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历史的诸葛亮”与“文化塑造的诸葛亮”

Posted 演义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塑造历史的诸葛亮”与“文化塑造的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塑造历史的诸葛亮”与“文化塑造的诸葛亮”

2、乾隆与他的大臣 ,以及大臣与大臣之间关系如何?

“塑造历史的诸葛亮”与“文化塑造的诸葛亮”

在全球的华人社会里,提起诸葛亮,不只人尽皆知,而且心中还会浮现一个共同心像,虽然有点模糊,却只有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才能心领神会。

但要认真谈诸葛亮,就会发现事实上有两个诸葛亮存在着:一是陈寿《三国志》里的诸葛亮,也就是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诸葛亮,我将他称为塑造历史的诸葛亮;一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我称之为文化塑造的诸葛亮。

时至今日,塑造历史的诸葛亮已日渐模糊,但文化塑造的诸葛亮却仍然鲜活地活在广大华人的心目中。这不只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流通量大于《三国志》,更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较契合汉民族的心灵。

《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再造,它笔下的诸葛亮,真实性只有三分,虚构性反倒占了七分。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孔明)是被描绘得最活灵活现、也是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隆中高卧,为三顾茅庐的刘备剖析天下大势,道出「天下三分策」;在赤壁之战时的「借东风」、「借箭」;悠忽司马懿的「空城计」,授予赵云的「锦囊妙计」;还有在鱼腹浦摆下的「八阵图」……等等,都让人啧啧称奇,拍案叫好!

可惜的是,除了「三顾茅庐」外,其他都是正史里没有的,均属「小说」虚构情节。而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描绘成「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戏曲里更是身穿八卦道袍的「道家仙长」扮相,而且向周瑜自承:「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更多次展现「神机妙算」的超常能力。当然,这些也都跟真正存在过的诸葛亮大相径庭。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扭曲历史,将真正的诸葛亮做大幅度的变装改造?而且还受到广大华人读者的喜爱?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为我们呈显了中国文化里的一个特殊「原型」。

所谓「原型」(archetype),是指在全人类或一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对历史与人物有一些共同的主观意念、某些个既定的结构(本文专指汉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它们像文化的筛孔,特别易于过滤、涵摄符合此一心灵模式的历史枝节和人物特征,然后以想象力填补其不足,再造历史与人物。这种再造往往是不自觉的,甚至可以说是来自亘古的召唤,唯有透过此一再造,一个民族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才有显影的机会。

小说家或艺术家就是凭其敏锐的直觉,将这些意念赋予具体形貌的人。小说里的原型性人物通常假借自历史,但必然也会脱离历史。《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要呈显的正是中国文化里的军师原型。如果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中国文化里军师原型的显影,那么《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则是中国文化里淫妇原型的显影。

原型通常会反复出现,我们放大视野,马上会发现在中国历代的开国演义小说里,都有军师此一原型性人物,兴周的姜子牙、创汉的张良、开唐的徐茂公、佐明的刘伯温等,可以说都是这种原型人物的周期性再现。徐庶向刘备推荐孔明时说: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孔明正是这样的一个军师。

姜子牙、张良、徐茂公、刘伯温等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学识与行事风格互异,但在小说和戏曲里,这些军师跟《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都非常类似,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模子塑造出来的:他们都是仙风道骨(属于道家)、都穿八卦道袍、都精晓天文地理、都擅长神机妙算、未卜先知。

而这个军师原型,其实附属于一个更基本的结构。在演义小说里,每当天下大乱时,一定会有主公与军师的最佳拍档出现,这个最佳拍档或开国二人组通常有着如下的结构:

主公是行王道的,他正心诚意、吊民伐罪,有着儒家的色彩;而军师是行天道的,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有着道家的色彩。我们可以利用结构主义的观点,由具体而抽象,列出如下的二元对比:

刘备∶诸葛亮

主公∶军师

儒家∶道家

王道∶天道

常∶变

阳∶阴

将二元对比结构最上面的刘备∶诸葛亮换成朱元璋:刘伯温,下面的各种对比依然能成立。在中国文化理念里,儒家是阳、是正(正位)、是常(常规的能力),而道家则是阴、是副(副位)、是变(变化、超常的能力)。虽然这是一种二元思想,但阳与阴却不是对立,反而是互补的。在抽象的层面上,道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补偿;而在实质的层面上,军师则是主公的辅佐,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如鱼得水。这种形式的结合反映了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核心观念,阴阳相济,深入人心的阴阳相济观,亦重现在王天下此一历史伟业中。

《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正符合这种文化架构里的军师原型,我们甚至可以说,罗贯中是听从汉民族集体潜意识心灵的召唤,根据既有的文化理念去塑造孔明的。而历来众演义小说的作者诸君,也都无视于历史事实,硬把姜尚、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编派成同路人。

在理解《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为什么会被塑造成道家仙长后,我们也许更应该去认识真正的诸葛亮,而两个诸葛亮的不同又代表什么意义?那就留待下篇再来详谈。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王溢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乾隆与他的大臣 ,以及大臣与大臣之间关系如何?

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上文已经说过,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据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刘墉与和|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要求将和|处以凌迟。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为防止有人借和|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和|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风范。

相关参考

北宋与南宋综合对比,南宋与北宋的区别

南宋与北宋的区别?1、时间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

乾隆与他的大臣 ,以及大臣与大臣之间关系如何?

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

金朝与清朝语言一样吗,金国与清朝有关系吗

金国与清朝有关系吗清朝与金朝都是女真族所建立的,只不过清朝前身是后金政权,为努尔哈赤所立,国号与金朝是一样的为“大金”,后世为了加以区分称之为后金,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继位后于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与美貌无关与地位有关

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为标志,组成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旗。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

清朝雕刻与明朝雕刻的分别与特性

明朝,文人善饰文房,除笔砚精良外,亦讲究用澹雅精致的雕刻品,作为文房用具或案头陈设。同时,由于经济发达,不少治生致富的商贾也挤身风雅之列。由于文人雅士的喜好与支持,雕刻艺师运用巧心妙手,雕刻工艺也益趋

卫青与平阳公主的故事,三次出嫁最终与卫青合葬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卫青与平阳公主的故事,三次出嫁最终与卫青合葬”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绝对是公主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个,因为平阳公主一生竟然嫁了三个男人,当然前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

慈安与慈禧,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有什么关系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有什么关系慈禧和慈安都是咸丰的妃子,而慈安是皇后,慈禧是太子的母亲。咸丰死后,她们俩都被尊为皇太后。慈禧为西太后,慈安为东太后,她们俩是咸丰的正室与侧室的关系。慈安,即孝贞显皇后(1

老子与孔子的关系,老子与孔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与孔子是什么关系?老子和孔子没有关系。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

拓跋焘与拓跋珪,花木兰与拓跋焘什么关系

花木兰与拓跋焘什么关系花木兰与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关系:花木兰可能是拓跋焘同时代人,有可能有过交集。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