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托孤给谁
Posted 阿斗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死前托孤给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刘备死前托孤给谁
刘备托孤
由于刘备斩杀夏侯渊,进主汉中极大的鼓励了镇守荆州的关羽,致使他孤军北上直取襄樊。但是大军出征的荆州空虚,被东吴乘虚而入,倒戈了关羽一击,致其败走麦城被擒杀。关羽的死和荆州的丢失,使得蜀汉元气大伤,整备两年的刘备倾全国之兵,东下讨伐东吴。虽然战争初期势如破竹,却在夷陵被陆逊打败。刘备重病转至白帝城,并于此地托孤于诸葛亮。
白帝托孤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因伤,加之路途上所染的痢疾,他已经虚弱不堪。一日招来诸葛亮,对他说道:倘若你觉得阿斗能够当个皇帝,你就好好辅佐,倘若不能,你可以取代他。诸葛亮顿时痛苦着说: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心光复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于是刘备放心地离去了。
可以又有人怀疑刘备托孤的真正意义了,揣测当初刘备的真实想法。认为刘备托孤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实际上是试探诸葛亮,并非完全相信诸葛亮。觉得倘若诸葛亮露出了一丝不轨之颜,刘备事后必会采取行动针对他。因为历史上刘备真正托孤到他病逝还有两个月,并不是小说里那样前面托孤转眼就咽气了。
幸好诸葛亮天生机智谨慎,立马以惶恐的神色大表其对汉室、对刘家的忠义之心。一度发誓,为了蜀汉到死都拼命。不论当时孔明和刘备的真实想法如何,历史上的确可以看出,刘备的托孤算是一种正确的行为。至少刘备知人善用,他知道孔明的谨慎和负责任。而阿斗也在孔明的辅佐下做了四十几年的皇帝,蜀汉也在他的治理下,与强大的北魏东吴熬到了最后。
刘备的儿子刘禅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刘禅出生在乱世纷争的东汉末年,母亲是刘备起义后的第一位夫人甘夫人。据说在刘禅出生之前,甘夫人梦到了北斗七星,所以取了小名阿斗。刘禅于公元223年继位,改年号为建兴,总共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直到西晋的大军灭了蜀汉。
刘禅
虽说刘禅后来是个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早年却是历经坎坷。就在刘禅出生后不久尚处在襁褓之中时,刘备还是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当时刘备本投靠在荆州刘表处,但是刘表病重去世,孱弱的儿子接手荆州。坚守仁义之风的刘备并没有趁机拿下荆州,反而是刘琮向曹操投降了。
曹操率领虎狼之师直袭刘备所在处,可怜的刘备措手不及,直接骑马率领诸葛亮等人先跑了,留下孤苦伶仃的刘禅母子,还有一个糜夫人。幸得赵云及时发现,几乎拼了他的性命救出了刘禅和甘夫人。然而刘禅的倒霉劲还没结束,当刘备从赵云会手中接过他时。估计是为了收拢人心,做好内部人事公关,就顺势摔了亲生儿子一把。这不仅吓坏了赵云等人,也令他们就此更加一股脑地跟随在刘备身边了。
所以说,虽然刘禅后来貌似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年幼的他还是帮助了父亲巩固了人心啊。刘禅的霉运还未就此结束,他作为刘备集团的长子,自然会被牵扯到政治漩涡当中。刘备当年夺了荆州之后,令东吴很是气愤,所以一直想着法子要回来。这不,连孙权的亲妹妹都搭进去了。不过后来刘备和孙夫人关系不好了,东吴也就顺势请回孙夫人,并趁机带走了年幼的刘禅。还是亏在张飞、赵云二人及时发现,又一次救下了刘禅。不然刘禅往后的日子,估计要在软禁中度过了。不过看到后来乐不思蜀的刘禅,估计他也不会有太大的在乎。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孔明
刘备在演义中不愧一代枭雄,声满天下,以致新野败退时十余万人民愿意跟随。但他却将权力下放的过大了,就像他祖宗刘邦一样,手下们个个功高盖主,他却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这一重要之事,演绎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最后关头显示了他的高明之处,却说刘备七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后,跑到白帝城,诸葛亮来见。君臣相会,尚未开言,便已泪流满面,刘备挣扎病体,握着诸葛亮的手说:“我悔未听丞相与赵将军之言,以致大败,如今又病卧孤城,再难振作,大汉江山,全靠您支撑了。”说到这里,喘了口气又说:“君之才能远胜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国振邦,终定天下。若嗣子刘禅可辅,则辅之;如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流着泪说:“臣当效忠主上,竭尽股肱之力,辅佐幼主,至死不渝!”刘备令左右草拟诏书给刘禅道:“我死以后,你们兄弟要像侍奉我一样侍奉丞相,视丞相为父!”然后又口嘱刘永、刘理,令二人千万记住。说完便昏迷过去,不过几天,便撒手归天,死时63岁。那句“若嗣子刘禅可辅,则辅之;如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的含义可联系他一生表现,我看可不是什么临死良心发现,觉得自己儿子不行想让诸葛单干。怕还是有意试探,假如孔明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
但此时形势已然,且看蜀汉诸将:阿斗那忠心耿耿的叔叔关张已亡,智勇双全的忠将魏延为孔明压制,马超、黄忠亡故,赵云孤掌难鸣,且有关兴、张苞再结义,却无三人同连心,刘封、马良一班忠臣已死,其舅糜竺因糜芳之事必不敢再起事端。而益州大批降将又是何表现,且看彭k酒后所言:“老革慌悖,岂足道也”。可见益州诸将并非诚心降蜀,且若其皆忠诚不二,又岂会降蜀,看那可笑的黄权,亦称“忠臣”。而此后的文才将领也都和诸葛有着些许关系,外臣已是尽掌朝政。这便导致了刘禅直到246年才正式亲政。或许正式因此才重用内侍,偏信宦官,以致蜀汉亡国啊!
当然,这也多亏了刘备临死的一招,多亏了刘备没有找错人,多亏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否则不知蜀汉江山早已姓了什么?注:本文完全依据《三国演义》,误以正史相批。
相关参考
刘备在演义中不愧一代枭雄,声满天下,以致新野败退时十余万人民愿意跟随。但他却将权力下放的过大了,就像他祖宗刘邦一样,手下们个个功高盖主,他却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这一重要之事,演绎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幕剧情十分经典,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临死前将其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刘备也是托孤诸葛亮的。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政权尽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中,刘备临死前为何托孤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
很多人都喜欢讨论三国里面最聪明的人是谁?很多人都觉得是司马懿,因为他熬死了曹家三代帝王,这种隐忍与谋略最让人觉得可怕。一直到曹睿托孤后,曹爽以及曹魏宗亲联手想除掉司马懿都未能成功,反而杀死了同为托孤大
刘备托孤 蜀汉章武三年四月,刘备永安托孤,对从成都赶来的诸葛亮说了一句扑朔迷离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为什么要对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仁义
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经典,刘备托孤真实的用意是什么?无人得知,历史的事实是刘备托孤成功,诸葛亮也
关于刘备的托孤问题有许多争论,而我却坚决支持台湾作家陈文德先生的说法!当时刘备频危时对诸葛亮说的“君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不可,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一席话的确出自刘备内心,而不是这位枭雄的奸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