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神秘名士是谁
Posted 田畴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帮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神秘名士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帮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神秘名士是谁
田畴在公孙瓒手中侥幸逃过一死后,回到了家乡他没有消极避世,而是创造出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国度,并且获得了初步成功。
田畴先是招集宗族“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田畴又通过选举的方式成为领袖。然后按照自己的理想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
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按照现在的说法,田畴制订了明确的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条例。从田畴开始招集说的“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於世!”,说明田畴事先就已经提出了一个政纲:为刘虞报仇。作为团结部属的口号。另外,从“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来分析,很可能田畴还成立了自己的军队。
田畴的理想社会大概维持了十三年左右的时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为了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北征乌桓。由于田畴声名远播又熟悉当地情况,曹操事先便派人征召田畴。田畴立刻收拾行装赶赴曹营,并被曹操任命他为司空户曹掾。但是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曹操对田畴亦是赞赏有加,“即举茂才,拜为令”。但是田畴推辞不就,跟随军队驻扎在无终。
当曹军因气候及道路的影响,行军困难时,田畴向曹操提出:“沿海的这条道路在夏秋时节经常涨水,不利于行军。过去从卢龙口到达柳城有过一条路,虽然已经毁坏了有二百年,但是还是有小路可行。从卢龙越过白檀,出其不意,可以一举消灭蹋顿。”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曹操的采纳并立刻实施。也就是因为田畴的这个正确的意见,曹操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北征乌桓的胜利,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事业,从而结束了中原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田畴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曹操论功行赏,决定封田畴为亭侯,邑五百户。但是田畴还是固让不受。曹操也只能作罢。
如何理解这个时期田畴的心态呢?我们可以从两段史料进行分析。首先是在《三国志?;邢J传》中记载了一段对话:
J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田畴曰:“邢J,民之先觉也。”
由此不难发现:当年还在尝试自己理想的时候,田畴就已经对曹操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评价很高。这也是后来田畴帮助曹操的原因之一。
二是《三国志?;田畴传》中的记载。当得到曹操的邀请时,田畴显得毫不犹豫这种现象来进行初步的分析。当时有其门客问他:“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袁绍请了你五次,你都不去,怎么曹操的使者一来,你就迫不及待要走呢?田畴的回答很简单:“此非君所识也。”笔者认为:这是田畴内心思想的一次转变。乌桓入侵已有百年,这种矛盾使得田畴暂时放弃了自己继续完成实现理想社会的探索,加入到民族战争的行列之中。曹操北征乌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灭袁氏的残余势力,而田畴的加入,则完全是为了民族大义。(《三国志?;田畴传》中说:“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就充分证明这一点。)。在民族大义面前,田畴显示出一个读书人的民族气节。
田畴此时的思想似乎也发生了转变。或许这个时期的田畴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建立一个“世外桃源”,仅仅能保全自己宗族和幽州部分百姓的安全,但是根本不能改变后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局面。所以,田畴不但加入了曹操的阵营,还把自己的家属和同族三百余人全部迁居到城。看来是把希望寄托到曹操的身上了。
中国历史 为什么袁绍本来众望所归,却由曹操统一了北方?
袁绍(?—202),字本初,出身于经学官僚世家大族“汝南袁氏”。他的家族在东汉中后期势力庞大,号称“四世三公”,也就是连续四代人都有进入东汉政府最高层核心的人物,所以这个家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声望显赫一时。东汉末年,时局混乱,中央政府已经渐渐无力统领驾驭各地的势力,在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素来根基深厚的袁氏家族便顺理成章地崛起一方了。袁绍虽然是庶出,却凭借自身的天资和才华,在后来各方讨伐董卓的联盟中成为众望所归的盟主;后来又吞并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地,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一股地方割据势力。
曹操(155—220),字孟德,与出身名门望族的袁绍相比,他的身世显得有些“低人一等”。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曾侍奉过东汉后期四代皇帝,曹嵩也承袭了曹腾的爵位,担任了高官。虽然曹氏家族表面看起来有一定身份,但东汉末年,由于宦官和外戚轮番专权、互相倾轧,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所以很为士人所不齿,曹操的出身由此也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但曹操却以其本人的天赋与努力,展现出了雄才大略的气象;他尤其喜爱武艺与兵法,这为他后来的戎马生涯打下了基础。在剿灭了青州地区的黄巾军后,他将原来的黄巾兵将收编为自己的军队,称“青州兵”,这是曹操日后崛起并统一北方所倚仗的基本力量。
没有如袁绍一般的丰厚家底与雄厚实力这些先天条件,曹操是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并善用人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后来成为直接威胁袁绍的一股力量。在此之前,他们两人间虽然一直不乏钩心斗角,但曹操因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与袁绍争锋,而且两人毕竟是多年旧交故识,所以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正面冲突;直到建安四年(199)“官渡之战”的时候,他们才正式交锋。从当时客观的军事实力上说,曹操是处于劣势的一方,但在这场战争中,他结合战场实际情况,采纳身边谋士的合理建议,接连使用巧妙的计策,行事果断,勇往直前;而袁绍却刚愎自用,瞻前顾后,犹疑不决,处处落入被动。最终是曹操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官渡之战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结局,固然有两军统帅个人性格、才能以及军事决策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致。从当时全局来看,经过多年的兼并混战,北方的统一已经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从局部来说,曹操战前早有准备,已在蓄势待发中,他采取了许多旨在革除国家和军队各种弊病的措施,如不看重名声而只注重实际才华的“唯才是举”,如严明军纪、赏罚必信,如抑制豪强、加强中央集权,又如实行屯田垦荒、以耕养战等等。这些举措有利于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安定社会,从而为最终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是,即使后来他位极人臣,官至朝中的丞相,却也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东汉政权的余威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终究未能真正结束乱世,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相关参考
荀(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邺城死去。袁绍虽死,袁氏集团的势力仍然存在。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宠爱袁尚,时常在袁绍跟前称赞袁
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
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
大家好,我是东海寻人,今天要讲的这个历史人物跟曹操一样也是一代枭雄,曾统一过北方,拥有过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最后因为与南方的政权决战的时候失败了,又跟曹操一样的结局,没能实现统一的梦想。这个帝王跟曹
大家好,我是东海寻人,今天要讲的这个历史人物跟曹操一样也是一代枭雄,曾统一过北方,拥有过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最后因为与南方的政权决战的时候失败了,又跟曹操一样的结局,没能实现统一的梦想。这个帝王跟曹
曹丕代汉的神秘预言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逐步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
这五位猛将都险些杀了曹操,你们猜最厉害的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操这一生征战无数,是他统一了北方。虽说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但曹操也曾多次在战场上遇险。这五位猛将都险些杀了曹操,你们猜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且各具特色,各擅胜场。相比较而言,除了郭嘉和一度号为"谋主"的荀攸(荀的侄子,但年长荀六岁),最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莫属。在三国中有一个人,他充满智慧,手上却没有一把鹅毛扇可供上镜;
是谁平定五胡乱华历史上是北魏世祖拓跋焘平定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大抵是在北方,随着北魏拓跋氏的崛起北方渐渐规复统一。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世祖拓跋焘攻灭北凉,北方被统一。以后中国开始正式进入南北朝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