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称臣
Posted 大夫
篇首语: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权杀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称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称臣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之主。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陈寿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对其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
在陈寿看来,孙权和勾践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的英雄豪杰。正是由于勾践和孙权都曾忍辱负重,都能知人善任,都有杀害功臣之举,都在战略上使用过“美人计”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史学界几乎一致支持陈寿的看法,认为将孙权比作勾践再恰当不过。然而,如果将此二人放回各自的历史环境中,对他们的行为做一下客观的比较,就会发现孙权在“屈身忍辱”和“任才尚计”方面和勾践有着本质区别,可谓小同而大异。
越王勾践是中国古代“屈身忍辱”的典型代表。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师于夫椒,接着围困勾践及余部五千人于会稽山上。勾践走投无路,派大夫文种求和于吴:“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又曰:“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也就是说,如果吴王夫差乐意,越国举国女子都可以按“门当户对”的原则去侍候吴国的男人。这样,“屈身忍辱”的并非勾践一人,越国所有君臣都将蒙受奇耻大辱!吴王夫差听信谀臣太宰捍鹩η蠛秃螅勾践果真偕妻子及范蠡等大臣三百人入吴为奴。勾践不仅亲自为夫差驾车养马,甚至在夫差生病时主动尝其粪便以诊病情。
说孙权“屈身忍辱”,无非是因为他曾先后屈身事曹操和曹丕。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为了避免将来因夺取荆州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订盟修好之意)”。不过,这种投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孙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都不受曹操节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杀关羽后,深感山雨欲来风满楼,更加屈降于曹操。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篡汉,孙权马上遣使奉贡,以表臣礼。黄初二年,孙权又遣使称臣,并送还于禁等曹魏降将。但曹丕并不满意这种有名无实的藩属关系,遂向孙权征质子,即要求孙权以送儿子做人质的方式来表达对魏国的忠心。孙权既不愿送儿子为人质,又不愿陷入西、北两线作战的境地,只好使了个“拖”字诀。黄初三年,曹丕终于对孙权和稀泥的做法忍无可忍,遂遣三路大军南下伐吴。此时吴将陆逊已经大破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解除了西线的威胁。于是孙权立即拔刀相向,魏吴臣属关系从此破裂。
孙权比与勾践,看起来好像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其实不然。曹操打的是“天子”旗号,魏国又是代汉的正统。因此,孙权称臣于曹魏,犹如地方称臣于中央,算不得什么耻辱。只是对于孙权这样一位欲夺天下的英雄来说,臣服于他所谓的“汉贼”,确实有损颜面。
“任才”不仅要重用人才,更重要的是善待人才。勾践虽然能在难时重用人才,却不能在易时善待人才。若无文种和范蠡的精心辅佐,勾践基本没有灭吴称霸的机会和可能,但功成名就后的勾践不但没有让这两位盖世功臣分享成功的喜悦,反而逼得他们或死或逃。勾践灭吴后,范蠡自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及时辞别勾践,变易姓名,乘舟浮海逃到齐国。文种接到范蠡劝其速逃保命的书信后称病不朝,没来得及逃走就被勾践赐剑自杀。
孙权杀关羽后,为什么力劝曹操称帝?
孙权杀关羽后,为什么力劝曹操称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末,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得荆州市以后,孙刘同盟此后荡然无存。为了防止四面楚歌,孙权迫不得已向曹操套近乎,他遣使入贡,不但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替代汉代自称为大魏皇帝。
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来书遍示内外群臣,并笑着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魏略》)
翻译一下,曹操说的意思是:孙权这个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着吧。
曹操手下的群臣也乘机劝曹操废汉献帝而称帝代之。但是,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了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魏氏春秋》)
问题来了,和曹操斗了一辈子的孙权为什么要在此时劝曹操称帝?而曹操却又为什么不乘机答应称帝呢?
孙权为何劝曹操称帝?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回答,此时的孙权力劝曹操称帝,实际上也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一来可以获取曹操的信任,缓和与曹魏的矛盾,从而不会因为杀了关羽后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同时,假如曹操果真答应废汉献帝称帝,那些对大汉王朝还忠心耿耿的拥汉派恐怕就会跳出来反对,从而使曹操陷入内乱,无暇染指东吴。
曹操为何不乘机称帝?
曹操虽然此时已经步入暮年之际,但是,他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些帝王、君主出现晚年昏庸的现象,六十多岁的曹操还有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他很容易地看穿了孙权的意图,因而不肯轻易上当。
曹操不是一个只图虚名的人,此时的他其实已经和汉天子没什么两样了,来看看曹操从魏公到魏王都有什么待遇就明白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并把冀州的河东、魏郡等10郡赐给曹操,作为独属自己的封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汉献帝又封曹操为魏王,成为非刘姓的异姓王,权势越来越大。曹操当丞相的时候,还属于皇帝的臣僚,而成为魏公、魏王的时候,已经是可以自立门户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汉献帝又下诏,赐予曹操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曹操外出时,排场可以和皇帝一样,有着同样的仪仗队、銮驾。
汉献帝还诏令曹操可以头戴悬垂有12根玉串的王冠,本来全国只有一顶这样的王冠(皇帝本人),现在成了全国有两顶同样的王冠。
曹操乘坐的车驾也变成了专门的金银车,也是由六匹马拉着,这也是只有天子才能拥有的特权。
曹操的这一切特权,都已经是和汉朝的皇帝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没有一个皇帝的帝号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时的曹操已经六十多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稀少的了,他的有生之年也没多少日子了。
因而,即使曹操废掉汉献帝,自己也没几天皇帝可当了,还不如当个“周文王”留下一个好名声,然后让儿子曹丕去当个“周武王”,达到曹魏代汉而立。
还有一个原因,此时的局势还是三国鼎立,曹操在没有统一天下的情况下,轻易地代汉自立,那么自然也就承认了东吴的孙权、蜀汉的刘备两个独立政权称帝的合法性,这多少也有点替他人作嫁衣裳的意思,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倒是顺便成全了这两个小子。
相关参考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东汉末年,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从此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操示好,他遣使入贡,
孙权杀关羽后,为什么力劝曹操称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末,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得荆州市以后,孙刘同盟此后荡然无存。为了防止四面楚歌,孙权迫不得已向曹操套近乎,他遣使入贡,不但向曹操称
自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曹操步步为营,向着天子的宝座渐渐逼近,直到公元219年,他与孙权联合,通过襄樊战役将蜀汉第一猛将关羽置于死地,接着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按说到了
导读:枭雄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汉名将关羽攻打驻守樊城的守将曹仁,曹仁不敌,向曹操求援。于是曹操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军驰援曹仁。结果关羽利用水淹七军的计谋大败曹军,擒获曹军将领于禁,斩杀庞德。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
公元220年,关羽由于“大意失荆州”,被东吴的雄师打败,关羽败走麦城时中匿伏被擒,其头颅被邀功的部将砍下来,后来孙权害怕蜀国盛怒,将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曹操也不敢怠慢,饬令在洛阳厚葬了关羽头颅。至于
在公元217年的春天之时,孙权派了都尉徐详去出使曹营,向曹操请求归降,这使得江东和曹操之间敌对的紧张关系缓解了很多,因此孙权当时便把注意力从曹操那边转向了处于长江上游的刘备身上。在当时,在孙权手下的重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