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战略猜想
Posted 战略
篇首语: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吴战略猜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东吴战略猜想
对刘政策,周瑜主张吞刘自大,孙权(鲁肃)主张联刘抗曹,这两个方针对东吴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用周瑜的话说,刘备“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如果“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刘关张),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在周瑜看来,联刘只会使刘备获得生存空间并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反咬一口。所以周瑜建议用糖衣炮弹消磨刘备的意志。这与郭嘉建议曹操的“宜早为之所”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都认为刘备不是一个可以真正值得利用的盟友,但不能为了除掉一个刘备而失天下人心,所以需要用一个漂亮的名头对其进行实际上的软禁。而事实也证明了二人观点的正确,刘备对待曹操收留之恩的报答是突袭徐州,并联合袁绍搞后方偷袭;对待孙权救命之恩的报答是借地不还,勒兵疆场,差点刀兵相见。由此来看,鲁肃意图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根本是不可行的,他要找一个盟友的想法不错,但这个盟友选择刘备就大错特错,他并没有仔细去了解刘备的志向和为人。而周瑜在这点上显然比鲁肃高一个层次,周瑜的主张并不是单独对抗曹操,他也主张寻找盟友,周瑜的选择是马超。
这个选择似乎比刘备更适合一些。
一、马超比当时的刘备有实力。赤壁之战刘备出动的总兵力一共二万左右,而马超袭击长安聚集了十万大军。孰强孰弱一眼便见分晓。
二、马超不如刘备城府深。这从马超后来大咧咧的直呼刘备的字就能看出来,马超不过大老粗而已。而且纵观马超一生,几乎只是以消灭曹操为己任,志向有限,即便日后野心大了,也比刘备好收拾的多,这是一个在东吴控制范围内的盟友。
三、马超地处西北,东吴地处东南,战略上比刘备更适合去钳制曹操,两军可以很默契的形成掎角之势,这个组合不但比荆州的刘备更好,而且比日后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更有利,且更接近诸葛亮隆中对的北伐方针,即西北与东南联合,协同作战。
>有此三点,足以证明周瑜的战略眼光高出鲁肃很多,更长远,更宏伟,也更实际和有效。鲁肃的联刘战略存在最大的弊病就是为刘备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使得三国鼎立的可能性无限加大。而三角无疑是最稳固的一种态势,很难打破均衡。东吴在一力促成鼎足之势后,虽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自己的安全,却也基本把自己封锁在南方,把自己将来的发展空间拱手送给刘备以换来暂时的安全与均势。况且一旦刘备羽翼丰满,同盟关系是否有必要维持下去就不完全看孙权的脸色了,跨有荆益的蜀汉完全可以选择柿子先捡软的捏,率先拿下东吴以扩充自己的实力,然后与曹操划江而治,那时东吴的形势将极其被动。鲁肃联刘抗曹这一战略看似长远,实则短见,缺乏足够的进取心。最重要的是,鲁肃与诸葛亮一样,忽视了盟友的欲望。无论是从刘备集团的出发点,还是孙权集团鲁肃的出发点,他们同样都把对方看做一个工具,似乎只会听自己摆布,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帮助,而在和平时期只懂频频递上橄榄枝。这是很愚蠢的,盟友不是一只动物,他们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不想要的东西,若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盟友瞬间就可变为敌人。很简单的道理,鲁肃和诸葛亮偏偏想不到。若伯符再世岂不要活活骂死孙权,生刮鲁肃?
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计”胜就胜在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听命于他人。先软禁刘备,把自己身后那把锋利的刀子拔掉,避免刘备将来壮大了反咬一口。拿下荆南的吴军将进一步强盛,曹操想一口吃掉东吴可要费一翻周折了。刘璋和张鲁都很软弱,东吴如果与马超联手,消灭他们应不成问题。《三国志》记载,刘备入川带一万兵,刘璋又借他两万,再加上后来诸葛亮、张飞的援军,总共进攻西川的总兵力不过五万人。而周瑜赤壁之战投入的兵力已经达到三万,若能平刘备得荆南,可出征兵力至少再加两万,盟友马超再象征性的出兵三、五万,搞定刘璋和张鲁实在是小菜一碟。如此一来,中国南方将得到统-一,与曹操划江而治将不是空谈。或许有人会说:周瑜入川,曹操难道会坐视不管?当然曹操不会眼看东吴强大起来,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很有些力不从心了。赤壁之败已经使曹军内部分歧不断,后来曹操多次出征都是无功而返或者半途而废,其原因就是政治上要牵扯曹操太多精力,他不会有空理会东吴的西征,正如他无法控制刘备的入川。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鼎足之势”就促成了:曹操、西北、孙权。之所以没有说马超,而说西北,其原因则正是东吴在整个形势中最有利的地方。西北不是一个人的势力,而是多个人的势力,他们是一个联军,很有点类似今天的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联合对东吴的好处在于方便控制。谁不听话就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恐吓、威胁,甚至排除出“合纵利益集团”,我们姑且叫这个名字,因为孙马联盟或者孙韩联盟都不合适。西北会成为东吴的一个准傀儡,让它分裂或联合可以完全由东吴的利益而决定。若西北壮大起来,威胁到了东吴利益,那么效仿曹操对其实施离间会非常有效果,利用一大群,打击一小撮。若需要西北的支援,那么东吴派人从中斡旋使西北暂时性的统-一也是易如反掌。西北这个联盟之所以会败,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总指挥,东吴来做这个总指挥好处何其之多。在这样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无论是拼发展,又或是找机会北伐,样样不会输给曹魏。甚至在周瑜去世后,孙权或孙权的后代完全可以继续走自己图帝业的老路,对东吴绝对是利大于弊。
可悲,周瑜这样宏伟的计划无法得以实施。东晋的袁宏在《三国名臣赞序》中说“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惜其龄促,志未可量”。确实,周瑜所想比诸葛亮、鲁肃更长远,更符合东吴的利益,目标更远大,他是希望汉王朝重新崛起,再塑辉煌。他又不同于荀,荀心存理想,空谈耳耳。公瑾说到就要做到,有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考虑全面,并有很高的可行性,不愧为“逸志不群”。他的儒雅,他的淡定,他的俊美,他的智慧,他的忠诚,他的武勇……这样完美的人,为何天不怜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鲁肃简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当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现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众,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那儿。”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时势,不仅君主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如今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况且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领悟到这个道理,你不必把刘子扬的话当作一回事。”
投奔东吴
鲁肃从其言。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合纵抗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进而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鲁肃向孙权进言:“荆楚之地与我们江东邻接,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隔山陵,有如金城坚固,沃野万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加之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协力同心,上下合力,我们则应该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如不速去荆州,恐怕让曹操赶做在前面了。”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情况。孙权批准了他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交情。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唯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观察众人议论,都是想让您失误,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当今我鲁肃可以迎接曹操,对于将军来说却不能。为什么这么讲?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当送我回到故乡,品评我的声名地位,总还能做个小官,乘牛车,有随从,交游士大夫,慢慢升迁上去,也少不了做个州郡长官。而将军您迎降曹操,将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计,再莫听取众人的议论。”孙权听完,叹息道:“这些人的主张,深深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长远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
此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劳吧?”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能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总括九州,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轿车召见我,这才算显扬我。”孙权听后,抚掌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当今天下,正值混乱多事,这正是我日夜忧心的事,愿陛下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现在既然与曹操作对,刘备近在公安,边境附近的百姓尚未归附,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之日,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甘宁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对孙权说:“我与刘璋托名为皇族后裔,希望借助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如今刘璋得罪了大家,我独自心内惊惧不安,不敢听说攻取蜀地的话语,希望您对他实行宽恕。如果这个请求没有得到答复,我当披散头发归隐山林。”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狡猾的东西竟敢耍弄诈术!”对刘备深为不满。
相关参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
夷陵古战场夷陵位于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畔,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它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当时许多军事家,特别是东吴名将陆逊、陆抗父子,对此曾一再强调。对孙吴而言,西陵(即夷陵)实为上游门户,其安危直接关
【陈景润】陈景润简介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
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涿鹿之战是炎黄二帝联合对抗蚩尤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此战之后原始华夏族定鼎中原,因而我们今天都被称为「”炎黄子孙”。但矛盾的爆发点为什么会在河北涿鹿?交战双方代表的族群分别从什么地方而来
孙权的战略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和”的前提,必须是保证东吴不受蜀国的威胁和制约。不论孙权是否野心勃勃想一统天下,还是无心进取希望偏安江东。荆州都是必须要得到的军事要地。在战略上,东吴的目标只能是荆州。然
鲁肃的故事鲁肃是东汉末年东吴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鲁肃是非常具备战略眼光的,鲁肃幼年丧父,是由祖母抚养长大的,鲁肃出身士族家庭,家里比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非常不错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二十多万晋军兵分六路南征东吴,开启了一场气势浩荡地统一战争。吴国主孙皓残暴昏庸,大失人心,吴军全线崩溃。至第二年五月,益州刺史王濬所部率先抵达建康,正如刘禹锡有诗云:「”
如果刘备和孙权在荆州问题上能互相让步,不再争议,甚至是刘备主动放弃荆州与东吴搞好关系。三国的结局会怎么样呢?荆州之争又为何会成为刘备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战略失策?一起看看网友三国の陆逊的分析诸葛亮是刘备
一、(201gⅠ.因为反应物中有碳元素,因此可猜想气体为二氧化碳;Ⅱ.猜测①:因为碳酸氢钠能够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可能是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实验1步骤: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
刘备画像文/蒋星煜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