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猛男太史慈为何归吴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猛男太史慈为何归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猛男太史慈为何归吴

2、三国时期的猛将太史慈具体是哪个国家的呢?

三国猛男太史慈为何归吴

关于太史慈,想必很多人都记得他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汉末建安年间,虽然时局混乱,生灵涂炭,可是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慷慨赴难,前仆后继,太史慈正是诸多豪杰中的一位。相比太史慈,关羽、张飞很幸运,从一开始就跟对了领导,成为刘备最早也最倚仗的心腹,而太史慈则和汉末无数贤才一样,在混浊世间辗转飘离,苦苦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太史慈先后遇上了孔融、刘繇,从21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28岁遇孔融,30岁投刘繇,31岁时归降孙策,成为公认的江东第一虎将,其间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孔融和刘繇门下。

孔融是当世名士,声名显赫,而刘繇更是汉室宗亲,扬州刺史,为何太史慈最终会投靠到孙策门下,成为孙家爪牙呢?

太史慈本东莱郡人,当时郡太守和州刺史之间有矛盾,都上表请朝廷决断,在当时有个惯例,先收到谁的奏章就认可谁的意见。当时州刺史的奏章已经发出,郡太守于是希望有人能帮他完成截下州里奏章的任务。21岁的太史慈主动请缨。太史慈成功截下州里的奏章,完成使命,可也因此得罪州刺史,全家迁居到辽东。青年太史慈一出世,就表现了不凡的手段,遇事果敢,忠于使命。

北海太守孔融听说此事,对太史慈非常欣赏,就命人去寻访太史慈,太史慈不在,留下很多礼物给太史慈的母亲。在公元193年,黄巾乱军在管亥的带领下进攻北海,管亥武艺高强,斩杀北海多位武将,北海危急。太史慈归来,应母亲之命前往救援,单人徒步来求见孔融。本来,孔融完全有机会收服太史慈,让太史慈成为自己的一员战将,可是孔融的表现实在让太史慈伤心。在平定管亥之乱后,太史慈就选择了离开。

当太史慈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围困中的北海郡,请求带兵进攻乱军时,孔融没有听从,一心想等待他人救援。孔融根本不相信这位二十八岁的小伙子能够击败管亥。当围困日渐紧迫,再不行动就有可能破城时,太史慈主动请求出城去请刘备前来救援。孔融这书呆子对太史慈再次表示怀疑,孔融说:“现在叛贼的包围如此紧密,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突围,你的心意虽然不错,很豪迈,可是要实现实在是太难了吧。”太史慈心里那个窝火啊,愤愤然说:“当初你对我的母亲很好,我的母亲派我来赶赴府君的危难,就是觉得我可以帮上忙。现在众人都说不可能,我也说不可能的话,那我怎么能对得起府君您对我的恩义,以及母亲派遣我来的心意呢?希望府君相信我不要怀疑。”孔融没法子,就答应了,反正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或许这小伙子真有法子出城呢?

太史慈果然了得,天亮之后就带上弓箭骑马出城。当太史慈出城时,敌人立刻集结备战。可是太史慈只是来到城壕边,插好箭靶,在那里练习射箭,一会儿箭射完了就回城了。第二天继续如此,第三天继续如此。开始还有叛贼站起来戒备,可后来就没人起来了。太史慈就抓住时机,快马加鞭冲出包围圈。等到敌人发现时,太史慈已经突围,追击的几个叛贼也被太史慈射杀。

太史慈有勇有谋,有大将之风,而其言辞,也有战国策士之风,伶牙俐齿很不一般。

太史慈奉命向刘备求救,刘备最终奔赴北海,解了北海之围。刘备答应前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孔融的名气,当听说孔融有求于自己时,刘备非常兴奋,说:“孔北海竟然也知道世间有刘备吗?”于是派遣精兵三千前往营救。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史慈的一番说辞。太史慈这样说:“我太史慈,本来是东莱人,和孔北海根本不是什么亲戚,又不是什么乡亲故交,只是因为互相仰慕对方的名声,志同道合而相互欣赏,自然就有共同分担灾难的情义。现在北海被围,孤立无援,危在旦夕。而孔府君一直都听说刘使君您有仁义之名,经常会救人于急难,因此孔府君非常希望得到您的救援,因此才派我太史慈,冒着生命的危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邀请刘使君,希望刘使君能解救北海危难。”太史慈的劝说中,先是表明自己和孔融并非旧交,而刘备和孔融也从无交情;可是太史慈却因为孔融对自己的欣赏而主动赴难,甘愿为知己一死,而孔融在危难之际,想到的唯有刘备,刘备你又该做些什么呢?在历史上的刘备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可不同,并非是一个一心仁义的君子,世人皆称刘备枭雄,刘备遇事考虑的当然是利益,救援北海又何利益可图?而此时,面对太史慈的游说,刘备竟然把利益暂且放到一边,倾自己的力量前往救援,太史慈的游说之功可谓大矣。

可惜,孔融仅仅是一位名士,他说向往的人生,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悠闲与散淡。当然孔融也有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后来多次讽谏曹操,最终被曹操杀死。孔融是位名士,更是位君子,可惜他没有野心,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加上文人天性多疑,优柔寡断,写诗作赋是孔融的强项,要征战沙场,运筹帷幄就不行了。而太史慈却是一心要凭借自己的本领,在这个乱世建立不世之功的人,孔融的心不过是小小池塘,容不下这条苍龙。

于是,太史慈借口和扬州刺史刘繇有旧,前往投奔。

可惜,刘繇对太史慈依然不信任。当孙策进攻刘繇的东阿,刘繇连吃败仗,有人建议,不如要刘繇的老乡太史慈担任大将,对抗孙策,可是刘繇却拒绝,说:“我若用太史慈,许子将必定嘲笑我不会识人。”这许子将何许人也?他本是刘繇谋士,名叫许劭,许劭是天下公认的品评大家,“月旦评”的典故就来源此公。许劭最有名评价,就是在曹操年轻时,认为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刘繇自己不识人,把太史慈当根草,却把责任推卸许劭头上。刘繇只让太史慈担任侦查军情的任务,没想到太史慈干斥候,也竟然干的轰轰烈烈。太史慈和一个小兵在神亭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可是带着黄盖、韩当等猛将十三人。可是太史慈毫不畏惧,主动上前挑战。两人相斗良久,棋逢对手,结果孙策抢得太史慈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一直到双方大军到来,才罢手停战。神亭一战,双方势均力敌,虽然两家敌对,却从此惺惺相惜。

由于刘繇多项举措失当,在孙策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太史慈一直保护刘繇退守豫章。后来,太史慈自称为丹阳太守,率领刘繇旧部,占据丹阳七县,对抗孙策。196年,孙策亲自进攻太史慈,平定丹阳七县,击溃并俘虏了太史慈。孙策一发出邀请,太史慈立刻归降。

太史慈此时为何如此迅速归降孙策,岂不闻忠臣不事二主?

正所谓“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孔融怀疑太史慈,刘繇不信任太史慈。太史慈追随刘繇前后将近两年,可是除了神亭之战外太史慈的人生几乎没什么亮点。而就算是神亭之战,也是刘繇错误决定下太史慈个人的精彩发挥。在神亭之战后,刘繇了解了太史慈的勇武,可是对太史慈一直心存隔膜。对太史慈的漠视,也让刘繇的江山迅速瓦解。太史慈是有野心的,甚至也想过自己开拓疆土,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是把太史慈的传记放在《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三位都曾经是江东地区割据一方的诸侯。太史慈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可是追随孔融、刘繇只能一事无成,太史慈不想自己的人生就此虚度!

太史慈很幸运,遇上了孙策。当孙策抓住太史慈时,亲自为太史慈解下绳子,拉住太史慈的手说:“将军还记得神亭之战吗?如果将军当日抓住我了,会怎么处置我呢?”太史慈老老实实说:“这我可不知道。”孙策哈哈大笑,说:“今后的路,我将和将军一起闯荡!”即刻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回到吴郡后拜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交给太史慈兵权。当时孙策自己也不过是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任命太史慈为中郎将已经是最大的权力了。并且,孙策又亲自向太史慈询问平定江东的方略,太史慈非常感动,主动提出去收复刘繇的旧部。两人相约第二天中午再见,太史慈随即离开。当时很多人都说太史慈这一走,肯定远走高飞,不回来可。唯独孙策坚持说:“太史慈是青州名士,向来以信义为先,他必定不会欺骗我。”到了第二天,孙策率领全军将领,预先摆下酒宴,在大营中竖立一根竹竿,观察日影。当正午时分,太史慈果然率领刘繇旧部归来。孙策非常高兴,全军众将也叹服不已。

太史慈终于找到了赏识自己的明主,从此对孙家忠心耿耿,一心不二。

因为刘表侄子刘磐骁勇善战,经常骚扰江东南方,早年孙策就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负责征讨刘磐,太史慈果然不负所托,刘磐多次战败,从此不敢骚扰江东。公元200年二十六岁的孙策病故,孙权继位,孙权对太史慈依然信任,任命太史慈总管南方诸事,一直到太史慈四十一岁病逝。

太史慈临终遗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前句慷慨激昂,后句却凄凉悲壮,太史慈一生壮志,却中年早逝,不能不让人扼腕。不过正如陈寿评价:“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太史慈一生重信义,讲然诺,为解北海之围万死不辞,为报知己准时归来,虽然早逝,却如流星灿烂,光耀世间。(作者:叶之秋)

三国时期的猛将太史慈具体是哪个国家的呢?

太史慈,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古人一般除了名字外,还有字号,太史慈没有号,但却有字,太史慈字子义,三国时代人,效忠东吴。

今天来说说关于太史慈的小故事,以彰显他性格里的义。

太史慈生于东汉末期,因聪明好学,在郡府里担任一个小官,当时郡府常与州府有矛盾,朝廷昏庸,因二者纠缠不休,竟然不辨是非黑白,竟然以哪一方先呈上奏报,便认为哪一方是有理,另外一方无理,实在是可悲可笑。

当时因一份奏报关系到百姓的利益,郡府必须要抢在州府之前将奏报提交给朝廷,但在郡府准备递交时,发现了州府已经提前差人报送了,郡府这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不可耐,这时太史慈主动请缨,道:“如若我能抢在州府之前,便能报答您的知遇之恩,若我能抢在州府之前,便能让黎明百姓得到好处,那我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太史慈连夜赶路,终于抢在州府递送奏报之前赶到了,这时州府所派之人正在门外等候,太史慈便用计让对方把奏报拿出来给他瞧上一瞧,对方不知太史慈身份,居然真的取出递给太史慈,太史慈一拿到手立马用刀将其划破,并诓骗对方和他一起逃命,在和州府所派之人分手后,他又折返回到原处,将郡府的奏报递交了上去。

太史慈之举,解决了郡府燃眉之急,并解救了部分的百姓,可谓是大义之举。

三国时期的猛将太史慈是哪个国家的

太史慈是那个国家的人?如果放入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太史慈出生于东汉末期,三国鼎立形成初期。在这种大环境下来看,将他列为吴国人比较恰当,虽然他本身并非是一开始便投奔效忠于吴国的,但一度易主之后便誓死效忠于吴国孙策、孙权两兄弟了。

太史慈一生机智过人,善于骑射,用弓更是有如神助。在东汉末年,也曾为官过,为当地破了一个长久难破的案件,成功地将恶人绳之于法,但也因为如此,把自己的前途给搭了进去,无法继续为官,只能带着老母避世了。

在安顿好年迈的母亲后,太史慈便开始四处找寻明主,以寻找自己的前程去了。刚开始的时候,太史慈是拜在扬州刺史刘繇门下的,当时吴国孙策来攻打刘繇,刘繇下属给他出谋划策,让他排出太史慈阻挡吴国的进攻,但刘繇却看不起太史慈,不肯命他为将出证孙策。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太史慈仍然碰上了孙策一群人,太史慈不畏惧孙策,与孙策大战三百回合,终于两人打成平手,在之后的几次战役中,两人皆有交锋,孙策爱惜人才,几次三番的招降于太史慈,最终太史慈被感动,弃刘繇而投奔孙策而去,成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又一员猛将。吴国得其相助,可谓是如虎添翼。

太史慈的一生先后在吴国效忠孙策、孙权二人,在对抗刘备的战役中牺牲。

电视剧新三国中大将太史慈表现如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自小勤奋好学,练得一身的好功夫,精通骑射,从来都是弦出必中,没有虚发的时候,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射手。

在高希希导演拍摄的《新三国》中,却没有给太史慈一次正面的特写,都是匆匆的几个背影侧面带过,不禁让人对《新三国》有些不满。但是电视剧的剧集是有限的,三国时期像太史慈这样信义双全,为知己者的人物很多,都挨个演一遍,恐怕得演上个几百上千集了。所以说新三国太史慈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中的太史慈却是备注瞩目的。

年轻的时候,在东莱郡任奏曹史,郡官和州官发生嫌隙,在奏报时,新三国太史慈将奏报的州吏骗离,而自己先将郡官的折子奏了上去,因为在东汉,起争执的谁先奏报谁就有理,使得州官有再大的冤屈也没地儿说。太史慈害怕州官的报复,躲到了辽东。黄巾军起义,太史慈回到家中探望他的母亲,发现他的母亲被孔融照顾的很好,为了报恩他去帮孔融请了刘备解了其被困之围。随后太史慈投靠了自己的老乡刘繇,在巡逻时,发现外出私访的孙策,二人大战了三百回合,两方的人马都到了才停手。后来,孙策攻打泾县,太史慈为刘繇断后,被孙策的人活捉,孙策见到太史慈,帮太史慈松了绑,并邀太史慈共谋大事,太史慈念孙策的知遇之恩,为其立下汗马功劳。孙策去世后,孙权即位,对于太史慈也就疏远了,曹操曾派人送太史慈当归,意欲招纳太史慈,被太史慈拒了。公元206年,正值壮年的太史慈突发重病死了。

谋士王朗和太史慈的关系如何

王朗,字景兴。效忠主公魏国曹操、曹丕。后世对他的评价多有偏颇,我们根据正史将其形象还原。王朗可算得是魏国时代的有名的学者,被拜位魏国三公,可见其在魏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王朗并非是单纯的文者,若你以为王朗是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王朗不光精通文学,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懂武,且武力值还勉强过得去,后世有人称他是文武双全,是所有文人中武力值最高的,在所有武人中文学造诣最高的。

太史慈,效忠主公吴国孙策、孙权。为人较为机智,有急智,且武力值不错,虽比起蜀国、魏国大将还是远远不及的,但在吴国,太史慈的武力指数还是相当之高的。

为何这样两个风马不相及的人物,会放在一起作为比较呢?只因为在三国演义曾有一篇描写王朗大战太史慈,居然打成平手的文章。这是一篇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文章,首先孙策与太史慈曾经交战过,孙策在太史慈那里可是半点便宜都讨不到的,孙策的武力值在三国中还算是不错的,至少是在曹操、刘备之上的。

王朗虽然懂一点武学,但那仅仅只是皮毛之学,对付一般的小兵小将肯定是没有问题,但绝不是能够对抗大将之人,毕竟他的闻名还是以他的文学造诣为主的。太史慈虽不说能秒KO掉王朗,但绝不会出现与王朗大战三百回合,居然只能打成平手这种稀奇的现象出现。

相关参考

太史慈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武将太史慈生平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

三国太史慈怎么死的

  三国名将太史慈简介: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

三国时期的猛将太史慈具体是哪个国家的呢?

...,还有字号,太史慈没有号,但却有字,太史慈字子义,三国时代人,效忠东吴。今天来说说关于太史慈的小故事,以彰显他性格里的义。太史慈生于东汉末期,因聪明好学,在郡府里担任一个小官,当时郡府常与州府有矛盾,...

三国时期的猛将太史慈具体是哪个国家的呢?

...,还有字号,太史慈没有号,但却有字,太史慈字子义,三国时代人,效忠东吴。今天来说说关于太史慈的小故事,以彰显他性格里的义。太史慈生于东汉末期,因聪明好学,在郡府里担任一个小官,当时郡府常与州府有矛盾,...

三国大将太史慈有哪些著名的战绩

三国大将太史慈有哪些著名的战绩?  太史慈战绩  1.少年事迹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

太史慈 吕布

说起三国时代的第一神射手,大家都会想到黄忠、赵云。但那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史书中却无记载。根据陈寿《三国志》等史料,谁是真正的“神射手”呢?三国历史上谁才是真正的神射手:是吕布是太史慈

太史慈怎么死的

三国名将太史慈,可以说是吴国少有的以勇猛著称的将领了。关于他恩报孔融,与孙策神亭酣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是,就算这样的英雄,当然也不能长生不死,那么,太史慈怎么死的?一、《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怎么死的

太史慈与孙策匹敌的猛将 曹操为何给他送了一味药

说到江东猛将,绝对不能错过太史慈。演义里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孙策,在正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去侦察军情,碰巧遇到了孙策带着韩当、宋谦、黄盖等十三员猛将。太史慈好不畏惧,上前和孙策打了起来。孙

聊一聊和刘繇、士燮并列为一传的江东名将太史慈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太史慈是江东名将,虽然去世得很早,但也为孙策、孙权兄弟立下很多功劳。在《三国志·吴书十

黄忠与太史慈,真的有一段不能不说的故事

之前小编曾有简单写过黄忠的征战,从历史的记载中来看,黄忠在年轻时期并没有过人的战绩。早早被派去长沙的他也仅仅可能作为援兵曾助黄祖迎战孙策。但为何小编在标题中说到太史慈呢?黄忠与太史慈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