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西凉锦马超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Posted 陇西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名将西凉锦马超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名将西凉锦马超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2、骂名冠三国,智勇多遭疑,原因何在

三国名将西凉锦马超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西凉锦马超在《三国演义》里面是很出彩的,反陇西、据渭水,打得曹操割须弃袍,扎得许满身枪眼,后来救西川又和张飞挑灯夜战,忠孝人皆敬仰,威名雄于天下,千古名将,超之谓也。不过马超这一辈子也真够惨的,先是老爹和兄弟让曹操下毒手砍掉了,接着反西凉先赢后输,与韩遂决裂,实力大损。才想卷土重来,就在冀城中了杨阜的诈降计,一门老幼全被杀死。南投张鲁不受信任,进退无门才归附刘备。本来以为这样可以得报大仇了吧,可惜终于身居闲职,郁郁而终。

一代英杰,命运捉弄,落到这般下场,也足以掬善良的人们一捧同情之泪了。只可惜后人偏偏并不善良,更不幼稚,碰巧还在史书上看到了马超的真面目,所以张口评论马超的悲惨遭遇,只有两个字:活该!为什么活该呢?还得先从他老子马腾谈起。

演义中的马腾,是西凉太守,汉室的忠臣。其实汉朝根本没有西凉郡,又怎么会有西凉太守?——那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行政区划。《典略》载:(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也。但是伏波将军的这一支到他已经衰弱了,贫困得不得了,马腾年轻的时候,基本靠砍柴为生。好在他为人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是个当兵的好材料。灵帝末年,凉州百姓王国(注意,这个王国是人名)等联合氐、羌等部族受压迫人民反抗刺史耿鄙的暴政,耿鄙招募新兵去镇压,马腾就在这个时候参了军。因为他做战英勇,很快就升为军司马,但不久军队哗变,他反而投靠王国,并且和另外一股造反势力韩遂相联合。两帮人整合了一支大军向长安进发,结果被刚才执掌了朝政的董卓打得大败。才回到西凉,内乱就开始了,马腾、韩遂先是共同废了傀儡主子王国,接着互相又大打了起来,韩遂杀腾妻子,连兵不解。

建安初年,曹操为了暂时安定陇西,派司隶校尉锺繇和凉州牧韦端化解韩、马二人的冤仇。马腾正在惨兮兮打不过韩遂,干脆自请东附。于是允许他驻扎在司隶西部的槐里,并且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咱们且不管马腾的起兵究竟是兵乱呢,还是起义,总之要说这样一位造反者对汉朝忠心耿耿,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马腾的儿子马超没有跟老爹一起到槐里去,仍旧驻扎在西凉,并且还和仇人韩遂勾勾搭搭。这里就要说到他的不忠不孝了。演义上是曹操先杀死马腾,马超才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造反的,但是历史上的事件发生次序却完全相反。建安十六年,曹操准备讨伐盘踞汉中的张鲁,先命司隶校尉钟繇带兵前往长安做战前准备。马超、韩遂,还有其他的许多西凉割据势力,比如杨秋、李堪、成银等,认为钟繇是来袭击自己的,于是先下手为强,联合造反,杀奔长安而来。

从当时形势来看,曹操确实不可能在没有平定凉州的前提下,就冒然兵发汉中。但是为了尽快在西线打开局面,曹操很可能用安抚和收编的办法来对付陇西群豪。但是韩、马这样一动,就迫使曹操必须武力解决凉州了。马超等人不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就是对形势分析错误,才会导致这样的局面之产生。并且,这种举动导致的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马腾之被杀。明明老子在人家手里,还敢造反,从这点上来看,说马超是枭雄或许可以,说他是孝子,可就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了。

在《魏书·;张既传》里面,裴松之附了一段引自《魏略》的阎行的故事,里面提到马超起兵,简直让人恶心。阎行,后改名阎艳,字彦明,是韩遂的女婿,为人骁勇。当他还不过韩遂手下一个无名小将的时候,韩、马相攻,(阎)行尝刺(马)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用断折的矛柄击打马超的脖子,几乎把马超打死!建安十四年,阎行被派往曹操处,回来就劝说韩遂送儿子到许都做人质,而同时他也请求曹操给他爹一个宿卫的名号,留在许都。马超造反的时候,据说韩遂正在外面打仗,初始并不知道,回到根据地一看,耶,怎么他们扯着我的旗号已经起兵了?马超还编瞎话骗韩遂,说:前钟司隶(钟繇)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钟繇要我逮捕你,这种家伙怎么能相信?接着,还说了一段绝对无耻的话。

马超说: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也就是说:我不要老爹啦,您就是我的老爹呀;您也别要儿子啦,我就是您的儿子啊。这叫什么话?!如此无耻无良的话,就是出于很多人都敬仰的后来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马超之口吗?!这段话说明,马超明明知道自己这么一反,老爹马腾在关中会落个什么下场。他不是没有想到,也不是形势所逼,也不是心存侥幸,他是一心一意要扔了老爹,认仇做父了!

骂名冠三国,智勇多遭疑,原因何在

世人对于马超的骂名,甚至远超演义中对吕布的骂名。如:不忠不孝、无情无义、认贼作父、勇而不仁等,就连吕布的「 ”三姓家奴”形象都被有心人称为是罗贯中从马超身上嫁接过去的。更有甚者,对于诸葛亮评马超的「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的论断,也要以「 ”许褚瞋目之,超乃不敢动”来进行反驳。 正所谓:「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对此,只需立足当初社会的生存环境、文化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马超有诸多被世人误解的地方。 「 ”背父叛君”之论,历史甚少提及,为何世人却多以此而论?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复征马腾为卫尉,封槐里侯。腾乃应召,而留子超领其部曲。十六年,超与韩遂举关中背曹操,操击破之,遂、超败走,腾坐夷三族。 如果,单以该史料为据,似乎就是因为马超起兵谋反的野心私欲,这才导致父亲马腾、弟弟马休和马铁等三族被诛,不忠不孝、无情无义的「 ”背父叛君”骂名就应该由他来背。其实,当时遇害的还有韩遂在京师的子孙及阎行的父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钟繇为主将从长安出征、夏侯渊为副将从河东出兵,欲借道关中讨伐占据汉中郡的张鲁。当时,关中的马超、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将闻听后,尽皆「 ”疑繇欲自袭”。也就是担心钟繇实施「 ”假途灭虢”之计,趁机吞并他们。 正所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虽说曹操已据有河北、中原等北方领土,但占据凉州的数路军阀依旧威胁着他的大后方。无论是奸诈多智的曹操,还是他麾下的谋士团队,又岂能看不清这一点,绝对有想除去这块「 ”毒瘤”的想法。如果钟繇、夏侯渊真是借道关中讨伐汉中,一旦马超、韩遂等军阀突然叛乱,截断粮道,阻塞通道,讨伐汉中的大军将面临覆灭之危。 对于这一点,凉州的各路军阀同样心知肚明。可以说,当时摆在凉州各路军阀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臣服,要么反抗。 谁都明白「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谁不想当老板,谁又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在他人手里。况且,马超、韩遂、杨秋等军阀,又久处凉州胡族混杂之地,无论是当初的董卓、吕布,还是后来的马超、韩遂等人,他们的成就多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每个人的性格可谓多疑而又骄悍。更何况马超还有半个羌族血统,他的母亲就是羌女,从小养成野性难驯的性格也很正常。可以说,生逢乱世,你越轻信他人,你覆灭的就越快。 可以说,马超、韩遂等人的反叛,既是曹操逼的,也是他们不甘屈居人下的抗争与拼搏。同时,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名谁都清楚,降朝廷也就是降曹操。所以,马超并不存在「 ”叛君”之说。但是,毕竟造成了父亲和两个弟弟被害,自然也就成为了世人悠悠之口下的唾骂对象。 马超雕塑 虽说,为了个人的「 ”大业”,造成亲人死亡并不光彩,但是马超的起兵「 ”害三族被灭”,与袁绍的起兵 「 ”害叔父数百口族人被杀”(袁绍出生时,父亲病故,是叔父抚养他成人的)相比何其相似,更与刘邦的「 ”我父即你父,你煮吃给我留口汤喝”的冷血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他在弥留之际,却能牵挂着族弟马岱,并上疏刘备:「 ”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可见他还是有情有义的,并对当初的族人被杀心存愧疚。 「 ”认贼作父”只是权宜之策,也并非历史个案,为何马超倍受世人唾骂? 典略曰: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魏略记载,马超是这么和韩遂说的:「 ”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马超起兵之前,韩遂被父亲马腾击败,韩遂却乘机袭击了马腾的老巢,并杀害了马超的母亲和襁褓中的幼弟,马超也险些命丧韩遂麾下将领阎行的手中。 世人常言:「 ”杀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按常理来说,马、韩两家已是死仇,但是马超在起兵之时却认仇人韩遂为父,因此遭人诟病。然而,表面现象并不一定就是背后的真相。 官渡之战前夕,韩遂、马腾在钟繇的劝说下,依附曹操,但不是归顺或投降,基本处于「 ”听调不听宣”的自立状态。当时,马家割据的地盘是「 ”三辅”之地(又称「 ”三秦”),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也是凉州军阀面对曹操的前沿阵地。 因此,当凉州诸将「 ”疑繇欲自袭”时,最紧张的应该就是马超,正如赤壁之战时的刘备。他想要保住马家的基业,就必需联合势力强大的韩遂军团。因为,当时关中的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军阀,尽皆以韩遂马首是瞻。然而,结盟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相互无法取得信任,就无法结盟。想想赤壁之战前的「 ”孙刘联盟”,孙权为表诚意,将妹妹许配刘备;刘备为表诚意,则不惧安危,前往东吴面见孙权商讨结盟之事。此后,孙夫人的回归,吕蒙的袭取荆州,足以证明当初的结盟仅是相互利用的权宜之策。因此,也可以说马超认韩遂为父,也仅是「 ”韩马结盟”的权宜之计,并非发自真心。同时,从曹操能够轻易离间「 ”韩马结盟”,也足以看出,「 ”韩马结盟”的相互信任度是极低的,更不存在「 ”韩马的父子之情”。 再说,纵观古今中外历史,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为何有些落下骂名,而有些却留下美誉。 例如:江东陆氏被孙策灭族,而陆绩、陆逊叔侄却甘愿「 ”以身侍贼”,并且多有美名留传;忠于曹魏的嵇康被司马氏所害,而他的儿子嵇绍却为维护司马氏的江山而死;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被武则天所害,而她却做了武则天的「 ”巾帼宰相”,并留下一段佳话。 正所谓:「 ”观看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不同。”或许在道德文人眼里,这些人是不忠不孝的反面教材;但是在统治者眼中,这些人则是忠贞节义的典范。 「 ”抛妻弃子”、 「 ”反复忘义”实为环境所迫,历史屡有发生,何独马超担此污名? 马超是否应该承担「 ”抛妻弃子”、 「 ”反复忘义”的污名,只需还原当初的真实场景便可一见分晓。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马超遭到杨阜联络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的李俊、王灵,安定的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人算计,根据地冀城被梁宽、赵衢偷偷占据,妻子和孩子也被杀害。当时,马超被诱骗前去攻打杨阜和姜叙据守的卤城。结果,卤城未能攻下,妻小却已失陷,夏侯渊的援军又及时赶到。进退失据之下,只好前去依附张鲁。 这就是马超所谓的第一次「 ”抛妻弃子”,而下面还有一次。 那么,马超为何要投奔张鲁呢?因为,在马超起兵之时,张鲁曾派大将杨昂率兵支援马超,也就是有同盟之谊。 那么,投奔张鲁的马超为何要「 ”反复”,并「 ”抛妻弃子”而去投奔刘备呢?据《三国志·马超传》记载:「 ”鲁不足以计事,超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此说法是马超因张鲁不足以图大事,这才主动向刘备请降。但是,《马超传》注引《典略》上却讲:「 ”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此说法则与上面的说法恰恰相反,是因张鲁麾下大将杨白(柏)等将意图谋害马超,马超这才从武都逃往氐中,后转投刘备。同时,又据《三国志·李恢传》记载:(刘备)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也就是说,马超在逃往氐中的途中,被李恢劝说后,这才投奔刘备,而并不是他主动投靠的刘备。此外,再结合他逃走时仅有数骑跟随来看,极有可能是张鲁暗中授意麾下大将杨白,欲图兼并马超人马。因为,在此之前,张鲁曾打算将女儿许配马超,后来在下属的劝说下,打消了这个念头。显然,张鲁对马超并不信任。可见,当时马超逃走的非常匆忙,而非正大光明的离开。抛下妾董氏、子马秋、女儿以及大将庞德等人,显然是无奈之举。如果他不逃走,全家可能都会死于张鲁之手,逃了反而会有一线生机为妻小报仇或救出妻小。 马超剧照 对此,可能有人会问:「 ”马超为何要逃往氐中呢,直接投奔刘备不是更方便吗?”因为,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记载:「 ”兴国氐王阿贵、白项氐王千万各有部落万余,至(建安)十六年,从马超为乱。”也就是说,氐中的氐王也曾支持马超叛乱,因此他极有可能打算回到氐中,再回到凉州老家,意图聚集兵马,东山再起。《三国志·马超传》注引《典略》中说:「 ”(刘备)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就在这时,刘备派来的说客李恢找到了马超,向他抛来了「 ”橄榄枝”,并承诺会「 ”潜以兵资之”。当时,马超很有可能看重的就是「 ”潜以兵资之”的承诺,这才投降刘备。因为,有了兵马才有报仇的希望和机会。然而,在后面的发展过程中,刘备并没有兑现「 ”潜以兵资之”的承诺,也只是给了个表面爵位较高的虚职罢了。 再者说,历史上「 ”抛妻弃子”、「 ”反复忘义”者大有人在,如:视妻子如衣服的刘备;将妻小踹下马车的刘邦等,为何世人的赞誉极多,而污名极少?不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结果吗。 为何有人质疑马超「 ”黥、彭之勇”名不副实,是否属以偏概全的误解误读? 马超的死对头杨阜曾对曹操说:「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诸葛亮曾对关羽说:「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而英布、彭越、韩信可是并称「 ”初汉三大名将”的人物,足见马超智勇之能。但是,有人却根据《三国志·马超传》中「 ”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的记载,认为许褚眼睛一瞪,马超就不敢动了,因此质疑马超的武勇名不副实。 当时,曹操与韩遂、马超阵前对话,马超本想冲上去结果曹操的性命,却发现许褚在旁警惕护卫,突袭自然无法实施,所以才怒目相向,而并非「 ”许褚眼睛一瞪,马超就不敢动。”显然,上面的理解有断章取义之嫌。 同时,在曹操的一生中,能有几人入得他的法眼。但是,面对马超,他曾感叹:「 ”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也曾自嘲:「 ”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还曾惊呼:「 ”几为狡虏所欺”更曾慎重提醒诸将:「 ”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试想三国诸多名将,又有几人能将全盛时期的曹操逼迫到如此地步,怕也仅有马超一人吧。 此外,据《阵纪》、《筹海图编》记载,马超自创一套「 ”出手法”的剑术,出神入化,难有敌手;《江南经略》也有记载,马超是六大剑术名家之一。另有记载,马超根据阴阳掌拳术,自创了一套"西凉掌",又称「 ”曦阳掌”或「 ”西阳掌”,多败游侠高手。 根据以上分析,马超的「 ”黥、彭之勇”之名当是名副其实,无可争议。也因此,明代思想家、泰州学派宗师李贽曾说:「 ”养子如马超,得人如许褚,俱快事也。” 马超被诸葛亮称为「 ”兼资文武”的大才,为何又会落下「 ”智若二百五,性如宵小徒”的污名? 古人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虽说史料可作依据和参考,但并不完全都是真相。只有在全面挖掘与分析中,才能逐渐揭开历史真相的神秘面纱。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 如果单以此史料而论,马超确实给人以智商有问题的「 ”二百五”形象。假如他真是这样一个没脑子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出《立汉中王上表汉帝》这样「 ”拍马屁”的圆滑事情来呢?这也足以证明马超是一个能伸能屈的枭雄,不可能连这点古人之礼都不懂,直呼刘备的字,显然该史料的真实度有待商榷。 同时,以《山阳公载记》所说,这件事是在刘备、关羽、张飞、马超相聚一起时发生的,他们有相聚一起的机会吗? 关羽动向:从建安十六(公元211年)刘备入川,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末刘备占据成都,再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末被东吴杀害,作为四战之地荆州的镇守者,曹、孙又时刻虎视眈眈,所以关羽应该没有机会离开荆州。 张飞动向: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末,刘备攻战西川后,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巴郡、巴西两郡。由于益州新定,应该不会轻易离开。次年,汉中的张郃率兵进犯张飞的巴西郡。为此,刘备坐镇江州,命令张飞驻扎阆中,并进攻张郃。 马超动向: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末,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关键,这个「 ”督临沮”是虚督而非实督,因为临沮地属南郡,也就是「 ”董督荆州”关羽的地盘。同时,在第二年正月初一,马超小妾董氏的弟弟董种还曾到他的府上恭贺新年,当时马超捶胸吐血哀叹道:「 ”家人百余口被杀,今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可见,当时的马超情绪非常的消沉落寞。同时,也有可能与刘备答应他的「 ”潜以兵资之”的承诺并未兑现有关,直到汉中之战,他也仅是张飞的助手,并无领兵之实。刘备占据西川后,兵多将广,一生第二次进入荆州对战孙权时,马超随行的可能性应该极小。 刘备动向: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见刘备已取西川,讨要荆州不得,愤怒之下,随派吕蒙率军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这时,刘备率军5万进驻公安,并命令关羽进驻益阳。这个时候,或许刘备和关羽有机会相见后才分开,或许在相见之前,已命令关羽率军提前启程,毕竟公安距离益阳至少有500多里。正所谓:「 ”救兵如救火”。所以,关羽提前赶往益阳的可能性极高。不久,刘备得知张郃深入巴西,正在攻打宕渠县一带。因此,急忙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划给孙权,并以湘水为界。随后,率领张飞大破张郃于瓦口关。至此,刘备回到成都,张飞则驻军于瓦口关,以防张郃进犯。 之后,又是长达2年多的汉中争夺战。同时,从汉中之战的第二年起,关羽又和曹魏的文聘、乐进、于禁、庞德、徐晃、吕蒙等将领对战,直到被东吴擒拿杀害。从这些阶段看,关羽也没有机会离开荆州,刘备、张飞和马超同样也没有机会一同前来和关羽相聚。因此,《山阳公载记》所记载的「 ”马超‘呼备字’,关羽、张飞欲杀之”的说法同样存在商榷之处。 马超剧照 还有人根据《三国志·彭羕传》的记载,认为马超告发将他「 ”当朋友”的彭羕是小人行径,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在彭羕向马超「 ”倾诉心声”之前,彭羕是非常受刘备气重的,并被任命为治中从事(益州牧府的高级佐官之一)。由于彭羕从奴隶身份(曾被刘璋贬为奴隶),一跃而居益州牧府高官,可能有点飘飘然,诸葛亮对他很看不惯,并向刘备秘密进言:「 ”彭羕心大志高,日后怕会有异志。”自此,刘备对彭羕逐渐疏远,并调任他为江阳太守,相当于由中央到地方被贬了。 这时,情绪低落的彭羕这才向壮志难酬的马超「 ”诉苦”,并说出了「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的反叛之言。对于曾为刘备亲信的彭羕,却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语,马超岂能不疑,更何况在此之前二人并无深交。正所谓「 ”交浅不可言深”,万一这些话语是刘备派彭羕前来试探自己的,而他又没有向刘备交待,岂不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当时的马超最多只是自保的「 ”坦白交待”,而非「 ”告密小人”。不过,阴差阳错之下确实造成了彭羕的死亡,因此才遭世人诟病。 就连毛主席也说「 ”马超这个人不简单”,又岂会弱智而不懂自保。 纵观马超的一生,他的骂名来源于败给曹操,或者没有屈从于曹操,这才造成身处邺城的父亲和弟弟等三族被诛。如果,他能战胜曹操,父亲和弟弟又岂会遭到杀害。而他的骂名加重,则源于他的「 ”妇人之仁”,他放了杨阜一命,但杨阜却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妻小也因此丧命。但他的骂名流传,则源于世人的道德观念。虽说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但追求梦想的精神值得赞扬。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马超不忠,不孝,不义,不智

《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

骂名冠三国,智勇多遭疑,原因何在

世人对于马超的骂名,甚至远超演义中对吕布的骂名。如:不忠不孝、无情无义、认贼作父、勇而不仁等,就连吕布的「”三姓家奴”形象都被有心人称为是罗贯中从马超身上嫁接过去的。更有甚者,对于诸葛亮评马超的「”孟

枭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韩),单名一个浞字,又名漪,所以史书上也有称他为寒漪的。  在中国史书上对寒浞这位君王的评价却是很糟糕,说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仅

西凉锦马超是靠什么打败曹操的

马超,字孟起,今陕西省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马超是世家子弟,却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年幼时诛杀董卓余党李蒙、王方时,就已经不同凡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三国名将全家被诛,堂弟赶忙逃至中亚避难,百年后子孙却成统治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谈起大名鼎鼎的「”西凉锦马超”,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的武力水平在三国诸将中处于顶尖水平,年纪轻轻就立下赫赫战功。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起兵反曹,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_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三姓家奴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典故,特指吕布,意在讽刺他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后常用来表示以身侍贼,不忠不义之人。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吕布本身

马超简介_三国名将马超是被吓死的

马超简介  三国演义中马超简介  本名:马超  别称:锦马超(名著)  字号:孟起  所处时代:三国末期  民族族群:汉族羌族混血  出生地: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出生时间:东汉熹平五年  去世时

三国名人之蜀汉名将马超简介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后与韩遂一同进攻潼关,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此后马超又起兵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