  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

  任尔乱言成一笑,浮云不碍日头红。

  诗中将陈文述庸俗鄙劣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陈某见诗后气得直翘胡须,可又奈何不得顾大清。这些事似乎就这么在轻笑浅骂中过去了,却不知一颗灾祸的种子已就此悄悄埋下。

  随着时光的推移,丈夫离世的阴影在顾太清心中渐渐淡隐了一些,她又开始恢复了与京中文人雅士的诗词交往,太平湖畔的王府里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与顾太清交往密切的诗友中,就有当时名扬天下的大文豪龚自珍。龚自珍是浙江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他的诗词灵逸而深峻,深为顾太清欣赏。象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顾太清觉得简直可以作为自己此时生活情景的写照,她的辉煌时代已勿匆而过,纵使化为春泥,也可以好好栽培自己的儿女呀,诗句教会了她无怨无悔。

  龚自珍进士及第后被授为内阁中书后,已升为宗人府主事,这是个清闲无事的职位,这位江南才子才华无以施展,只好寄托于诗词之中,因而成了顾太清家中的常客。但风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受到过顾太清讥讽的杭州文人陈文述这时到了京城,他也看到了这首“己亥杂诗”,他没从诗中品出什么意境,却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大家都默认诗中的“缟衣人”是顾太清,而顾太清又名“春”,诗言“梦见城西门苑春”,表面上是梦见丁香花,可骨子里谁知不是梦会顾太清呢?恰好龚自珍在写了这首“已亥杂诗”后不久,又有一阕记梦的“桂殿秋”词传世,词云: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谧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扁几万重。

  “哈!这些不是月夜幽会的写照吗?”陈文述象发现了什么宝贝似地高兴起来,他将忆丁香花的诗和记梦的词妙巧地联系起来,再稍加注释,就制成了龚自珍与顾太清偷情的凿凿铁证。

  很快,京城里流传开了有关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绊闻,人们对这一类的消息本是十分热心的,再加上一些无聊文人的煽风点火,很快就将事情编造得有滋有味,有凭有据。

  不怕你龚自珍、顾太清能妙笔生花,就算你有一万张嘴,这种事情总是说不清。于是流言飞语、指责叱问向他们袭来,让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最后,龚自珍被逼得无安身之处,只好带着一车书,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龚自珍一走,似乎传闻更成了事实,顾太清有口难辨,终于被奕绘与妙华夫人所生的儿子载钧逐出王府,在西城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双可怜的儿女。

  从富丽堂煌的王府一下子落到风雨难敞的旧屋,还有那躲不开的鄙夷和讥讽,顾太清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死追夫而去是何等的轻松痛快,可看着一双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儿女,只有忍辱耐贫地活下去,有泪也只能向诗中诉说:

  陋巷数椽屋,何异空谷情;

  呜呜儿女啼,哀哀摇心旌。

  几欲殉泉下,此身不敢轻;

  贱妾岂自惜,为君教儿成。

  一场无中生有的“丁香花公案”,无端地把顾太清抛到了生命的底层。一次失夫,一次受冤,她已万念俱灰,只把希望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勉力完成“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

  渐渐地,她的心在清贫的生活中得到了超脱,能够安详地对待一切苦难,无大喜无大悲,只要心定气闲,繁华和清贫也就没有了多大的区别。这种心境全在她的一首诗里。

  一番磨炼一重关,悟到无生心自闲;

  探得真源何所论,繁枝乱叶尽须删。

  其他说法:

  一说死于权贵穆彰阿之手,一说被青楼女子灵箫和小云毒死,―说是荣亲王府派来的杀手杀害。晚清小说《孽海花》则以龚自珍儿子的口吻说,他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

  一代大文豪龚自珍死时年仅49岁,如若他不死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文学作品和诗词流传下来,如此才华之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实在令人为之叹息!

相关参考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代文豪;更是中国最早的设计师可谓鼻祖

我们都知道鲁迅是大作家笔杆子非常厉害却不知道他审美品味以及设计能力同样十分出色鲁迅在设计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尤其在书籍装帧上今天分享鲁迅平面设计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代文豪;更是中国最早的设计师可谓鼻祖

我们都知道鲁迅是大作家笔杆子非常厉害却不知道他审美品味以及设计能力同样十分出色鲁迅在设计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尤其在书籍装帧上今天分享鲁迅平面设计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一代大文豪詩仙李白到底得到唐玄宗重用了嗎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他出生在碎葉,上代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據說李白降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到了天上的太白金星,所以就給他取了“李白”這個名字。李白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天賦,他

三国张飞不是黑脸莽汉,是能文能武的英俊美男

成都昔日有座黄忠祠,供奉着蜀汉老将黄忠;在武侯祠,供奉着关羽、姜维、张飞;而在永陵,或许,这里是成都离大唐王朝最接近的地方。成都是个不缺乏遗址的城市,史前古蜀人的金沙遗址,三国武侯祠,五代王建的永陵,

张飞竟然是个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不敢相信

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无数英雄,三国乱世也更加令人记忆深刻,但是却把张飞害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张飞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

三国孙策是怎样的人

孙策,男,中国东汉时期的英雄人物,能文善武,出生于175年,死于200年,享年25岁。那么,这样的一代年轻有为的“小霸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孙策这人,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长兄。是吴国

能文能武善书法

历史上的张飞真的是大胡子的粗人吗?于张飞墓之说,民间流传版本诸多。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称,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对此,四川省社科院教授、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认为,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一说不应

能文能武 长相符合当时审美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

能文能武长相真的符合当时审美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

"大文豪"苏东坡滥情爱将怀孕小妾送人

...进步的妇女观,似乎有些牵强。东坡先生文风豪迈,堪称一代大家。我们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至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这种对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